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真的沒有無不是的父母嗎?
看著那個匿名答案洋洋洒洒好長一大段,無非教人逆來順受。我想著提供答案的人自己是這樣做的嗎,恐怕在現實生活中極少有人能做到心甘情願承受不公正並且還很享受。耶穌是別人打了他一個耳光,他把另一邊臉伸過去。我覺得這很偉大,因為他自己心甘情願這麼做,但他並沒有讓別人這麼做(見到被眾人羞辱的抹大拉的瑪利亞,耶穌做的是上前解救,斥責眾人)。我們追求的也是一個有公正的世界。 類似「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父母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好,這些話只要一個反例就能駁斥了。這麼簡單的道理會有人不明白嗎,之所以那麼多人把這些話放在嘴上,他們自己未必相信,要的還是順從,馴服,這叫神道設教。 (果然匿名答案人家是「百度來的」)
這句話難道不是當了父母的人跟你說的?
就我認為,這句話就是放屁
如果天下父母都是偉大的,世界哪來罪惡根源,怎麼會又多了那麼多殺人犯,強姦犯
有。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解釋為「父母都沒有錯」是不恰當的。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天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就有不是,怎麼會有不犯錯的父母。但是為人子女,不要妄加指責,好好溝通才是。希特勒說道:「我從來都沒愛過我的父親,因為我很怕他。他脾氣很壞,經常用鞭子抽我。」
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是個海關官員,經常酗酒。由於工作原因,他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家,但是只要一回家,稍不順心就對兒子一頓打罵。
十歲的希特勒已經有了平常小孩沒有的沉重,變態的父親給他帶來了充滿了恐懼和痛苦的童年,也培養了希特勒狂暴的性情。
如果希特勒的父親是沒有那樣對他的兒子,整個世界都會被他改變。
不知道怎麼說。說個實例有個朋友有不少愛好,但是前兩天她突然給我發信息說她不說憋的難受。第一句話:「我有很多不務正業的愛好。」但是她是個文手(寫東西),也是個圖手(會畫畫),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的一個十五六歲女孩子。生性很善良,甚至到自卑。而且到下面,講了一件事情。她雖然會畫畫,但是畫得不是很好。之前小時候她拿畫給她媽媽看,她媽媽看了一眼,就告訴她:「畫得像一群小殭屍,沒有生氣。」她練了好久好久好久,終於在前兩天把這次的畫給了她媽媽。她媽媽說,「畫得很好,有進步。」我朋友當時就哭了。感動哭的。為了她這幾年流過的淚,淌過的汗。她花了一周畫這幅畫,從指甲縫裡往外擠時間。
結果她這麼一哭完,她爸爸說:「你把畫拿過來,我也看看。」
她當然知道她爸爸不是想看畫。果然,她爸爸當著她的面,把她的畫冊撕了。紙塊散落一地,她爸爸讓她自己撿回去,拿去扔了,並且讓她想想自己哪裡錯了。第二天她祖母「開導」她:「你爸爸媽媽上了一天班,本來就很累了,你還這麼一哭,當然撕你的畫。」似乎是把這件事當成理所當然的一般。之前還有一次更過分的。她把畫給她父母,她父母直接把畫扔到火盆里。她告訴我,她心都死在那盆灰里了。但在之後的兩三天,她又拿起畫筆,遲遲不見發展的畫風竟然變化了。她也在之前告訴我,她是有一定幾率涅槃重生的。可是涅槃,先要死一次的啊。心死了,才能再活過來,是嗎?
到最後,她說:「我爸爸媽媽沒有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嗎?俗話有講「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有深意,並不是父母都沒有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今天家裡能和樂,最重要的絕對不把家人的過失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常常言語當中就會有數落、就會刻薄,看對方的眼神都不真誠,甚至都是挑剔。
我們自己感受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家裡的人戴著有色的眼鏡看我們,有時候對你嘲諷一下,給你揶揄幾句,好不好受?那很難團結。所以是真正絕對不把父母的過失放心上,絕對不把兄弟姊妹、不把另一半的過失放心上,真誠能感人!我們看到多少家庭,就是因為人的這一分真心把整個家道扭轉過來,變得很好。
你看閔子騫,他的後母虐待他,他有沒有把後母的過失放心上?沒有。一心一意只有家庭的和樂,一心一意只有成全後母的德行,成全兄弟好的生活成長環境,沒有自己!沒有別人的過失。所以閔子騫到現在兩千多年,他的家道還不衰!
