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這個『反省』是以什麼為原則和反省什麼?


下文說得很明白。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反省的是三方面:忠、信、習。

還有一種說法:三省意思是反省三次。

當以反省者有三方面為準。

三方面的第一點為:是不是盡己?

盡己的意思是,做到該做的,幫到該幫的。

比如,朋友從外地來出差,路過你的城市,想在你家借宿一晚。

那是不是你讓他在家裡借宿一晚就算盡己了?

不是。

好事者曰:難道我還要請他去洗個腳嗎?

當然更不是。

假如你家就一張床,你不喜歡跟他一起睡呢?或者,假如朋友是異性呢?

如何才叫盡己?

盡己,不是委屈自己。不是違背自己的初衷,一味討好朋友。

有人說,微生高這個人直。

孔子說:誰說他直?(意思不是微生高是彎的。)有人找他借醋,他家沒有,跑到鄰居家借了點兒給人家。

這個就不叫盡己,這個叫「過猶不及」。

同樣,朋友求借宿,若不方便,坦言相告,儘力幫他找合適的,這就叫盡己。

假如你在東莞,朋友去東莞出差,想體驗一下。你幫他張羅,這就不叫盡己。這時候,能勸諫則勸諫,不能勸諫則不與之往來,嚴重的情況下可絕交。——這叫做盡己。

人和人之間,都是不一樣的。當有原則上的分歧的時候,不能違反自己的原則去取悅朋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這才是作為朋友需要具備的條件。

所以,該勸諫的時候,要勸諫;勸諫不聽,怎麼辦?

那就不要勸諫了。因為很少有人能聽得進去別人一兩句話,就收斂自己的毛病,改變自己的本性。

故孔子說:「朋友數,斯疏矣。」——說他遍數太多,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導致你們疏遠。

已勸諫過,不聽,就算是盡己了。

這裡的「為人謀」,指的不僅是朋友,包括父母、領導,其他一切人都是如此。

對於父母,作為有不合適的地方,比方說,父母喜歡賭博,勸諫時,要拐著彎勸,免得傷及父母面子,所謂「事父母幾諫」。如果他們不聽,「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樣,也是「盡己」了。

盡己,就是忠。

做到「盡己」之後,第二點是「以實」。

盡己是忠,以實是信。

這點以實,主要指對待朋友的。

孔子坦言自己的志向時,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信,是處理朋友一倫的標準。

這裡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孔子還說過: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或曰:這裡為啥子又說「言必信」是小人的做法呢?

這就是孔子高明的地方了。因為,說話要看場合。

這裡,是子貢問孔子,怎麼樣才能算做「士」?

子貢,是個外交家,也是個大商人。這裡,問的是外交的事情。

孔子回答他說: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重要的是,不辱君命,行己有恥。

作為一個外交家,你老老實實,獃頭獃腦,說話不懂得拐彎,可能做到不辱君命嗎?

不可能。

與朋友交,要信。但外交,並不能生搬朋友相處之道。

另,「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句話是曾子說的。而且是曾子無場合、無條件地說的。

但孔子回答子貢,則是有場合、有條件的。

此當明辨。

第三點,傳不習乎?

這是對待老師傳給自己的學問的態度。

習,是一遍遍地熟悉它,免得忘失。

這一點,是在忠、信之後的。忠、信才是做學問的根本。

孔子還說: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傳不習乎,指的就是對待「學文」的態度。而前邊的孝、悌、親仁,則同於忠、信,它們是根本。

所謂,「本立而道生」。

因此,這三者的次序關係也很重要。


結合自己經驗說一下感受

我覺得僵化在高票答主的「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三個反省方向上,是懶惰、想撿現成思考方向的表現,每天生活這麼平淡,難道天天都有不忠不義不信的這樣轟轟烈烈的事情來反省嗎?

我每日堅持寫反省日記,左頁寫自己好的方面,右頁寫自己不好的方面,大概分為為人處事兩個方面。要反省,其實必須先在自己內心有個明確的價值坐標: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比如:我認為我今天能主動關心家人,自己對家人說話語氣不好了,會在幾個小時後打電話解釋下,又或者今日工作很繁重,但是心態很積極,沒有抱怨,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好的方面。

不好的方面比如說:今天處理某事的時候很急躁;今天做某事的時候本來可以這樣做,卻那樣做了,浪費了很多時間;或者看書的時候控制不住上網了等等,這些在我看來是不好的方面。

這些坐標自己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真實情況定,不用詳細列出來,剛開始反省不會寫,但是大膽下筆,不要一開始就追究完美寫法,在寫的過程中,很多心底的價值觀不知不覺就會自動浮現出來,同時也是個不斷思考、不斷總結、不斷磨練自己的耐心、毅力的過程。

反省的好處是:

