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差異?
兩者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主題的區別?
謝邀
我的博士論文的方向是行為金融,具體來說是研究在一些小眾的效用理論的框架下,主要是prospect theory,投資者會出現哪種行為模式,和其對股票收益的影響。相對於心理學,二者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都有很大的差異。先說一下背景信息吧。金融學也算是在廣義的經濟學範疇內,這個學科成體系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理性人』這個假說之上的。可以說,理性人是沒有七情六慾的。雖然不太符合現實,但是好處是人的決策僅和經濟因素有關,所以可以用數學語言比較準確地表達出來。正因為這樣,經濟學能發展出完備的理論體系,並且能夠比較準確地描述人類的經濟活動。但是,還是總能遇到一些理論解釋不通實際的情況。這時候有些學者認為理性人假設太嚴格了,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的情感甚至一些不足之處都會影響人的經濟活動,所以經濟學也要把人的心理和行為考慮進來。於是產生了行為經濟學。但是心理因素這個東西怎麼量化呢?不能準確量化就沒法融入到現有的以數學語言為支撐的理論框架中。所以如何形成體系化的理論是行為經濟學面臨的一大挑戰。
從上面的背景信息可以看出來,行為經濟學研究的對象還是經濟活動,是來研究和描述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則是人或者人組成的群體。行為經濟學基本上是直接把心理學裡面的某個結論直接拿過來,看它對經濟活動會產生什麼影響。舉例來說,比如羊群效應。行為經濟學不會對這個行為模式本身進行研究,比如這個效應產生的機制是什麼,是如何傳播的等等。相反,行為經濟學會直接以此為出發點,假設投資者中間存在羊群效應,導致市場供求不平衡,價格偏離真實水平,導致向市場傳遞錯誤信息,最後導致泡沫,所以市場的監管者要加強信息披露等等等等。(請忽略這個經濟學上的分析,我瞎編的。)可以看到,行為經濟學最關心的實際上還是經濟市場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研究方法上,行為經濟學依然是經濟學,還是以實證研究為主。也就是說要通過統計和計量學的方法看經濟指標和數據是否和理論相一致。再舉上面羊群效應的例子。經濟學理論預測說羊群效應會導致泡沫。那麼,拿數據來檢驗一下吧。但是羊群效應要怎麼量化啊?而且是一個經濟群體里的羊群效應。直接測量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隻能找個可以替代的。比如信息披露要求比較低的地方,羊群效應會比較強。那麼,就用信息披露強度的指數當做羊群效應來和泡沫的指數做個回歸分析吧。分析結果二者在統計意義上顯著負相關。這就成了。
也有一些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採用實驗的方式,甚至會在實驗的時候使用測量實驗參與者的心跳,腦電波等生理數據。這一點有些類似於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但是一般實驗會設計成模擬進行經濟活動,比如市場上的買賣。實驗的優點是能比較準確地捕捉住人的行為。這類研究主要為了證明某種情緒或者行為模式的確會出現在人類的經濟活動之中。但是實驗室中的可控環境畢竟不是真實的市場環境,所以以經濟數據為基礎的實證研究還是無法取代的。最後,我的研究方向僅限於行為金融,而且水平很有限,錯誤之處歡迎指正。Perceptive question! 我是剛剛畢業的"社會心理學"PhD,然後剛剛成為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科學」的助理教授,所以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我是社會心理學家還是行為經濟學家?
