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專業角度看,知乎上有哪些錯誤比較常見?
這個問題不同於知乎答案里常見的邏輯錯誤有哪些? ,關注的並非共同性的邏輯錯誤(例如「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而是由於缺乏某個領域的基本專業知識所產生的誤解,例如生物學話題中經常會有人提出的「完美生物」、「完美基因」,歷史學話題中經常會有人以現代民族國家的角度去評價古代國家等等。主觀性問題由於立場不同導致的觀點爭論不在本問題的討論範圍之內。
我很高興各位知友給出了專業的意見,但還是希望各位在指出「什麼是錯的」同時能賜教「為什麼是錯的」、「正確的是什麼」(應當是在專業人士中已經達成一定程度共識的),謝謝!
中國有八到十億人是不上網的,僅使用聊天工具而已。他們並沒有切實的在網上發出聲音。
我們在發表政治言論的請不要輕易代表他們。他們絕大多數是農民工,年輕的服務員,甚至大部分社會精英(由於時間關係很少出沒網路,並沒有網路話語權,偶爾發言不會被人看見)沒有文化或許永遠沉默,被人指向左被人指向右,被無產階級代表被中產階級代表。八億人,善惡美醜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歸類分種的。
我們看見的,都是有幸到網路上客串的角色,還有那些窮的不夠經典、苦得不夠明顯、死得不夠顯眼、壞得不夠刺眼、還沒有資格構成一個爆炸新聞的人們,並且不是一個小數目。
別說他們了,就連知乎沒有粉絲都只不過是個小透明。
你看到的,只是人類的菊部地區,分析首腦和心臟位置都有失偏頗。避孕藥不等於緊急避孕藥。沒有證據證明吃避孕藥一定對女性身體有害。
適度自慰有益健康。不限男女。女性分泌愛液是一種很低級的反應,不是理智能控制的。受性騷擾的男性非常多。兒童期受到性侵害的人數比例可能是知乎上曬出來的密度的幾十倍。緊張也會推遲月經期。隨身攜帶安全套不意味著隨時準備發生性行為,尤其不意味著隨時準備跟你發生性行為。最後是,私信詢問任何人的時候,請在一條私信里說明白所有情況和問題,不要一發幾十條,不要問我在不在,請保持基礎禮貌。常見問題見右邊→吐個槽-簡單明快有禮貌地發私信很難嗎 - 與食巨近賤多食廣地蹦躂在不列顛 - 知乎專欄
警察也演算法律從業者,來貢獻一個。法律僅用於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裁判,而不是判定人。法律只否定錯誤的行為,而不否定人本身。
情商真的不等於人際交往能力好嘛!
情商是情緒智力而不是人情智力好嘛!為啥一談情商的問題,就都在說人際關係呢啊!百度百科的情商定義: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情感只是情商的一部分,不要劃等號好伐。
人際關係是很有價值的話題,但是以後談人際關係能不能不要總帶著「情商」這頂帽子啊。人際關係和情商雖然有交叉但側重點不一樣啊喂。我知道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把情商誤讀,我也不跟大多數人較真兒。但是但是……知乎網友都是以「有乾貨」為榮噠,是不是對待問題應該更嚴謹些吶,起碼不要在概念上出錯啊喂。
(PS:心理學不是我專業,我只是吐槽一下。)把新聞報道當真實。把統計數字當真實。
——————————————————
事實≠真實,一篇全是事實的文章很可能在給你傳遞完全錯誤的訊息。
你活在三個世界當中:真實世界、媒體給你構建的世界、你自己理解的世界。
希望大家不管看到什麼訊息,先想一想,再決定要不要吸收。
法律方面嘛,好多人總是一談法律、權利就是程序正義;但是看到相關法律問題報道卻又視程序為無物,又開始高談法律有黑幕,正義去哪了……
程序正義如果不能保障一定程度上的結果正義,那法律只能淪為權利受壓迫的道貌岸然的工具;而如果捨棄法律的道德訴求,那麼就應該強調法律問題相關判決的專業性和道德無涉(不都是說要程序正義了么),不要立場先行。
當然,在一些人語境里,只有歐美的法律才算是法律。中國的法律就只能算是行政權力的延伸。
