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孔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看了孔子那部電影之後。覺得孔子也不是特別的成功,但是現在卻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天不生Johnny,萬古如長夜"


謝邀。

如果成功才能吸引人追隨,那我們的中華文明還能稱其為偉大嗎?偉大,是因為有底線、有原則、有堅持,而不是隨波逐流、不是見利忘義、不是厚黑學。可能,我們的民族能延續到今天,需要那些,但如果只有那些稱不上偉大,我們也不會為之驕傲。

夫子留給我們的就是一口精氣神,讓你身為中國人,哪怕受盡苦難仍能驕傲的昂頭來一句:呸!


其實吧,你的問題在於你衡量成功的標準有點那啥……

孔子的確不太成功,因為他沒有你眼中的大把的銀子,領人眼紅的社會地位等等,在這個層面上來說,他根本不成功,但如果你對於成功的理解僅限於此,無論你多麼大的年紀,都註定是這個世界的loser,馬雲也好,俞敏紅也好,中國很多商業或企業、政界的牛人絕不敢如此來評價孔子,說這種話的絕大多種是沽名釣譽之輩,有些是號稱藝術家或學者的彼得潘綜合症患者,也就是小人的意思。(彼得潘綜合症患者就是孔子所說的小人,可見孔子在2500年前就非常了解人類的心理。)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全世界還有哪一個人所創造建的文化體系在一個地區傳承了2500年,保持了一個地區人民的性格,成為這個地區的人類的精神食糧?而這個地區不僅僅是中國,它包括了整個東南來地區,就連最鄙視中國也最受中國鄙視的日本也甘願成為孔子的傳人,並認中國為他們的文化宗主國?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千古帝王將相,有幾個人不是學習了儒家文化的?千古的聖賢哲人,有幾個人不是學習了儒家文化的?還有幾個你眼中的成功人沒有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有哪個人所創建的文化體系使得整個地區的人們受到良好的教養,並且獨領風騷數千年,不只是在人文,在經濟上就最算是中國最弱的朝代,也在全球獨領風騷,比現在的美國不知道牛多少倍,而且豈止輸出文化,還讓人俯首稱臣。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給我舉個例子,有哪個人擁有三千弟子,而且個個都是牛人,絕大多數都是國家領袖級的人物?這可能是最低級的問題了吧,你能舉個例子出來,讓我信服嗎?就算是釋迦牟尼佛,他的弟子也是出家人,並沒有入世修行。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除了中國古人以外,有哪個國家的人可能讓家庭成為道場,可以從天子至庶民人人皆奉將其教化為人間至寶?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明朝時當中國的文明經由傳教士帶回歐洲之後,才引爆了歐洲的文藝復興?為什麼文藝復興的引領者很多都是孔子的門徒?為什麼歐洲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以後,會對他們的教皇說:「中國就算是最普通的人,其心靈發展程度也高於我們的宗教領袖。」這當然是在明朝,這是有明確的歷史資料的,你可以去查證。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還有誰比他更牛,比他所創建的文化體系更具有包容性?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如海洋,任何文明到中國都可以被吸收消化,所以無論基督多牛,天主多牛,穆斯林多牛,佛學多牛,在中國他們永遠都是小教派,興不起大風浪,因為有儒家墊底,這個最符合人性的文化,這個文化讓我知道人人皆有父母,人人皆能成為聖賢,人人在五倫關係中成長,用現代心理學的話說,人人都在人際關係中成長。除了夫子,在歷史上有哪個人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說夫子不太成功,你能不能告訴我,有哪一個教育體系比儒家更系統,比儒家更無相,比儒家更無爭?

每一個人都會渴望成為宗教領袖,讓人們頂禮膜拜是無比爽的事情,但是當孔子病的時候,子路率領一干弟子膜拜他的時候,他狠狠批評了子路,因為他不希望他的弟子迷信,他不希望自己被綁架上神壇,你能不能告訴我,除了夫子以外,除了夫子教育出來來弟子,以及後世學習了儒家文化的的人以外,全世界範圍有幾個人能夠冷靜而理性地拒絕成為宗教領袖?

