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衰亡史》應該怎麼讀?
是應該把它當做哲學書讀還是歷史書讀?感覺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或者說前置的閱讀基礎,直接閱讀容易淪為泛泛而讀,看看熱鬧。類似的書還包括希羅多德的《歷史》
這套書我完整翻過兩遍(席代岳譯本)。個人建議:如果不是科班或者之前對羅馬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士,還是先選擇像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李元馥的《漫畫義大利》甚至是山崎麻里的《羅馬浴場》這樣的作品來看看,至少可以先培養培養興趣和知識點。後兩者都是漫畫,幾乎不存在閱讀困難。
你要明白的是,你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如果真的是準備讀此類奠基型的著作,毫無準備和基礎,真的讀了跟沒讀沒什麼區別。而且這類書往往一兩遍也讀不出什麼東西來。不用硬上。
如果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我有個小秘籍:買或者搜集一套和書匹配的地圖,邊看邊標記,效果拔群。此秘籍適用於大多數大部頭歷史書。吉本的舊《羅衰》總體上是一本政治意味與作者本人道德嗜好偏向極其嚴重的一本書,吉本的「政治家」性是大於其「歷史學家」性的。
當然《羅衰》雖然有不少的缺點,如道德批判,思維與方法論老久,過度傾向多神教,過度貶低基督教,以及刻意抹黑與過度拔高的種種情形。但也未嘗沒有優點。
《羅衰》寫的相當非常有藝術性,如果是頭一次讀,再加上對羅馬非常感興趣和喜歡但是之前並未深入的等等之類的讀者去捧讀的話,《羅衰》是本可以的入門書,可以有效理清基本時間-空間-人物的大致脈絡,吉本的文筆也是相當不錯的。其實,要是想看大可不必去看一些「前置」書,《羅衰》本身就是一本很「前置」的書,自然沒什麼必要再看別的「前置」書,直接閱讀即可,當然,把《羅衰》里的作者觀點自動屏蔽即可,《羅衰》的史料部分還是較充足的(也許?)一年前讀完第一卷,第二卷還沒看完,因為當時是看電子版,實在費眼,就停下了,是吉林出版社那版的,剛下了單買紙質書,希望能堅持看完。後來又看了一下商務印刷社的那版,沒看多少,感覺兩個版本的翻譯差別還是挺大的,個人覺得吉林出版社的版本文筆更加優美。我也沒有看過英文的原版,覺得可能席先生的翻譯可能更貼近原著的那種語言感覺,很多地方的語氣和修辭方式都很像英國人的那種語言習慣,很多地方帶有一些英式的冷幽默,好像一個英國老紳士從容不迫的跟你聊天,但是也可能因為席老先生不是歷史專業的人,很多地方被指有專業性的錯誤。而商務印書社版本看起來語言更加嚴謹,文筆比較簡潔直白,讀起來不是那麼有快感。這個書要是看著玩的話,會經常被裡面複雜的人名地名之類的搞的很疲憊,作為研究歷史的專業書來看呢,這個書又不是那麼有很嚴謹的條理,很多時候能看得出來,作者為了語言和敘述上的美感,會有意的調整敘述的順序,而且很多地方跟《史記》確實比較相像,會有作者本人的一些主觀色彩夾雜其中。我感覺英語的長句的翻譯是挺考驗翻譯者的,吉林出版社的版本就有很多繞了好多彎的長句子,而商務印書社有時為了表達的更簡潔,會用比較直白的短句子把長句子拆解開來,順序也有調整,意思表達的很明確,商務印書社的翻譯好處很明顯,但是少了那種讓讀者在閱讀時猜透作者意圖的那種會心一笑的感覺。有一些裡面人物講話的語氣,還是在吉林出版社的版本中表現的好,經常有一些令人讀後感慨不已的句子,這點商務印書社的版本是做不到的。畢竟我也不是歷史專業的人,看歷史完全出於愛好,還是喜歡吉林出版社的版本。由於《羅馬帝國衰亡史》部頭實在大的嚇人,如果作為歷史書來看,個人覺得還是要做讀書筆記,把裡面提到的一些點慢慢梳理成線,然後可以根據研究的需要將相關的點展開,尋找與之相關的更詳盡的資料來看,裡面提到的各個歷史記載版本之間有衝突的,最好找到相關的原著來看。這樣大部頭的書在看之前,還是要找一個簡明的年代表來看一下,這樣可以比較清楚自己正在閱讀的部分的時間坐標,這樣就不會因為內容龐雜感到顧不過來。