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一定要煲機嗎?如果不煲機能達到煲機後的效果嗎?
如題
煲機之後會產生變化是確定的,耳機煲過之後振膜變柔軟,順性加強,F0會降低,聽起來毛刺少,更順滑,低頻下潛也更深。但是有必要刻意煲嗎?我覺得沒必要,正常用,幾十個小時之後也就很好了,指望煲能怎麼改變耳機怕是石樂志
這樣的問題好多 爭論更多
一個客觀事實是 耳機老化過程中振動系統的物理特性發生改變是必然的 在聲學測量中也是可以體現的 只是這種變化並不比每次佩戴情況不同引起的變化更顯著
好不好是主觀感受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我只是想提請各位注意 煲機的理由完全建立在煲後比煲前更好這一假設上 但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種假設是必然成立的
不要煲機。
當我們初次聽到一條耳機的時候,會立刻得到一個判斷:好聽還是不好聽。
1)如果耳機很好聽,那麼最正常的做法應該是立刻戴上耳機沉浸在音樂世界裡,享受花錢買來的快樂。
2)如果耳機不好聽,那麼最正常的做法應該是立刻想辦法退貨或者出二手,及時止損,沒人會把昂貴又不合適自己的商品留下來。
從上述分析來看,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去煲機、去折磨耳機折磨自己,這是一件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事,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不用煲機、開聲就是完美音質的好耳機呢。
#
我冥思苦想,大力推崇煲機的都是什麼人?耳機商家——這是一定的,當顧客抱怨耳機不好聽時,用玄乎其玄的「煲機」可以輕易讓顧客在七天無理由的期限里變得老老實實;還有就是半吊子耳機發燒友——他們可能被另外的半吊子耳機發燒友坑了,買了一條很糟糕的耳機,臉面上卻不願意承認,就只好抓住「煲機」這個最後的救命稻草。
這裡面有電聲工程師嗎?有科學家嗎?有耳機製造商嗎?沒有,權威的人沒有一個指導過煲機。
一條合格的耳機,在打開包裝之後應該可以立刻進入工作狀態,這和手機、電腦以及其他種種數碼產品是一樣的,沒人會想要半成品;如果是否煲機、如何煲機還會影響耳機最終的聲音,那就是聲音不一致,是質量問題,煲機變化越大質量問題越嚴重,是耳機製造商在自砸招牌。
每次看到有人抱怨剛買的耳機不喜歡,就有一大群人回復「煲機」能變好時,我都感到非常氣憤:如果這個人因為你的建議錯過了七天無理由退換,而且耳機依舊沒有變得好聽,你會對他負責嗎?你會賠償他買耳機的錢嗎?很多耳機本身就是垃圾,你還勸別人把垃圾砸手裡,你內心到底是有多險惡啊?
#
我想到我迷信煲機最厲害的,是在買了AKG Q460、Y50這兩條垃圾的時候,當時我和其他半吊子耳機發燒友一樣,瘋狂期望煲機能改善這兩條耳機糟糕的聲音。最終結果當然是沒能成功,因為當我相繼買了創新live!、飛利浦SHP9500、AKG K267以後,立刻就把這兩條垃圾掛上了閑魚。
竟然會有耳機剛開封就能發出如此驚人如此美妙的聲音!我發現好的耳機能攝人心魄,讓你捨不得摘下來,讓你沉溺在音樂里不想離去,甚至化腐朽為神奇,讓你愛上曾經並不怎麼喜歡的音樂。而我在聽Q460、Y50時,即使是最喜歡的音樂也能讓我煩躁不安,如同自虐。
#
只要聽過好耳機,就再也不會相信煲機這種鬼話。好聽就聽,不好聽就退,垃圾再怎麼煲機也不會變好,好耳機根本不會讓人想要煲機。那些半吊子發燒友連帶動鐵單元(主動鐵)的耳塞都能拿去煲機,你還能指望他們什麼?
我來分享一下我關於煲機的經歷:
我一直是不煲機的
多年前有一隻創新air,剛開聲的時候細節滿天飛,大約正常聽了一年,慢慢聽不到那麼多豐富的細節了,同時我覺得air的風味也慢慢失去了,加上線材壞了,就沒用了
煲機,在我看來就是加速器材老化的過程吧
補充,有人看得懂,有人還需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1、煲機會帶來變化,2、變化比較小,3、變化不一定是好事
需要煲機的耳機必須具備三大特點:一,動圈技術;二,高端產品;三,一對挑剔的耳朵 ,此三樣缺一不可。
如果你買了動鐵耳機還煲個毛線。如果你買了300-1000元耳機煲不煲區別不大。耳朵這事兒玄學多,起碼已個人經驗來說,b和大饅頭讓我退燒了。看耳機現在來看,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說煲機是玄學了但我覺得部分耳機還是有必要的。
一般來說,動圈耳機會比動鐵更需要煲機,但也不是說就非煲不可,有的耳機可能一開聲就足夠驚艷了,有的可能不煲機就一塌糊塗。
至於第二個問題,如果是需要煲的耳機,顯然不可能,因為煲機是從物理層面上讓耳機脫離出廠狀態進入一個良好的階段就傳統意義上的煲耳機而言(客觀上提升聽感),動鐵耳機完全不予要煲,動圈?可能需要吧,但是效果是有限的。
網易做的視頻,有位大哥聲稱沒煲的耳機是不及格,結果測試的結果基本屬於瞎蒙。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篇視頻,耳機吧有一篇比較有名的帖子:
【圖片】打臉與被打臉--一個視頻就能證明煲機無用論?_耳機吧_百度貼吧
樓主說的玄學居多,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他多次強調要前段耳機試聽曲三位一體的熟悉。其實可以理解為煲耳機是個熟悉耳機適應耳機的過程。新的耳機低頻重啦,高頻刺啦,聽上若干時間,耳朵就會接受這種風格,也就是煲好了。另外還有的同時聽多個耳機的燒友確信煲耳機會改善音質,我只能說可能老燒的耳朵天賦異稟吧
請按順序閱讀,你就明白了
1,耳機新舊會有可測量的變化,攢夠總時間數就好了
2,這些變化不一定大到明顯能被人聽到(不一定,有些有有些沒有)
3,如果有變化的話,通常認為後面那個聲音更好
4,為了不讓前面那個不好的聲音折磨自己,就讓耳機放著音樂自己不聽。這個過程稱為煲機。
不特意煲機你正常聽,耳機還是達到實際上的煲機……
我認為題主會認為特殊的煲機方法會讓耳機變得不同?不會的……聽就是煲煲就是聽。而且影響沒有脫胎換骨那麼大,頂多算錦上添花
謝邀。
煲機前後的聲音有沒有區別?