還有,法學中, 尤其是談及法理和憲政,就一定會有人把社會契約論搬出來。總要強行用契約來擬制政府與國家的存在。但是,權利的擬制不能當然帶來權利的合法性和衍生對權利的保護,只是一種權利內部本身的邏輯結構,並且僅僅是架構的方式之一而已。而且這種顛倒權利的產生純粹用理論倒掛現實的情況,不僅知乎上一大片,就連學者著書都有這種論述。某些憲法學者論及憲政法治至今還在懷念民國時候的六法全書,雖說六法全書理論水平高於後來,但是將法治實踐寄託於理論推演,實在是力所不及。
還有一些問題,就是純粹的對專業性問題的無知和妄談了。其他專業也會遇到,法律更是一大片。想起來再補充。以為中文系是教寫作的。
以為在歐美學社會學和哲學的有出路,在國內學社會學和哲學的也有出路——我可以告訴你,在歐美教的是乾貨,在國內教的是私貨。原因你懂的,偉光正。以為知乎上大家不太關心政治和社會現狀,對貴黨貴體制沒有批判的。([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你懂的。)以為心理障礙乃至精神疾病可以靠自己想辦法控制不需要看醫生和吃藥的。
以為心理障礙乃至精神疾病看醫生吃藥就夠了自己不需要想辦法控制的。以為「心理障礙」「精神障礙」和「人格障礙」是一回事的。以為神經病和精神病是一回事的。以為心理障礙是思想方面的問題和原因,不是生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的。
以為心理學得好的就一定能 看出你在想什麼/操控你的想法/催眠你/幫你治療心理疾病/隨時調整你的情緒。以為心理諮詢的問題,那些優秀的心理學家給你的回答你真能照著用的。(心理問題很複雜,制定治療策略時需要了解的細節很多,不是靠提問的那幾百個字就能搞清楚的。)「這段時間我總是心情不好,壓抑,我是不是得抑鬱症了?」「我是處女座的,總喜歡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受不了一點髒亂,我是不是強迫症?」以為PX等在國外很安全而且能賺大錢的項目在中國也會一樣安全。
以為上面領導重點交下來的任務就一定是深思熟慮負責任的。以為讀書多就能彌補你長得丑的。
以為長得好看讀書多就能成為人生贏家的。以為知乎用戶,尤其是大V都很高大上的。(相信我,我認識的大V太多了,絕大多數都是屌絲。我關注的大V里有幾個,只要看到對方頭像是美女立刻點關注,我的屌絲同事同學們也沒這麼饑渴。)以為那些講自己高大上生活的高票答案就一定是真的,以為那些力推高大上產品的答案就真的是答主親自用過的。(別的不敢說,很多知乎高票推薦的國外酒和零食我都叫土豪小夥伴回國給我順便帶過,難吃的一逼。我開始還以為是不是他蠢買了假貨,結果叫其它人幫我帶,甚至自己去找代購買,發現那種東西是真的難吃。)
以為知乎就一定比貼吧高大上的。(我在知乎遇到了好多當年混李毅吧窩窩吧的人,而且有些還在混貼吧的人在知乎成了大V。)我認為知乎上一個非常常見的錯誤是心理和情感類問題回答以經驗故事和武斷結論為回應。
大量關於情感婚戀,或者更廣泛的人際關係,心理健康問題的提問,都有不少答案是從經驗角度,用故事和個人見聞來回答。這些回答可能可讀性會很強,也可能會啟發到一些人,可是從專業性和嚴謹程度來說有限。
之前我寫過一篇如何判斷情感專家是否靠譜的帖子 那些自稱情感專家的人是真的專家嗎?有沒有真正的情感專家?怎樣客觀評價情感專家的水平? - Steve Shi 的回答 裡面就有提到一些情專或者做著類似情專工作的人們,在回應求助者的時候,會比較缺乏嚴謹的幫助手法,同時也容易忽略自己和求助者之間存在的社會階層,文化氛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異。所以就算寫出來的故事很有趣也很有道理,但是否一定適用於提問者本身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知乎上求助情感或者心理問題的帖子,都是求個答案,可是從心理諮詢的角度,求助者需要的未必只是一個答案,而很多回應者意識不到這點,就只是在給答案。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說,來訪者的問題一般不會直接地給答案,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需要幫助來訪者去梳理、澄清、拓寬思路,啟發引導,支持和鼓勵來訪者為自己做出選擇。
