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人員如何才能做到從用戶角度思考,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來設計?
設計之前需要進行哪些預先準備工作?
我認為,基本上,很難。項目過程中,總有這個問題沒有為用戶考慮到,那個問題又過度關懷。多於用戶呆在一起吧
上策,自己就是用戶
中策,自己模擬用戶
下策,詢問其他用戶作為設計人員,如果說你剛好是你所做的產品的忠實用戶,按照平時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就可以;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
首先你先得了解你們產品的用戶群(大多數主流用戶)是一波什麼樣的人,他們的行為方式是什麼樣的?他們對於事物的認知方式是怎麼樣的?對於基本用戶群從操作行為、認知方式、場景進行關鍵詞標記;例如:用戶群:XX後行為習慣:個性 張揚 快速 認知方式:帥大於內涵(對於事物的認識首先更注重悅己,而不是事物內在)對於這三方面定位之後,再去按照這樣的行為認知方式去思考,如果說這個問題以他們這樣的認知方式,他們會怎麼樣?記錄下來整個過程。然後去設計就可以了。
對於設計師來說主要的就是同理心,你是否能按照你們用戶群的認知方式去思考。也就是站在別人的方式上去處理問題,將問題再轉化為界面上的解決方案。
我考慮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靈活運用的。
第一種情況是通用型互聯網產品(類似QQ、微博、360等),面向所有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分散,良莠不齊,這時機械的保持對所有用戶的同理心就意味著沒有同理心,(因為將所有用戶的想法注入產品,那這個產品就四不像了),此時不如將公司戰略、領導和產品經理自己對產品的認識灌輸到產品中,這時的同理心也可以說就是對公司的戰略、領導想法的同理。
第二種情況是垂直型互聯網產品(類似豆瓣、目前的知乎等),這類產品具有成熟穩定的用戶群,由於用戶群體相對固定,了解用戶的思想,保持與他們的同理心就變得尤為重要。
還有一種其實是企業類互聯網產品,這類產品由於多半由企業管理者買當,在設計產品時保持與企業領導者的同理心是相當關鍵的1、了解你產品的用戶是誰;2、產品的核心是什麼;3、產品現在的競爭對手有哪些;4、考慮如何把現有的產品發揮到極致。
說一個在SCRUM實踐中的得到的小經驗吧。
SCRUM的教材里說提需求需要提的是USER STORY,也就是作為「怎樣」用戶,我想要「怎樣」的功能,來達到「怎樣」的目的。所以這個經驗簡單來說,就是死板的照做,然後找團隊過來挑刺。
實踐中,在說第一個怎樣的時候,就已經將自己帶入到用戶場景里了,第二怎樣就描述了具體要做的事情,第三個怎樣就明確了收貨的標準。
在團隊挑刺的過程中,第一個怎樣和第二個怎樣之間的邏輯關係,基本可以確定這個STORY是不是有站在真實用戶角度去思考來提出問題。第三個就是來抓痛點,這樣在做具體功能設計的時候,確保我們的設計可以解決它。最後想說,產品經理必需要十分了解自己的產品以及競爭對手的產品,但成為使用者的時候需要謹慎。產品畢竟還是要追求商業成功,過多的個人使用會導致帶入過多的個人風格,在產品經理功力參差不齊的今天,很容易成為一把雙刃劍。因此我也更傾向於產品經理需要激發團隊對產品的熱情,起一個催化劑的作用。撥開層層迷霧~你只要知道兩點 1 做的是什麼 2 為什麼做 [請拋出金錢的觀念]就可以了 想太多很累
1.了解用戶需求,適當的引導
2.把自己當用戶
3.自己做的產品不能自己都覺得難以使用
客戶體驗是產品設計的核心,一切都要以它為主要考慮對象,抓好客戶體驗就不能排斥模仿獨求創新,創新是生命力,模仿是運行力,掌握好比重的話,從現有產品的用戶體驗報告里能獲得一部分客戶體驗,然後是分析,然後多點測試和虛擬運行
一個產品經理如果能跟客戶不斷地溝通,並能把溝通結果全部地交給研發人員實現,就已經是一個成功的表現了。我很相信一般的產品經理基本都能理解用戶的需求和真正的訴求,但是當研發實現的時候結果卻往往不能盡如人意,關於如何把握實現這個環節我覺得更加重要。
產品經理自身就應該是產品的使用者。
很贊成史飛的答案!做產品其實跟做演員差不多,你需要去模擬被扮演角色!把握好他們的每個環境下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
前期定位好用戶角色,後期做好記錄數據的用研分析,全程代入同理心。快速迭代,不斷改進。
挖取用戶真正的核心需求,然後採用各種渠道想方設法找出最優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然後保持動力繼續優化下去
了解用戶還不夠,因為多數用戶並不知道怎樣才是真正滿足他的需求,要懂用戶,這點比較難
把自己當作用戶。
自己先做足夠長時間的用戶
保持與用戶的同理心態,親自站在不同用戶場景下嘗試使用產品。其次,分析用戶的行為方式是什麼樣的?他們對於事物的認知方式是怎麼樣的?按照他們的行為認知方式去思考,去嘗試。以他們的認知方式,他們會怎麼樣?記錄下來整個過程進行分析。
推薦閱讀:
※想去國外留學讀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國家、學校應該如何選擇?
※Twitter 和新浪微博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如何才能有效的引導需求方把需求敘述明白?
※Twitter 的新功能 Moments 前景如何?有哪些潛在商業價值?
※霍炬寫了一篇《microblogging 和微博信息架構產品差距和影響》的文章,比較了在 twitter 和微博這兩個平台信息不同的「待遇」和流通效率、民主程度)。請問這樣的產品 UI 分析是合理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