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湖》是怎樣的一部小說?

本來買的《雪國》,買來發現這本書裡邊還有一部《湖》,剛讀完這本書,在網上搜了一下評論文章,怎麼只有《雪國》卻沒有跟《湖》相關的文章。才知道《湖》這個小說反響這麼低。但我看完後感覺還行阿,跟《雪國》筆風一樣,細膩,純粹,心理描寫很仔細。桃井銀平這個人物也挺有意思。看小說前面,是個跟蹤狂,感覺他相當猥瑣,到後面就覺得很同情他了。其實他內心很嚮往美好純粹的愛情,只惜社會太現實。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之前讀過川端康成的《雪國》、《古都》、《千隻鶴》、《波千鳥》,應該就是這四篇了吧。筆觸確實如題主所言,很細膩,純粹。而且不矯揉造作,和國內許多一讀就掉雞皮疙瘩的所謂的「清新」不同。因為川端寫的不是文字,而是小說,文字的表象下面還有他所要表達的深意(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我一直相信很多東西作家都是無意識裡面表達出來的)。《湖》這一篇也是如此。

當初是在初一的時候,誤打誤撞看了大半篇幅《雪國》掉。那時候看的自己快睡著了,因為我當時好像以為這會是一部奇幻小說(當時腦子為何如此秀逗我也不清楚..那時候我大概還不知道川端康成是誰)。中間有接觸過村上春樹的某幾部,大概算是初高中學生裡面的流行文學吧。村上不錯。然後對於某些【純潔的中學生】來說,看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的就算是看過小H書了(《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捂臉跑QAQ)。還有同學帶來過川端的《伊豆的舞女》,當時忙著初升高,而且和那個同學不熟,而且有我當初很鬱悶的心理作祟…然後就錯過了。再接觸川端就到了高中,借了同桌的書打發晚自習的時間。看完《古都》之後,頓時有種川端比村上更合我意的感覺(不去比較文學造詣上誰更勝一籌)。

可能是翻譯的緣故,葉渭渠先生翻的更加紮實吧。市場上賣的川端的書,無論是從封面設計還是紙質上都是挺用心的,可以說是物有所值。然後略略吐槽一下村上的一些書,現在大多是林少華翻譯的,一些段落和字句莫名被加上了著重號,或許這個是作者或者翻譯者(後者可能性更大一些)感情上、手法上、含義上或者什麼其他地方有些特殊,但是一加著重號以後,人反而會失去原本可能會產生的感情上的共鳴。村上的《海邊的卡夫卡》當初就差點被我棄掉。

(這段其實是廢話…………)

最喜歡《古都》這一篇。讀到最後,心裡莫名的一陣惆悵。自己表達不清楚,大概就真的是「虛無」吧,川端的虛無主義,我虛無的惆悵。千重子的形象一直模模糊糊地在心頭,如果用天氣來形容的話,就像是在一個昏暗的霧天里看她。然後苗子呢,雖然篇幅少,但卻覺得她的形象比千重子來得更清晰一些。

然後談談《雪國》。高中再看《雪國》的時候,心情有些微妙。看完的時候心中或許不再是如看《古都》時的惆悵,而是一種失落。對愛情、對成人世界的疑惑和迷茫,對那時的我來說很多地方都無法理解。我也找不到自己的情感可以很代入的點,無論是島村還是駒子。大概葉子的形象最明朗,代表的是美好純潔。在《雪國》開頭。就表達了島村對這種美好的嚮往,如:一直看著那雙眼睛。中間有提到駒子的眼睛和車窗上那雙眼睛重合上(我應該沒記錯吧…)。駒子和葉子有相通的地方,她們都有美好純潔的一面,葉子是少女的一種美好純潔,駒子對於愛的嚮往的美好純潔;她們也都有自己的悲劇的一面。

