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德語辭彙量要多少才能讀懂德語哲學文章?

如題


個人覺得,為這種閱讀做準備工作,與其說先攢好辭彙量,不如說要看積攢多少句子結構。特別是哲學文本一般涉及較為複雜的說理,辨認出句子的架子是什麼樣的,比認識句子里的單詞更為重要。知道句子哪個從句跟在哪裡,整個句子是假設還是陳述,某個從句是表讓步、條件還是目的,這是最首要的。一眼先看出這些,再去查不認識的單詞,較為高效,遠比認識一個個的名詞形容詞動詞但是不知道作者把它們拼一塊想幹嘛要好。

當然,為了掌握這些語法,肯定需要一定的操練。這一般需要千把單詞當作最基本的儲備,作為你進行課文/語料分析以及造句的材料。這些常用辭彙,可以用Grundwortschatz之類的關鍵詞搜一搜,網上有很多詞表,數量從幾百到四五千不等。或者你買本大學德語教學大綱或申請碩士學位用的德語考試大綱,那裡也有足量的辭彙(如果沒記錯,應該是五千左右)。

當然,這些詞表裡的詞,並不能包打哲學文本。因為這些詞表的篩選編訂,多是按照日常口筆語中的辭彙頻率來的。有些詞日常很常用,比如麵包香腸感冒保險大衣,但哲學文本中鮮見,如果你學德語只想看哲學書,那麼這些詞可以看過就忘,遇到再查;而有些哲學文本中常見的詞,日常又不怎麼說,那就要自己補充積累。總之就是可以有增有減地打造一個自己個人用的Grundwortschatz。

以及,以我的經驗,一定要對「小詞」(Kleine W?rter)特別重視。這些「小詞」包括代詞、介詞、連詞、一部分小品詞、助動詞,以及各種表示時間、空間、種類、方式、量、程度、狀態、變化且比較具有普遍意義的相關辭彙,它們數量相對不多(應該也就三位數),但是是搭建句子的腳手架,也比較難掌握,需要認真揣摩。與之配合的,就是開頭說的,多研究一下德語句子結構,找本德語語法書,好好看看句法部分,或者找些相關學習材料讀一讀,都是很有用的。比如《德語300小時》這書可能很多人不太喜歡,但那書後面的幾個附錄我覺得很好,值得精讀一下。還有《德語核心表達法活用手冊》這種講句型的書,也可以作為案頭工具書和學習的材料。至於那種辭彙書(模仿英語紅寶書的那種辭彙教輔),對讀學術文本其實沒什麼用途,也沒必要真的去背。


高贊答主說的沒錯 但前提是你要會德語,完全不會 或A1水平 找個語言班 學一年新求精吧 德語不是自己能看會的語言,同理還有俄語 俄語嘗試自學 裝逼已栽…


大學德語系學了兩年德語後來海德堡交換,期間因為好奇心選了哲學課。基本每節課都有德語哲學材料課後需要讀,必須得說,如黑格爾的話這樣的,真的就是所有認識的字擺在一起都讀不懂,但是尼採的就簡單易懂很多。其實原文讀起來沒那麼可怕,擺本字典在手邊,如果你已有哲學知識估計就一點就通了


你可以試著先去讀有中文對照的文本,我自己是這樣操作的。不同的哲學家用的術語、偏好用詞都不一樣。越是偏理論,對辭彙量要求就越低,比如胡塞爾。但仍然是有難度的,取決於哲學家如何表述自己的思想,時代因素等等,比如洛采(R. H. Lotze)的文本讀起來特別彆扭。


同意第一個答案的觀點。添加幾個例子權當註解。

康德的純批,難度不在生詞,因為哲學術語經常遇見會熟練的多,而書里文縐縐的辭彙也比較少。難度在於句子結構,更在於無論怎樣描述也無法簡化的嚴肅的思想本身。

但是不同的哲人之間,風格迥異。如果看尼採的《查》的原著,就會遇到生詞的問題,因為這是文學性極其強的哲學作品,尼采又是語言學語文學的專家,各種冷僻表述,生造詞,文字遊戲…等等,輪番出現,這就很考驗辭彙量。但句子結構本身卻是簡單的。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辭彙和句法應該說是同樣重要。


推薦閱讀:

德語裡面怎麼表達"大姨媽來了"?
德國人比較喜歡什麼樣的話題,活動?
為什麼大家總說德語很難?
下面這句話為什麼用反語序?
如何高效記憶德語單詞的陰陽中性?

TAG:哲學 | 德語 | 德語學習 | 德國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