「乖孩子」是不是一種教育的悲劇?
說的只是個人一點看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有的孩子從小就很聽父母的話,不調皮,認真學習,安分守己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可是這類孩子隨著成長,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不會協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難以獨自處理生活的問題。這種現象是怎麼產生的?應該怎麼幫助這類孩子呢?
------------------------------------------------------------------------------------------------------------------------------------------好久沒有上知乎了,甚至忘記自己還提過這樣的問題。其實自己確實也沒說清楚「乖孩子」到底是什麼。重點應該是,沒有自己的想法,聽從安排。不過現在來看,人長大了之後還是會好很多。自己多經歷一些事情後,能夠學會判斷、選擇。自己有一顆開放的心,世界會也會跟著自己明媚起來的。
「乖孩子」並不是好孩子!越乖的孩子,長大越讓人操心
我很清楚的記得,
我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
路過路邊的糖果攤,
奶奶指著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
奶奶滿意了,說:
「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心理諮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我還是經常看到長輩對孩子說:「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或是「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孩子眨巴著眼睛,馬上安靜下來,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裡一酸,彷彿看到幼年的自己。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願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麼用呢?偏偏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複製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個從不提問的「乖」學生、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後於時代
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員的人,忍受著低效的官僚體制;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只有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
「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後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向後輩學習,而不是我們向父輩聽話。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並不多,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當矽谷的大街小巷已經充斥著無人駕駛汽車,當google X 實驗室進行著震撼世界的100個創意時,中國父母的「乖」,卻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那個就是「乖」小孩!
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在生活規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於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於平時一個寬鬆的環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境,他不敢說。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麼東西去執行,什麼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孩子,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獨,不要做一個乖小孩!
放個地圖炮: 父母喜歡,統治階級更喜歡。尤其是崇尚儒家教育的國家,一炮涵蓋大半個亞洲,包括中日韓朝印……
好吧,喜歡熊孩子的人類真不多見,全球都一樣,哪對爹娘喜歡一個整天惹禍的熊孩子呢?就算ta還沒惹禍或者還沒有開始惹禍,爹娘這顆心放不下來啊。乖和會思考不矛盾。
絕大多數的乖小孩並不是真的乖,真的順從,而是他們很懂得察言觀色。相比隨性的孩子,他們更願意為了討父母老師的歡心而裝乖。
乖小孩會隱藏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讓別人多喜歡自己一點,久而久之,乖小孩們就忘記了自己也是有想法的,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考慮別人的想法。這也是他們長得稍微大一點之後變得不那麼有主見和軟弱的原因所在。但是,乖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問題。一旦所謂的乖小孩意識到自己可以不用圍繞別人轉圈時,那麼他們之前所有的習慣性討好都將變成獨特的財富。是的,長大後的乖小孩很容易讀懂別人的心理,這是絕無僅有隻屬於他們的珍寶。所以,長大後的乖小孩們啊,不用因為那些說著「這個社會不接納乖小孩」「乖小孩都沒有出息」的無心之言而自艾自怨。畢竟能說出這些話的人不是小時候被拿來和你比較的熊孩子,就是隨波逐流說話不走心的芸芸大眾。要記得沒人可以隨意為你下結論。
祝所有乖孩子早日找到自己~其實,在我看來乖孩子有兩種:一種是沒主見的乖,父母老師長輩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另一種是有主見的乖,他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樣的事。
第一種乖孩子很多。
第二種孩子會少很多。(個人經驗判斷)
父母一般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二種,明確目標,有理想並且自律。知道每個階段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這些孩子隨著年紀的增長,可能會更快的對自己人生有明確的規劃。也可能,在某個目標達到後,就迷茫了。鑒於這些人有各種高學歷高素質,他們有很大幾率會選擇,出家。@龍泉寺其實我認為乖孩子比熊孩子犯起錯來更可怕。(純粹個人觀點)
