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怎樣應對「人情」對問答質量的影響?

知乎之前是邀請制的,現在人數也還不多,我猜不少知乎用戶都是現實中的熟人或上下級關係吧。中國是人情社會,大家給負面類評價的時候,會不會礙於人情而最終沒按下罪惡的左鍵?或者,反之,會發出一些賣人情拉關係的、獻媚的正面類問題或回答。

前者我猜是有的,但有 "切換為匿名狀態" 或許可以緩解一些;後者隨著知乎用戶數增加,應該會越來越多。知乎怎樣應對這些人情類影響呢?特別是後者。

這也是問大家的問題,不止是對知乎的老闆和員工,而且貌似實名的問答類網站都難免被這個問題影響。


我覺得投票時候,更多的考慮用「人情」來描述還不太合適,有時候我就是對我交流比較多的某些人說的話更容易理解一些,更相信一些。這是一個微妙的信任鏈條在信息傳遞中起作用。


「人情」在問答過程中確實會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不一定是負面的,而且作用不宜高估。隨著用戶基數增長,這種人情現象只是滄海一粟,到不了左右答案質量的程度,畢竟,你不可能和大多數用戶都存在「人情」,更重要的是,在知乎這樣的問答網站,好的答案天然會驅逐壞的答案。

從另一個角度講,有「人情」,說明你對對方的相關情況,比如性格特徵、專業素質、知識結構、內部發展比較了解,更容易做出準確的判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因為知乎是基於真實身份的問答網站,獻媚甚至虛假的回答,是會損及自己的個人品牌的。小範圍的人情問題不足慮,真正擔心的還是一些有組織,有規模的網路「營銷」公司,把知乎用作炒作和興風作浪的工具。

至於老闆和員工的問題,我覺得事情是這樣的,知乎提供的回答,不一定都是「玉石成品」,有些就像是「原石」,你需要深入的去辨識、提煉和精雕細琢。只要做出了回答,無論正確與否,總可以挖掘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從這個角度講,在知乎,怕的不是人情做答,而是默不作聲。

最後,知乎的大部分負面操作都是匿名的。


我們肯定是注意到了。

但談不上「應對」,我相信社交網路和社區映射的永遠是真實的人群和關係。如果人情不存在於真實的人和人溝通交流,那網路上也造不出來;反過來,如果人情乃萬物皆有,那一定要「不近人情」的做法也會遇上阻力。

按這個道理很容易找到一些例子,比如新浪微博上有朋友會發私信問「為什麼我關注你了,你不關注我?」雖然你是真的不關注他,但顧及朋友關係,也難免最後還是關注了。還比如,有人在知乎上回答了你提的問題,可能答案質量一般,但回答者非常認真,你還是有可能心存感激的。

上面的例子,當然可以通過功能調整的方式來改變。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人和人的溝通是建立在一種彈性的認可之上的,如果到了知乎就成了剛性的規則,那一定會擰巴。


如果能夠給提問和回答進行投票打分的話會不會對這個問題有所緩解?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又使其更為嚴重?如果有這個功能的話,單元不要像淘寶的好評一樣。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的回答很多都是「年輕人多讀點書」?
在知乎提問是不是都可以得到較專業、準確的答案?
有哪些答案讓你還未看到一半就想點贊?
為啥人家回答一個問題就能得到900贊,為啥我回答了好幾十的問題還是個位數的贊,明明也是認真回答了呀?
總被邀請回答問題,答案前兩個字必為「謝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知乎 | 知乎產品改進 | 知乎回答 | 知乎設計 | 人情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