呵呵……其他的就不說了,趕明兒你有了三千弟子,並且有史記載多個父子同師,且在對社會有著傑出貢獻的時候,再來評說孔子吧。


他能將小兒女情懷變成大的悲憫。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贊曰:"學而不厭,是他對治學不輟的堅守;直道而行,是他對高潔清白的詮釋。一介布衣,他來自山川湖海;回到陽城,他仍然身無長物,一如當日。他不是揮斥方遒的帥才,卻是仁義滿懷的俠士;他不是繡口華章的政客,卻是溫潤謙和的師者。"

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他只是在神壇下,盡了一個人的努力。


題主,看問題描述,如果你是想知道孔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影響力。有個觀念也許值得和你分享一下——

一個人本身是什麼樣的人,與後世認為他是什麼樣,往往是兩件事情。

而影響力往往取決於後者。

春秋,是一本牛逼的書,因為這貌似是孔老夫子唯一一本自己寫的書。而在中國歷史上,話語權往往表現為對經典的詮釋權。於是一本書的牛逼程度,常常是與它被詮釋的混亂程度成正比的。

所以,就有熊逸在《春秋大義2——隱公元年》的封底上的一段話。

「我們若想從《論語》、《春秋》等經典的字面本身來了解儒家思想,這幾乎就是一種緣木求魚式的努力,因為真正在中國歷史上發生巨大影響的那些所謂儒家思想、孔子真義,其實和孔子本人並沒有太大關係,和我們所熟知的「四書五經」、「十三經」本身也沒有太大關係,而真正發生巨大影響的卻是何休版孔子、杜預版孔子、鄭玄版孔子、孔穎達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陽明版孔子……這是一個人們不斷地賦予經典以意義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給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賦予意義的過程,這些被人們所賦予的意義反過來又深刻影響著人們自身。」

所以,「一部經學史,就是一部誤讀史」。

第一次看見這句話,我感慨,所以吃了幾千年冷豬肉的孔子,是個根本沒有人願意走近他,了解他,與他交朋友的可憐人。

後來,我發現,我真蠢,真的。他都是孔子了,怎麼還能指望別人拿他當朋友呢?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若許多年,他都沒錯過,註定不是因為他牛逼,而是因為他一直在被各取所需。

經典是一面鏡子,人們走過它,從裡面照見自己。

在閱讀與成長中,我們常常會對經典產生誤會。有些極其幼稚,日後羞於示人,但我們仍應當感謝它們,因為產生誤會的過程,正是我們對世界賦予意義的嘗試。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顏淵

「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子貢

「仲尼將為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踰境而徙,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修正以待之也。居於闕黨,闕黨之子弟罔不分,有親者取多, 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荀子

「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孟子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司馬遷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越長大越覺得這句話並非誇大其詞,孔子當真無愧聖人之名。


美國1980年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舉為十大思想家之首。據統計,《論語》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著中,被翻譯的語種數量居第二位。著名的漢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推測:「早在公元2世紀,關於儒家的一些傳說似乎已傳入歐洲。」

義大利利瑪竇:穿儒服,戴儒冠,自稱儒者

  13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所著的《馬可·波羅行記》中盛讚東方之富庶,文明之昌盛,為西方人打開了一扇令人嚮往的東方窗戶。 1582年,利瑪竇來華。據清人張爾岐《蒿庵閑話》記載:瑪竇初至廣,下舶,首袒肩,人以為西僧,引至佛寺,搖首不肯拜,譯言我儒也。遂僦館延師讀儒書,未一二年,四書五經皆通大義,乃入朝京師。

  利瑪竇還在中國儒生瞿太素的建議下,易僧服,改作儒生打扮。自1594年起,他穿起儒服,戴起儒冠,並自稱儒者,時人黃景說他「儼然大儒風格」。1594年,利瑪竇出版了《四書》的拉丁文譯本,這是儒家經典最早被譯成西方文字。由於利瑪竇在溝通中西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獲得了不少雅號,諸如溝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博學西儒、西方漢學的先驅、歐洲漢學的開山鼻祖等,而最著名的一個雅號則是:基督教的孔夫子。

法國伏爾泰:「東方找到一位智者」

  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紀的法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它對中世紀神學統治下的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在18世紀的法國,中國受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重視,人們爭相了解和談論中國、研究中國。

  百科全書派領袖霍爾巴赫反對法國和歐洲野蠻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認為「在中國,理性對於君主的權力,發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建立於真理之永久基礎上的聖人孔子的道德,卻能使中國的征服者,亦為其所征服」。征服者雖可毀壞田園村莊,「可是聖人孔子的道德,卻能抵抗此狂風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蠻征服者對此亦須保持尊敬,而以之為政府施政的目標」。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對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嘆:「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在《哲學辭典》中,他列舉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後寫道:「東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餘年便教導人們如何幸福地生活。」

