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標誌的設計草稿圖,大多數的都是用圓或者輔助線來幫助設計(如下圖),其實這些圓或者輔助線是基於什麼畫出來的,裡面有什麼數學邏輯,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標誌製圖法,展示如何通過精確的幾何數據獲得一個標準的標誌圖形。便於定義標誌圖形的生成理由,以及便於精確複製。

在設計界的手工作業的時代,標誌精確複製要用到兩種製圖辦法,一是方格製圖法:

畫很多方格子,界定出標誌在每個格子里的圖形的樣子,依此為標準樣本。要放大標誌的話,就畫一個大的格子來複制。很多民間藝人依然沿用類似方法,比如唐卡的繪製:

第二種是曲線幾何製圖法

通過不同的圓相切,獲得標誌的各處曲線、弧度和轉折數據,並證明這些數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比如蘋果logo,缺口、葉子、上端凸起和下端凹進,相應圓形直徑是一致的。這種東西在計算機時代慢慢被拋棄了,但依然有相當多的設計師迷戀它,不外乎兩個原因,1:說明這個圖形不是隨手畫出來的,具有內在的數理依據;2:顯得牛逼


對真的在乎規範的人,輔助線會幫助他製作出更「規範」的作品。但也只限於「規範」。

對不那麼在乎規範卻要做這些輔助線的人,只是想顯得更「專業」。但也只限於「顯得」。

「輔助線」本身不就是個「輔助」嗎?它或許可以給設計作品加分,但決定不了一個設計作品的成敗。


這玩意叫標準製圖法,最開始的時候是為了以極少的人力不藉助任何電子設備,僅僅憑基礎工具比如尺子圓規量角器這種東西繪製出一個標準logo用的,似乎也用於室外超大logo的拼接定位。這個標準化製圖似乎也是在沒有計算機之前的產物。現代設計中我們很少再有人去徒手繪圖了。

不過我在logo設計的過程中倒是仍然會用到,我主要用在以下兩點。

1)提案裝逼

對於不懂設計的甲方很多人還是很吃這一套的,你給他標個黃金分割斐波那契螺旋什麼的他會覺得你很專業,吹牛逼的技術再提升一下多蹦點專業辭彙把甲方吹暈了也方便過稿一點。

2)處理曲線

這個就是logo設計時比較實際的用途了

這是我給女朋友設計的一個情侶logo這樣的東西,我們當然可以在紙上畫了以後直接導入到電腦里拿ai勾線,但是對於這種襯線字體變形的logo你直接用貝塞爾曲線很多地方處理不好,比如這個印刷體字母g如果對著一個成品logo描我相信大家都會,但若是讓你憑空做出來的話每一個曲線曲率的處理就是個大問題,這裡直接用類似標準製圖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容易的得到流暢的曲線,對於這種曲線多的logo最後處理的效果也會優於直接上手用鋼筆繪製。

比如這裡這根弧線,就是為了把旁邊配重的那一筆的弧線和g統一起來

這裡則是為了把g下面這個不規則的彎曲處理的圓潤一些,你可以看到最後成品我又做了修改

為了讓這個弧度達到要求使用了三個圓來套,確實是一個比較考驗耐心的事情

關鍵是填充之前的圖長這樣......所以這是我個人的繪製logo的手法,眼睛不太好的就不建議模仿了......


老實說,很多都是做出來之後再添加圈圈上去的。


設計元素之間都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一定有某種視覺上的關聯、透視、對齊,哪怕最終結果是錯亂無序的。這些輔助線就是做這個用的。

應該平面設計必需遵循的原則。


這些輔助線都是為了規範標誌以及是標誌達到最佳視覺舒適度不是嗎?

很多圓都是按照黃金比例來使用。蘋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個是酷友發布的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有人會問,那怎麼去定這些輔助線,輔助圓的位置呢?這是很多人不解的,其實呢,在設計的初期,靈光一現的時候,不用去考慮這個,這些輔助線,只是讓你的logo看起來更舒服,先把想法畫下來,然後再去套這個黃金比例進行調整,下面用最經典的蘋果來說明吧。

首先Apple 的蘋果型 logo 最初由 Rob Janoff 設計,完全手繪,是這樣的:

完全沒有什麼黃金比例的事情,這個只是理念而已。

後來蘋果請到設計公司 Landor Associates 來調整外形線條,使其更加勻稱,更「數學」,Rob 在一個採訪裡面也表達了自己的後悔,「我總是問自己,為什麼一開始沒有想到這麼做」。

所以理念加上數據化,才是一個好的LOGO,但是不是一定要按照這個黃金比例去一絲不苟的實現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蘋果圖標的數據化:

的確用到了黃金比例,但是仔細看又不是完全的貼合。

至於現在 Apple 的 logo 是不是嚴格符合黃金分割比例,Quora 上面已經有一個非常好的回答:

David Cole"s answer to Apple Inc.: Does the Apple logo really adhere to the golden ratio?

