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有必要學習犀牛、grasshopper 和 revit 這些參數化軟體嗎?

本人是景觀專業低年級學生,在摸索熟悉軟體階段,看到建築學專業的很多同學都在學習犀牛。但是本專業的一些同學也說以後工作用不到,不用學。

謝謝!


謝邀。revit沒有接觸過,就基於GH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我覺得這個問題取決於從哪個角度來看了。

1.如果根據實際工作內容來反推學習(研究)方向的話,其實就是「有沒有用」的問題——可能學習這些軟體的必要性不是那麼強

不可否認從國內現狀大環境來看,常規設計方法對通常的項目來說已經基本夠用,參數化軟體目前在園林行業的重要性目前相對較低。因為縱觀參數化這一設計方式的應用狀況,可以說在越需要數值(邏輯)約束的領域,參數化所發揮的作用越大。由於與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相比,景觀設計對設計結果的容錯率相對較高——比如對一個場地我們不能簡單說園路做成直的就對,做成曲的就錯——只可能說前者比後者更合理/美觀等,而且即使做了一個不合理的園路也不會有致命的錯誤;但建築結構或航天元件若是設計出錯了的話導致的後果則可能會嚴重得多。因此也許這也造成參數化的設計方式在景觀領域出現的時間晚於工業設計和建築設計。

評價標準的不唯一性使得目前參數化在園林領域的應用與工業設計和建築設計相比還是略為小眾。目前具體應用一方面是對重複繁瑣的「體力勞動」進行解放,另一方面是用理性的思維和分析來約束設計的形態(方案)的生成。所以,參數化軟體在這裡本質上也只幫你用另一種途徑實現目的而已,工作中應用參數化軟體的頻率取決於公司類型(走參數化設計路線的公司自然用得多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不學問題應該也不是太大。

2.如果從個人專業學習和發展角度來看,當然有必要

鑒於題主還是低年級在校生,加之學校畢竟和公司不同,而且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時間23333。所以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帶著一定的好奇心去廣泛了解和學習知識,可能比提前把自己圈在行業的框框里更重要。

具體來說,不同的軟體反映了不同的思維過程。比如以GH為例,它的設計形態建構方式其實都是很清楚直觀的思維銜接過程,並通過可視化的界面串聯起邏輯與設計。比如:

建立方格網→提取方格網中每條線的交點→以交點為圓心畫圓→調整圓的半徑→……

因此就軟體本身來說個人建議學學GH,一來算是一個很直觀建立和培養思維邏輯的過程,幫助你把大的設計思維一步步拆解成小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除去技術因素的提高,對於思維方式也會有一定的鍛煉。而邏輯思維的完善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能力。二來界面有趣,做出的東西相較傳統手段也比較酷炫,便於培養學習興趣,同時比直接擼代碼簡單些(也算是為編程提供了一丟丟的鋪墊)。

說遠點,感興趣的話甚至以此為出發點學習編程也是極好的。這點和前面的一些答主觀點類似,畢竟讀書時多學習總是不會錯,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以後會不會一條路走到黑。多學點東西潛在就多了些選擇的可能性,說不準以後就因為一些「非主流」的技能而選擇了另一條路~

最後,針對景觀方面的參數化設計書籍目前感覺不多,不過好書還是有的。學習參數化除了多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源,不差錢的話,實際應用方面個人覺得也可以看看包瑞清出的6本書,沒事照著上面的做做也沒損失是么。另外感興趣也可以看一下包瑞清的博士論文,論文裡面對於參數化在景觀實際應用也有幾方面的說明。傳送門:計算機輔助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策略研究

總之,建議最好還是花點時間去親身體驗,如果經過了解覺得對參數化的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學一下,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謝邀~~

我的意見是,Grasshopper和Revit都可以學。

gh這東西是參數化的敲門磚,學了gh之後你就可以打開高薪的大門。嗯,我不坑你。

至於Revit,學與不學就看你們的需求了。大項目肯定要求用的。r而且一點用revit肯定得用dynamo不然的話你也會呵呵。Dynamo是很好的數據管理軟體,你值得擁有。


我還沒學。不過工作中確實用的少,應該說基本不用。即使是建築老大,也是在頂尖事務所,才會大量使用。

但是,聽說用於地形創建,是極好的。而且犀牛擁有眾多神器插件,多學編程python,我認為是最大好處。

這樣,坐不下,還可以去其他行業蹭飯吃。

另外,參數化已經是一個趨勢,它讓拍腦袋的設計多點理性。它已經和傳統設計思路有所不同,有沒有想過,假如連主觀審美經驗都當作一種參數?(事實上,國外已經在研究。前沿資訊可以去賓大官網看看)