熊孩子犯錯很多,大人敲敲打打,一般都會知道哪些錯誤是完全不能犯的,哪些玩笑開了也無所謂。而且,大人對熊孩子也比較操心,會更加強調那些事情完全不能做。。而乖孩子。「道理我也不多說,你也知道。你一直都很讓人放心。」嗯,基本上就會是這樣吧。可是,大家都不說,誰會告訴他們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嗯,我只想說,多給乖孩子一點關心。他們表現的那麼聽話,其實,只是想讓大人們關心吧。我一直都很乖,不打架,不談情,不晚回家。我一直都很乖,乖乖學習,乖乖看書。別人對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文靜,淡漠。乖了那麼多年的我,忽然覺得有些悲哀。青春這樣有活力的時候,我卻沉穩的可怕。學校的孩子的共同話題,我從來都插不進去嘴。別人激情四射的舞動青春,我淡淡的站在台下看。媽媽說,青春應該是8,9點鐘的太陽,你卻是晚上7,8點鐘的月亮。
我對自己說,我要做一個活潑可愛外向的女孩。可惜在精緻的偽裝也抵不過時間的流水沖洗。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已經褪去了那活潑天真的外殼,露出淡漠的本質。偽裝太累,還是這樣好了。
我融入不了他們的群體,他們討論的明星我一點也不感興趣,對於愛情我也迷茫。記得在微博上轉過一句話:如果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思前想後;如果走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如果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怕將來的自己後悔....那麼,要青春做什麼。呵呵,這樣說來青春對我真沒什麼用。我想,我的青春便是一列火車,規規矩矩的壓過固定的軌道,而後到達終點站,窗外的風景,再美,與我無關。……這是我很乖很乖時寫的,現在看一遍仍能感覺到當時的各種負面情緒乖孩子進入社會大多是被虐被利用的可憐蟲
寫下這一段話的前夜,在父母面前,我痛哭了整整一夜,以至於父母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哭的導火索是昨晚被心情不好的外婆莫名其妙地臭罵了幾句,在大庭廣眾之下。畢竟很久沒掉過眼淚了,長久的壓抑和剋制,讓所有的不滿在那一刻爆發。從小就是家庭學校里的標準版本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從幼兒園到大學一直名列前茅,從來都是有禮貌愛微笑,習慣了人前溫和,從不頂撞,連大學舍友都看不下去我的懦弱和慫。我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在大家心目中乖巧可人的形象,卻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性格的諸多問題,比如總是放不開,想問題太過複雜,想得太多,軟柿子,爛好人,性格不鮮明,不會有太多至交(雖然普通朋友很多),甚至乎發現自己極度討厭被關注,變得完美主義。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以為的妥協並不能換來他人的尊重和喜歡,只會加劇別人對你的利用,並且你慢慢變得不像自己,慢慢地你變得不那麼鮮明,不夠獨特,愈發平庸,喪失自我。而那些有血有肉,敢說敢想的朋友更能夠收穫頗高的人氣。長期的成長環境讓自己很難邁出心靈的禁錮,我似乎也成為了父母拿出去炫耀自己教育成果的最好範本,然而這樣的生活我亦是受夠了。不管將來的自己能不能找回內心真實的自我。
至少將來,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活出自我。
乖孩子就是個悲劇。順從別人的話,沒有生活的樂趣。安分守紀意味著一直活在一個框框里。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乖孩子,初高中也是,每次出去還被母親管,不能超過一兩個小時。上了大學之後問題就來了,發現自己的思維跟不上他人,不夠靈活,沒怎麼見過世面,說話情商不高,就連基本的娛樂撲克牌都不會打。希望自己有了小孩以後不過分的管著他,適當讓他有自己的自由,多和其他人交流!
所謂的乖孩子比一般的孩子的心裡更容易擔心,擔心父母怎麼看,擔心老師怎麼看,擔心朋友怎麼看,擔心別人怎麼看,就是這樣。這樣會讓他做一些事情猶豫不決,甚至放棄。因為他總是擔心,而這個擔心,並不是那麼容易消除,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乖孩子」的生活模式造成的。除非讓他不擔心……至於怎麼做你懂得!
我承認我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但是並沒有出現你說的:
不會協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難以獨自處理生活的問題。問題更多的可能是心理上,比如不自信,比如內斂等等,並且使我相信孩子就應該這樣教育,我以後可能也不可避免的這樣教育自己的小孩,這種教育模式即便我內心知道缺點但是還是控制不住這樣去管教。不能說乖孩子就一定是壞現象吧,人生就像一條不能回頭的河流,大人把該怎麼走教育好乖孩子,這樣不用繞這麼多彎路,不要他們自己被別人打了才知道尊重別人等等這些,但是也讓這條小溪流缺失了很多自己披荊斬棘的樂趣見聞能力等等~~
是的。這樣的人最怕生活出現波折。因為他們失去了大腦,不會解決問題。
乖孩子就是個悲劇。試問一個獨立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乖的呢。沒有主見只會順從。
犧牲自我獨立意識對周圍人的最大成全。
好孩子的代價。最近看到的https://m.weibo.cn/1707613190/4134556191236030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分享一個「乖孩子」的真實經歷
故事的主角叫小舞,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我們相識於媽媽工廠的職工之家,在每一個員工合唱團排練節目的晚上,我兩都被安排在隔壁的辦公室做作業。她是那種從小乖到大的孩子,父母的小棉襖,學校的三好生,我們常聽到的「別人家的***」,如今是一枚穿梭在首都CBD 的小白領。
白領這兩天碰上工作的煩惱了,打電話過來向我傾訴
「我覺得自己脾氣變得好差,昨天一時沒控制住,跟B部門的主管吵了起來」
「唉,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以前不是的啊」
言談之中,並沒有得罪人的愧疚感,反而是擔心自己溫柔的人設不復存在,敏銳如我,一瞬間找准寬解的方向——
以前?多久以前呢?五年前剛入職嗎?那時候還是個謹小慎微的菜鳥,連門口的保安你都微笑致敬。
如今呢?教導新人的老將,業績靠前的功臣,走路都帶著風的部門主管,除了要拍大boss的馬屁,全公司還有你怕的人嗎?更別提那個靠關係上來的B部門領導了。
不是你脾氣變差,而是你有了不用討好別人的資本。
回到家關起門,你會後悔得罪了誰嗎?