1. 第一, @陳乎一說的對:應該比較「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而不是「心理學」。這是因為廣義的心理學有很多分支,比如臨床心理學,數學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他們之間的區別比較明顯,當然跟行為經濟學不一樣。
2. 但是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很像,這兩個領域有很多相同之處。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行為經濟博士生,你可以研究情緒對決策有什麼影響;如果你是社會心理學博士生,也可以做同樣的實驗。所以如果要一個簡單的定義來區分它們,這個定義不存在。
但是我們仍然能找到一些小的區別,比如一些屬於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話題,是不屬於行為經濟學範疇的,比如:
-性格有幾個主要的成分?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美國的小孩子學到的名詞比動詞多,中國的孩子動詞更多:Putting the 「Noun Bias」 in Context: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Mandarin
-最高興的人一般花更多是時間在社交上:Very Happy People
-人類的道德觀有幾個主要成分?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我不是說,「如果你是行為經濟學家,你不能研究這些話題!」 而是說,這些不是最典型的行為經濟學的話題。
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一般注重決策(尤其是跟市場決策有關)和對社會或者經濟有較大影響的問題。社會心理學包括這些,但是也包括更理論的東西,比如上面的「性格有幾個主要成分?」 的研究。
所以如果有人給你一篇文章,說你只能把它放到一個框里,這是不對的。有很多研究既屬於社會心理學又屬於行為經濟學範疇。
反對最高票答案所說的「應該比較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因為實際上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的很多領域都有很大的交集而不僅僅是社會心理學,我認為社會心理學也不是最重要的行為經濟學所吸收的心理學的分支,個人認為認知神經領域是最重要的。
先說認知心理學,其中Problem Solving和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這兩個話題來自Goldstein的Cognitive Psychology中兩章的題目 )都是行為經濟學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簡單的說行為經濟學就是研究人們是如何決策的(在放開了理性這個假設下),這個話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舉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就是諾比爾經濟學獎獲得者Daniel Kahneman,行為經濟學大師,心理學家,而且是認知心理學家,他在哈佛大學期間所在的機構就叫做Center for Cognitive Studies。
再說神經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家非常好奇為什麼人們不按照傳統的理性人假設行為,所以肯定會在神經這個領域找原因,比如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人們為什麼會合作?(即使在囚徒困境下),就可以通過鏡像神經元、rTPJ(右顳頂交)等一些神經科學的概念加以解釋。再比如基數效應可以在眶前額葉皮層找到理論基礎。有專門的行為經濟學分支叫做神經元經濟學(Neuroeconomics)。
最後再說一個演化心理學,它可以提供行為經濟學對於非理性、合作、風險厭惡等關鍵議題一個甚至比神經科學更底層的解釋(即使用神經科學解釋了某種現象,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神經結構呢)。比如對於風險厭惡,演化心理學會說更新世末期時人類不像現在不會擔心一個月之後可能會死掉的事情,那時考慮的最多的是生存死亡的問題,所以當一個給定的收益方差極大時,就可能落到死亡的邊界上,而死亡是任何物種都要極力避免的。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也許每天一個獵物可以活得不錯,但是如果有一段時間一直沒有獵物可能就會死去,即使每天的期望獵物值都是一個。
我找了The Behavioral Economics Guide 2014(http://www.behavioraleconomics.com/BEGuide2014.pdf),看看它的目錄中介紹行為經濟學的部分(其餘兩個部分是資料來源和應用):
關於「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差異:
首先行為經濟學於經濟學的分支,雖然和心理學有很多交叉,但是最終是需要回到經濟學的議題上,同意 @Thomas Talhelm 所說的「一般注重決策(尤其是跟市場決策有關)和對社會或者經濟有較大影響的問題」,從某種角度可以說心理學只是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工具。
另外,行為經濟學是一個發展很快的交叉學科,不僅僅只交叉心理學,只要對它有用的,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都可以拿來用,比如Network science對於合作,市場等議題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方法,但是這些是和心理學沒有關係的。
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與心理學的交叉。而行為經濟學與社會心理學也有很多交叉。有人說行為經濟學與其它心理學分支也有交叉,也對,但行為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內容主要還是落在社會心理學內。|練習題:哪塊面積代表行為經濟學?哪塊面積代表社會心理學?哪塊面積對應於行為經濟學與其它心理學分支也有交叉?
