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讀研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大家可以聊聊招生(考研或申請),以及你所知道的各個數學學院、導師是怎麼樣的。國內國外均可,已畢業的或在讀生都行,歡迎匿名及長期更新答案。
我的情況比較奇葩,我是別的專業進了哥大讀讀了半學期不開心轉到應數的。
一直知道哥大數學系很厲害,一直以為數學碩士項目只有金融數學,沒想到工院裡面還藏著個應用數學。
哥大應用數學的碩士項目是三個semester修五門應數的必修課和五門任意選修課(純數、統計、cs、金工、運籌、物理都可以),不需要開題。
說說我當時怎麼進去的吧。去年十月某一天我認識了一個應數的,隨便聊了聊發現這專業還不錯。
我去年秋季那個專業非常的偏文,學的很努力期中考試卻一塌糊塗。我和那位應數的同學溝通了一下之後我就果斷給應數staff和faculty都發了郵件說想換專業。他們說我需要重新提交碩士項目申請。
我還專門和一個教授面對面聊了一下,給他看了我的成績單還有簡歷。我的background申應數還是很穩的。最後寫了personal statement,湊了三個推薦信,就沒什麼懸念的被錄了。春季入學代價肯定是有的。
首先我第一個秋季四門課全作廢了……我不想說12個學分一共多少錢。我們專業秋季有一大把可選的專業必修,春季只有一門大水課intro to applied math,有pre requisite的numerical method和另一門有pre的pde。因為和某教授在申請過程中熟了,他說,intro to applied math太水了,你不許上……所以上一個春季我上了一門topic課程:intro to data science,鬼知道python零基礎的我是怎麼拿A的……這個秋季是我的第二學期,我三門必修+一門純數選修課+申請phd+找工作。想死。(別人最後一學期都是兩門課)眼看著下一個春季要來了,因為不喜歡numerical,而且為了保畢業又不敢把那門pde博士課當成最後一門必修,我貌似還是要去選那門必修大水課(如果我有兩個秋季學期就不會這麼麻煩了)。但是好處我覺得更多。
我第一個春季學期有幸報了一個很厲害的概率論教授的課,簡直是扭轉了我的人生軌跡。上完了那門概率論我又正好可以繼續上每年秋季開的phd課程analysisprobability,下學期因為我因為延期畢業正好可以把probability2也一起上了。機會好的不要不要的。哦對,我還認識了一個很棒的同專業小夥伴,她現在也是每周唯二和我有交集的女生之一(另一個是我室友)。一個小插曲:我去年是背著我爸媽偷偷改的專業,材料全遞上去了才攤牌……換專業這事,我父母,甚至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我會發了瘋的想轉回數學。無論如何,我真的很慶幸自己離開過數學專業一學期,又在一個奇怪的時間點回來。因為失去過才真真正正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
謝邀。
我在賓大讀博這件事情大家基本知道了。賓大的招生么,說實話,不是很「靠譜」。今年聽說把復旦數學第二名給拒了,我是不相信復旦數學第二名的學術能力還配不上賓大讀博的;只能說他整個招生的過程並不是很理性,或者學術能力佔比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而且,賓大數學系是能夠把postdoc放進admission committee的,也就是你寫的PS,最後可能是被一個博後給讀的,但是博後自己又沒有招生權,只有教授才有;有招生權的教授不認真招生,不自己去閱讀申請材料,把這些繁重的工作推給博後,但是博後又不了解教授要招什麼樣的學生。。按照我一個學長的說法,讓博後進招生委員會的做法,顯得很不professional。當然我也不是說不鼓勵大家申賓大,只是說你申了以後對各種不合理的錄取結果要有心理準備。。
至於說讀博的過程么,也沒什麼好多說的,看書看論文聽 seminar,和導師和其他教授同學交流;第一第二年要上很多課,第一年還有很多作業,前兩年還有一個oral exam(就是賓大數學系的qualify,只不過以口試的形式舉行),也不過是例行公事,對你的科研能力並沒有多大幫助。。
