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武大素講集體辭職事件?素講社聯是怎樣的關係?

素質教育講堂是武大社聯的品牌講座欄目,2014年5月5日,素講發布了一份集體辭職書,50名成員聯名辭職,抗議部長選舉不公。以下是辭職書鏈接:

武漢大學素質教育講堂成員集體辭職書


導讀:素講於5月5日發布集體辭職書,抗議部長競選不公,引起巨大反響。四天後,他們又發布和解聲明,撤消辭職書。事發突然,平息也突然。那麼,整個事件的真相如何?素講與社聯的關係在未來會如何發展?

素講(武漢大學素質教育講堂)在5月5日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為了顯示一種決絕而沉重的心情,它微信配圖的LOGO失去了往日的鮮艷色彩,灰暗而無力,像一隻淚水長流的眼睛。


這則消息是——《武漢大學素質教育講堂成員集體辭職書》!素講現屆共有50名成員聯合簽名,表示不能接受社聯公示的部長人選,理由有二:其一,辦講座「必須要由經過系統訓練的人來做」,但當選人卻是「一名既沒有參與競聘,也沒有任何舉辦學術講座經驗的非專業同學」;其二,「該名同學此前並沒有報名競聘素講部長的職位,也沒有參加素講部門面試,但卻被任命為素講的部長」,「公正不僅沒有得到實現,而且程序正義也被粗暴的踐踏。加之數日以來與主席團交涉無果。」

5月9日凌晨兩點左右,社聯與素講在各大平台發布了《關於對「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成員集體辭職」的聲明》,宣布和解,素講撤消辭職,而社聯則對組織架構做相應調整。同是5月9日,中國青年報發布了一篇報道和兩篇評論,披露了部長競聘中程序不正義問題的真相,也記錄了素講與社聯溝通的過程。至此,集體辭職風波暫時止息。

一、中青報記者的調查與評論——關鍵詞:程序正義、權力與民主、程序正義還是公平

中青報在5月9日刊發了一篇報道和兩篇評論。

從中青報的報道《武大一社團集體辭職事件始末》中可以看到社聯對辭職事件的解釋:

在社聯提供給校團委的一份《關於社團聯合會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部長換屆情況的說明中,針對辭職書所述王強沒有報名競聘素講部長的職位稱,「與事實有差異」。這份說明的落款也是5月6日。

說明稱,公示名單中的王強參與了社聯人力資源部的競選,並在競選報名表中填寫了第二志願「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主席團根據素講新的職能定位和未來發展的考慮,討論決定將王強調劑到素講擔任部長。

但記者很快查明,該同學上交社聯秘書處留存的報名表中沒有填第二志願,社聯所說的這第二志願是在面試當天臨時修改的報名表中加上去的!臨時加了一個志願部門,這在不嚴格規範的社團招聘中,還是挺常見的。在社團招聘,還有社會招聘中,過了簡歷截止日期,臨時遞交簡歷參加面試,這樣的現象也不少見。

如果說臨時加了第二志願,勉強可以回答「沒有報名競聘卻最終當選」的問題,中青報報道中的以下這兩句話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4月29日競聘面試19點才開始,人資小組安排在前,素講在最後一個。王強稱,當晚面試關於素講的問題,只被提了一個。

既然認為人力資源部長競爭激烈,選擇了同時報名參加素講部長競選,為什麼不去參加素講的面試?王強沉默了很久,沒有回答。

這說明該同學雖然臨時報名素講競聘,但由於素講面試是最後一個,他又缺席了素講的面試(關於素講的問題被提了一個,應該是在人力面試時隨便問及的吧)!不管缺席的原因是主觀的臨陣逃脫,還是客觀的要去陪女朋友什麼的,他沒有說,那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事實就是:他沒有參與素講競聘的考核(正常來說,應該有筆試和面試)!

記者們調查到這裡,很可能心中大呼:真相終於水落石出了!在另一篇評論《學習民主是個過程》中,兩名記者寫道:

深入的調查讓我們看到,導致素講成員集體辭職風波的關鍵點不是因為學生踩踏了某條政治紅線導致思想空間被壓縮,也不是為了小團體的利益一爭短長,他們追問的是程序是否正義。

簡而言之,他們得出了和素講辭職書中一樣的理由(素講提出了兩條理由,但記者們的調查主要集中在第二條):他們認為社聯無視規則,違反程序正義,有失公正。然後,記者們寫道: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洞悉文明社會發展走向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質,懂得民主的真諦並真心去實踐它

當自己擁有一定權力時,怎樣來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同時也約束自己的權力?在追求個人必要的權利的時候,怎樣做到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權利?當學生幹部掌握了一定權力的時候,如何有效避免一種利益圈子的形成?如何避免主觀操控的權力意識,從而給更多的學生社團、更多的同學搭建一個公平競爭、平等參與的舞台?