結論是:非常接近。但這樣的偏差,是故意而為之。

所以輔助線怎麼畫,完全是在個人設計時自己去定義,讓你的圖標更「數字」化一點,更規矩一點,讓更多的人更容易接受,但不是完全的要去按照這個原則去畫,有點小的偏差,完全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設計的意圖和理念,還有最初設計LOGO的出發點,所以輔助線怎麼去畫?不應該問別人,而是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上一期發的初衷是想說明輔助線對LOGO設計時的重要性,這一期發的黃金比例只是想說明輔助線怎麼樣的數學關係會讓人看的更舒服,至於怎麼去定這些輔助線,還真沒有一個可以完全參考的規矩 。通過這些輔助線來做的LOGO,這樣才嚴謹,就像很多大神說的,注重每一個細節,不能差不多就行,合理的使用輔助線是設計LOGO的必要條件之一,下面再欣賞一些別的案例。

我個人覺得就像衣服一樣,一個做工版型設計十分精良的衣服是非常耐看和經典的。


對於輔助尺規圖,貌似這裡出現疑問了 小弟說一下個人見解。

我們可以多看看不同的,有一定幾何規律的logo設計,其中的比例角度 尺規圖的部分 並不一定是每個線條都完全用圓形切割構成的。只是基礎的結構輪廓,用正圓弧形做規範參考,這是可取的手法,以此找到相對比較合適規範自然的角度比例,並不是根據無作用的「忽悠線」。

另外關於LOGO輔助線,其實這些線線圈圈都是設計的手工作業時代所遺留下的東西。 在那個時代畫一個圓圈需要用圓規,畫條直線需要用尺子。 (其實那個年代大部分廣告都是手繪畫的,基礎的噴繪印刷工藝在那時候還是只可遠觀不可近眸的東西,而且成本相對較高)而在今天的計算機設計時代, 這些東西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發揮餘地了。 各種輔助線設計師在軟體里都可以輕鬆解決,並且不留任何痕迹。

但是對於習慣手繪,平面設計科班出身的設計師中仍有不少人迷戀他。 大致的原因可以分為3個: 使設計成品有數理依據。通過輔助線設計師可以標註計元素之間的相互距離,並在視覺上形成某種關聯。 規範性的數據便於擴展,兼容到各個場景的應用,或者對其他附屬產品及應用制定規則及指導。 顯得專業、牛逼。 其實第三點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初衷。一款看似簡單的設計往往都凝聚著設計師的辛勤勞動。 但正是因為這些勞動經常不受到觀眾和客戶的尊重,設計師才將這些輔助線和手稿一同呈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簡單的現實就是 – 一張有精密數字計算的輔助線稿草圖便成了設計師們的ZB利器。

黃金分割:其實logo設計中的輔助線往往使人自然而然想起「黃金分割」的概念。 其實依據參考線作圖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出極具美感便於應用的圖標。黃金分割比是做參考線的依據之一。但一定切記,參考線僅是參考,被神化的 「黃金分割」也是一樣,就是可以方便設計師較為容易的找到成熟合適的分割比例,但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Logo設計。任何事物的美感都沒有絕對的!

而這些依據和作用 都是能體現達到更好提案效果和最終視覺效果的,也就是這是一種有效有用的技能。那在我們質疑猜測之餘,為何不嘗試學習一下呢~


作為一名設計工作者,告訴你實話,這些輔助線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LOGO出了以後再添加上去的;一是為了讓作品更規範化和符合美學,二就是讓客戶覺得很牛逼,並不是隨便一筆畫出來的。就這


應該是先畫出草圖,定了稿之後,再畫這些亂糟糟的線。

正如第一個回答所說:

1.可以讓別人精確重現這張圖(非計算機時代這個應該很重要,如何用尺規重現這張圖,從而可以無限放大)

2.牛逼(用ai畫出矢量後還非要畫出圈和線。。。)


目的裝逼。兩年前我剛學設計logo的時候看著那些嚴密的輔助線也覺得很牛逼,但是後來我明白,真的只是為了裝逼。


都說了是輔助線咯~ 當然是輔助作用,實際應用中自然也不會看到logo輔助線,不過這個會讓logo看起來更加規範,一般用於logo提案中,至於是在一開始就考慮進去這個輔助線還是最後做完在加上去的,這個意義不大~不過還是有個合理性的,有的logo還專門做了一套中英文字型檔,字型檔什麼更概念~ 常用字型檔幾千字~~


現有大概草圖,然後再規範圖像,定個圓角 定個角度應該是這樣 科學 規範


為什麼會用到圓和線,這個道理等同秦朝的圓形方孔錢,方圓代表著一種規則,同理設計加了輔助線,則是想表明:我們的產品非常規則、嚴謹,其代表的時產品的一種質量,一種自我嚴謹要求的製作準則。。。


外行都吃這套,要不然甲方覺得錢花的虧一點逼格都沒有。

流程其實是大致的線條→各種輔助線→修正差不多了給甲方看看→輔助線去掉才是終稿好不好。甲方都是大爺


= = LOGO出稿厚才畫的 大部分是為了牛逼和過稿

但是我想說這畫的人很想死很浪費時間好不好


看著牛逼,彷彿每一個細節都是有理有據精雕細刻的。


這是用CAD畫的嗎?


推薦閱讀:

求大神解析這種圖形如何用AI製作?
如何批量下載Archdaily上的高清圖?
有哪些比較優秀的【新媒體藝術】工作室/設計師?
室內設計平面布局的最佳學習方法?
如何繪製出一張可以用激光割切割成的CAD圖?

TAG:設計 | 數學 | Logo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