  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為佳話。他寫道:「自由是屬於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之事的權利:其原則為自然,其規則為正義,其保障為法律;其道德界線則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德國萊布尼茨:熱烈地讚美儒學

  萊布尼茨是第一個承認中國文化對西方作出重大貢獻的西方學者。他研究過中國的《易經》,他發現:如果以陰爻代表0,以陽爻代表1,那麼《易經》圖像從0到64正好為二進位的連續數列,這與他自己1678年發明的二元算術完全一致。據此,萊布尼茨深信中國哲學具有充足的科學根據。所以他熱烈地讚美儒學,甚至公然宣稱在道德和政治方面,中國人優於歐洲人。

  他斥責那些在中國傳統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歐洲學者:「我們這些後來者,剛剛脫離了野蠻狀態就想譴責一種古老的學說,理由只是因為這種學說似乎首先和我們普通的經院哲學的概念不相符,這真是狂妄至極!」萊布尼茨對中國文化的重視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一位名叫五來欣造的日本學者認為:「儒教不僅使萊布尼茨蒙受了影響,也使德意志蒙受了影響。」

英國李約瑟:「孔子是『無冕皇帝』」

  庄士敦,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英語教師,他認為:「中國政教文化基於孔教……外教無論如何優美,亦不可與孔教並峙於中國。」「四書五經之於中國教育,猶希臘、拉丁文之於英國教育,所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須臾離者也。」

  李約瑟認為孔子學說並不局限於人文科學領域,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有巨大成就。他認為:「在曆法領域中,數學在社會上屬於正統的儒家知識的範疇。」他發現:「在歷史上,不定分析被稱為『大衍術』,這是從《易經》中一個難解的陳述句『大衍之數五十』得來的。」儒家思想長期統治中國,李約瑟認為是由於「秦建立了郡縣制,一直延續下來。這許多郡縣的管理工作要求大大發展官僚政治,因而對行政官吏的需要便為儒家從此長期把持中國的社會創造了條件……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孔子才當上了全中國的『無冕皇帝』」。

美國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表示「對於這位東方聖人極為景仰」,並經常稱引孔子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

  詩人龐德曾經譯過孔子的《論語》。他晚年居留羅馬,記者採訪他,看見「房中最醒目的是兩隻手提箱和三本書:《詩章》、《論語》和羅賓遜版的《喬叟》」。龐德對記者說:「只有音樂的形式才能包容所有的材料,我心目中的孔子的宇宙,便是韻律與張力交互為用的宇宙。」談到語言和政府的關係,龐德說:「壞語言勢必造成壞政府,而好語言未必造成好政府。孔子說得好:『名不正則言不順。』」


分析:孔子Y染色體是C3的可能性最大,孔姓測出最大簇是C和Q,下面指出有兩大理由。

  Q1是由西北入中原,這個軌跡與孔子的殷商後人身份不符合。而C3剛好能符合,因為前文推測過,先商來自東北,C3也高頻見於東北。

  殷商、孔子的後裔是眾多的,因為殷商曾經統治中原,亡國之後還留下了宋國、衛國等後裔,所以C3更符合。C在漢族中佔了8%,而Q僅佔2%。

  這裡也可以反推出殷商人的基因類型,他們必然是帶有C、O類型的。


謝邀。

孔子有個弟子叫子貢。《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里,司馬遷這樣評價: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這樣的牛人,擱到戰國,少說得掛幾國相印吧?但是,這位聰明能幹的、把各諸侯國的格局攪了個底朝天的富豪學生,始終對孔子抱有無可言喻的敬意,即令孔子去世後,也未有絲毫的褪色。即便是上述牛逼事,也是得到孔子的授意下才去做的!

這位在現代標準下絕壁的成功人士,是如何評價孔子的呢?下面是《論語》的記載: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意思是,我的牛逼,是別人可以看見的;夫子的牛逼,是你們這些渣渣看不到的——這才是真牛逼!