行為經濟學就是將經濟活動中人的行為作為客觀對象,用心理學的視角來做解釋和總結這個對象的發生規律。
經濟活動~其中人的行為~心理學視角~心理學視角下的人的心理變化的解釋和總結(忽悠)
以上簡化為,經濟活動~關於人的心理變化總結,再抽象就是不同的環境刺激導致了不同的(經濟活動的)行為變化,由此總結出規律並加上了心理學的理論和假設。(怎麼感覺是生理學的套路)
傳統的經濟學中眾多的人性假設,例如理性人的假設。舉個栗子,股市瘋漲時,擔心風險增大不買是理性人,還是看到周圍的人買了賺錢跟風買是理性人(有錢賺還不買?)。我不知道哪個理性,反正怎麼想就怎麼行動,行動與想法不一致的請找心理諮詢師解決。
所以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引入了人性(名為理性人)作為一個隱藏的重要變數,所有的公式和定理都在這個限定的條件裡面。然而這個理性人不是人,他是經濟學家創造的(與真實的人有很大區別),所以這個地方出了問題也導致了整個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出了問題。很多現象解釋不了。所以傳統經濟學是先假設信仰再引入變數推導邏輯。心理學嘛,至今門派眾多沒有一統江湖,各門派有的喂葯,有的傳教,有的解剖,五花八門。心理學是信仰還沒有統一,邏輯也沒有統一。科學心理學一般是先找信仰,再確定方法,最後總結規律,還沒人找到邏輯。
最後比較一下,行為經濟學捨棄了信仰問題,直接總結規律,繼而猜測人的邏輯和思維方式。傳統經濟學先假設了人的邏輯和思維方式(這也是信仰),然後依靠邏輯推導來總結規律。心理學選擇信仰,總結規律,然後猜測人的邏輯和思維方式。我猜樓主想問的是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差異吧?畢竟諮詢心理學啊、認知啊神經啥的,區別不言而喻。
怕我說得不準確,我邀請了大牛@Thomas Talhelm 童鞋來回答,他是在行為科學系任教的社會心理學家,最有資格來說說兩者區別了。差別還是蠻大的。
1.單純從印象上來說,
a.心理學 側重分析某個行為產生的深層原因原因。各種方法。各個角度。 目的:剖析,開解的 過程。帶有實驗性質。單條路徑的總體歸納。b.行為經濟學 更像是為了找出一條可以解釋某些現象的規律。目的:應用這些規律。對群體的行為的分析。行為分析中的單純個體分析是無意義的,是多個單條整合到一起反應後的整體分析。
行為經濟學不是心理學的子集。正如 社會學 人類學 心理學 美學現在也不再是哲學的子集一樣。
2.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 情感色彩上對應於 感性與 理性。(類比。不怎麼準確的一個類比。)
/即使理性人設定不一定成立(唔,換個角度想也是成立的),但是人做出決策時,並不是如人們理解的在於人的個人喜好(因為範圍被設定為經濟學)而是是因為信息不足/理解能力差異 而做出無法完全理性的理性決策。這樣的偏好。
舉例:A 你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心情而決定今天的計劃。睡覺,看書,聽音樂,或工作。這時,如果室友提議你逛街 玩桌游 出去吃飯,你還是考慮他的建議的。但是這時決議的主動權還是在你。心情非常不好的話,即使你選擇 翹課,逃掉班級聚餐,一整天躺在床上也是沒多大關係。如何解釋你所有的行為?---心理學。
但是,B 現在場景換到了戰場。你必須分析 下一個據點拿下產生的價值有多大。風險有多大。敵人會做出什麼決策。盟友會不會半路反戈。現在敵人和盟友數量再加一些,它們是怎麼想的,下一步會有什麼舉動。你又該做什麼。如何解釋你所有行為?----行為經濟學
A 例是個體。可以分析他為什麼不合群 沒有集體榮譽感 沒有動力 及其內在原因。B.你產生的想法很少與你自己本身有關了。你需要揣測別人的想法,判斷外面的形勢來決定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分析群體的均衡狀態而帶來的外在表現。行為經濟學反過來。(舉的都是什麼例子啊 汗。解釋不清楚了 摔。)
p.s 很多時候,有分歧是因為大家說的都不是同一個概念啊。比如 心理學 下有很多分類。比如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下也有很多子類。。比如認知心理學。但是兩者並不是同一件事物。後者更像是一個概念吧。
除去概念上的翻來倒去,也沒覺得 行為經濟學有多深。可以把目光放在解釋上面么。(突然發現好多學科存在的意義都是為了解釋哎【托腮】)雞蛋好吃,是沒人在意生蛋的母雞是怎樣雜交的。。我自己的理解是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可以研究相同的課題,使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兩個學科的區別在於社會心理學屬於更基礎的學科,主要關注社會心理的一般理論問題;而行為經濟學是更應用的學科,主要關注經濟行為中的問題。
行為經濟學是論證人的「非理性」,對經濟學基本假設「人都是理性的」進行辯駁。重點在於研究人們在面對經濟事件時"非理性「的那部分心理活動和決策。而社會心理學從一開始就研究人的整個心理過程?- -.因為對行為經濟學很感興趣所以冒昧問一下這是對的嗎?