中青報記者呼籲學習民主的聲音是振聾發聵的,特別是在當今民主意識普遍缺失或被誤讀的社會中,在濫用權力、漠視他人權益的現象層出不窮的時代里,這樣的聲音更顯得可貴!但是,也因為這種聲音的普遍適用性(這要歸功於那些公共知識分子及其論戰對手),輕易地把它搬出來作為答案,就會使得真正的問題被忽視!

我認為:程序正義問題、民主問題只是辭職事件爆發的導火線,它是容易看到的事實的一部分,但真相卻遠不止於此。

試想兩個問題:假設該同學一開始就報素講作為第二志願,並且參加了考核,那麼最後當選人是他,還是其餘競聘者中的一個呢?不出意外,他還是會被社聯評委看中,也就是說評委給他的綜合得分要比其他競聘者高。假設他通過程序正當的方式當選了,素講的同學們是反對呢,還是接受呢?PS:此次社聯部長級的考核中有哪些人擔任評委,本人不甚了解,但看到10年副部競選的評委中有團委副書記、前現社聯主席、現社聯主席等人,可以推測,此次的評委陣容也很龐大。但中青報的報道中只看到類似於「主席團討論後認為,王強更適合部長職位」這樣的說法,看不出「主席團」是不是包含了此次的全部評委,看不出這個決定最初是否有團委副書記的參與。

我認為,素講的同學們還是會不滿假設的競選結果,他們會產生抵觸心理和消極怠工想法,儘管不至於強烈到要集體辭職的程度。

但去除了這次的偶然性的作為導火線的程序不正義因素之後,再來看素講風波,我們就會看到它與四年前的風波是驚人的一致,會看到集體辭職在除了程序正義理由之外的更深層的理由——公平!

中青報的第二篇評論《競聘就應公平公正公開》也關注到了(至少在它化用的標題中)「公平」問題,它把四年前符合程序正義卻有失公平的風波拼接如下:

在眾多的參選第一屆學術與實踐部部長的候選人中,有兩人出自素講——原素講副部長郭帥、素講部委孫爽。然而出乎素講方面意料的是,學生實踐部的部長最終被選定為並沒有承辦講座經驗的原校學生會文藝部副部長。

武大校園媒體記錄了當時的一個細節:在組織的面試環節,社聯的兩位負責人給有著素講豐富經驗的鐘宇翔打出了0分,看到統計評分表後,盛怒之下的尹敏志一拳狠狠捶在社聯秘書處的大門上。

最終,這一在校園裡引人關注的講座組織工作停滯半年,以重新組織了一次部長選舉,素講老成員接任部長、原部長被調走告終。

整體看來,這篇評論寫得比較隨意,拼湊的痕迹很明顯。記者們擺了個烏龍,把四年前相差不久的部長競選時的風波與副部競選的風波混為一談了:第一段話對應的是部長競選,爭論點主要在於部門調整和職能增加的利弊,以及部長人選是否適合,對應的評論文章是《素質講堂換屆風波:部門內外幾多爭議》;第二段話對應的是副部競選,風波起因是兩個評委給素講主推的候選人打出了0分,對應的評論文章是《素講換屆迷局》

與今年競選驚人相似的是四年前的副部競選,本質上都是公平性問題:四年前是打出了極端的0分,今年的則是直接無視考核與評分環節,更加徹底地無視公平!

暫且小結一下:中青報的記者們報道了素講辭職風波背後競選程序不正義的真相,從而引導讀者轉向了對於民主問題、程序正義問題的思考,但我認為這還不完全是素講集體辭職的「真相」,與四年前副部競選風波驚人相似的公平性問題是程序正義問題背後的另一個真相。

二、公平問題背後的人選之爭——關鍵詞:部長定位、社團達人還是講座達人

「公平」是一個有爭議的詞(其實「民主」也一樣),怎樣的考核方式和標準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公平呢?程序正義是公平性的一道保障,然而做到了程序正義,但是評分給出極端的0分或者低分,這是否可能是不公平的呢?