但就是那種無法代入感,才促使著我讀完全篇吧。我試圖從裡面找出自己的一丁點兒的影子來。

當初總覺得島村會和葉子擦出火花(我掉進狗血劇里了..),但他們之間什麼也沒有。在看到最後駒子和島村好像要一起消失在明朗的銀河裡的時候,以為他們會在一起,但他們還是不會在一起。這一切其實都符合常理,火花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擦出的,島村和駒子的身份以及性格都註定了他們也不會在一起的。

再說《湖》。《湖》和《雪國》確實有很多相似之地,莫名覺得宮子、久子身上有駒子的影子,而町枝身上有葉子、千重子的影子。至於最後那個穿著沾著泥的長筒靴的女人,總能想到《千隻鶴》《波千鳥》里的栗本近子。銀平跟蹤的那些女子,大概就是在無形之中追求美好。而他呢,他有一雙醜陋的腳,他有著不怎麼好的命運,他的某些言行舉止也讓人看起來就厭惡。這算是一種美與丑的對立。

《湖》很巧妙的地方在於時空上的轉換(我最後看的是網上的,著實有點費眼力和腦力)。一直追溯,然後又倒回。《雪國》有穿插,但沒有像《湖》一樣多。《湖》讓人感覺川端的思緒是飄著的,但裡面的沉重感或許比《雪國》更明顯一些,就如同銀平的腳一直深陷在泥土裡,不敢也不能拔出來。即使最後那個不明性別的嬰兒,也無法擺脫這種掙扎的感覺。

最後銀平也還是在掙扎的吧,與那個醜陋的女人。或許這象徵著他是否放棄了對美的索求。他曾經近乎變態地渴求美好。但現實生活中,誰又不是那樣子在追求自己所認為的美好呢?

《湖》裡面有較多的意象,比如被扔進湖裡的老鼠、咬死老鼠的狗(銀平說他不喜歡狗,但我總覺得寫狗的那一段就像在寫銀平自己。大概是他討厭自己,反面來說也是對美的一種渴求,正如他不肯面對自己的那雙腳)、螢火蟲等等。

《湖》裡面的對比更加明顯,而《雪國》則比較隱晦。兩者有相似之處。可以理解為川端對美好的嚮往,也可以理解為美好下面的殘酷。這種美好對於大部分世人來說太過虛無,所以川端的文字被冠上了「虛無」之類的詞。

可能還有補充,但是好像有點遲了,我先睡了….以上全是個人意見,勿噴。


終於把論文寫完了,來回答下題主的問題吧。

為什麼《湖》的反響在川端中長篇小說中次於幾大名篇,評價也有也要低一些。

那我們就要知道川端康城小說的藝術特色在哪裡,用最簡單的一個詞概括就是東方美。

所以我們評價《湖》的重點不在於巧妙的劇情,對人內心可憎之處的解剖而是美感的表現。至於這幾點為什麼不能成為川端小說的亮點,我在後面會具體分析。總之《湖》相對於《雪國》《千隻鶴》《古都》輸在在於美感分寸的把握上。而這種不足的具體表現在於喧賓奪主

喧賓奪主的劇情

相對於《雪國》《古都》《千隻鶴》的一句話劇情,千鶴的劇情稍微複雜一些,我也認為千鶴的度是把握得最好得一篇。《湖》以銀平為節點多條線路穿插行進,但鑒於《湖》得篇幅和川端固有得敘事風格,除了久子一條線都沒有給人一個完整的故事的感覺。而這些線之間的關係也缺少收束,當我們看見銀平跟蹤町枝,而町枝正是宮子弟弟同學的女友,宮子依附的老人是銀平的朋友,大膽的想法告訴我也許會發生點什麼,但整個劇情卻就僅此而已了。相比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最後幾輛車載著不同行通的命運匯聚到公寓前,將所有線路收束到一起整個故事也步入高潮,顯得毫無爆發力。