這就像當初su走過的路一樣,替代倒是不會,但是必然會漸漸走上檯面。

等我學完,再來補充吧。


蟹腰:-)

先插一條,我見過用grasshopper搞創作的朋友,所謂參數化基本都是靠試出來的,比如一個雕塑,函數生成東西之前,他對函數生成結果並沒有準確的形象認識。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設計方法。如果你是個參數化狂魔,喜歡用數學解決問題。

我以前認識同學,正在開發grasshopper的程序包,水文地理風向分析都有,還有營造法式,他還有朋友甚至還做易經的包...

他跟我說,以前做方案都是憑主觀,現在從場地分析到方案生成簡直就是一鍵的事。直接把我唬到了。

我問他:那還要設計師做甚?

他說:等grasshopper程序包資源成熟了,就沒有設計師了。

我回到:grasshopper簡直就是幫我們剔除三流設計師的神器啊,加油!

所以要按這個路子以後只有兩種人,一流的設計師和grasshopper程序員

你想成為哪種?

如果是設計師,那就要想想什麼東西軟體代替不了。

接著補充:我們目前一直處在偽bim階段。bim目前主要用於處理多專業交叉和結構和表皮交叉,及時規避隱藏問題。往往僅限於運用在設計階段,很少能往後貫徹到施工和運維。出圖的時候還是要晒成傳統圖紙,bim就此終結,後面還是老辦法。要想全流程bim還要好長時間,因為涉及到審圖和非設計階段的技術推廣。所以目前推行bim的主要好處就在於提高效率,規避錯誤,有點大材小用了。

revit還沒聰明到適合做景觀的地步,我院有個部門主攻revit,目前主要活計是廠房,效率倒是挺高,一直是產值大戶。

期待景觀bim類軟體早日出現,但出不出現其實也不重要啦。因為我不是這個路子的。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往遠了看。用數據分析做景觀是大趨勢,傳統三板斧 cad su ps加上常用的ID AI,效果圖的Lumion,有的單位做動畫搞點AE,應付現在是夠了。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呢?等我們這一輩設計師進入三十歲事業上升期,景觀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會因為參數化工具的完善徹底變化。那個時候怎麼辦才是關鍵。

所以我覺得rhino gh這些。抓緊時間學。這都不是藝多不壓身的事,而是以後有沒有飯吃能不能活是事。


謝邀!

先上圖:哈佛設計學院(GSD)景觀學第三個核心設計課(Core Studio III) 的期末海報。(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luiscallejas/11303993654/https://www.flickr.com/photos/luiscallejas/11303993654/,侵刪)

這個評圖佔據了整個GUND報告廳,參數化的景觀設計,大比例CNC雕刻或者3D列印的模型,儼然成為了一個景觀都市主義的展覽。儘管這門景觀必修課受到頗多負面評價(&>&<),但是就成品而言絕對是震撼人心的。

作為兄弟學科的射雞師,Rhino相對於SU的先進性不言而喻。首先是邏輯清晰:點線面,圖層層級(子圖層)等。其次是功能強大,nurbs曲面建模, 空間邏輯關係處理 (布爾運算)等。再次是軟體兼容性,極其容易精確導出進入AutoCAD或者3DS MAX進入後期編輯深化渲染。

而Grasshopper則能使Rhino如牛添翼。初級可以減少重複勞動,中級可以調整參量輔助設計推敲,高級可以控制建築參數以控制建造。會編程的可以引入循環語句等生成難以手動捏成的形態:分形,極小曲面,漸變圖案等。

在景觀領域,顯而易見的應用是配合參數化的建築的景觀設計,如下扎大嬸的Cairo Expo City 的總圖景觀(來源:Cairo Expo City - Masterplans - Zaha Hadid Architects,侵刪)

這一類建築景觀一體化的設計沒有參數化的軟體支持是很難實現的。

如果說Rhino+Grasshopper提升了設計工具,Revit則是強化了設計與建造的聯繫。之前有答主提到的Dynamo,實際可以看作是Grasshopper for Revit。Revit進入建築設計領域是絕對的趨勢,一個參數化模型可以生成幾乎所有的配套圖紙,這是現在的AutoCAD難以企及的。但由於基於實際建造的屬性,雖然Revit引入了體塊推敲功能,但是已然難以成為主流的「設計」軟體。但是隨著建築領域的普及和景觀插件的完善,可以暢想景觀Revit模型和建築模型一道整合成完整的場地模型,然後進行系統化的圖紙導出,大大減少了不同科目圖紙間的矛盾,提高項目設計表達的效率。