這句話很有味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天下無不是之兄弟,天下無不是之太太、先生,我們要舉一反多少?反三來不及!舉一反一切,天下人都無過失。我們有這樣的心境,這一分真誠的心,真的能感動我們人生當中的有緣人。我們把朋友、同仁的過失放心上,這一段緣分在下墮,愈來愈有隔閡,愈來愈有距離!人生真的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把別人過失放心上,都會有埋怨,自己身心受創;這個怨氣又帶回家,下一代又受影響,太傻了!所以不跟人計較,那才是有大福。自己身心輕安,孩子感染到了,心胸寬廣,那叫真正會算,真正看懂人生。
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恕」字,恕道,「恕心養到極處,只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恕心養到極處,這個「恕」,如其心,你能感同身受他的心境。沒人願意自甘墮落,沒人願意自暴自棄,他是變成習性的奴隸,他很痛苦!你去問問那些殺人犯,他痛不痛苦?很痛苦!但是他忍不住他的習性,忍不住他的憤怒。
我們也接觸到一些幹警,現在在弘揚弟子規,他就跟這些殺人犯好幾次的接觸。他從跟殺人犯交流當中體會「人之初,性本善」。這些犯人提到了自己的過去,提到了自己的成長,那個懺悔、遺憾,有時候一哭幾個小時停不下來,你看他也有善根,很善良!但「苟不教,性乃遷」。我們《三字經》前面幾句話能真正領納於心,我們的道德學問就上一階了,我們處世的那種圓融、寬厚,厚道就出來了。當我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看任何人都不會不順眼,都不會對立,這是真理!
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我們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就已經在迷惑當中,就已經在對立衝突當中。所以一念之間,人生的格局、人生的境界差很多。
那我們靜下來思考一下,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還是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當然相信好,不相信就常常看人不順眼。而這一分相信的眼神,就能夠給予他人力量,給予他人鼓舞。光是我們的眼神,每天在積福還是在造業?人跟人都是貴在交心。一個人的心,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眼神。大家現在看我的眼神都這麼的溫柔,讓我很有信心來講;不然我都要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看得出來我是很內向的人,配合一下!我真的很內向,我是不善言語的,是因為我們當小學老師,為了孩子好,我們肯做,慢慢說話的能力才起來。不然從小學讀到大學,從來沒參加過比賽,什麼朗誦比賽、表演比賽,跟我都沒關係。我們都是被人家鼓舞、肯定上來的。
有個老師,他也是教小學,剛好他們班上有一個孩子,感覺無精打采,身上也臟髒的。我們看到這樣的孩子,當老師的要有一個心態,要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愛。我們有個老師他就說到,他曾經帶一個孩子也很皮,所以帶的過程,數度想放棄,那就別帶他了!結果突然起了個念頭,假如他就是我兒子,我會不會有放棄的念頭?突然這麼一想,再也不提起這個念頭。今天我們有放棄這個孩子的意念,請問孩子能不能收得到?能不能?都能從我們的眼神當中感覺到。我們對他是鍥而不捨,全然的愛心,他也能感覺得到。
所以那時候,我聽到馬來西亞李金友先生,他事業做很大,非常護持中國文化。他就曾經聽過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有一個老師看到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在學校算是比較聲名狼藉,所以那一天又表現不好的行為,這個老師正準備要訓斥他。人跟人都有感應,當我們準備要訓斥這個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他馬上就一副「你就罵!」,因為他已經被罵習慣了,所以那一副不在意,我等你罵完,我就沒事了,我就要走了。
我們縱使訓斥孩子、教訓孩子,也要觀察到他的心境狀態。假如我們在教誨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反抗了,已經是排斥了,你講有什麼用?講不就變成自己在發泄情緒而已。一定是對他有益,我們才講,一定要站在他的心境當中。我們教訓一個孩子,絕對不讓他產生怨恨,產生怨恨,對他對你都沒好處;一定是在教誨他的時候,讓他產生的是慚愧心、羞恥心,這樣才有意義,以至於是歡喜心,你指出他的問題了,你期許他改過,以後會更好。他後來聽一聽,對對,老師這樣講,我能接受;他離開的時候是歡喜心,那更好。
所以教育不在於言語行為講得多好,更重要的是這個孩子的心,我們把它引到正確的心態上面來。
這個老師,他也是人家的父母,突然看到這個孩子身體髒兮兮的,這一股氣就降下來,然後問這個孩子說:你吃早飯沒有?這個孩子本來已經準備好要被罵了,突然這句關懷的言語來,愣了一下,然後過了沒幾秒就哭起來。