我認為這類問題的回應,比較嚴謹和客觀的方式應該是盡量去啟發提問者,給予不同的理解問題的角度,把思考分析過程展現給大家,把背後的理論和邏輯呈現給大家,避免表達太多個人的價值傾向和武斷絕對的結論。雖然這樣可能讓答案顯得溫和理性,比較中庸,但是至少從心理諮詢行業來說是更好的方式。
經濟學一幫國奧的民科和學了奧地利學派皮毛的經濟學愛好者討論經濟,無法交流。
政治上特別是國際政治還有國內時政陰毛論往往是高票,說明大部分知友對政治的認識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和地攤文學的水準。
公務員領域,呵呵,知乎的不友好還有偏見只比網易,凱迪強一點。很多知友覺得這個社會是可以自行運轉的,政府的人都在瀆職,我真想讓他們有機會去那些政府崩潰的國家體驗一下再來知乎裝逼。中國現在搞不出好的操作系統、通用CPU等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體制問題,而是你不能在樓已經蓋好的情況下換一個自己造的地基。
知乎的最大問題就是娛樂性大於了科學性。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問題往往長篇大論一籮筐,收穫不少贊。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現在很難看到學術型的問題出現在知乎,全是「怎樣看待。。。」這樣的裝逼題,相反你想找個「p/np類問題的求解」反而沒有。
心理相關問題,一大堆講故事灌雞湯的人喊人要堅強。
支持的人多不等於答案正確。
知乎在通往專業性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在於, 一個答案的評價是基於用戶普遍平等的贊同, 專業人士沒有優勢話語權。
這就說明每一個高贊答案實際上是大眾這個非專業的群體喜歡的答案, 而不是業內人士通過專業分析得出的答案。這個問題下的大多數答案吐槽知乎上的錯誤大都來源於這個原因。
更可怕的是, 當一個答主有意識地想要獲得高贊時, 他是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帶動大眾的情緒的。久而久之一些看上去是大牛的人在回答問題時第一反就不是如實答題, 而是怎麼寫大家喜歡的答案。
如此這般知乎這個社區會變得group polarized(群體極化), 用戶會認為知乎的民粹主義價值觀是社會的主流, 進而讓知乎社區變得邊緣化。說的極端一點。知乎上這麼多高贊答案, 實際上只回答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操控/調動/迎合知乎用戶的思想?"就好像「實名反對XX……」之類的話能嚇到誰似的。
從我的專業角度看,知乎上,csdn那種民科還是不太能興風作浪的,唯一一次敗給民科也是12306那一次,不過那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的
知乎上的人大多表面上堅持OWA,實際上堅持CWA。
=============OWA:開放世界假設。
CWA:封閉世界假設。而知乎上的一個說法是:帶你看見更大的世界。=============具體的實例的話:以為自己經歷過的東西可以解釋一切(yolfilm),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一切(那個認為學生不應當義務打掃教室的),以為自己認為正確的就是一切(比如我)。你以為我最後一句話是自嘲嗎?============更加宏觀的:有的人看不清歷史的沿革,以為自己享受到的一切以及沒有享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應當享受到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中的經濟基礎是指:生產關係的總和!