留白的劇情,能給感覺流出回味的空間,緊湊的劇情能讓人達到瞬間的高潮,但也使感官精疲力竭。

留白是川端一貫的敘事風格,不是三島《金閣寺》帶有悲壯感的力道而是纏入人心的後勁。在《雪國》《古都》其實也不過僅此而已,但整個《雪國》《古都》都在一種從容不迫的的筆調里進行,感情表現的側重不是爆髮式而是積累式的,加上這兩篇末了其實也還有」銀河彷彿向島村心上傾瀉下來。」和」在千重子前發上飄落了少許細雪很快就消融了。整個市街也還在沉睡著」(《千隻鶴》後面的《波千鳥》手稿遺失暫不做討論。)雪國結尾還是給了一些力道,古都是從千重子再到整個街市漸漸淡出的背景,個中悠長的物哀自不必贅言。《湖》多線並行,偏向意識流鏡頭切換極快的碎片化敘事,本就不如單線敘事綿長從容,但收尾卻依然沿用單線敘事那種留有餘味言盡三分手法,明顯就很不搭調。」觀眾希望我們把他們帶到極限,帶到所有問題都得到回答,所有感情都得到滿足的地方——故事的終點」(羅伯特,麥基《故事》)雖然和影視文學有別,單但讀者在期望碎片整合劇情高潮時,看見的僅僅市一個面的淡出,而這一個面還是最後新加的一個象徵性的老女人,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整藝術的表現力也大大受挫。

美的回歸出現了偏差

尾行狂魔銀平的死性不難理解是出於一種對於美的追尋,他害怕這種美一旦錯過就再也見不到,同時這種美也對他產生了不可抗拒的魅力。這其實和川端康成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吻合的,川端康城由於是新感覺派——一個現實主義分支而不被嚴格意義的定義為」唯美主義作家」。但我們評論川端時總是愛對他網開一面,有時也拿他和正統的唯美主義谷崎潤一郎一同評述。其實川端康城的作品也正是在尋找美的救贖。

而真正的美由於人性和社會的局限性又是不可得的,這就造成了明明知道自身的醜惡卻還要追求不可得得美,從而更加得覺得醜惡根生蒂固的噁心的受虐傾向。

整個小說基調還是川端那一套,銀平用他那醜陋的腳去尾行純美的少女們,然後作為川端晚年的小說和《睡美人》一樣有一些變態。但是你會發現這條路好像跑得有點偏。文章最終的落腳點好像不是少女們的美,即使這種美是徒勞的,而是銀平的腳。

《雪國》里島村對於駒子抱有一種輕浮同時存有某些幻想得心態。明明自己本就是個不務正業丟了老婆孩子來雪國找小情人得花花公子,卻偏偏強調」只想清清白白和你做個朋友」。而這樣的話也的確是出於真心的。另一方面駒子作為一個五等藝妓,對於島村的愛卻是意外的純潔。以至於不切實際的對於島村抱有一種徒勞的幻想。即使最後一切念想放佛都隨大火燃燒殆盡。但川端沒有描寫火中破敗的殘骸,而是葉子墜樓,」落花猶似墜樓人」本就美到動人心魄,隨即又是文學史上堪稱絕唱的轉筆」銀河彷彿向島村心上傾瀉下來。」彷彿一切的絕望徒勞和罪念都被傾瀉的銀河沖刷乾淨,除了美什麼也沒剩下。這便是美的回歸。

《千隻鶴》里猶一個更有意思的象徵,就是栗本近子胸前的黑痣,這其實是和銀平的腳很類似的象徵。但《千隻鶴》對於痣的描寫只是閃現,和通過菊治想像或者別人交談的話語的側面描寫,而且近子本作為一個配角存在,並沒有那麼多的戲份。這讓稻村小姐包袱上的千隻鶴不近乎人間的美,足以與之分庭抗禮。文章的平衡性做的相當的好,這種平很感讓亂倫都變得優雅。

《湖》中對於銀平腳的執念顯然就要深得多了,文中對於這雙腳簡直到了偏執得地步。從」讓澡堂女用一隻手支撐著修剪腳趾甲,把自己那雙醜陋的腳暴露出來,這是銀平從來沒有過的。」