拋開「公平」外衣,我想問的問題是:為何今年的「主席團」(特指中青報報道中這個詞所意指的評委們)會認為某同學更適合部長職位,甚至可以跳過素講的考核與評分環節呢?

根據中青報的調查報道,我概括出以下兩點理由(PS:還有其它隱性的理由例如競聘者走熟人關係、評委故意安插自己人等,難以求證,應無可能,故此處不做考慮):

  1. 該同學報名了素講競聘,其競選材料和人力部門面試等同參與了素講部分的考核
  2. 該同學「社團活動和獲獎經歷豐富」,「主席團根據素講新的職能定位和未來發展的考慮」,認為其更適合部長職位。而素講內部的推選人則被任命為「常務副部長」,具體負責素講的講座內容。(PS:今年社聯對素講的定位是:1. 校社聯素質教育講堂精品活動的策劃組織宣傳工作;2. 舉辦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講座;3. 與武漢地區其他講座組織的聯絡;4. 校級學生社團文化傳播、建設工作;5. 完成秘書長、主席團交辦的其他工作。其中第3、4點應該是新加給素講的)

根據本文第一節的分析,可以說第一條理由並不成立,因為不參與同樣的競聘考核就違反了程序正義,而去除了程序不正義的因素之後,還可以看出它大大地破壞了公平。

從第二條理由可以看出,社聯主席團對於部長的定位與素講成員的看法完全不同(PS:雖然素講辭職書的提法是「講座組織負責人」,但不妨礙我們將其理解為「素講部長」):素講在辭職書中提到「辦講座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聯絡主講人、政治審查、申請場地、現場控制等多個方面,必須要由經過系統訓練的人來做。講座組織負責人需要有較為廣闊知識面和思想深度、充足的信息來源與準確專業的判斷力,這些能力不接受一年以上的訓練幾乎是不可能形成的。」也就是說,在對部長人選的要求上,素講成員可能更期待的是一個專業的講座人,他能夠全程把控講座的各個環節,而且在學識、思想和判斷力上要能服眾;而從報道中關於社聯的幾句描述和新的職能定位,可以推測出社聯主席團更希望素講部長是一個社團經歷豐富、成績突出、社團外交能力強、能夠開展校級學生社團文化傳播與建設工作的人,更希望常務副部是具體操辦講座的人。可以感受出來,按素講人的標準,新部長應該能帶領他們把講座辦得更順利、更專業、更有深度,而社聯主席團更希望是常務副部去承擔這樣的責任,他們要求素講部長承擔的則更多是別的責任。

總結來說,對於部長的定位,素講要求的是講座達人,而社聯要求的則是社團達人(或者說部門達人)。兩者若能重合則好,但身兼兩者的人應該是千金難求。

這兩種觀念相差多大呢,它們的碰撞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認為,這兩種觀念的差異首先影響了他們看待競選是否公平的標準、影響他們對於部長人員的考慮:講座達人可能對於「社團」層面的事不那麼在意,難以入主席團法眼;社團達人則很難被素講人引為同道,反而會被懷疑是為了自身利益、給簡歷添加砝碼的人。

如此看來,觀念定位不同、標準不同、要求不同、期待值不同,種種差異肯定導致考核時打分的差異(PS:這裡也排除評委非理性的評價因素),這種考評的高低在沒有基本共識的前提下,怎麼評判是否公平呢?

所以,我的結論是,在討論是否公平的時候,我們應該進入第三個真相——對於部長人選的定位與要求

三、觀念之差:社聯與素講的關係——關鍵詞:觀念差異、獨立與整合

關於素講,有一個細節還待求證:它是由社聯主推而成立的,還是被社聯收編的?(PS:關聯的問題是:第一任部長是如何產生的,素講的名稱是怎麼得的?)不管是哪種情況,我所搜集的材料表明:素講在10年換屆前,已歷經三任部長,這三名部長連同副部和部委都由素講自主招聘所選出,社聯與團委幾乎沒有任何干涉。兩年獨立發展的寬鬆條件,三任部長以及眾多部員的共同努力,這使得素講順利度過嬰孩期,進入穩定發展期,甚至可以說是進入了繁榮期(截至2010年5月6日,兩年時間裡素講共辦講座90期,佔六年講座總數將近50%!)