所以結論是:Rhino+GH進入景觀參數化設計的領域的利器:獲得新的方法論,生成新的結果,推進學習創新;Revit則是腳踏實地的綜合平台,對未來工作會更有用。


我覺得超有必要啊 gh作為低級的參數化 對初學者特別友好 容易上手而且很多黑科技...我不會告訴你我上學期urban死丟丟所有的樹灌木座椅都是gh幫我畫的 平面秒出啊


犀牛我用的頻率大概是兩個月一次,自己掂量。退一步講自己不會也無所謂,因為可以讓效果圖公司去建模,或者乾脆靠同事……

gh使用頻率大約是一年一次或是兩次這樣子。

revit不會,也不打算學,因為別人不用這軟體,我沒法去對接。

但總的來說,作為一個學生,學這些東西既不耽誤上課,也不耽誤掙錢,更不會斷條腿,能多學就多學吧。

犀牛+gh這套東西在景觀里,主要是攻關一些分形的東西,學術研究,有搞頭,但說句實話,國內興趣不大。而且現在建築學刮的風跟景觀是不一樣的,如果我現在能回到學校的話,會把更多時間分配給GIS的項目實踐,最近為了搞濕地生態過程,到處求人學MIKE21 Flow Model FM,頭都要大了。


優先用熟 CAD、SU、PS 吧,景觀么花花草草、工程之類的的多少也要懂一些。然後可以搞搞vray啦、犀牛+gh、BIM、GIS之類的...

這些軟體從某種程度上左右人的設計思維,用SU 建模的時候,我想的就是些方方正正的體塊,推拉隨緣憑感覺。

但是用犀牛+GH建模的時候,整個思路是很程序邏輯的,然後會做出一些曲線的、漸變的、隨機的事物出來...

用vray出效果圖的時候,就會仔細推敲材質,光影... 而用PS、AI出圖的時候,會做出海報插畫一樣的效果圖...

多學點沒什麼不好,給自己多一種可能性。


謝邀。感謝崔炎同學的友情部分投稿,正好她最近上了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關於GH和Revit,前者相對了解一些。GH在景觀中的作用,還有其他幾個軟體同它類似,比如生態建築設計軟體Ecotect,

這些軟體在景觀設計相對於建築和規劃較為感性的一面,增加了其理性方面的佐證。這一點,在接觸過一些實踐項目後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Rhino Grasshopper(各種相應插件)

  • Grasshopper入門——

需要知道各個電池的作用,記住英文名稱,才能提高作圖效率。Gh電池組的邏輯結構不是很容易學會,只能多加練習。

  • Grasshopper的操作難點在於——

需要對場地分析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避免陷入酷炫的表達,實質上並沒有做出什麼有價值的信息。

另外,還要理清分析邏輯,理清自變數和因變數,什麼因素通過怎樣的變化對場地造成影響。然後,要善於將分析結果疊加,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為下一步設計提供思考。

  • Grasshopper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將數據可視化

分析方面:地形分析(海拔 坡度);地表徑流;日照分析;地面坡度、匯水分析;風向分析;某一目標點(基礎設施)的可達性和吸引力;人口密度;土地價值;服務半徑和最短路徑等。

  • Grasshopper的應用原理——multiple—layered analysis

諸如Grasshopper這類軟體所運用的原理是Indexing:multiple—layered analysis,即多層因子疊加複合。分析某一場地的單一因素可能得到的結果是十分有限的,將不同因素對場地產生影響的結果疊加,可以得到更深層次的對場地的了解和剖析。將多種信息整合到一個系統中,就是indexing的目的。

Indexing的另一用途是,不同的場景結合到未來的可能性上得到不同的結果,通過數據結構的模擬得到未來的多種可能性,從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

多層疊加的好處就是可以解釋單層無法表達的信息,例如:地鐵站+人口密度 的分析 ,延伸出對城市的改造優化;海島地形坡度+洋流的速度 的分析,延伸出島嶼被侵蝕的情況;500m步行極限+綠地空間,分析綠地死角,補充綠地系統;山體等高線+合理的排水坡度,分析出可行路網;人口密度的分析。