必須是有的。特別是對於動圈耳機來說,有時候煲機前後的區別還挺大。
然而,「有變化」並不一定意味著「變得更好」。比如2000+小時和100小時的exk相比,前者雖然聲音更為溫潤(糊),但是細節並不如後者豐富。
耳機在你接入插口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老化。刻意煲機的本質就是一個加速器材老化的過程。就像皮靴剛開始穿會很硬很磨腳,但是穿久了會變得柔軟,更加貼合自己的腳型。但是也有些人一開始就拿工具把皮子艹軟直接穿的。就結果來看,實際上都是一回事。對於耳機來說,自然聽和刻意煲機,最後得到的效果並不存在什麼區別。最多注意一下新耳機別開太大聲就行了。
至於那些所謂的「煲機教程」,拿什麼粉噪音白噪音,多少多少小時換音樂,多少多少小時調音量,甚至專門拿軟體煲機的,都是奇怪的用來唬人的噱頭,毫無科學依據。仔細想想也知道,每個耳機振膜材質、尺寸、乃至內部結構都完全不同,要是真講究起來,又怎麼可能有統一的「專業」煲機方法。
所以,我的看法是,自然聽就足夠了,刻意去煲機實在沒什麼必要
要說煲,恐怕也是煲耳朵而不是煲耳機。
能翻牆的話去油管看看rtings關於耳機測量的吐槽
簡單來說影響耳機信號還原的因素很多,影響力也挺大,比如你戴不戴眼鏡會導致低頻少3個db,各種耳機戴法甚至耳朵形狀都會有影響。
和這些相比,煲機、前端什麼的影響力恐怕很小。
最麻煩的是耳機基本上很難校準,而音箱可以通過校準解決很多問題。
所以想聽到準確的還原還是用音箱吧。
首先確定煲機是有一定必要的!
遇到很多新手拿到產品後先進行極限測試,音量一擰到頭,這種方式對精密機械運動原理的全新產品會有損傷,損傷大小看運氣,並且不可逆。正確做法是以中等適量的狀態使用一小段時間,使產品的振膜線圈等慢慢契合後達到最佳狀態,好處就是更能體現產品的設計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我們一般通過聊天了解用戶後會提供使用建議。
從商家角度來說,是快速向顧客證明產品最佳性能的方法之一,比如咱家的FOCAL特別是鈹高音系列煲機後提升還挺大的,很多人拿到新開箱的感覺也沒傳說中那麼好,我們也不能都打開給大家煲幾天,所以才會推薦煲機後使用。對於專業的客戶一般就不需要說了,大家都知道科學原理,自己根據狀態實際調整,養的比我們還好。不一定要煲機。正常使用一段時間(視具體型號而定)之後可以達到煲機的效果。
煲機是一個讓你的耳朵完全適應耳機的過程。
不用刻意煲,正常聽即可。這句話可不是百度某吧的大佬們說的。—————————
各種非劇透問題,歡迎 7*24h 值乎提問。
燒的三個境界:別人騙自己、自己騙自己、自己騙別人!
其實這個不是玄學
拿咱們機構切老師的話說
說難聽點就是
廠商牛逼吹太大了,你腦放沒煲個幾百小時積累出來,就聽不出耳機有多牛逼
所以就要煲耳機啊
聽就是煲,煲就是聽
jb夠大還需要前戲嗎
區別不大。
另外,煲的不是耳機,而是你的耳朵~自用w60+w4r(備)謝邀。
動鐵耳機是不需要煲機的,動圈耳機依情況而定。如果一上手覺得聲音還可以接受,就沒必要刻意煲了。日常聽時注意一下音量就好。
不過對於崇尚煲機的人來說,恐怕心理作用更大一些。不然為什麼說煲機是玄學呢。
我覺得吧差不多 1000以上的耳機應該需要煲機,避免耳機里的零件因為一些激烈的音樂遭到破壞。1000以下的平時正常使用就是了,不過剛買一兩周內可以注意不要去聽太過激烈的重金屬音樂,安全起見吧。大部分音樂播放器裡面都可以搜到一些煲機的歌單。
推薦閱讀:
※libratone 新出的降噪耳機實際體驗如何?
※耳機買QC25好還是QC20好?
※有什麼音質和顏值俱佳,並且擁有藍牙和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
※如何評價Sony最新發布的無線降噪耳機WH-1000X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