開始基本十句不離一腳。這種惡魔般的象徵更像是波德萊爾」就像一個乞丐玩弄老妓女的乳房」,好在銀平尾行的都是美少女不是老妓女,可惜最後這點底線也在末尾腳也不怎麼好看的老女人出現時破掉了。收尾也落在」脫下襪子,只見腳脖子有點紅腫了。」這種對於人的局限性和罪的描寫就過猶不及了,我們先不討論這是否更加真實或更有現實意義但至少這種回歸時背離的美的。另一方面川端的筆調無法迸發出波德萊爾那種力量,所以無論如何藝術的成就都落於雪國千鶴之下。

聲嘶力竭的語言失去了餘味

《雪國》的很多東西都寫得似是而非,有一種幽玄得美感,什麼」你還記得我這根手指嗎」(好吧,這句有點污不算)

還是舉最經典的一段

」他強烈的感受到:她這種感情與其說帶著城市敗北者的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說是一種單純的徒勞,他自己沒有顯露出落寞的樣子,然而在島村的眼裡,卻成了難以想像的哀愁。如果一味的沉溺在這種思緒里,連島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飄渺的傷感中,以為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但是山中的冷空氣,把眼前這個女子臉上的紅暈浸染的更加艷麗。」

這裡駒子所有的感情好像馬上就要全部吐露出來了,但馬上又收落於」山中的冷空氣,把眼前這個女子臉上的紅暈浸染的更加艷麗。」

島村的心理也是如此

憑著指頭的感觸而記住的女人,與眼睛裡燈火閃映的女人,她們之間會有什麼聯繫,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大概是還沒有從暮景的鏡中清醒過來的緣故吧。他無端地喃喃自語:那些暮景的流逝,難道就是時光流逝的象徵嗎?

憑藉指頭的觸感感受女人,這種留於肌膚的粗鄙感情卻收束到時光流逝的徒勞中,格調一下就提起來了,讓人好像忘了什麼羞羞的事情。

這就是雪國的意境,就是像手指碰到湖面,但就點了一下盪開幾圈漣漪手又馬上收回,留下幾隻小魚稍受驚嚇卻又不算過激的游開。有一種禪境在裡面。

《湖》的感情就顯得很直接了

這麼說來,跟蹤女子,也是這雙腳干出來的,難道還是跟醜陋有關嗎?想起來了,銀平驚愕不已。莫非是肉體部分的醜陋憧憬美而哀泣?醜陋的腳追逐美女,難道是天國的神意嗎?

包括宮子和老人

年近七旬的老人,一方面切望宮子年輕,另一方面又對二十五歲的宮子渴望著一種母性的愛。宮子並不打算滿足老人的這種慾望,但有時候她也產生一種錯覺,彷彿自己就像母親一般。

宮子在幽暗中點了點頭。宮子的肩膀突突地顫抖,心也撲通撲通地跳動。老人也感觸到了。宮子對把金額說了半數,更加感到屈辱了。那是摻雜著某種恐怖的屈辱。老人用手慈祥地愛撫了宮子。她想那半數大概會得到補償吧,眼淚又奪眶而出了。

其實宮子和老人這一段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但終究是描寫單刀直入不躲不避,而且鑽牛角尖,一條到走到黑。少了幾分欲說還休的玩味,多了幾處聲嘶力竭的吶喊。雖然並沒有吶喊出來,說聲嘶力竭也過頭了只是為了強調這種感覺,吶喊出來就不是川端了,更像一種無聲的怨念。

以上

差不多就是簡單點了一下《湖》和幾大名篇之間的差距,當然以上的比較是拿《湖》和幾篇也許是文學史上獨出無二的經典作比較,《湖》本身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之處的。老人和宮子對那種母性情節,銀平在久子屋裡被捉姦幻想一把槍射穿久子胸口,最後銀平將螢火蟲籠子偷偷掛在町枝腰帶上都是很有趣的描寫。