其他軟體

除了犀牛之外,還有類似的軟體,在規劃設計實踐中運用比較多。比如生態建築設計軟體Ecotect,城市微氣候模擬軟體ENVI-met等。

景觀設計很多時候感性的成分重於理性。建築可以通過材質、採光和功能使用等因素評價方案的好壞,規劃則有容積率等量化指標;而景觀方案的推理和評判標準則不如建築和規劃有據可循。景觀設計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也需要靈感突現的爆發,但都得需要一個度作為限制。因此上述軟體和技術很好的補充了其理性方面的欠缺。

最後,舉一個我們在杭州做的投標項目來說明下熱島效應、植物碳匯和生態廊道三個指標的應用。

熱島效應

通過城市微氣候模擬軟體ENVI-met模擬城市熱島效應,得出平均熱島溫度差值小於1攝氏度的結論,符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中要求的1.5攝氏度。從而用量化指標有力佐證了方案的合理性。

植物碳匯

通過植被複綠,提高場地的植林率。通過年均固碳率的量化對比,形象地表達植被複綠策略給場地帶來的變化效果,更有說服力。

生態廊道寬度

構建廊道是我們很多方案中會採取的生態策略。我們在這個方案中對於生態廊道的寬度進行了劃分,從而確定廊道的等級,對應於不同的生態功能儲備。


為什麼不學呢?國外景觀公司一般都是sketchup和犀牛共用做3D,一些公司用revit以和建築公司銜接,誰能保證這種趨勢不會影響國內的景觀設計呢?

一些人覺得犀牛建模很難改?不難改的,學會布線,但手熟爾。

一些人說效果圖都外包?做效果圖都用lumion?怪不得現在很多設計千篇一律,這種思路是不是得改改?否則如何在市場上有競爭力?

更有一些人說到建模和參數化就聯想到做效果圖做表現。3D思維是以後設計的一個方向,在3D中思考3D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設計方式。建模是這種思考方式的基礎,怎能一下子就和做表現聯繫上呢?

一個好公司肯定不會滿足於永遠做現在擅長做的東西,總要不斷創新拿出新的想法(創新)和工作方式(效率),這樣才能在如今行業洗牌的情況下更加出眾。這種道理拿到個人的發展上是通用的。

希望對那些對行業進步持消極和觀望態度的朋友有所幫助。


技多不壓身,基礎的rhino和grasshopper上手也容易,難在gh的各路插件和腳本編程,以及日積月累的小技巧等。掌握rhino基礎建模和gh、ts常用方法,專築和ncf就夠了。

另:gh的ekl製作地圖大法不是景觀必備利器嗎?http://www.archcollege.com/mobile.php?m=Indexa=detailsid=15203app=


簡單回答一下

大學裡可以簡單學一下 不要太深

還是把cad學好 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當然以後你說方案方向的畫 ps也很重要

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多認植物 多看專業書

出來工作幾年以後你會和我一樣 軟體 就是一個軟體罷了


landscape architecture體量這麼大,不用rhino和gh做起來真的不會做死人么………難道設計一直改的時候,結構每次改了之後還要再重新做嗎…

這學期整個學期只有一個landscape project……gh用的像白痴一樣的我……做結構感覺已經快要吐血了…


這個不同的公司和學校都會很不一樣呀,比如我現在實習的一家園林公司,我在的那個組所有工作流程都是基於 CAD+SU+PS 的,但只隔了幾排辦公桌的另一個組整個工作流就是基於Rhino+Grasshopper 的,還會用無人機來看場地現狀,確實很酷炫效率也會高很多。

ps:如果lz還在上學的話,rhino 和 gh 是肯定要學的,多會一些技能就業選擇的餘地也會更多,這邊好多同事也是工作後才開始學這些軟體的~最後,軟體只是工具,最重要的還是想法啦


話說你們學envi met 了么,新版變化好大


「以後用不到」的「以後」是有時間限制噠,趁現在有時間學,強烈建議上手摸一摸


gh不用學。沒用。景觀沒錢

bim是主流。現在全英普及。會revit的被搶的不行。

rhino有用

勸lz一句話,千萬不要做軟體的奴隸


d


軟體後的思維比單純的軟體技能更重要。建議學習GH,對參數化思維的熟悉最大的好處即是能公平地對待每一種或然性。


推薦閱讀:

景觀園林需要掌握哪些軟體?SU PS CAD 3D建模我都會了,還需不需要去學3dsMAX室外效果圖?
像這種景觀方案的水彩風格的鳥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用得到手繪嗎,還是純軟體就能達到....
畫景觀設計平面圖有哪些好的方法?
請南京林業和西北農林科技風景園林研究生看過來?
是什麼讓你沒有放棄土木工程?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景觀設計 | 環境藝術設計 | 風景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