我們有理由相信,素講人對於部長的定位正是在這段時間成型、強化、沉澱和傳遞,現在雖然過了好幾年,這種觀念,連同他們所自豪的素講精神,已經傳承並紮根於大多數的現任成員中。這兩年,應該也可以看做是素講與社聯的蜜月期,他們即使有部長觀念的不一致,但也還沒有起激烈衝突和惡化。只是遺憾的是,這樣的關係不能一直維繫下去,隨著社聯主席團和素講負責人的更替、隨著社聯逐漸發展壯大、隨著多場講座的觸線、以及其它因素的干擾,它們終於要鬧矛盾了。

社聯作為上級,是矛盾的主要引發者,其手段是:改組組織架構、變更部門職能、統一招聘與考核。查閱社聯歷年招聘中的附件,我將有關素講的部分摘錄如下:

  • 2007年,還沒有素講;

  • 2008年,暫缺(求知情人告知);

  • 2009年,「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以「推進素質教育、服務學生成才」為宗旨,負責武漢大學素質教育講堂活動的組織策劃及宣傳工作,擴大社聯活動影響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 2010年,「九、學術實踐部1.負責校社聯素質教育講堂活動的策劃組織工作;2.組織學術類、實踐類社團內部交流和對外交流;3.負責指導審批學術類、實踐類社團比賽活動的開展;4.組織學術類、實踐類社團平台型活動;5.負責聯繫武漢大學教務部;6.完成秘書長、主席團交辦的其它工作。」
  • 2011年,與2010年完全一致;

  • 2012年,相比2011年,增加了一條「1、下設素講組和社團組」;

  • 2013年,「六、社團活動指導部1.負責校社聯素質教育講堂活動的策劃組織工作;2.組織櫻花詩歌邀請賽、櫻花筆會、釋菜禮等各類社團平台型活動;3.組織各類社團興趣類活動;4. 指導幫助社團日常活動開展;5.完成秘書長、主席團交辦的其它工作。 」
  • 2014年,在辭職風波平息前,「六、社團活動指導部1.組織櫻花詩歌邀請賽、釋菜禮、學生社團進社區等各類社團平台型活動;2.組織各類社團興趣類活動;3. 指導幫助社團日常活動開展;4.完成秘書長、主席團交辦的其它工作。 九、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1. 校社聯素質教育講堂精品活動的策劃組織宣傳工作;2. 舉辦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講座;3. 與武漢地區其他講座組織的聯絡;4. 校級學生社團文化傳播、建設工作;5. 完成秘書長、主席團交辦的其他工作。」
  • 2014年,社聯與素講和解後的聲明中寫道:「經溝通,擬將「素質教育講堂活動項目組」更名為「素質教育講堂」,作為校社聯單獨的活動品牌予以設置,工作內容為專業學術講座組織,由校團委指導開展工作。原 「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更名為「學生社團文化推广部」,工作內容為整合學生社團資源,推動學生社團文化建設等,該部門將通過競聘程序產生部門負責人。」

從歷年部門簡介的變遷中,可以看出:素講先是一個特殊的獨立的項目部門(與當時還只按職能劃分的其它部門完全不同),然後成為身兼多務的學術實踐部和社團活動指導部的附屬項目組,再到今年則重新被劃為獨立部門。之所以有這樣的調整,主要基於社聯對素講的定位,中青報的報道中記錄了社聯對素講的定位:

該說明也表示:「社團聯合會是黨委領導下的校級學生組織的一個下設部門,非武漢大學學生社團。社聯對素講的定位不僅是一個辦高端學術講座的部門,還是一個致力於豐富校園社團建設的文化部門,辦講座只是職能之一。」

在2014年以前的調整中,一方面素講項目組組長是部門的常務副部長職位,受社聯編製內的部長級待遇,但另一方面,它只是一個比櫻花詩賽和釋菜禮等稍大一點的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調配,在地位、權力、自主性(如果非要用這種辭彙來定義的話)等方面都大大降了檔次。

這樣的調整使得社聯對「素講部長」(實際上又可以稱為:素講項目組的上級部門的部長)的定位成為主流,而素講的傳統則被打破,如果素講成員要競選「素講項目組的上級部門的部長」,這樣勢必引發素講老成員對於不滿意的競選結果的公平性的質疑,儘管「素講部長」與「素講項目組的上級部門的部長」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質已完全不同。

這樣的矛盾由於2010年的第一次架構調整以及零分事件而變得突出,於是就爆發了素講與社聯的第一次衝突,最後是雙方互有損失但也勉強和解:一方面,社聯繼續推行大規劃中的架構重組;另一方面,素講 「工作停滯半年,以重新組織了一次部長選舉,素講老成員接任部長、原部長被調走告終」。

2010年之後,素講作為項目組的身份基本保持不變,直到今年社聯招聘:在招聘公告的附件中出現了「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即項目組升級為項目部了(這種調整的原因是什麼?待求證),從形式上看,素講是獨立的部門,與2010年前一樣。這樣重大的調整無疑提升了素講成員的存在感、重要感、以及對新部長的期待,但最後他們得到的卻是一個突然出現的部長,這不能不引起強烈的心理落差!