最開始讀的時候感覺就是閣噁心的尾行狂魔,後面逐漸開始理解他,(我竟然開始理解一個尾行狂魔這才是最可怕的)讀完他和久子之間的感情便覺得他的可愛和可憐。

而川端晚年的作品包括《睡美人》更多的中心從美轉到了丑,從救贖的徒勞轉到了罪的根生蒂固。或許以前的川端心理還有那麼一絲被美所救贖的幻想,最後才發現只有醜惡的罪。或許《雪國》《古都》太藝術而《湖》才更接近真正的現實,或許也是明白了這些川端才會最終選擇打開煤氣管。但藝術作為生活最後的避難港,我還是希望給他留下一份徒勞的美。


銀平是個又老人又小孩的人物。彷彿他在與多數女性的相遇中都是不要自尊的。在土耳其女郎那裡,是他一個人在像老年人一樣絮絮語語,和久子一起最後也只有他一個人持久地去看那匹破牆,穿白毛衣的女孩也都沒有給他一個正眼,他彷彿是個嘮叨的好老好老的隱形人,到最後誰都看不見他。可是他真摯,他不生氣,他時刻記著自己那雙醜陋的腳。我覺得美不在於白色衣服的少女被描述地多麼不食人間煙火的傲氣,而在於銀平本身那種因為真誠地去追蹤的悲戚,畢竟,他形單影隻,幾乎從不受理解,乃至丟了工作,甚至是莫名其妙地偷了錢。這樣一個自覺醜陋的人如此自覺自己的醜陋,而又能感受到外界的美,也能忍受美對他的瞧不起。在他是一種自在而在我是一種佩服。日本作家似乎總是有這樣一種魔力,總能把本不相干的人物悄悄串聯到一起,讀到後來發現白衣少女居然是宮子弟弟喜歡的女孩子,而宮子又是銀平跟蹤過的。只能說這樣一個很真誠的人是被套在了一個詭異的人圈裡,正如世人給他套上一個跟蹤狂的項圈


同樣因為看的是《雪國》裡面還有《湖》才看的,剛看《湖》的時候覺得裡面主人公可能是個心理變態吧,但看到後面覺得內容很豐富,故事情節較多,比《雪國》有內容。心理描寫很奇特,看著心很平靜。


川端康成,一個心裡有過美好,但終究還是大面積猥瑣了的日本問題男人。小說中的變態老頭就是他自己那扭曲了的幽魂具象。

文學才華沒有拯救他那脆弱而病態的靈魂,只是給他贏得一頂他並不感到快樂的桂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得獎不久,這個從問題孩子成長為問題老人,一直活得陰陰鬱郁而亂七八糟的日本文豪,就詭異地含煤氣而毒死了自己,留下一團匪夷所思的可怖妖氛。

類如一度再度熱議中國的話題才子——殺妻並自殺的顧城,卧軌自殺的海子,等等,戾死,橫死,非常死,從而驚世駭俗。

儼然在宣稱一種英雄抑或狗熊的人生觀: 唉,不那麼離奇壯死,就抱憾泯然眾人了。

那是些何等扭曲而痛苦的魂魄啊。

而盲目視其作為精神食糧的一部分讀者,深受其扭曲思想毒害而不自悟,痛苦但覺得有盟友同行就對,彳亍在一條陰鬱而晦暗的人生道上,一分像人,九分像鬼,卻無不自負自詡是所謂超凡脫俗的神,可以凌駕人性,把完全喪失人性的變態行徑美其名曰為"神性"。

可恥可悲。分明神經性而已。


個人讀過很多遍的湖。仍然不能給這個小說一個準確的闡釋。我個人並不認為銀瓶追求的是愛情。愚以為,因為雙腳醜陋的他,追求的是真正的美。一種超越倫理道德,超越世俗的美。這種美與人心底最真實的丑對立而存。


昨天和今天花了兩天讀完《湖》,兩天閱讀的感受卻是截然相反的。

第一天讀到捕螢會之前,埋下重重伏筆以為是一部了不起的長篇。雖然用的是巧合的方式將諸人的命運連接在一起,但作者的功力之厚讓我佩服不已。心裡滿懷著期待故事要如何開展。