孩子為什麼哭?這種關懷的言語,不知道已經多長一段時間沒有到他的心靈來了。所以突然老師這麼關心他,一下子很感動。老師看到這個孩子哭成這樣,也知道沒吃飯,就帶著這個孩子去吃早飯,也沒有再罵他了。後來經過了解,這個孩子的家庭狀況不好,父母很疏於對他的關愛照顧,有一頓沒一頓的,所以孩子長期都沒有吃早飯。後來老師的愛心,讓這個孩子產生了生命的動力。
一個人只要感覺到誰對我是真心的愛護,他真的感覺到了,他會期許自己,不能讓這位長輩傷心,不能讓他難過,他對我這麼好,我要好好的表現。我們整個成長過程當中,遇到愛護我們的老師,那一科都考得特別好,希望老師歡喜高興。
所以有愛的孩子,他就能有向上的動力。後來這個孩子整個德行、成績變化很快,提升很快,跟這個老師有很好的關係。老師的話他都非常認真的聽,認真的去做。
當一個老師可以改變無數學生的生命,所以當老師真的是太好的工作,功德無量。當我邁上教育的行業,內心真是踏實,真是感謝上蒼,讓我終於摸回來這條有意義的人生道路。我常常跟朋友分享,現在一個月給我一百萬我也不幹,我也要教書,一千萬呢?還是不幹,一億呢?還是感受到錢不能解決家庭問題,不能解決社會種種問題;真正都看明白,只有教育才能真正解決家庭社會的問題。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真的對世間這些道理慢慢去體會,對這句話感受特彆強烈,根本解決問題,教育。
現在很多慈善團體去幫助人,人力、物力、財力都用下去了,結果他們愈做愈困擾,他們去請教我的老師,釋凈空老教授,問到:奇怪!我們幫助他們這麼盡心竭力,為什麼幫助愈多的愈不感恩,幫助愈多的要求愈大?假如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會不會傷腦筋?會不會感嘆?當我們不斷幫助這個團體,幫助這個人群,而他不只不感恩,還愈要求愈貪婪,請問我們有沒有幫助到他?沒有!反而讓他心性在墮落。所以幫人沒有智慧不行。
接著師長跟他們交流到,他說:他們連父母都不感恩,他會感恩你?他會感恩國家社會?你看沒有找到源頭,幫不了人。
所以物質的扶貧跟精神的扶貧,物質扶貧只能救一時的問題。假如精神扶貧,思想觀念的扶貧沒有跟上,這個物質扶貧很可能造成他們的貪婪、他們的墮落!以今天我們希望對教育奉獻我們的愛心,蓋一大堆學校,解不解決問題?不解決。更重要的要有懂得做人處世的老師,還有這些經書,才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格、心靈。
經典真的能夠開我們的智慧,開我們的判斷力。所以《孝經》講「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他不愛護自己的父母,他愛別人,不可能,他違背德行,這是不可能存在的。「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他不敬自己的父母,他對一切人的敬都是有目的、是虛偽的。所以真幫助人,一定要啟發他的德行、孝心才是真幫助人。
有個先生他在高中服務,他是在廚房裡面,一個職工,非常的厚道,他的薪水已經不多了,他拿出自己的薪水,將近十年的歲月幫助了八十幾個高中生,吃飯的錢他都幫他付了,因為這八十幾個學生家境貧寒。後來這八十幾個孩子非常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考上了清華、考上了北大,都考上名校,但是這八十幾個人沒有一個人回來跟這個長者說過謝謝。
你看,這些孩子以後讀了北大、清華,請問他們以後能奉獻社會嗎?一個沒有感恩心的人,他的腦子裡只有什麼?只有自己的利害。
我們真正看到這些情況、現象,要從思想觀念、要從精神上去扶貧。真正的貧窮不是物質貧窮,而是思想觀念,人生觀的錯誤,那才是真正的貧窮。所以我們今天奉獻了我們的愛心給社會,也都要從我們的智慧當中,所謂悲智雙運,慈悲跟智慧要同時提起來。
剛剛我們是講到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不是之兄弟,以及我們「恕」的心能夠達到極處,看到的是所有人為什麼墮落?因為他的人生有缺憾,他人生的際遇比較坎坷。所以要憐憫人的錯誤,往往一看,家庭破裂,成長過程當中又遇到很多的惡緣,被一些朋友帶壞了。所以這個同理的心、寬恕的心,讓我們真的是仁者無敵,沒有人我們會對立,沒有人我們會怨恨。
有了這樣處世的態度,身心都會很舒暢,心裏面沒有一個人對立,可以活到八、九十歲跑不掉,所謂「仁者壽」,仁慈待人,這個仁愛的心念起來了,誰先得利益?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利人的這分心念起來,自己的身心先受到薰習、滋潤。我們一個愛心起來了,全身舒暢,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害人一定害己,一個不好的念頭起來了,自己身心都受創,受到迫害、受到污染。
有個小學老師她就看到他們班上一個孩子無精打采,行為比較沒上軌道。剛好有一次她在翻學生資料就看到,這個孩子現在是四年級,他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給予他的評語是品學兼優,成績很好。這一點老師看了就很驚訝,奇怪了,怎麼跟他現在差那麼多?後來一看,二年級母親病重,孩子成績下滑;三年級母親去世了,父親跟他的溝通不良!
