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瓣的評價只有5顆星呢?而不是類似Mtime電影的10顆星呢?
5顆星與10顆星的區別在於:
5顆星:優良中可差,也許和五星級賓館的評分機制有關?【自我猜測
10顆星:10分 9分 8分……2分 1分,有點類似於一種打分的機制
然而我個人倒覺得5顆星比較符合習慣,因為一本書和一個電影,讓你評個優良中可差是很容易的,但讓你隨手打分,你說8分和9分的區別是什麼?2分和3分的區別是什麼? 其實很難界定的,但如果說一本書,我覺得還行,那我給三星,我覺得超贊可以給五星,可是同樣的,如果你覺得還行,你是給6分呢?還是7分?甚至8分?或者5分?
分數界定不明的結果就是,如果你在M的5-7分電影裡面,基本上就魚目混雜,好電影壞電影不好不壞的電影都有,但如果豆瓣4星以上的書,大多數都還是挺值得一看的。
當然5星機制很符合大眾習慣,親,給個全五星好評噢!!豆瓣演算法老大在知乎回答過這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69486/answer/12661249
數學上管這種打分的方式叫 標度法,常見的比如 1-3,1-5,1-7,1-9 等標度法。
採用何種「解析度」的標度法,除了看問題場景外,也要看打分者;比如一般用戶打分,不會建議超過1-7,因為人類在關注目標超過7個時可能發生混淆;而在互聯網產品中,常見的就是 1-3,1-5,1-7,其中1-3是以「贊成,反對,不參與」的形式呈現,1-5和1-7則地典型的打分制。
另外10分制主要是為了遵循人們的習慣,在數量化過程中,不如1-7等標度法科學。
PS: 以上都是一種將感性認識數量化的過程。 數學中,層次分析法,網路分析法,都有這個步驟,需要將人們的主觀判斷量化以進行計算。
更新:@盧後來 推薦的 豆瓣 @王守崑 的回答更全面,精確詳細地給出了豆瓣選擇5分制的3方面理由。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69486 同時@孫文亮關於層次分析法及標度法的解釋也比較詳細。因為很多作品會讓人覺得介於一般和不錯、不錯和出色之間,所以我和我的友鄰打了三或四星後經常會在短評里寫「三星半」、「四星半」這樣的補充說明,而極爛和極棒就交給1星和5星了。
這樣看的話我覺得1、2、3、3.5、4、4.5、5這樣的評分比較合適。雖然這樣的評分制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但是說不定用戶覺得更貼心呢?豆娘可以勇敢嘗試一下的。
5力薦,4推薦,3還行,2較差,1很差我想是因為5分可以這樣描述。而10分制則很難清晰描述吧。
選擇恐懼症。
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容易的打分就是好和不好,這個是最最直觀的不費力的評價機制。一旦選項變多,用戶就會產生困擾。如果花費在打分上的時間過高,就會造成用戶的負擔和壓力。
1-10分這樣的制度很難去清楚的界定等級,1-5分就比較合適。你想,用戶是希望話2分鐘琢磨究竟給幾分,還是用幾秒鐘迅速做出判斷,然後滿腔熱血寫影評。我自己揣摩了一下設計這個評分機制的考慮。
豆瓣是五分制噹噹,京東,甚至於淘寶等購物網站的打分機制都是五分。把問題說的更複雜一點,10分制肯定更比不上100分來的精確。但是對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來說,這些評價都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個人愛好不同。我沒有去做過很仔細的「調查」相關的學習,不過我理解的事,分數較低的時候,可以減小誤差。要是來個100分制或者十分制,對於並不是專業評分人員來說的普通用戶,100分滿分,85和90分是一樣的;10分滿分的話,7分和8分 又有多大區別每個網站出發點不同,我覺得不是精確調查,來個大概就行了主觀感覺10分制可以達到 個體評分的精確5分制通過個體籠統的打分製造出全體打分後的精確,豆瓣雖然用5分制但最後平均出來的是10分制帶小數點的,感覺和統計學有關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推薦系統的前沿資料或者文獻值得推薦?
※深度強化學習如何和推薦系統結合起來?
※計算廣告與推薦系統有哪些區別?
※推薦引擎、個性化推薦方面有哪些值得看的書?
※很多人在講微博時間線排列的弊端,比如信息過載,很難找出我最想看的,很多有價值的微博會被湮滅等。信息個性化,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