以上所說的方法適用於所有歷史類書籍,但我個人覺得在看書的時候還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因為《羅馬帝國衰亡史》是涵蓋面比較全面的史書,一次性會消化不過來。不知道樓主是什麼專業的人,是出於什麼目的讀這個書,如果是聽說這個書挺好,但不知道這個書到底怎麼樣,那麼可以直接先讀一段看看,確實有感興趣的地方再繼續讀下去,否則就先放棄,等有興趣的時候再讀。對於我而言,我首先是對羅馬帝國與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對比感興趣才開始關注羅馬歷史的,另外我本身是學藝術設計的,對冷兵器以及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形態也很感興趣,這方面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記載的不夠全面的,我就再去找其他的書和資料來看。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里提到「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我覺得溫情和敬意,是讀所有史書時最重要的一點。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一樣,對於我而言直觀的感官接觸方法是喚起我熱情的最好方式,以前學畫時畫的石膏像很多都是古羅馬的歷史人物,我都幾乎能不看石膏像默畫下來,因為素來喜歡擺弄冷兵器,研究各種盔甲,各種進博物館看東西,本科學的又跟電影有關係,而與古羅馬相關的比較考據的影視劇又不少,就慢慢的建立起一些對羅馬直觀的印象,這樣再去看書,就更能知道自己是想要什麼了。看完書再去看那些影視劇,就可以在各種挑刺中滿足自己的吐槽欲了。至於題主問當哲學還是當歷史看的問題,這個煩惱大可不必有。文理之間尚且有許多相通的地方,文史學科里的壁壘就更加少了,先貼標籤是不值得提倡的學習方法。像《藝術哲學》、《歷史哲學》這樣的書都是經典著作了,怎麼還能有這種疑問呢?而且我認為,沒有體現出獨特的哲學思考的歷史學家都是平庸的歷史學家。歷史是人的歷史,如果只把歷史當成一門學科來看待,大概只是想以歷史混碗飯吃而已。你想啊,這麼大的地方,這麼多的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發生的事情,那必然是極為豐富多彩的,裡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是很幸福的事情。開卷有益吧,只有開始讀了,才知道自己需要補充那一部分的知識啊。對歷史要敬畏,對歷史書沒必要太敬畏。
....建議百度各個時期的歐洲至中東西亞的地圖,好多版本的書中地圖很少甚至沒有地圖.看起來很費勁,也少了很多樂趣.
....稍微記一下人名年代和主要事迹比較好,不說筆記什麼,外國人名嘛,好多重複,翻譯的時候也喜歡縮寫,到最後很可能這個和這個搞串了什麼的.是要鬧笑話的
....我認為如果不是想在歷史專業方向發展的.精讀沒有必要,作為對人性以及人類發展的了解倒是很不錯的,不會說以史為鑒能遇到什麼相似的事,但是至少這些知識能讓你在一些決策面前更容易做出選擇,改變人生的有時候往往都只是一小個決定罷了. .....其實瞎BB了這麼久,這套書我才啃了一半.三本半.堅持很重要,高中能冒著被老師沒收的風險啃書,到了大學,卻沒了時間..Edward Gibbon的筆法確實不是那麼容易讀的。我認識不止一個美國朋友用bullshit表達他們讀此書的感受。不過我認為讀此書感到困難倒不是因為缺少所謂知識結構或者前置閱讀造成的,最大的問題還是作者本身的筆法。我自己的感受是這套書是以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寫就的歷史書。有人把它比作西方的史記,但是我敢說從語言角度來說它真比史記難讀幾個檔次。而您提到的作為哲學作品來讀,因為我確實不太懂哲學,所以不能提供什麼觀點。 至於中文譯本據我了解是一個非專業的台灣老先生以一己之力花費數年時間完成的。因此對其翻譯質量我持保留態度,不過因為沒有讀過所以不敢斷言。