熱衷批評的叔孫武叔之流一直都有——問題是,批評者有多「高」?可曾見到夫子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孔子不是不可以批評,只是任何的批評者在批評之前,是否應該先問問,自己有資格嗎?沒有嗎?有嗎?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世無學孔子,千歲似迷途。」

在中華歷史上,孔子不是製造了燈火,而是發明出了太陽。


脫離時代背景討論人物成就是耍流氓


你我皆凡人。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們是不會做的,註定失敗的我們還是不會去做。孔子呢?知其不可而為之!一生不得意的推廣禮樂只因為他覺得是正確的,是那個時代為了蒼生開出的一劑良藥。這也許是跨越了兩千年能感動我的東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也有嚴厲霸道的一面,也有有趣的一面。孔子的成功不是世俗意義是的成功,孔子是大規則的制定者,這樣的規則曾經在漫長的歷史中被使用,在今天仍然有一定價值。因為境界太高,所以不容易理解。


一群牛逼的戰士征服了周圍的同類,然後稱呼自己為君子,稱呼這些戰敗者為小人。

君子負責統治,打仗,在城市裡做一些很有前途的職業,小人嗎,在城外種田繳納糧食養活君子們。

其中比較聰明的,發明了禮法,用來維護統治者內部的秩序,以及上下的秩序。

古代印度有4個階級,祭司,武士,商人,普通體力勞動者,最底層勞動者和被排斥出社會之外的人。

中國人宗教勢力不強力,所以,武士階級和祭司階級是混合的,周公既是三軍總司令,也是周禮的制定者。

祭司階級也是分層次的,牛逼的管祭拜天地,君位傳承,低級的管管老百姓的葬禮,婚禮。

孔子說自己年少也賤,那就是年輕的時候和普通勞動者階級混在一起,讀了書,渴望混進祭司階級。

孔子見老子,那是去求學的。因為孔子是祭司階級的中下層出身,老子算是上層圈子的人,畢竟周朝的圖書館館長,老子看過的書,那都是高大上的書,孔子這個低級祭司很多都沒看過。

老子是有點看不起孔子的,我看完史記里的描寫,覺得老子心裡肯定在想:你也想姓趙?你懂個毛你就想當帝師?不要心急火燎的就想當周公第二啊,你毛還沒長齊啊,悠著點。

有些知識統治階級是不會大力宣傳給下層階級聽的,比如《道德經》里的很多東西。

有些知識呢,統治階級是會講給下層階級聽,主要是由下層祭司去宣講,含有相當多的忽悠成分。

孔子的問題就是他是個下層祭司,所以很不幸的,他的理論里有很多忽悠的成分,所以其他的諸子,喜歡罵孔子偽人,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孔子本身接受的教育就是帶著虛偽的,他搞出來的理論肯定也是帶有虛偽的。

統治階級一般都是要騙人的,孔子要當帝師,騙人是本職工作。

孔子本身還好,孟子基本上就是個神棍了。神棍了也不錯,起碼能說出民貴君輕,誅一獨夫這種話,但是問題是,吃肉要不要吃馬肝啊?

孔子還能圓滑的含混過去,依著孟子那種詭辯的風格,要怎麼扯呢?你當大家傻啊。

梁惠王脾氣真是好。

《未完待續》

耶穌當年在加利利傳教,耶路撒冷的高等祭司們也是看不起耶穌的。哪兒來的野先知?

孔子和耶穌是差不多的,都是下層的祭司,打算變成最高等的祭司。

活著的時候沒人看的上眼,死了很多年,因為徒子徒孫有出息,再加上統治者喜歡,終於可以在大廟裡吃冷豬肉了。

對於樓上說,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我真的很奇怪你們為什麼那麼推崇孔子。

一個2000年前的人。時代在發展,以你們的智力,還要崇拜一個2000年前的人所說的話?

為往聖繼絕學,大哥,你繼承了聖人的學問,所以,你就可以來教育我們這些沒聽過聖人言論的人嘍?你的逼格就很高嘍?


越來越覺得孫悟空就是孔子 嗯!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論語·述而」


孔子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被後人各種歪曲各種利用的人~


推薦閱讀:

儒家為何如此看重「孝」?
孔子想對接輿說什麼呢?
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喜歡和人爭強鬥狠、總是不服輸,這樣好嗎?
孔子如果活在當下,你覺得他會如何評價當今的中國?
我知道孔子姓子氏孔 那麼《論語》裡面的「子曰」應該如何理解?

TAG:歷史 | 孔子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