生產關係的總和!!生產關係的總和!!!重說三
不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是科技發展水平不是個人家庭的收入水平!神學生來答…
1,對各種宗教本身不加思索的黑,以及對很多信徒個人信仰的無端蔑視。2,試圖用科學例證駁斥宗教信仰。不信仰宗教不要緊,但無意中卻把科學當成了神和信仰好像很是諷刺…3,試圖用哲學和邏輯解釋某些神學問題,可有些問題本身邏輯上就不成立。當然,這不能完全算一種錯誤。4,某些信徒的宣教方式實在不敢苟同。我是一個基督徒,但有些弟兄姊妹動不動就詛咒人家下地獄,時刻炫耀自己的所謂優越性,實在是不可取。5,以某些組織和個人的行為來判定一個宗教的好壞是以偏概全的;以某個宗教信條來論斷一個組織或個人的行為好壞是上綱上線。為什麼和怎麼辦
對於第一種人沒啥可說的,對宗教(任何事物)連最基本的了解都談不上,就開始亂噴。無顧是非,只站立場。言論自由不等於大放厥詞,我們並不生活在原始社會,反對某個宗教信仰並不意味著可以肆意詆毀和人身攻擊。且不說科學和宗教並不完全矛盾,有人舉著科學的大旗飛揚跋扈就挺令人失望的…無神論和進化論等是很了不起的學說,本是值得尊重的,但這並不等於有其它宗教信仰的人就是大笨蛋,毫無理性。口口聲聲反對宗教,卻把科學視為至高,像宗教一樣崇拜。如果堅信自己是個無神論者,請先去看看Christopher Hitchens和Richard Dawkins 的大作。他們可比某些所謂的「科學教徒」謙遜理性的多。
其實有些關乎宗教的問題很有意思,我相信提問的朋友也是真心抱著解惑和理性的心來期待同樣理性的答案。可有些朋友偏偏就認為非左即右。可以很坦誠地告訴大家,有些問題根本就沒有最標準的答案,也可以有很多合適的答案,我想這也是知乎存在的理由之一。比如很多人關心的「創世說」,「神義論」等,在神學家中也存在著分歧和爭論。只怪從小我們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只需要最標準的答案,而忽略了批判思維的養成。練習題最後一頁都有標準答案,抄完了就可以粗去玩了,可是真的生活中和學術上所有的問題都是這樣的嗎?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懸而未決,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切勿一刀切。
別的信仰恕我了解甚淺,沒有發言權。但作為基督徒,感覺有些弟兄姊妹著實在傳福音的事工上需要謹言慎行。傳福音不是給自己「積功德」,相信「基督」更不是簡單和上帝的「信--物交換」,上天堂不是目的,信基督也不完全等同於「藥到病除」。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證,但不見得上帝會把你的見證完全的複製給其他人。
也有人說:「我們基督徒信的不是基督教,基督教也不是宗教」… …作為弟兄,我完全理解你這樣講的意思,但是知乎上還有許多未信的人,這樣說是不是有些以偏概全,讓他們不知所以然呢。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基督信仰」就是以「基督教」的身份存在著的,對我們來說它的確不單單是宗教,但對其他人而言,基督教就是一門宗教,僅此而已。更有人以此來秀優越感,好像自己走進了一個宗教超市,最後選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物美價廉的回家,就肆意指責其他人沒品位。別忘了,不是我們選擇了神,而是神揀選了我們…
不妄自菲薄,也不要不可一世。無論有無宗教信仰,請大家首先做到相互尊重,然後在理性的範圍內批評或者解答疑惑。沒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以多讀些宗教方面的書,有些在你們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百度百科就能告訴你為什麼。一個社會或國家或許並不會因為一個宗教變好或變壞,但一個健康文明的公民社會對宗教信仰至少會有一定的理解和寬容度;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也花時間多了解下自己相信的到底是什麼。借用教宗約翰 保羅二世的話說就是:"Reason without faith leads to nihilism and relativism, faith without reason leads to superstition"(沒有信仰的理性造成虛無和相對主義,缺失理性的信仰導致迷信和盲從。)Wiki: Fides et Ratio服裝搭配方面。
服裝搭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除去正裝和特定身材特定場合著裝以外,服裝搭配沒有絕對的規則,服裝風格有很多種,同一件單品可以有很多種搭配方法,以及不同個性的人適合不同風格的服裝,那些告訴你什麼和什麼絕對不可以一起穿,什麼和什麼配在一起很LOW,穿什麼牌子有逼格穿哪些牌子很LOW的言論真的不敢苟同,而且說出這些話的人自身搭配功力大概也只處於初級階段。不否認寫這類答案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為寫這些答案的人的奉獻精神表示感謝以外,作為觀者要學會吸收的方法。less is more,全身不超三色這些話有它的道理,但不是王道。關於很多公共品的市場化
推薦閱讀:
※知乎怎樣應對「人情」對問答質量的影響?
※為什麼知乎上的回答很多都是「年輕人多讀點書」?
※在知乎提問是不是都可以得到較專業、準確的答案?
※有哪些答案讓你還未看到一半就想點贊?
※為啥人家回答一個問題就能得到900贊,為啥我回答了好幾十的問題還是個位數的贊,明明也是認真回答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