不會!你只會想今天的撕逼發揮得怎麼樣!
所以,大家了解為什麼她愛找我聊(就是這麼會聊天)
作為朋友,見證小舞一路走來的成長變化,真心為她感到高興,有時候更佩服她的洒脫:當年的乖孩子,在33歲這一年,把母親氣得捶床大怒,因為相親的事。阿姨請我幫忙做功課,看著活出自我的小舞,我常常愛在心頭口難開:
「你知道,阿姨有時候也有壓力的」
「所以啊,我已經幫她報了中老年合唱團,既幫她釋放壓力又能重拾愛好,還轉移了集中在我身上的注意力,一石三鳥哇。」
你們開心就好(允悲)
如今,「原生家庭」正在變成一個高頻而洋氣的詞,有人動不動就抱怨原生家庭如何如何毒害了自己,可是我看到的是更多像小舞一樣的人,不糾結、不抱怨,活成了最想要的模樣。
小時候乖,就註定乖一輩子嗎?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個叛逆的青春期,我們對自我的探索和思考,從青春期就開始了,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青春期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第一次輸給了「同伴關係」,就是說在青少年階段跟什麼人交往、組建什麼樣的團體,甚至喜歡哪個偶像,是可以塑造一個人的三觀的。到了成年階段,我們掛在嘴邊的都是朋友、同事,有幾個成年人整天「我爸、我媽如何如何呢」?
原生家庭不是詛咒,想要做自己的人早晚會做自己,而那些不敢突破自我,又懶得折騰的人,才會把責任推給原生家庭,美名其曰這是「乖孩子」的教育悲劇,給自己的不作為找這麼漂亮的借口,也是大寫的服。
當你在擔心「乖孩子」的時候,在擔心什麼
1.乖孩子沒個性,形成依賴思想
我們擔心孩子太乖,失去自我,什麼都依賴父母,羨慕國外的孩子像小大人一樣,個性張揚、獨立自信,於是紛紛給孩子鬆綁,唯恐束縛了天性,卻悄然走向另一個極端——當孩子沒規矩地在餐廳大喊大叫,不懂事地在玩具店滿地打滾,對長輩沒有起碼的尊重的時候,你還認為這是「有個性」嗎?
為什麼我們的「放養型」教育不成功,是因為我們只學到了寬鬆教育的表面,這就像你只看到國外的孩子在操場上放飛自我,卻沒有看到他們為遊戲制定了規則,在有限的邊界內給最大的自由,在孩子承擔得起責任的事情上給最充分的自主,這就是愛與規則的並行。
所以,乖和獨立自信也不一定要對立。
2、乖孩子沒創造力,做不成大事情
為什麼讀書時候學習不怎麼樣,甚至是所謂的問題學生,長大以後卻做出非凡的事業?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他們學習不好,卻沒看到他們的思維有多棒。人與人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創造力,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執行功能,跟乖不乖沒太大關係,性格取向帶有先天成分,很難改變,而能力卻可以有意識地習得並且提高。
大腦神經學研究發現,創新能力強的人,大腦神經迴路多,當進行思考的時候,電流傳遞更容易觸發臨近迴路,表現在現實當中就是別具一格的創意、另類的思維、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案……
因此,凡是可以促進大腦神經連接的活動都有助於培養創造力,對孩子來說莫過於遊戲和閱讀
- 遊戲是想像力的發揮,想像力則是創造力的根本,當孩子在角色扮演的遊戲中進行天馬行空的想像時,他的大腦神經迴路活動得最多。
- 創造力很多時候表現在超強的聯想能力,孩子看的書越多,背景知識越廣,當需要聯想的時候,就有更多的素材進行整合,新的點子不會憑空出現,只是在思考的過程中觸發了大腦中原本存在的神經連接,閱讀,是建立大腦神經連接最有效的方式。
到底要不要培養一個乖孩子,這還用糾結嗎?人是一個多麼複雜的個體,如果你立志做一個目光短淺、思維定式的父母,就不要期待孩子能放飛自我,成為創新達人。
乖孩子不是教育的悲劇,在自己的固定思維中的父母才是教育的悲劇。更多育兒內容歡迎大家搜索「HnR新升力」公眾號,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成長。