結合前文,素講成員強烈的心理落差、新增競聘者直接越過考核的不公平、信息不對稱導致新競聘者的「程序不正義」、社聯主席團回應質疑時的敷衍態度和模糊說法(僅從素講辭職書與中青報的報道推斷。可能有誤會!)、長久累積的摩擦、其它未知因素等等,我相信,正是這些因素相互糾纏,才最終導致了今年集體辭職事件的爆發!

素講與社聯的這第二次衝突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有「程序不正義」的理由,素講很可能會像四年前一樣是「工作停滯半年,以重新組織了一次部長選舉,素講老成員接任部長、原部長被調走告終」。相比四年後的重新獨立,四年前的被迫整合要更加削弱素講的獨立性,其收編改造的含義也更突出,但是,相比四年前的抗爭,四年後的抗爭就顯得激烈了很多。

雖部分細節有待完善,但總結本小節,我的觀點是:縱觀素講與社聯六年的關係史(雖然不免片面),社聯對「素講」(包含三重含義:早期素講、素講項目組、2014素講項目部)的職能定位與素講成員對自身的定位基本一致,但對"素講項目部的上級部門"以及2014素講項目部的職能定位卻存在差別,這導致他們在部長人選的定位與要求上有不同理解,最終也導致了對競選過程和結果公平性的不同看法。這視為素講集體辭職背後的第四個真相

四、素講的未來——關鍵詞:過分而不徹底的訴求與無誠意的聲明、素講的輪迴宿命

探尋真相的路程可以一直走下去,我們肯定還能分析出第五個、第六個、第N個真相,但本文不再進行這樣的探險,因為:有智慧的漁夫出海時都會注意用較稀疏的漁網捕魚......

最後,我想關注的是素講的未來:第二次的衝突已暫時平息,雙方妥協的結果是怎樣的呢?素講與社聯的關係在未來還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關於集體辭職的處理結果,中青報在報道中提到:

張宇提出的4個訴求在會上得到了初步認同:調整部長人選,從此前參加素講面試的6位競聘人選中產生;素講擁有自己獨立的人事權,可以獨立任命副部、部委,單獨招新;要求團委有直接分管素講的老師,可以直接對素講進行審批、指導;社聯要在其網站、人人主頁上發布聲明,表示對此事的回應和承諾。

素講除了關鍵性的第一個訴求與非常合理的第四個訴求之外,還得寸進尺地提出了獨立的人事任命權和專門配備分管老師!關於第三條訴求專門配備指導老師,意圖也許是維持素講爭得的獨立性、爭取更多的資源優待,具體效果如何,則還要看是哪個老師、要看今後的具體操作了。

關於獨立的人事任命權:素講畢竟只是隸屬於社聯的子部門,而不是獨立的校級社團,要求獨立的人事任命權就略顯過分了!素講在要求的人事任命權中沒提及部長,是否意味著部長任命就納入社聯的統一安排呢?如果不是,那這訴求就更過分了,這不言而喻;如果是,那這訴求卻還不夠徹底,因為若通過競選的部長是來自素講外部,那新部長與舊部員的關係必將不和諧,而這會為將來的衝突埋下伏筆。如何改進這個過分而不徹底的訴求?我認為素講不如直接要求成為獨立的社團(若實在不能帶著「素質教育講堂」的品牌脫離社聯,那就另立門戶,打造新的品牌)!這樣的訴求也許還更靠譜一些,一方面,社聯可以擺脫一個燙手的山芋然後借著空殼的品牌辦他們想辦的講座,任意改組他們想要的組織架構和選用他們認為合適的學生幹部;另一方面,素講的幾個小組完全具備社團的規模與運作能力,而且素講的經驗、文化、對講座的專註精神還能繼續發揚。至於成為獨立社團的弊害,例如缺乏講座經費、場地審批困難、宣傳平台收縮等等,思考與解決這些問題或許會分散素講的精力,但這也是為了保持獨立性和其它權力的必要的犧牲!