看到孩子前三年的情況,這個老師本來對這個學生是比較排斥的,結果一看完,心境轉變了,很憐憫這個學生。你看人的心念不一樣,愛心傳遞出去了,這個孩子的命運也開始轉了。
因為這個孩子喪母之痛,還沒有得到回復,老師又沒有對他關愛,他就一直沮喪下去。剛好那時候遇到耶誕節,學生會送老師禮物,這個孩子送了老師一瓶香水,還有一串塑膠做的項鏈。結果一拿上去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笑了,那個香水都用了一大半了,然後又是塑膠做的項鏈也做得不好,同學都笑他的獎品怎麼這麼差勁,我們送的都比他好。
但是當下這個老師歡歡喜喜的就把這個項鏈拿起來戴上,你看,對這個孩子影響大不大?本來這個孩子被同學一笑,那個自信都沒有了;看到老師這麼高興戴起來,這個孩子覺得被肯定了,甚至於是所有的同學也都受到好的教育,不會這樣輕視、嘲笑別人。
後來這個老師就非常愛護這個學生,學生剛好有喪母之痛,也得到了撫慰,慢慢的德行成績就開始上揚了,六年級畢業了,成績優異。後來念初中、高中,成績都保持得很好,每年都給他的老師寫賀卡回來,然後談自己的生活狀況,最後都寫一句話說:您是我這一生遇過最棒的老師。隨著高中,還念大學,都是這樣寫,每一封信後面都是「您是我遇過最棒的老師」。到最後,後面還會批上某某博士敬上,這個孩子已經念到博士。
後來他要結婚了,還寫了封信給老師:老師,我要結婚了,我的父親已經過世了,所以我希望老師能夠來給我當主婚人。請他老師來他的婚禮,老師當然非常高興,興高采烈去了。去的時候,擦上了,他那一瓶香水,為什麼用一半,誰用過的?他母親用過的。所以他老師要去幫他主婚的時候,擦上了他母親的香水,然後戴上那一條塑膠的項鏈,去參加學生的婚禮。
你看那當下學生多麼感動,結果她的學生就去擁抱她,然後就在她的耳邊對著她說:老師,妳是我這一生遇過最棒的老師。結果他的老師就對著他說:就是因為你,讓我這一生點起了教育的愛心。往後她帶學生都是用這分愛心。所以她對著她的學生:我也感謝你,把老師的這一分教育愛心給喚醒了。
確實這個寬恕的心,恕道,感同身受的心,每個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當中,那都是他父母以至於他的家庭,所有愛護他的人的心上肉,我們都應該盡這一分愛心,也對得起他們家人對我們的信任。
剛剛也跟大家提到,我們一些幹警他們在監獄裡面,跟這些受刑人在交談的過程,都感覺到他們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們能堅信這一個真理,對一切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我們都是去成就他、去啟發他。我們不願看到他這麼難得的人生墮落下去,我們都希望他能聞到聖教,這一生能有很好的表現,很好的成就。所以「善為玉寶」一生來用。
推薦閱讀:
※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侵犯行為?
※別人(包括領導、客戶)家熊孩子來我家玩,破壞我家孩子玩具怎麼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我們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行為或事情,對孩子的影響卻事關重大?
※有哪些適合幼兒和兒童觀看的動畫片?
※孩子厭學,自閉,有暴力傾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