一開始感覺是包丟掉的女人和腳醜陋的男人兩條主線展開,可後來女人就消失了,老人也消失了。兒時的姐姐,老師時代的女學生,他們後來怎麼樣了?很多地方作為讀者的我很想知道但被作者一筆帶過。又遇到了一個雷同的少女?捕螢會之後情節變得一塌糊塗草草收場。我想也許是作者還沒有寫完卻不想再寫下去的緣故吧。

讀畢,產生一種對人年老的恐懼——男主要比那個有錢的老人還要衰老。年輕時所幻想的伊豆的舞女,在年老後就成為了湖裡一個個活生生的美卻殘忍的存在。作者在衰老中絕望似乎已經不能再駕馭「哀」這個主題了。


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讀完了還會再讀,翻來覆去地讀,讀了大半年。

下面說我的想法,銀平是小說所有人物里最美的人,他自己不知道,他認為自己是醜陋的,所以向外追求美,他跟蹤過愛慕過的女性表面都滿足了銀平對美的衡量標準,但隨著接觸或者跟蹤的深入,銀平發現了她們丑的心,銀平很絕望,以為這世界上美好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就在結尾處,銀平跟那個醜女人坐在一起的時候,他終於明白了,對面的叫丑,我不醜。他走開,一定會自己走一條最美的路,無人能比。


每個人都是醜陋與美好的融合


川端康成的寫法實在是太高明了,其中好像有一段銀平對澡堂女說的話,意思大概就是我們於陌生人擦肩而過已經是莫大的緣分,可我們卻絲毫沒有察覺地一直在錯過。那這是否就是銀平跟蹤別人的原因呢?他內心希望去了解陌生人的生活,想與陌生人產生某種聯繫。而且小說之中分為兩方角色,一方是銀平久子,一方是宮子有田町枝,他們兩方人之間,彼此之前毫無關係,互為陌生人,但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之間若是能像銀平所說,把握這種玄妙的緣分,那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的緣分就不僅僅是擦肩而過這麼簡單了,這也是作者寫法的高明之處,加以小說在過去,幻想於現實之間的無縫連接,實在妙不可言。


看了第一遍,發現自己理解尚淺。

看了寫作背景,各種評價,仍舊舊一頭霧水

接著看第二遍


湖對於川端

可能就像枯枝敗葉對於馬爾克斯一樣

驚為天人的美學價值暫且不提

他在這本書中用盡了能駕馭的寫作技巧

對於學習寫小說的人而言是很有用的課本


我沒有太讀懂,就是覺得銀平因為自己早年的經歷和這雙醜陋的腳等因素而產生了一種對美的病態的渴望。


和題主有同樣的疑問。這是我最愛的一篇小說!難道是我的品味有問題么?怎麼這篇小說反響幾乎為零啊!~心都碎了!(T(工)T)。。。


川端的作品讀的不是很多,剛剛才讀完《雪國》和《湖》,看了很多人都說雪國和湖裡人物有相似之處,銀平和島村,駒子和久

子,葉子與町枝和宮子,說什麼銀平和島村對町枝和對葉子的嚮往是對美好的嚮往,而自己本身是醜陋的代表,在我看來這完全

是沒有道理的!就是扯淡!這兩篇文章聯繫並不大,只不過葉渭渠,唐月梅兩人在翻譯的時候講兩篇放在了一起,僅此而已,不應該妄加評論!