這個問題我早有留意過,一直想寫點什麼,可是每次都覺得自己肚子里東西太少,害怕表述的會不不清楚~我就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的成長吧說實話,我從小就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小孩兒」學習成績好,又懂事,嘴巴又甜,很招大人喜歡,但是其實儘管如此,我覺得我的童年我並沒有那麼的快樂~以至於對我成年後以至於現在的性格都稍有影響。小的時候,因為要擔得起乖孩子這個榮譽稱號,所以每次都會見著家裡的長輩都會叫,即使這些人真正傷害過我,即使我不喜歡也要叫,本身來說,我是拒絕的,但是要做個懂禮貌的孩子啊,不管什麼東西一定要讓著別人以顯示自己的懂事,自己的乖,就比如,家裡有個大表姐比我大將近8歲,非常調皮搗蛋,家裡有好吃的我也理所應當讓給她吃,其實她典型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大概就是應了這句話吧,家裡親戚長輩都很喜歡她,因為個性突出,~而我因為家裡乖孩子的教育,讓我養成了逆來順受的個性,以及虛偽,明明自己很想要的東西,確會因為我是乖孩子,我大度,應該讓著別人,每次讓出去,都會覺得委屈,因為自己確實需要,也喜歡。因為從來都謙讓著別人,逆來順受,被傷害,也不會怪責,反正受了很多不該受得委屈,在朋友中間也是個可有可無,大家反正想著我不會介意啊.慢慢的我把所有情緒埋在心裡,玻璃心,脆弱,外表大度,實則計較在心裡,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大一。直到後來交了男朋友,對我無限寵愛,教我爭取我應該爭取的東西,站在背後挺我,心裡突然明白了一些東西,豁然開朗,從此我便會主動爭取屬於我自己的東西,對不喜歡的人不會刻意遷就,覺得自己開心了好多,心裡也豁達了好多,養成了現在真正豁達的心胸~說了這麼多,反正我現在比較喜歡稍微調皮一點的小孩,對那種看起來很乖的小孩兒也會特別照顧~乖孩子教育真的會讓自己的孩子受很多委屈,哎
其實有比較少見卻存在的一點大家都沒提到,就是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自我一覺醒就會變壞,比起頑皮孩子的那種天真的壞,這種孩子的壞都是有預謀,有計劃的。內心的陰暗會隨著自我覺醒一起徹底爆發出來,他們會愛上自己邪惡的一面,而不是去克制它。我認識的一個同學就是以前乖孩子,長大後總想策劃攻擊社會漏洞的事情。那種校園槍擊案頑皮孩子反而做不出來,只有被壓抑很久的乖孩子能幹得了最冷血最自私的事情。乖這件事,我們都懂是刻意偽裝的,心裡其實早就不滿了。就像電影「布魯克斯先生」那樣,布魯克斯之所以不停殺人,是因為他的善人格喜歡惡人格,而惡人格又以殺人為愛好,而且把殺人手法做成藝術品。
說實話我挺羨慕那些乖孩子的。
從小到大,我無論如何努力,還是避免不了犯一些小錯,被老師說幾句。小學的時候更是,經常忘寫作業,忘找家長簽字,所以老師十分討厭我和我一樣的同學有很多,即使在現在的重點高中,大部分同學還是免不了常犯錯,被老師批評但總有少數人很少犯錯,什麼事情都按部就班我羨慕乖孩子,不是為了討老師喜歡什麼的。但我覺得乖的孩子,ta有一種不同於常人的能力,可以牢記所有老師家長的要求,這挺不容易的。我有個初中同學兼小學同學,做事特別認真,雖然學習在小學的時候不是最好的,但老師最喜歡她。到了初中也是這樣,從沒聽說過她來學校忘帶什麼東西的,也從沒聽說她考試因為粗心丟很多分。我覺得乖孩子不能算是失敗吧,倒是我這種不乖的應該改改了。。當然我也不喜歡那種對老師家長絕對服從的,那樣就太沒主見了推薦閱讀:
※有錢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哪個更有出息?
※為什麼我看不慣別人裝逼?
※如何幫助一個消極悲觀的人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中國心理學發展史上有哪些值得銘記的大家?
※同學間交往,如何回應過分玩笑與避免被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