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為前後鼻音an和ang聽著就像兩個讀音,in/ing和en/eng就很接近?

請問是我主觀感覺如此,還是客觀上如此?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知乎上能回答好的人不多。因為大部分人都更精於發音語音學和聲學語音學,這些是個人可以學出來的;但是這個問題更近於感知語音學,是
要通過實驗論證的。其實題主的部分應該分兩部分:感覺an/ang比en/eng、in/ing更容易區別,這是否有普遍性?又分母語三組都分、只分第一
組和三組都不分三種情況。如果第一問的答案是確實存在普遍性,第二個問題才是問為什麼。(因為不能換字體區分拼音和國際音標,下文用下劃線來表示拼音,國際音標不加[]和//。)

普通話鼻韻母實際上由三部分組成:先是純母音/口母音,然後是鼻化母音,然後是鼻輔音。以普通話的anang為例的話,前者分解開來是a+a?+n,後者是ɑ+ɑ?+?。

張勁松等人做過一個實驗,我這裡精簡重述一下(原實驗用了an/angen/eng,我只用前一組舉例):

把錄好的音剪掉,重新拼合,合成出新的音。

一組是去掉鼻韻尾,然後交換純母音和鼻化母音。結果99%以上的中國人,都把a+ɑ?判斷成後鼻音,ɑ+a?判斷成前鼻音。

一組是去掉鼻化母音,交換純母音和鼻韻尾,結果中國人中有67%把a+?判斷為前鼻音,82%把ɑ+n判斷為後鼻音。

從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普通話鼻韻母的感知(注意是感知,不是發音),鼻化母音部分最重要,純母音次之,鼻韻尾作用不大。

下面回到樓主的問題上來:

聽者在區分an/angen/engin/ing時,並不依賴前/後鼻音韻尾,而更依賴韻尾之前的部分;

an/angen/engin/ing的母音部分都有區別,但an/ang的母音區別大於後兩組;

所以區分an/ang比區分en/engin/ing容易。

(張勁松等人的那個實驗見論文《母音部分對日本學習者感知普通話鼻韻母的影響》。)

更新一下:

其實題主的部分應該分兩問。

第一問是:題主個人感覺an/ang比en/eng、in/ing更容易區別,想知道這是否有普遍性?

如果第一問的答案是確實存在普遍性,第二個問題才是問為什麼。

我認為是這有普遍性的。

西南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晉語等方言中,都有an/ang組能分、en/eng和in/ing組部分的現象,就是這種感知上的區別在歷時音變中留下的印記。

而且我個人在小學一年級初學普通話時就有這種感覺。

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模擬、判斷得都不算,還是需要有人去做這個感知實驗,找一批被試(還要分成母語中三組都分、只分第一組和三組都不分三種情況),才能回答好。


客觀上,an/ang中的a,eneng中的e發音確實是不同的,而ining的i的發音是相同的。

用國際音標標註:

an [?n] , ang [ɑ?]; ?和ɑ發音時張嘴程度相同,但發ɑ時舌位更靠後。

en [?n] , eng [??]; 與上面相似

in [in] , ing [i?]; 此時兩個母音相同。

題主可以試著自己發一下,體會一下母音的異同。

而說主觀上的話,其實我學拼音時一直覺得eneng區別比anang大,之後看音標表就覺得因為e的兩個母音舌位變化比a的兩個母音大。跟樓主正好反了.....這點不懂,求教各位大神!

維基的母音表,橫坐標表示舌位前後,縱坐標表示張嘴程度,同一位置兩個母音是圓唇與不圓唇母音對比。

維基的可聽發音的母音表。http://en.wikipedia.org/wiki/IPA_vowel_chart_with_audio


口語中如果把ing實現為[i?],其實很容易和[in]弄混。其實北京(以及絕大部分能辨別in/ing的官話的)口語的in和ing分別實現為[j??n]與 [j???],拼音中的-i-表示的是輔音的齶化,對辨別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鼻化了的)母音[??]和[??]。

同理,區別an與ang的主要因素也是鼻化了的主母音的不同,即[a?]與[ɑ?]。區別en和eng的亦是鼻化母音[??]和[??]。

例如,分幣[f??mpi],封閉[f??mpi],兩個詞在實際語流中第一個音節的收尾輔音都變成了m,起辨別作用的就是[??]和[??]。


普通話里的an和ang的母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前a,一個後a。

北京腔里的in和ing發音其實是加了齊齒呼介音i的ien和ieng,不過從音位上講,大多語言里的in其實都實際讀作ien。

普通話里的un其實是uen的音位,un本身應該是合口的u加n。

至於en和eng,其實區別和an和ang一樣主母音都是不同的,北京腔里的en是前e母音,而eng是後e母音即我們常說的「鵝」,通常是中古戈韻一類的後a母音流變而來。

所以,要說普通話里en和eng接近,其實是沒有注意聽感差別,或者說沒注意主母音有區別。


大部分的官話口音里沒有in ing 只有ien ieng

而 an ang 里的a其實都不是同一個 也不是前後鼻音的關係 只是拼音方案里簡化了。

話說一直覺得其實官話不分前後鼻音,只是靠母音區分。

其實還有一個前後鼻音大家忽略了,那就是iun/iong 為什麼大家忽略。。因為這個的母音差異太大。。。


大部分的答主都已經把母音情況說清楚了,我想說的是?這個母音位置在上下江方言、華南三語裡一般都沒有,形成不了? ?對立,因此一旦韻尾弱化,就可能混同。北方的韻尾活不了多久,但是會以母音弱化的形式繼續保留對立


能不能增加一個思路?

從發音難度出發:ing大於eng大於ang。只有靠後的母音才能比較輕鬆地發出後鼻音。所以很多地方的方言經常把eng發成ong。

那麼如果ing聽到的少eng聽到的次之,ang聽到的最多。從聽辨上來講,最熟悉的音是最容易辨別的,最陌生的音質最不容易辨別的。


一句話說清楚,漢語拼音韻母a,an,ang中的母音共同用一個字母a表示,其實是三種不同母音,就好像血紅,紫紅,火紅都可以用紅色指代一樣,an和ang除了前後鼻音的差別之外還有母音的差別。而an的後鼻音版本漢語沒有,但是可以參照一下英語單詞thank,tank,language。


我覺得是客觀如此。

我就總能分清 an/ang,不會出錯;即使我平時使用的方言里完全不區分 an/ang。

但是我永遠無法分出 in/ing 和 en/eng,聽起來沒有任何區別……

於是特別痛恨高考時出那種要求分出 in 和 ing 的題,只能完全靠猜測。


今天教兒子in和ing的區別,教了3個小時,他也沒弄明白,真的快把我和我老婆氣死了。哎。。。


趙元任早在幾十年前的台灣講過這個問題,具體講稿收錄在《語言問題》一書涉及音位的部分,講得非常淺近清晰。


最簡單通俗的解釋:

一個寬大房間,前後各有一個大門。那麼,開前門關後門,和開後門關前門,整體形狀差異比較大。

一個狹窄的房間,前後各有一個小門,那麼,開哪個關哪個,對整體形狀的影響,形成的結構的區別,比前者相對要小。

前鼻音就是關前門開後門,後鼻音就是開前門關後門,而房間整體就是口腔,a、e、i一個比一個小。


推薦閱讀:

TAG:漢語 | 語言學 | 普通話 | 鼻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