雪國中,駒子喜歡島村,而島村眼裡她只不過是個替代品罷了,用來消磨時間,駒子對島村有太多的依戀,可以說是期望吧!而得到的是一句「你是個好女人」

駒子以為這是島村的表白,卻不曾想只是被發了好人卡,女有意男無情,你只是個好女人,一個我看不上的好女人,對葉子,並沒有太多的介紹,或者說,島村和葉子的接觸本身就少,都是零碎的對話,和側面描寫,葉子在文中的作用更像是一個縮影,一個駒子的縮影,曾經的駒子是現在的葉子!而葉子也會成為駒子,是一種徒勞的循環,表現的便是女性愛情的徒勞。

而湖則是另外的寫法,雖然都是從男性視角寫,但敘述完全不同,銀平本身是有心理問題的人,我覺得他是一個極度自卑卻又自尊心強的人,而通過介紹他跟蹤的不同女人,不同女人的遭遇可以得出,以為美好的女人不一定就美好,就像宮子,只是老人的小三似的存在。

再看町枝,宮子說她真是幸福,結果呢!並不是那樣,只是看著幸福,自己的愛情雙方家人都不同意,而且水野也患了病,結果還是未可知。

我不是很了解川端的寫作,只是純粹的個人看法,他的文章總給人一種雲里霧裡的感覺,飄飄忽忽,忽隱忽現的感覺,太隱晦,更像是東方的傳統文字,含蓄。


讀完《雪國》與《湖》這兩篇,覺得川端核心都在強調徒勞與虛無。《湖》的最後寫到了戰時日本社會普遍混亂的生活狀態與消極的生活態度,不知作者是否想表達戰爭給日本社會心靈層面帶來的創傷。

"就像悲嘆掠空而過的大雁一樣,他彷彿是在那裡目送光輝年華的流逝。銀平是個不知明日命運的人。那少女也不是永遠都美。"銀平追求與自身醜陋截然相反的少女的純真與美麗,可他自己心裡清楚這美麗很快就會消逝,世間的一切美好也不知何時何地就會悄無聲息不留痕迹。有田老人追求從年輕女性處獲得母性的依偎,但身邊兩位情婦不過是按他的操縱做出回應的投幣機器。宮子以短暫的年輕美貌交換金錢,從被其他男子跟蹤來獲得對自身價值的找尋,作為女性這是極度可悲且低下的。

銀平、有田老人和宮子都明白命運的無常與時間的不可控,於是都轉而追求自己不曾擁有或曾經擁有卻被外物條件摧毀的東西,因此形成病態的渴望。最終所有人的求而不得更加深了小說的悲劇與虛無感。


正在看,奇怪的是,比起雪國,我卻覺得湖更讓我有記憶點。

看到現在,只是突然迸發了一個想法:或許有的時候,被大多數人冠以神經病,變態的人,其實只是有著自己的執著和自己的視角。就像銀平,他的跟蹤只是源自他對於錯過的畏懼。

平心而論,其實很多人也是這樣吧,對於一個好的東西,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暫時無法擁有,但仍會為著一丁點的可能性而去想方設法的獲知關於這個物體的信息,就像聽歌時偶然聽到的推送,下意識立刻收藏。

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類的共性,但美是丑的映射,能看到美,認識美的人,多半也是見過了丑。

還沒看完,暫時就想到這些了。


說來慚愧,沒有讀到更深層次的含義,也沒有理解作者的思想內容。

來這裡主要是想看看廣大知友的見解。

我買了川端康成的小說三部曲,這是我自己這麼稱呼的。有雪國,千紙鶴和古都。目前只把雪國看完了,只覺得他筆下的女子美好潔凈,不得不說,作者文筆真好。可惜我並不是一個善於欣賞文學作品的人。作者筆下的處女,讓我印象深刻,不小心污了一下。


我覺得川端康成的作品之所以耐讀,有味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將眾多文化融入了到作品的創作當中(意識流、新感覺派觀念的延伸、日本式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哀嘆,以及佛教的一些精神等等),再加上他悲慘的身世,可以解讀的空間就很大了,所以我很喜歡他的小說。


完全理解不了男主,女孩子腳踝怎麼怎麼美,完全get不到興奮點。芥川龍之介比較適合我。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好作家都會自殺?
樋口一葉在日本文學史上地位如何?
如何評價日本小說家櫻庭一樹?
日本作家為什麼大多那麼多產?
如何評價米澤穗信的作品?

TAG:閱讀 | 川端康成 | 文學評論 | 日本文學 | 日本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