只是愛好者。
行為經濟學研究著眼點在經濟學,也就是個人的選擇/性格所產生的經濟學後果。
社會心理學的範疇不局限於經濟結果。研究人的性格心理在社會組織中的作用。包含家庭,單位,團隊等等中現象的研究。
有交集但是不重合…
性生活和性的區別。
一個從行為上判斷結果 一個從心理判斷結果 人的精力有限他所看到的多是自己需要的 行為多是心理指導 但是人做決定卻有無數的因素混合在一起 潛意識分析 老公不讓買 賠了怎麼辦 如果買買多少 是不是要更多的去了解一下 去試試 周邊環境對心理的影響
太多的因素讓你搞不清楚應該怎麼看待問題 就像是薛定諤的貓 幾率50%你所收集的信息多一些就能讓幾率大一些 但是你永遠達不到100% 因為你不是他/她
先說結論:
行為經濟學本身就是經濟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它研究的是經濟現象,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會借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背景:本科,經濟心理雙major
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學科劃分只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打個比方就是每個學科/專業都是一艘船,大家都航行在海上要捕魚(解釋現象,解決問題),每艘船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地和捕魚工具。你抓龍蝦的籠子就很難抓到飛魚,你用漁網也沒法抓鯨魚。
@Thomas Talhelm舉的一些社會心理學的例子,可能在不同學校都劃分不同...比如性格有幾個主要的成分,在我們學校絕壁是性格心理學啊(personality psychology)。 所以學科劃分這事只是籠籠統統有個大概,沒法太較真。
行為經濟學本身就是經濟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它研究的是經濟現象,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會借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舉個例子。我們學校當初有個學長做了個實驗,大意是,找來10個志願者為一組,每人一台電腦。在每一輪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是為小組捐1元錢,或者是把這一元錢私吞了(所有人同時做決定),之後所有捐款加起來,乘以1.5之後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每一輪,每個小組成員可以strike一個人(通常是不貢獻錢的人),如果被strike的次數累計到了一個數值,該人就會被淘汰,無緣之後的小組分配。如此進行十輪。你說這個實驗算是經濟還是心理? 研究的是經濟問題(也算是囚徒困境的遠親),但實驗又有著心理學的實驗的風範。
之前 @李首均的背景知識介紹的很詳細了。如果從純理性人的角度來說,所有人都不會捐錢,為什麼呢? 正常情況下,參與者都會希望私吞錢,並且拿到小組的分配。如果沒有strike的條件,大家都會不捐錢,然後等傻子捐錢。但是有了strike,情況會不會變呢? 首先考慮最後一輪,在最後一輪,理性人都會選擇不捐錢,因為這樣哪怕被strike了也無所謂,反正沒有下一輪輪。那在倒數第二輪,理性人也都不會捐錢,因為最後一輪肯定不會有人捐錢,所以在這一輪被strike出局也就無所謂了。同理,倒數第三輪也不會有人捐錢,倒數第四輪也沒人...第一輪也就不會有人捐錢。還能不能好好的合作了!
摔!傳統經濟學肯定無法解釋這樣的現象了,所以行為經濟學就跳了出來,說,我借用一下心理學的漁網,去研究真實世界裡人們的行為是怎麼樣的吧。區別就是 心理學 用在經濟,行為裡面而已!
某些心理學知識在經濟學中的部分應用,構成了行為經濟學中的部分內容
不知樓主看過《影響力》和《怪誕行為學》木有,一個自己定義為心理學,一個是行為經濟學,建議看看
of cause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下屬分支,研究的是社會群體心理現象。而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下屬分支,目的是為了將行為分析理論、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來修正經濟學中有關人的假設(偏好之類的)的不足。兩個學科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即使在研究領域有交叉,其本質也是不同的。
行為經濟學不就是告你「人為什麼會做這件事」動機是什麼?那心理學有包含著行為學吧,也就是說兩個有共通的地方,好多經濟學都需要學到心理學啊。
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交換,它的理論基礎便是功利主義經濟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而功利主義經濟學來源於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
行為經濟學只是社會心理學的一部分,經濟行為肯定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外在表現,但心理活動表現出來的並不是只有經濟行為,高中數學中所學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的一個簡單論證題。
行為經濟學:研究人類是如何 面對得失 利弊進行判斷和行動的 關乎行為 以及重點是行為背後的利弊得失心理學很廣了 性格 情緒 行為 人為什麼內向 人為什麼外向 為什麼人喜歡從眾等等
建議逛2次淘寶!就是「買買買」和下次再買就剁手的區別!
推薦閱讀:
※「證實偏差」和「動機性推理」有什麼區別?
※博弈論是如何解釋權力和權威的?
※經濟學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中,數學模型 PT 函數對於效用值是怎麼計算的?
※既然主觀期望效用理論能更好地描述人的決策過程,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論文在用 VNM?
※相比較網店,實體店會更容易被信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