關於素講的第四個訴求,社聯確實很快發布了聲明《關於對「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成員集體辭職」的聲明》,但是看了這份聲明,我對社聯非常非常失望!社聯的聲明部分如下:

校社聯現就此次事件做出如下聲明:

1.事情的發生是校社聯和素講雙方都不期盼的。在學生幹部公示期間,素講成員有權表達對人選的異議,但方式有待商榷。更為重要地,我們認識到是校社聯相關學生幹部換屆過程中缺乏與素講成員充分、坦誠溝通且規則意識不強傷害到我們雙方。我們通過主動反省和自我批評,現與素講成員達成了諸多共識。雙方將矛盾轉化為共同的學習過程,此事讓我們共同對坦誠溝通、規則意識有了更深地體會與認知。

2.校社聯今後將努力打造更好的素質教育講堂。經溝通,擬將「素質教育講堂活動項目組」更名為「素質教育講堂」,作為校社聯單獨的活動品牌予以設置,工作內容為專業學術講座組織,由校團委指導開展工作。原 「素質教育講堂項目部」更名為「學生社團文化推广部」,工作內容為整合學生社團資源,推動學生社團文化建設等,該部門將通過競聘程序產生部門負責人。

3. 感謝大家的關注與幫助,讓我們有機會冷靜下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檢視與更正。也請大家給予我們時間與空間,使讓我們把素質教育講堂做得更好。

這份聲明毫無誠意!總體感覺就是:這是一篇由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或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的人受迫於領導壓力而拼出來的應付性的說明。這份聲明根本沒有回應和承諾素講提出來的前三個訴求!所謂的」與素講成員達成了諸多共識「歸結起來也就是一個:就是把部門名稱和職能調了一下而已。

雖然素講的幾個訴求沒有能真正解決雙方的矛盾,而且即使社聯在聲明中針對性地認可了素講的訴求,我們還是不能保證這些訴求能夠得到落實,但是,社聯竟然是完全沒有提及這幾個訴求!難道中青報記者的報道有誤,或者是社聯正在準備發布更加有誠意的聲明?!

可以說,辭職風波的當事人只是達成了淺度的和解,素講的天空上還瀰漫著一團烏雲。這些,本文暫不做追思了,畢竟已寫了很多,也該收尾了——

重新翻看本文提及的一些文章,我隱約看到了素講的輪迴宿命

記者擔心的是,這起事件中的種種缺少想像力的設想和缺少創造性的創見,會在今後若干個四年內反覆出現。而記者所唯一能期待的,不過是有心有力者,能有所作為。 ——2010年《素講換屆迷局》

「同樣是換屆中,同樣發生在部門定位調整時。」一位校內的觀察者認為,素講風波的4年輪迴更像是一個宿命,一方面,素講在校園的活動對講座場地等資源有著天然的依賴,相較鬆散管理的校園社團,依託於社聯組織,才有更多的便捷拿到學校「講座場地批條」;但是依託社聯,又只想保持對講座的專註,就需要面對社聯組織的管理規則和職能定位調整的矛盾,學生組織中行政化思維和素講的校園民主思維就免不了衝突。 ——2014年《競聘就應公平公正公開》

面對老師,張宇在離開時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幾年後,當經歷這次風波的各方都離開校園,誰能保證類似的事情不再重演呢?」 ——2014年《武大一社團集體辭職事件始末》

------------------------------------------------------------

原本只是簡單回答,後來補充了很多材料。等寫完之後,多次編輯而成一篇文章。

歡迎與我交流!

微信公眾號:豌豆花


武大一社團集體辭職事件始末

中國青年報竟然報道了這件事。。。。而且社聯在校內口碑不好很多年了,我以前一直以為只是品行不端的某校內南方系故意黑人家而已,現在看來,空穴未必來風


社聯原來這麼黑啊錒嗄!!!哼唧還好窩沒有加233433~不過好像和一介布衣的老紙沒關係哇


1.我這麼關心時事居然不知道這回事。

2.樓主給的鏈接已經被屏蔽了。

以上。。。。你說影響大不?


推薦閱讀:

遊戲《文明》系列的開發團隊是一支怎樣的團隊?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廈門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和三國演義里都有哪些些不同?
儒、墨、道、法四派學說的四個人做為醫生,他們會給肚子疼的人開什麼藥方?

TAG:大學 | 武漢大學 | 人文 | 講座 | 大學社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