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政治家多文人,而現在的政治家卻很少有出色的文人?


你說的那些官做得很高的文人,他們的文學成就恰恰是在不得志的時候爆發的,比如高適,高適混成節度使後基本就不寫詩了。白居易最牛的詩都是被狠k的時候寫的,後來混成大官就只寫艷文了。

當然咯,也有例外,那就是教主級別的,非但事業兇殘,思想境界同樣兇殘,比如曾國藩,王陽明。

太祖的文風影響了建國以來的整個官方話語體系,用詞,體例,排比,隨便一搜人民日報頭條和選集對照一下,你就懂了。

後來,工程師治國二十年,領導們文章寫得不好可以理解,沒受過專業訓練嘛。當然,不代表不熱愛文化事業,四處走走,誰的題詞最多?呵呵。。。除了乾隆爺,也就只有那誰了。

想起某人前幾年紀念叔父時填的一首詞,呵呵,有空可以搜一搜。

另:請搜索老幹部體。是個人到了高位,不練字,不作詩,那還是中國官員么?只是。。。水平有限罷了。


準確地說,古代政治家不叫文人,叫士大夫。

李白、杜甫這種,是文人;范仲淹、歐陽修這種,是士大夫。

古代講究的是: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千字文》說: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古人從小就有這個意識,這是整個民族的共識。

今天,不講究這個了。


吉林霧凇

有人贊曰: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

你猜是誰?


題主如果說的是中國古代政治家的話,就簡單了。

因為隋唐科舉取士以來,只有文人(「士」)才有可能成為政治家。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

士大夫階層作為官僚階級存在,是中國獨有的一個延續兩千年的群體現象。

國際上情況不甚了解,不過感覺似乎不好用題主的問題概括。


古代,做了官才能把文章和名字一塊傳下來。

不做官你完了。

四大名著三本是明朝的,翻遍明史,你找得到吳承恩施耐庵羅貫中的名字嗎?你去翻明史文苑,基本都是官僚。

===============

明初,文學之士承元季虞、柳、黃、吳之後,師友講貫,學有本原。宋濂、王禕、方孝孺以文雄,高、楊、張、徐、劉基、袁凱以詩著。其他勝代遺逸,風流標映,不可指數,蓋蔚然稱盛已。永、宣以還,作者遞興,皆沖融演迤,不事鉤棘,而氣體漸弱。弘、正之間,李東陽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聲館閣。而李夢陽、何景明倡言復古,文自西京、詩自中唐而下,一切吐棄,操觚談藝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詩文,於斯一變。迨嘉靖時,王慎中、唐順之輩,文宗歐、曾,詩仿初唐。李攀龍、王世貞輩,文主秦、漢,詩規盛唐。王、李之持論,大率與夢陽、景明相倡和也。歸有光頗後出,以司馬、歐陽自命,力排李、何、王、李,而徐渭、湯顯祖、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於是宗李、何、王、李者稍衰。至啟、禎時,錢謙益、艾南英准北宋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又一變矣。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見者,其源流大抵如此。今博考諸家之集,參以眾論,錄其著者,作《文苑傳》。

===================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是制度層面,二是技術層面。

制度層面古代入仕的渠道,自漢唐後,士族世襲漸凋落,入仕的最大途徑只有科舉一項。士農工商,官永遠排在首位,因此社會各階層的精英群體都會通過科舉的方式來入仕。

進而延伸到技術層面是,古代中國的學業以文為主,其他一概都是奇巧淫技,所以一個人若想走到社會頂層,那麼他的人生之路就是從關關雎鳩開始,一步步學文,最後科舉,若能高中,便開始宦海生涯了。

科舉是唯一的途徑,學的東西又以文為主,自然歷代的政治家們平時都能吟誦了。

推薦看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可以對歷代的官宦制度有一個橫向全面的了解。


其實古代的政治家也沒有太多出色的文人。

歐陽修說,詩窮而後工,寫文章也是如此。

當然,由於古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整體上政治家的文字水平比現在是要高一些的。


其實古代有很多當官的的學問不怎樣的,現代也有很多政治家寫得好文章


文人誤國啊!(純吐槽)


因為古代是科舉現在是高考啊!古代狀元長大了是官現代狀元長大了都是美國人啊!


1. 從古至今就沒幾個政治家,多的是政客。

2. 政治也是一門技術,這個年代橫跨兩個領域是很難的。


你得觀察當時考什麼,考察當時的教育考試模式。寫文章寫得好,作詩做得好,首先你得去念書識字,一定意義上,你能享受的教育資源越多,能寫出來的東西越好。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然而念書念的好,歸宿大抵就是科舉做官去了。

天朝要是考試必考作詩,而且以這個作為取士的準則之一,肉食者們會出一大批詩人的。


談笑風生的蛤表示不服


這個問題有意思,等我把政治傳播這關打通後答給你們。


官員選拔標準不一樣了,即便是被認為束縛中國知識分子最深的八股文,也是有著嚴格的詩文訓練。這種人文教育方法,即便是現代文科教育也不一定有。何況中國人講究,詩以言志,沒有豐沛的志向,情感和詩化的語言,必然是目前這種狀態。

無獎競猜一個小quiz,某領導訪俄接受採訪時,俄方記者提問,對您影響最大的俄羅斯文學作品是什麼?回答說是卓婭的故事的究竟是誰?


原來科舉很大程度就是培養文人的啊,「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嘛。。。現在完全不能比啊


因為十年寒窗後,需要考試的內容不一樣了~


冒昧來答,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古代政治家多文人這個說法不認同,幾千年的歷史,朝代更迭,出了多少政治人物,真正留名千古的文學修養高的政治家在這個大基數下,也不算的很多。唐宋元明清,自開國皇帝以來,至建國七十年後,出的名垂千古的文學家,也不過五指之數。反觀我朝太祖,單以文學造詣來看,名垂千古基本是定了的。以七十年比兩千餘年,有失公正吧。

另外一個因素,依我淺見,該是古代以文治國,和現在的治國方針和領導的個人綜合能力培養方向截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這麼說吧,這和傳統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我就不長篇大論了,簡而言之就是:古時讀書是主要出路(舉孝廉這類就不提了),飽讀詩書,苦心孤詣,一朝高中,然後可能繼續當官。那些官,不像今天的官員需要學習各種學科知識,主要還是以文學經典為主,自身自然就有較高的文學素養,也不像現在的官員很多東西都是由秘書執筆。像張居正申時行這種首輔,都已經當了皇帝的老師了,文學水平自然就不用說了。


杜甫曾說:「文章憎命達」,或許這是最好的解釋吧!


推薦閱讀:

理由與借口的區別是什麼?
你會不會特別看不起某一類人群?
現代中國年輕人追求自由意識主要是體現在哪個方面?
國家為什麼不阻止農民工騎摩托返鄉?
房子被強拆,除了轉發微博,我們還能怎麼應對?

TAG:政治 | 文學 | 社會 | 中國古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