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覺得豆瓣有趣的?


因為人經常會迷失自我,會不知道自己以前喜歡什麼,現在在做什麼

有一個記錄自己愛好(看過的書,電影,以前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的豆瓣

有助於當我們有一天老年痴呆或者迷茫的時候,找回自我。

尤其是大家的愛好多元化,記憶不好,執行力不高,這時可以通過豆瓣定製看書和看電影的計劃。

其實不管關注的書、電影、時事…是什麼,都從側面說明自己內心比較不排斥這些,也代表和說明了自己的一部分。這些豆瓣記錄的知識和思想都是我們的組成元素。


看完電影我喜歡去豆瓣和時光網打分,分享看電影心得。貌似順帶有點比如垃圾片要給低分,好片給高分,從而覺得自己也是對某部電影的一種口碑貢獻,有榮譽感。


數據結構和挖掘。產品什麼的,都無趣。我只對數據產生的內容感興趣。


1.能找到優質內容 2.能找到志趣相投的友鄰 3.友鄰的質量與內容的質量良性循環 4.喜歡網站的設計風格


1,記錄看書看電影,豆友的評論可以作為參考,決定看還是不看。這是最「有趣」的。

2,小組是最沒趣的地方了,對我來說。很少逛小組,逛了也不怎麼發帖,有兩類主題帖佔據龐大比例,一類是發泄,一類是找對象,也叫勾搭。

3,要說結交朋友我深感遺憾,我在豆瓣互相關注的朋友多不靠譜,可能我太少活躍小組的緣故。豆瓣關係最好的好友都是現實認識,或者在其他網站認識。

4,豆瓣對我來說還有個作用,可以備份微博。。。

5,有不少姑娘素顏照並不好看。


陌生人的以興趣為主導的環境,沒有實名制SNS的拘束感


1.有趣的人和內容——豆瓣的用戶都是根據興趣聚合的,所以每天冒出來的話題更符合我的口味。同時,豆瓣用戶的原創內容都很精彩,所謂的高質量的UGC。

2.自己是一個熱愛看書和看電影的人,隨時看到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都會在豆瓣上了解一下,並及時更新狀態。

3.督促自己學習——比如看書結束,會主動更新閱讀狀態。

4.每個人都有那麼一丁點追求文藝的內涵在裡面。


偷影評看

裝2B青年


因為douban fm很好用。。別的話真心覺得不是很方便。。隨機性比較強。。還要加入這個那個小組的


大概4年前認識豆瓣並喜歡上它,是因為書評 影評 還有購書單,尤其是購書單,在我尚不清楚在繁雜的書籍中作何選擇的時候,它總是給我一盞明燈。

後來喜歡上豆瓣FM,還有小組。也因為豆瓣小組,放棄了論壇。

曾經有段時間覺得豆瓣太過文藝不適合我,就把賬號註銷了。誰知註銷之後才發現豆瓣對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可惜它不能像人人一樣恢復賬號。

現在喜歡它是因為各種線上活動,有些真的很治癒。

只是阿爾法城真的做得不太成功。


我有收集實物的癖好,基本上每個月都會買1本書,一張cd。所以豆瓣給我很多空間

喜歡的:

1一開始是看書,看書評和推薦

2然後是看電影,基本上不去mtime

3然後是聽歌看評論和推薦

4沒有太多的sb騷擾,沒有太多的信息流通,聽歌看書本來就應該狠安靜。

噁心的:

1豆瓣說太噁心,有話說找個小組吹水就算了,刷我的屏做什麼,mlgb......

2豆瓣說出來之後各種刪除好友


泡一杯咖啡,打開豆瓣FM,敲打著自己的讀後感(觀後感),然後再翹著二郎腿,愜意看著別人對你的有質量的回應。豆瓣就給了我這樣的感覺,這就是喜歡的理由。


馬甲才是中國人的靈魂。


記錄自己的觀影量

記錄自己的閱讀量,已經想讀的書,給自己一個閱讀計劃

聽豆瓣FM

基於興趣而參與的小組

此外,是不是看看同城活動,有沒有料


適合我的小眾口味,有同樣小眾口味的人,這一點很難得。其他地方基本上找不到同類人(知乎也還可以)。

通過關注這些人,來推送小眾口味的雜七雜八的信息,但是質量都很高。

信息形式很豐富,不容易使人厭倦。像知乎就太單調了。


我喜歡在豆瓣上這種自我哈皮的狀態


現實中,大家都很「孤立無緣」,豆瓣上可以找到一些圈子


沒覺得特別有趣,有朋友在上面找房子,感覺還挺靠譜的。。。


逼組


呵呵 我就說一點吧:豆瓣電影評分低於7分的不去影院看,低於6分的視頻網站上也不看,高於9分的下藍光珍藏!豆瓣幫我節約了不少錢和時間,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豆瓣網是否因為過於文藝,正在衰落中?
如何看待[生快]、[謝邀]、[我伙呆]等簡化用詞?
為什麼我感覺豆瓣上的美女很多,然而一回到現實社會中,卻基本上看不到這樣的美女?
怎麼泡豆瓣上的妹子?
為什麼豆瓣的 App 要分開做,而不是做一個整合?

TAG:社交網路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