1.讓我慢慢學會兩分思維,看問題不這麼絕對;

2.反省得多的問題,慢慢確實會改掉。 (比如遲到)

3.堅持長時間的反省,會在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後馬上就能知道。(而不用等到晚上寫日記的時候才發現)

但我現在的反省方式也是有缺陷的,問題如下:

1.覺得反省過於膚淺瑣碎,每天反省的都是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因沒人指點,不知道該怎麼跳出自己的思維去反省自己更高層次的問題(意思就是,我自己的反省都是基於自身認知的前提下作出的,但是有些認知可能本來就處於很初級的水平,可以更加完善,但苦於沒人指點,不知道如何提高這些基礎又抽象的東西,比如思維方式、理念、與人相處方式)

2. 類似這樣的反省日記還有什麼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是否要寫上改進缺點的具體措施等等?)

如果有知道以上問題怎麼解決的朋友,請移步以下知乎貼子進行解答!(不會如何像其他人那樣把貼子直接連接過來,這個也是明天要反省的內容:為什麼沒主動去學習如何貼?&<因為今天太晚了,要睡覺了,明天再學習^_^&>)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464761


謝邀。私人微信andylee2017,歡迎神交???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每天思考的最佳時間是早晨起床後的大事——蹲坑。

大概6點15分左右醒來後,我會先在為李安迪公眾號網友建的微信群里做早起打卡

然後喝一大杯蜂蜜溫開水,在潛意識尚存的狀態開始排毒(蹲坑)。

這個時間段,我是不會拿手機或書來看的。就是一邊靜靜地辦那件「大事」,一邊回憶昨天的場景有無值得反思和今後改正之處。

感覺非常棒的是,我曾試過很多時間段的反思模式,唯有早晨這個「重口味」時間段是最有收穫的。

幾分鐘「處理」完畢,思路也奇蹟般地出來了。緊接著,我會趕緊拿出包里的日程本和筆,迅速記下當時的想法。

比如,這樣的……

這是我琢磨出某位老師如何用活頁本做知識管理。

還有這樣的……

周末做哪些事可以提升幸福感,讓我新的一周元氣滿滿。

這套模式做完之後,我才洗漱、吃早餐、出門、閱讀……等到了辦公室,我馬上開始寫晨間日記或文章,把前面速記的反思詳細記錄下來。變成……

還有……

好了,這是我的一點小小心得,也是一個大大的秘密,你喜歡嗎?

那看完之後,你有沒有反思——自己有每天做到反思和行動嗎?

如沒有,請明天開始行動,找到自己的最佳反思時間。

如你也有,請在下方評論區說說你的最佳反思時間。

最後的最後,不要說我的字丑,那是速記的結果。

真實世界裡,我的字是這樣的……


不要聽信或者定製規則、不要限制內容,不要限制次數,只要反思為什麼就可以,可以從為什麼剛才我會這麼說,為什麼我的手剛剛會放在那裡,為什麼剛剛腦子會這麼想.............開始。
反思一切,隨時,內容隨機。


法國思想家泰依亞·德·夏爾丹說:反省是指:意識獲得轉向自己和支配自己的能力。如同"自我意識":那是一種內觀自己、感覺自己、和自己交談、親密自己,陪伴自己,本質上是愛自己的能力。---怪不得我那麼愛反省,還以為是和自己過不去,原來是太愛自己了[哈哈]


您好,末學試說一點淺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個人都要工作,每個人都要有人際交往,每個人總要把工作經驗和交際方法告訴自己的孩子。

人生其實就做這三件事,沒別的了。過程都是一樣的,只是結果千差萬別。

為人謀就是做事,做事就要做好。怎樣才能做好呢?忠。

忠是什麼意思呢?敦倫盡份。說現代一點,盡職盡責。更通俗一點,利用現有的條件,通過自身能力加以整合,來做一件事。

事情一定成功嗎?不一定。結果是條件和能力決定的,我們的願望說了不算。我們能做的只是『盡人事』,結果卻要『安天命』。

與朋友交就是做人,做人當然就要做好人。好人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信。

信是怎麼來的呢?人與人之間的初信是由做事而來的,只用語言表達很難取信於人。因此,一個人如果要建立信譽,做事一定要『忠』。做事盡責,領導才會信任你,下屬才會信服你。從而才會產生與我們更深層交往的基本意願,既私人關係。

深信的條件是什麼呢?誠實不欺。我們最討厭什麼?被欺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無論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若要長久,誠實第一。

傳就是分享,分享必須利益他人。分享的前提是什麼呢?習。

什麼是習?習就是做,就是應用。

人吶,有個通病,看不到利益的事情不學。分享固然是好事,可是自身沒做過或做不到,別人是不肯學的。

當一個人做事盡忠、做人守信的時候,無論個人威望還是社會地位,都將超過普通人很多。這個時候教別人就容易了,他看到了你得到的利益了,不用苦口婆心,他自己就來求你教了。

