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準確區分「善於思考」和「想太多」?

職場中,很多人都喜歡在簡歷上寫上一個標籤,就是善於思考。但是其實很多人不過是想太多而已。我就想看看知乎的大神怎樣去解讀區分善於思考和想太多。


一個是分析,一個是揣測。

分析基於客觀事實,揣測基於主觀臆斷。


不錯的問題,謝邀了。

區分善於思考和想太多。

我的區分標準有三,問題導向,科學思維,實踐標準。

-------------------------------------------------------------------

一、問題導向

有地方出了問題,這是思考的前提。

這頓飯做的不好吃,是一個問題;這次考試沒考好,是一個問題;女神拒絕了表白,是一個問題;城市暴動失敗,是一個問題。

真正的思考者,思考都不是無的放矢的,都是有跡可循的,這個跡,就是問題。

這是為什麼呢?

一切的思考由此展開。

重點來了:善於思考者,首先是善於發現問題的人,然後是善於準確界定問題的人。

一是發現,二是準確界定。

舉個極端的例子,牛頓被落下的蘋果砸到。

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多是生氣或者開心有蘋果吃了,他不會發現問題

即使發現有問題也是這樣的問題:他媽的老子怎麼這麼倒霉?他無法準確界定問題。

而牛頓就會問:蘋果為什麼向下落?進而界定為一個物理學問題——萬有引力。

這就是善於發現問題和界定問題。

想太多的人無法發現真實的問題,即使發現也無法正確界定問題。

再比如當年party搞城市暴動,屢次失敗,有人不認為有問題,繼續搞,繼續失敗,繼續犧牲;有人認為有問題,但界定為城市暴動規模還是不夠,要搞更大規模的城市暴動。

只有太祖意識到,城市工人階級力量太小,城市敵人力量太強,要到階級壓迫同樣深重但敵人力量薄弱的廣大農村去。——這就是發現了問題並且做了準確的界定。

二、科學思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否先進是生產力是否先進的標誌。

發現了問題,也能準確界定,但是如何進一步分析呢?

這就要靠科學的思維了。

太祖為什麼就能發現上面的問題,並且寫了名篇《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所有人都對湖南農運大加批判的時候力挺農民運動,正是因為太祖掌握了正確的、科學的思維方式。

太祖敏銳地認識到,革命不是靠嘴皮子說說就能搞成的,要靠力量,特別是武裝力量,所以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是關於根本矛盾和本質的思維——湖南農會組織的梭鏢隊,顯然讓他意識到農民武裝力量的可能性。

太祖的名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將中國社會分析了個通透,對什麼階級使用什麼樣的政策和策略——這是關於矛盾特殊性的思維,關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

太祖的名篇《論持久戰》,將抗日戰爭的根本矛盾,決定因素,防禦相持反攻三大階段,發展態勢分析的十分清楚,這裡面蘊含著矛盾分析法,發展的觀點……具體大家自己去讀吧。

如果你不喜歡太祖,那你可以看一下巴菲特好基友芒格的柵格理論:

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股票市場、金融學、經濟學知識,但同時要學會不要將這些不同方面的知識孤立起來,而要把它們看成包含了心理學,工程學、數學、物理學的人類知識寶庫的一部分。用這樣寬廣的視覺就會發現,每一學科之間都相互交叉,並因此各自得以加強。一個喜歡思考的人能夠從每個學科中總結出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並會將其聯想結合,從而達到融會貫通。那些養成這樣思考習慣的人在為人處世方面非常成功,不具備這樣的堅實的心理素質的人在股市上或其他方面的成功只能是一時的運氣。——查理芒格

芒格說,從不同的學科當中總結出它們獨特的思維模式,然後不同的思維模式之間融匯貫通,最終達到全面思考和科學思考。

那些想太多的人,當然不會有科學的思維模式的,他們只是胡思亂想而已。

三、實踐標準

說一千,道一萬,最終標準是,你是否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某一個問題,改良了某一個方面。

這是最終也是最權威的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太祖通過自己的思維,取得了革命鬥爭的勝利。查理芒格通過自己的思維,成就了幾十億美金的身家。

而想太多的人,是否通過自己的思考,改善過哪怕一點點自己的實際情況,解決過哪怕一個小小的問題?

哪怕只有一個小問題因為思考而得到解決,哪怕只有很小的一點點事情因為思考而改善,那都不能說思考沒有價值。

作為普通人,就要學會從自己曾經的思維成功案例提煉共性的東西不斷學習強化,不斷提高自己思維的科學性、準確性、實效性。

問題導向,科學思維,實踐標準。

以上。


識不足則多慮


昂。。好了同學們,安靜!看這!~

不是看我,是看這道題!

你們看昂,下面這道題可是送分題啊!

是?不?是?

問,如何區分「想太多」和「善於思考」?

你們一個個自己說,這題我都講了多少遍了。

講!多!少!遍!啦!(猛敲黑板)

啊?做錯的同學舉個手我看看來。

不好意思舉手啦?

這時候知道要臉啦?

答案是「想太多」就是「不善於思考」啊!

我講過沒有?

