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當反派角色?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
我的小侄子(也是我的乾兒子),兩三歲的小男孩,特好動,都跟大孩子玩,基本上是一家子天天都生活在一起啦,他特別喜歡看格鬥類型的動畫片(奧特曼之類的,鎧甲勇士系列,電擊小子,之前也很喜歡看熊出沒,等等),就是不怎麼喜歡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種類型的。
——分割線——上面就是描述一下大體情況吧,木有家暴啊啊啊!經常不聽話的時候,倒是會被他爸媽教訓,拿著一根小竹條意思意思稍微打幾下,大聲罵幾句告訴他不能怎麼怎麼樣,真的沒有用力打下去,就是嚇唬嚇唬他而已,哄哄也就沒事了—— ——下面就詳細地說說發生的二三趣事吧—— 1事件一 今年暑假,鄰家大姐姐陪我的小侄子玩,剛好到了晚飯時間,這位可愛的大姐姐就主動來哄他吃飯,大姐姐拿著一碗飯要喂他,他不肯吃,於是乎大姐姐就說:「誰吃飯誰就是奧特曼。」一個神一般的回答來啦~~~小侄子秒回說:「我是怪獸!」2事件二 前幾天,我陪小侄子玩,我很甜地對他說:「你是我的好寶貝……」他美滋滋地聽著,回應了我,也露出了天使般的笑容。然後我就開啟了說教模式,我就跟他講要做一個好寶貝好寶寶,巴拉巴拉一堆廢話,他還是一副很開心的樣子在我身邊玩,他很突然笑著對我說:「我是壞寶貝。」聲音很溫柔。 那一刻,聽到他這麼溫柔的聲音,如此天使般的笑容,我已經徹底被他腐化了,有種霸道總裁愛上我吧的趕腳。 3平常呢,因為男孩子嘛,他也很喜歡當動畫片里的男主角男一號。不過很多時候,他就很愛和家人搞怪,笑著說:「我是怪獸。/我是壞人。/我是壞寶貝。」4很喜歡玩""打架""遊戲,他扮演奧特曼鎧甲勇士,我扮演怪獸。他真的特好動,有時候,他坐在沙發上,我從他身邊經過,他就會伸出腳來踢我,嗚嗚~
——分割線—— 請教一下,這是屬於什麼樣的兒童心理呢?也請告訴我,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該怎麼辦才好呢? 我就不匿名提問了吧,等十年二十年後,小侄子長大了,也許他會看到這個在知乎里關於他成長的討論吧。
謝邀。
嬰兒雖然外在是弱小的,但主觀上是強大的——他時常有一種無所不能的全能錯覺。有一種形象化的說法叫「巨嬰」。隨著心智逐漸成熟,現實感的加強,以及外在要求的增加,嬰兒越來越體驗到無所不能感的受挫。與此相伴的是憤怒和對抗的反應,這種情況在2-3歲時孩子身上達到高峰,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反叛階段。因為2-3歲的孩子對自我及他人的區分已經充分建立起來了,自主意識出現了,自我功能也增強了,況且在潛意識裡他仍然是一個「王」,怎麼會輕易受人擺布呢?
由於無所不能感是令人留戀的,所以只要有實現的可能,孩子絕不會放棄。孩子喜歡看格鬥類型的動畫片,喜歡奧特曼或怪獸,是希望自己在幻想中保留這種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動畫片充斥著諸多無所不能角色的原因。我們甚至可以推測:越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所不能感經常受挫的孩子,越會執著於在幻想中成為這種角色。
任何一次被迫服從父母的要求,都是對無所不能感的打壓,所以孩子會想方設法保留它。比較健康的孩子會以合理的方式來反抗。比如母親要求孩子去刷牙洗臉了,孩子大聲說:「再過5分鐘」,孩子以這種方式保護了全能感。如果母親尊重這種表達,那麼有利於維護孩子的面子,孩子便能心甘情願地接受要求。比較對抗的孩子則磨磨唧唧地不肯去,最終在母親的責罵或挨打中才被迫去刷牙,而這又會構成對孩子全能感的傷害。在2-3歲時,在社會規則上的教育中,由於無所不能感的干擾,孩子與父母的衝突頻繁地產生了。這個階段的父母會有這樣的感慨「怎麼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要讓一個無所不能的巨嬰成長為一個接受並認同社會規則的人,並不是那麼輕鬆的過程。
因此,這個階段的撫養也是對父母人格的一次考驗。很多母親在嬰兒期能夠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們也享受這種二元關係的親密期,一旦孩子進入了幼兒期之後開始挑戰或者試圖遠離她們時,這些母親就受不了了。對於孩子自主性的嘗試,比如想自己獨立吃飯,獨自玩耍,大膽的做某些危險的嘗試,這些母親均採取嚴厲的否定或過份保護的態度。比如指責孩子吃飯吃得一塌糊塗,因為害怕受傷而不敢讓孩子獨自玩耍等,這無形中構成了對孩子自戀的打擊,會讓孩子形成自我懷疑的品質。有些母親過份遷就孩子而不敢施加懲罰,助長了孩子無所不能的態度,使孩子無法自覺形成尊重他人與平等相處的社會化態度。這些母親自身對自主性是害怕的,她們想依賴孩子,潛意識裡害怕面對孩子遠離之後的孤獨。在認知發展上她們可能有了成年人的邏輯和言行,但在心理發展上更多的還只是個嬰幼兒。