順便說一下,再過幾年我老闆和Croke要退休,這意味著賓大的微分幾何組要換血——他們兩個基本是微分幾何這邊僅有的tenured faculty;哦其實還有deTurck和Kazdan,但是deTurck幹了十幾年的dean,遠離學術一線多年,我不知道他還招不招學生;Kazdan這個年齡雖然沒退休估計也不會招學生了。。現在幾何組已有的ap有Davi和Weber兩人,Davi還不確定他能不能升上tenure,如果他升上的話,他的方向基本是幾何分析那一塊,現在做極小曲面做得多一點;Weber也是做幾何分析,Kahler幾何那一套東西,他是陳秀雄的學生。然後我不確定未來會不會新招幾何方向的ap。所以如果有同學想做微分幾何如果要申賓大的話,這些因素要考慮進去。如果能去石溪之類的地方學幾何就不要來賓大了,賓大現在的幾何組真的沒多少人。。
======
關於延期這件事情我說一下,本系現有六年級博士生5人,感覺延畢已經成為常態了。。不過本系最多允許延畢一年,也就是最多允許讀6年,如果6年還是不能按博士畢業估計只能拿碩士了。
我是在 upenn 讀的數學博士,導師是 Croke,14 年畢業後做了兩年博後,然後因為一些挫折轉行了。
對於想申請美國數學博士的同學,我想說推薦信或者說關係非常非常的重要,只有成績好是沒用的。申請到好學校往往需要:好成績→本校老師推薦給國外的老師→關係夠鐵的話國外的老師再推薦給其他人。我大三的時候聽學長學姐的說法都是在學校排名第幾能去什麼檔次的學校,後來才了解到去了好學校的很多都是我上面說的這樣一個路徑,只是當事人不會說。和北大的同學一交流,他們也差不多,沒有關係的話能去的學校會和自己心理預期會有較大的差距。
為啥不看實力看關係,一來關係是實力的體現,二來數學學術路上步步都需要關係。你拉關係的能力弱,認識的人就少,合作者就少,認識的編輯也少,更別提後續找工作一定程度也就是申請博士的地獄難度版。數學各分支是極為割裂的,不同工作的重要性也是個玄學,很難客觀評價實力的。
系裡的老師我就不多說了, @Yuhang Liu 說的差不多了。我接觸最多就是 Gluck 和 Croke,我覺得他們都像我父母一樣關心我,無論是研究生活工作上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十分慶幸能遇到他們。就純學術上來說系裡微分幾何勢衰,不過我那年微分幾何方向的博士都在北美找到博後了。謝邀。
有一個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普適的。就是如果跟了一個大牛老闆,那麼老闆必然很忙,作為學生必定會很難見到老闆,同時老闆也不是很在意學生的研究方向和內容。但是相對的,對於學生的選擇方向很多,基本想做什麼方向就可以做什麼方向,老闆一般不會限制太多。缺點是假設學生水平都一樣,產出肯定不如跟比較push的老闆。
就比如我老闆,他的另一個博士生已經一年多沒來過學校了,老闆也不是很在意。另一方面,我老闆主要是做Topological Combinatorics的,但是看到我對Additive Combinatorics感興趣,老闆也會很鼓勵我做這個領域。
有時候還是有一些好處的,比如有時一些學術會議比較難報名,同時會議報銷名額比較少,但是很多時候在會議開放報名之前組織者就會發郵件問我老闆,有沒有學生想去參加,也讓我體會了一下走後門的感覺。
讀了兩個多月,掉頭髮掉得室友都以為我生病了。
介紹一下川大數院吧,假如參加夏令營,考研降分為過校線即可。保研也可通過夏令營聯繫老師,反正報銷車票是吧!
專業方向豐富,基本數學二級學科都有。教授開課都是討論班性質,喜歡本科學習方式的同志可能會不適應。研一下學期即可報名助教,主要教高數、線代之類的,亦有數學物理等方向基礎課,助教工資1600一個月,獎學金較摳門。主要是吐槽一下成都的學生好愛學習啊,每學期都能遇到很多人找數院的研究生補習。在大連的時候,交了三年的表格,連諮詢的都沒有;到了成都,發現連補習金融數學的學生都有。或許這就是大連發展落後的原因吧!適應了大連補習費一個小時50塊的生活,突然變成200一小時,開始時略有些不適應。
學習方面,基本上數學系都差不多,不用去實驗室,發獃也是一天、刷論文也是一天,自由!勤奮時呆在寢室看書或者自己找個教室上自習即可,望江這邊教室太多,但跟我本科那種可以找個沒人教室外放聽歌看書的空還是有差距。想偷個懶那就帶個助教上上課。
科研的話,我的導師是每周個兩個半天組織學習最新發表的論文,研究切入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受用很多,就是寫latex真的很讓人頭疼。當然也有研一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基礎課,比如凸分析之類的,對我這種喜歡自學的人來說可能比較受用,但普遍還是覺得學不進去。但數學嘛,學不進去也可以趁早去學其他的啊,反正自由啊。
導師好,還沒見畢不了業的,博士師兄也最多延期一年左右(碩博連讀時間緊任務重得體諒),大部分還是按時畢業的。
出國的話,貌似研一教泛函的老師說都可以找他推薦,然而感覺我應該用不上,所以不太關心這件事。
謝邀,招生是吧?