我天天講啊,同學們(聲調抬高)

做題時候你們也不動腦子,一天天光知道上學就不帶腦子來昂?

盡知道想點污七八糟的玩意!

有什麼用?昂?

「不善於思考」!說的就是你們!

這麼簡單的問題也做錯!

都光想什麼呢?昂?

就你們這狀態!

能考出成績?

教這麼多屆真是一屆不如一屆!

實話跟你們說吧,你們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滋道不?

(猛敲桌子)

能爭點氣不?一個個長的像個人似的?

算啦,不跟你們支氣啦。(嘆氣)

誰寫錯了把這題抄五十遍吧。

昂,明天交給我。

我這有名單,別想跑一個昂!

班長收一下。(拿起杯子喝口茶)

昂,好了同學們,安靜!看這!。。。。


善於思考————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想太多————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思考符合客觀邏輯,想太多就是主管意淫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世界觀清晰的人不會想太多,或者說人的世界觀清晰的時候,他不會想太多。

問題在於有的世界觀能支持人走更遠的路,有些不行。


如果把「想」比喻成「搭積木」,那麼:

善於思考的人搭出來的積木有著穩固的根基、精巧的結構和清晰的層次;

想太多的人搭出來的積木鬆散易倒,還經常推倒重新搭,而且把大量時間花在搜集木塊上。

想太多有時候指的是想得太雜亂。


懂不懂邏輯,他的思考有沒有邏輯。


善於思考,是越想越明了,越想越清晰。想太多,是越想越迷茫,越想越跑偏本來的問題。


善於思考 關注眼前

想太多 太過憂慮未來


善於思考和想太多,我個人覺得最核心的判斷標準在於,你所想的,無論合理正確與否,是否付諸足夠的實踐,最後得到一個呈現給大家可以看到的結果。

作為一個重度想太多患者,我覺得正常的做事情的過程是,你想要做什麼,你怎麼做的,你做了什麼,你做成功了什麼。但是你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的關注點首要是,你做成功了什麼。如果他更感興趣,或許會問你做了什麼,包括哪些失敗的嘗試,以及你是怎麼做到這些的,最後可能才會問,那你是怎麼想到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唯結果論,唯執行力論,成王敗寇論。

即使你想太多,但是你把那些想法都盡自己最大努力嘗試了,那麼沒有人會說你想太多,但是無論你是如何善於思考,最後你都只是泛泛而談,那麼想太多的標籤有很大可能會貼在你身上。

想到就做,想了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能被執行的計劃叫什麼計劃,還不如沒有計劃,想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共勉。


善於思考:擅長以某一問題為中心,考慮到與該問題相關大部分因素,並明確主次,理清邏輯關係,從而得出相對正確可行的答案,簡單來說就是觀察獨到,考慮全面,邏輯清晰,主次分明。

想太多:往往指現實生活想的多,做得少,執行能力差,對什麼問題,大事,小事,有關係沒關係的事情都喜歡思考分析一下,而往往因為信息不足或是追求完美心理而得不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現實中想太多的人通常也善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也往往想太多,其界限並不太好把握。關鍵在於事情分輕重緩急,重大的決策當然反覆思考,仔細研究不為過,小事則不必錙銖必較,精益求精,直接處理了即可。


善於思考是想太多的一種表現,產生有效的想法或結論就是善於思考,否則就是想太多。


簡單點說,你對吃感興趣,那麼你琢磨琢磨今天的飯吃的如何,味道如何,怎麼提高品位,是思考;但是你想著今天吃完這頓明天吃哪個後天吃哪個甚至這一禮拜吃什麼的時候,就是想太多。


一個是理智導向,一個是情緒導向。


思考是聚合型思維,想太多是發散型思維,前者應用所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後者由問題引發思考獲得無限度的知識,思想


真的不善好為人師啊,怎敢回答這麼嚴肅的問題。

當我認為需要想一想的時候,如果得不出好的結論,想不出有效的辦法,或者橫豎都是僵局,那就當場放下。凡事都在不斷變化著,時間會改變事態,然後問題可能不再是問題,或者不再是原來的問題。思考的方向也就隨之改變。

在你放下之前,和事情變化以後的思考是有用的。如果執著去想,決不罷休,那就是思慮過度,無謂的思考。

單純思考並不能解決問題。可以執行的思考,對錯誤有糾正的思考,對未來有影響力的思考能解決問題。過度思考只能把事情變得複雜化或者完全不能付諸於行動。所謂庸人自擾。


自身迷茫的人,再客觀都是想太多,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善於思考的前提是目標很明確的知道知己要啥,並善於簡化問題有邏輯的一步步的實現自己的目的。


判斷點分三個

一是思考的內容 問題

二是思考方式 方法

三是思考結果

對以上三點進行判斷 就可以得出結論。是否有價值 是否有條理 是否周密。


推薦閱讀:

如果我什麼都不幹了我幹什麼?
不玩手機我們還能幹什麼?
在什麼時候 你會覺得講道理是一種很蠢的行為?
有時候真的是自身原因嗎?
佛教中講無明緣行是什麼道理?

TAG:經驗 | 人生 | 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