如果不是想要事無巨細的了解羅馬的話,建議你閱讀那個只有兩冊的節選版,那個版本基本上就是按照歷史時間軸來講述歷史事件。而席先生翻譯的那個完全版,怎麼說呢,感覺內容太過於精細了,以至於顯得有些冗雜。(個人意見)
有志向很好,但也要考慮實際。衰亡史包含的內容很多,有羅馬史,拜占庭史,中世紀史,阿拉伯史,基督教、伊斯蘭教、祆教的相關知識,還有一些涉及到游牧民族的內容。直接看,效果未必好。不如先分開看專題書籍,比如關於基督教的看一些教會史書籍,先把基礎盡量打紮實,等到把涉及上述內容的專題書籍看的差不多了,可以開始看衰亡史了,這時你就能把之前看過的東西融會貫通,閱讀衰亡史也能更有效率。
作為非歷史工作者,我把《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文版看了第一冊以後,就寄回老家,準備退休以後慢慢讀。 我覺得如果要讀的話,帶著問題去當資料查閱更合適。比如你要比較政治制度的變遷,羅馬帝國元老院與皇帝的權利鬥爭史,讀後回有收穫。
就這麼讀唄,你要有興趣自然會去第二遍第三遍,自然會去做筆記查材料;沒興趣開卷有益,也沒壞處。先上再說,沒有無用功一說。
先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我經常看了後面忘了前面,感覺做筆記比較重要,用自己的方式,搞清楚就行。之後在看理論性比較強的,否則會覺得很無聊。入門級別個人推薦《西方文明史》,羅伯特的那版,西方文明史一搜一大堆,那個故事好看而且分析的也很好。我目前還停留在看故事的階段。(◎_◎;) 然後就是帶著問題去看,要是不知道帶什麼樣的問題就看知乎上大家都問了什麼,羅馬這塊的知乎上的問題很多都能在書里找到答案的。祝看書愉快。 ^_^推薦讀《羅馬帝國主義》,挺厚的書,兩天看完。
我說心裡話,真心讀不下去啊。。。打算在封存,過些年再讀了
先搞清脈絡,然後,對照地圖、循著時間、關鍵歷史人物的經歷和重大歷史事件結合起來,接好讀了,要有興趣和方法,才讀的進。
我打開塞滿了的書櫃,翻出三年前買回的六卷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內心些許唏噓遺憾。記得當時只翻了兩本,現在想來也印記模糊,所以接下來談的更多是教訓及感受。
本書雖然包羅萬象,既有歷史變遷、也有宗教文化的傳播、還有經濟、哲學等諸多方面,但根本上是以羅馬帝國的歷史變革為主線的,了解歷史的背景,搞清關鍵人物,才能沿著作者的思路一直了解下去。從我翻閱兩本的感受,本書的語言不是晦澀難懂的那種,從某種程度上還算比較文藝。席代岳老師雖不是科班出身,但書的翻譯質量還算不錯,至少態度上是很嚴謹的。
本書閱讀的難點:一是人物繁多,作為東方人根本分不清各種差別小的人名,更分不清人物之間的關係,想讀透也就無從談起啦。二是與史記不同,書的前後關聯性更大,也就需要更多功夫的思考與品位。 所謂前置閱讀我覺得可能需要羅馬帝國的大事記了解一些吧,其它的也不是特別需要吧。這類書籍要想能深入閱讀,最好的方法是約幾個有此打算的朋友,讀完一章節就交流一下,寫點心得。 當然,經典的書籍即使泛泛而讀也能收穫自己能理解層面的東西吧。 一起加油,我也正準備撿起再讀。想問下各位學友,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有哪些值得背誦的句子或段落
直接讀。歷史書
讀什麼羅馬帝國衰亡史。。。。。。兩百年前的書,觀點跟老得都可以算是古董了,想看羅馬史就先撿本格蘭特《羅馬史》讀,想直接讀衰亡史就看《羅馬帝國的隕落》或《非常三百年》。
推薦閱讀:
※羅馬帝國鎮壓了基督教300年的這一段歷史目前在西方的主流評價是什麼?
※十九世紀後半段和二十世紀初的英國人對鴉片和鴉片戰爭的主流看法是什麼?有沒有重大改變?
※拿破崙放到中國歷史大概是個什麼檔次?
※亞瑟王或者其原型是否存在?
※拜占庭帝國為什麼可以存在10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