碩士在大陸讀的,因為是保送所以也談不上考研,也沒啥好講的,中間有一個資格考試,我導師害怕我英語過不了,結果我考得很好。
博士在香港讀,需要申請。通過一個暑期項目和導師成功陶瓷,然後導師扔給我幾個paper,讓我寫review和report,我寫到第三篇的導師非常認可我,直接說我在他的心裡是rank1的,所以我也壓根沒選其他學校,就申請了一所。
但是,我居然用郵政提交申請書的紙質材料,現在想起來就想去打死那個過去的我,這個破快遞公司居然踩著dealine把材料送到達學校,差點把我氣死。我導師先是早說材料沒到,再不到就完了,我萬念俱灰地去網吧放飛自我,然後下午導師給我發郵件說到了。所以,大家以後別寄這個了,特別是關鍵的東西。
接觸過幾個理學院讀數學的,問會什麼繪圖軟體,答美圖秀秀。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
Syracuse University 統計master在讀 但本校的統計program特別小 開在數學系下面 所以動不動就去數學那邊上課
說個感受:真tm難但真tm爽core的課程是概率和數理統計 概率好一些 但professor相當優秀 對學生要求很高 數理統計的老師專精是ranking 班上考試常年平均分30到40 但我們專業選課相對自由 所以core也可以選比較簡單的level來讀 可一旦選擇了這些比較簡單的課 那麼以後的課程就非常局限 而我們選擇難一點core的人就會自由一點(鄙視他們一下下一年半上下來 沒有一門課是輕鬆的 相對easy的是隨機和experimental design 但這一年半真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特別充實 特別簡單 特別滿足不請自來。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我是個學渣。我本科是學英語的,覺得自己很聰明很diao想挑戰自己就修了數學雙學位。大四的時候覺得讀了四年數學不容易,如果轉行了就白讀了,於是申請了美國的數學master。
然後就去了西部某大水校讀應數,過程非常慘烈。第一學期就選了real analysis, 太難了,比本科雙學位難多了,邊寫作業邊哭,想死的心都有。這才知道本科的雙學位有多水。期中考試之後看著自己那點可憐的分,受不了了退課了,坐我旁邊的phd也退了。我們系排40+,教授好像也沒有很厲害的。第二學期選的一本必修課是中國教授的,是我在美國見過的唯一討厭的教授ˊ_&>ˋ課上一半時間寫板書,另一半時間把前面寫錯的擦了重新寫,每節課都這樣。期中我考了50多,滿分100,平均分40多。他不覺得是自己教的不好反而覺得我們都是弱智。他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期末要掛我,問我是誰把我招進來的。我...我咋知道...一個學姐考了20多被他罵哭了。他長年招不到phd因為沒人願意跟他。哎我好討厭他啊說了這麼多。後來我論文寫不出來還延畢了半年。最後能畢業也算是導師人nice,放了我一馬。
後來幸運的在一所很好的大學找到了實驗室數據分析的工作,算是終於告別了數學。和數學比起來,一切都顯得特別簡單了。現在打算過兩年試試申個本校data方面的phd。
我這種奇葩的經歷如果能有點借鑒意義的話,就是最好不要專業跨度很大的轉數學,不要覺得自己很聰明,數學系聰明的人多了去了,基礎薄弱的話根本沒法學T^T謝邀我本科是讀工科的,考研的時候跨專業考到數學專業,目前在武大數院讀基礎數學。我就說說考研的相關情況和武大數院的情況吧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數學專業碩士招生考試初試都只考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這兩門,少數學校會增加一點兒其他的東西,比如北大會考解析幾何,山大會考常微分方程等。然後,初試考的最多的應該就是復旦了,考試分為分析和代數與幾何兩場,分析包括數分,實變,復變,常微分四選三,代數與幾何是高等代數,抽象代數,微分幾何三選二。客觀來說,初試只考數分和高代確實很不好,使得一部分人為了通過初試,只學數分高代,而對於後續課程不甚了解,到了複試階段很吃虧,而且即使考上了也會顯得基礎比較薄弱。複試各個學校差別比較大,一般都會考查到實變,復變,抽象代數,拓撲學等後續課程。武大基礎數學的複試比較簡單,筆試只考數分高代和一道常微分題目,面試會分為分析,代數與幾何,方程三個方向進行。說說在武大數院的感受吧。武大數院有時候會被我們稱作PDE學院,因為做PDE的老師非常多,而且有長江學者,千人等大牛,而其他方向,比如分析、代數等,老師比較少,所以想讀PDE的話來武大沒有問題。基礎數學的研究生平時不用做實驗,沒有教研室,上完課基本上都是自由時間,所以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當然,課後也需要大量的時間看書,複習和預習。然後導師一般也會布置一些論文,研一可能會少一點,以上課為主,研二以後基本就是看論文+自己看書為主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