有些父親缺少起碼的同情心和共情力,只希望孩子一味地服從他,根本無法尊重孩子對他的挑戰。他們以成年人的話語權去壓迫孩子,不斷在挫傷了孩子的全能感。這些父親過份認同了父權文化下對男性角色的要求,而羞於去發展女性的特質:比如同情、憐憫、慈悲、愛護。由於女性特質的缺乏,他們無法理解孩子,只是一味地施加要求,衝突自然是無法避免了。
孩子與成人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階級。作為統治階級的父母,總是以有利於自身階級的話語去努力維護自己的正當性,把親子之間出現的問題都歸結了孩子的不聽話。孩子則是一些弱勢的但又非常自戀的原始人類,在與父母對抗中他們處於絕對弱勢的地位。這種權力與能力上的不平等,使得一句名言「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成立的。所以,每當與孩子出現衝突時,父母應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去理解這種情緒背後可能的原因,去尋找父母自身的問題所在。這種理解本身便能化解衝突,彼此之間開啟了意識和潛意識的溝通。但可惜的是,在問題孩子的身上,我們往往能發現親子溝通的阻礙。
在孩子的撫養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無所不能感,在社會規則的教育與無所不能的需要之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只有尊重了這種感覺,孩子才能放下這種執著,接受社會規則,形成健康的自尊感。如果不尊重這種感覺,動不動扣上頑皮或不懂事的帽子,動不動以強權迫使孩子服從,那麼無所不能感便會固著起來。這樣的孩子無法接受別人的請求、要求或命令,總是充滿著挑戰性,這種特質並不利於他們與別人之間建立合作和信任的關係。攻擊性壓抑的孩子還會形成強迫症的傾向:以一種絕對完美的渴望去對抗內在的壞父母。反派可是絕對強勢和力量的代表啊,有這種追求還能獲得關注度多好,配合演出很有愛心啊,人家都不願意當
這個問題啊
其實很簡單首先 1:反派總是有些自己的想法,為著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而正派呢?正派一直都在阻止別人實現夢想。2:反派總是哈哈哈大笑高興的樣子,而正派總是一副死人樣愁眉苦臉的。----------------------分割線-----------------------想到再補充
沒什麼複雜的,因為帥嘛!!!
〔喜歡反派〕不管放在哪個年齡段都一點也不奇怪,只要一個角色有魅力就會有人喜歡,只不過孩子的評判標準偏表面而已。 「喜歡」是相當個人的情感,所以就算不理解也要尊重。
而且面向兒童的動畫里的反派其實一點都不像現實中的「壞人」(認真臉)。從描述來看是個挺可愛的孩子,沒什麼好擔心的。
只要三觀正常且無暴力傾向(欺凌什麼的),孩子從電視里一般是學不到什麼壞東西的,大多數相關的傷害事故或教育問題都是由於監護人的失責所致。壞人固然可恥,其行為更反映了人們內心深層次的慾望和破壞的衝動。在大人身上由於社會道德倫理約束,人們力求行為符合社會規範,而孩童身上沒有這麼多約束,自然會更多表現「本我」的一面。
我很喜歡,鍾漢良演的顧惜朝!看了多少年的電視劇反而是一個反派打動了我!反而是一個反派讓我覺得看到一個純粹迷茫的心!唉……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因為反派是可愛又迷人的角色
因為反派超帥啊啊啊!
有時候正派主角都是平凡出身的,比如《誅仙》的張小凡,也比如日本動漫的一些廢男主。
反觀反派,一出場就威震四方,超級炫酷拽的,簡直酷斃了,比如《花千骨》的殺阡陌等而小孩的思維都較單純,誰厲害就喜歡誰,導致小孩比較傾向厲害一方,也就是反派我小時候也喜歡當反面角色,因為台詞多。
我現在也喜歡反派角色啊
當反派一顆賽艇啊!
Power for Everything
推薦閱讀:
※爸爸帶孩子一定會是孩子的噩夢嗎?
※4歲孩子受到驚嚇,很害怕?怎麼做可以讓這件事對他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該不該答應三歲寶寶晚上12點左右提出看動畫片的要求?
※孩子容易發脾氣哭鬧,一哭我就火,我該怎麼忍住脾氣?
※剛出生的寶寶視覺只有0.01,那豈不就是和盲人一樣?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