教育子女尤其如此。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什麼樣?他就學什麼樣?俗語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就是這個道理了。傳是好心,傳是好事,可是傳要習才好教啊,言傳不如身教。

說到這裡,說說怎樣反省。反省是什麼?反省就是總結。

舉例說明。比如我們今天做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否該做?有沒有傷害到別人?都用了哪些條件?這些條件運用的是否恰當?是否有遺漏的條件?是否有錯添的條件?做事的時候有沒有抱怨?做事的時候是否喜悅?做這些事情我學到了什麼?下次做同類事情是否可以改進提高?這件事情是否有後續影響?

看起來很繁瑣,其實就是三句話。該不該做,做得好不好,得到了什麼經驗。

反省和我們工作的本質是一樣的,它也是一件事情。熟能生巧,反省的多了,就不會覺得它有多複雜了。

反省的多,經驗自然多,做事也就變得容易了。

牛人不一定是聰明人,但是他一定是一個善於總結的人。

注:樓上『樹熊』的方法不錯,寫日記是個好方法。即使不能像他那樣每天寫,也可用隨筆的方式做記錄。有事有感觸就記下來,總結一下。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諸君參考。


儒學是為己之學。而夫子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朱子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三省無非是求盡己推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講真,論語真的是廣義方法論。

即便說了要反省本職工作,人際交往,自我提高,也確實太泛泛了,這三個方面任意拎出來一個,都能寫一本書,沒有比較精密的點,每天反省肯定是東一頭西一下,收效了了。

所以我覺得要反省,那點就要具體點,栗子比如:3個月內……每天晚上睡前總結下面

人際:目標~和父母好好說話~每天是否有做到、問題出在哪、還有什麼改進空間(下同)

學習:目標~看完某書並出出書評~

工作:目標~完成一篇專業論文~

所以,既然此篇重在「省」,那麼,要有效落實,就要個性化且操作性強,省的點一開始可以只有一個,小一點,最好可量化,不要大而化之。


高中時候,我開始牢記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長久以來,也一直遵行這一處世法則。

在工作中,會首先給自己設定規則,不要高聲言語,不要強迫他人,不要盛氣凌人。如此,造成軟趴趴的印象,什麼人都不得罪,也就什麼人都不會很親近。工作中事情出了紕漏,也先想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被人欺負,總是安慰自己從事情中學到了東西,如此便可相抵。

在生活中,時刻要求自己不要給人添麻煩,即使面對親人,也會想自己應該懂事,不要讓他們擔心,報喜不報憂。面對朋友,有些想說的話不知從何說起,也漸行漸遠。現在,寧願一個人呆著,省的費心費力的讓自己融入交流的環境。

這樣幾年下來,自己的長進沒有看到多少,自卑感倒是強盛了不少,覺得自己哪兒哪兒都不對,哪兒哪兒做的都不夠好,對待事情開始變得消極,一天天的熬日子。於是思考,自省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反省到了自身的不足卻沒有及時改正,任由負面情緒蔓延,一再堆積,便產生了習慣性自卑。

反省還應該繼續,它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但情緒管理能力必須同時加強,雙管齊下,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人謀,三人,含以上。

友信,雙方。

傳習,心己對話。

感覺三心二意說的是 多於一。 起二心是一種非常狀態。

省,正反綜合的省吧。


今天與人說話態度是否友善?

今天是否不懂裝懂?

今天對事物的評價是否客觀?是否帶著情緒看問題?


三個關鍵詞:吾,吾身,三省。

吾與吾身的差別在於,吾身處於日常俗流中,總是在進行著為人謀,與朋友交,受傳等活動中,但這些活動本身就有一個標準在,同樣是為人謀,一個死諫為君與一個謀求私利的人顯然不一樣,而這個活動的標準不在於人而在於己,所以才會反省,而反省的主體是吾,就是一個能意識到吾之活動與吾之活動好壞的吾,這個吾本身就有著這樣的標準,比如在對待父母問題上如果經常不回家難免會覺得羞愧。所以,吾日三省吾身的原則是:

從自身出發,以省活動好壞。

其所反省者:

吾身之日常活動。


反省的是自己的不足,善惡是非本就難辨,誠信禮義上反省。


以保命為原則,論語就是教你如何保命


推薦閱讀:

2015漸行漸遠,這一年你經歷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又有何收穫?
為什麼一些具有文學素養的人會本能地排斥(不是鄙視)無文學的行為和人?怎麼解決?
群友們都嘲笑被老虎咬的人,但是我認為至少應該考慮到最基本的禮貌,是我錯了還是說我的表達能力欠缺?

TAG:論語書籍 | 教師 | 修身 | 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