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回答問題,你有認真做功課嗎?還是自由發揮?
知乎好質量的答案確實不少,好奇這些牛人是做過功課後才回答的,還是自己自由發揮的?想到什麼說什麼。
謝邀。關於這個問題,我曾有過一個相近的答題,一時也找不到,就不找了。
初上知乎時,大量的屬於IT方面的問題,我不懂,見到有合適的問題才答,有時還會自問自答,而且比較謹慎,寫完後,要多看幾遍,才發出。
現在知乎上的問題,大有擴展。也許是答題比較認真的緣固吧,總之邀答的太多,所答的題,基本上都是邀答題,總覺得受人之邀,不答不好,特別是在知乎上比較活躍的,常有交流的,被他們邀答時,會更看重些。但實際上,真能答的只是其中合適的一小部分。而不是邀答的,本來也有興趣答,卻顧不了答。但凡有所答,還是力求認真。
總的來說,我有個感覺,即問題本身會促使人想說話。無論是早前的看問題而答,還是後來的邀答題,只要時間顧得過來,能答的立即就答。難點的,略作思考,容易的,立即就碼字了。頭腦中裝的東西,似乎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所以我在知乎上曾經說過,我對提問者是心存感激的,提問者幫我整理了自己。
經常答題,給我帶來的一個直接好處是,思維變得敏捷些了,畢竟頭腦中那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在頭腦中過濾整理邏輯了一遍,真沒想到,居然能寫下這麼多。
經濟類的答題,我會反覆核正一些數據,這比較麻煩。其他的,只有少數情況,要翻翻書,在網上查證一下資料,大多屬於印證,有時,也是補充一下知識。但總得平時對此有個基本認識或者大體知道,才好查。
如果見到一個問題是想答的,心有所動,一時來不及,過上個兩三天,一般就放棄了。有時見到邀我答的問題,積壓下來了有幾十上百,真是愧疚。其中大多數,屬我學識有限,真的沒資格答。
想想,如說提前做功課,基本上沒有,怎麼做呢,要真不懂,一時做功課也來不及的。
越來越覺得自己無知了,想牛也牛不起來。早就想減少在知乎上的活動量了,好好去看點書,想看書的時間,被壓縮了。偏偏知乎有那麼點粘性,每天一上網,先上知乎,然後忍不住要答,然後又忍不住要看一下他人是怎麼答的。當然,上知乎也是學習,特別是一些高手,答得那麼專業,讓我收藏了不少。
現在我就是這麼一種狀態,不知再過一陣,會不會安排得更符合心意些。太晚了,就說這些吧。只回答自己熟悉領域的問題,梳理一下思路稍微查點東西就可以回答了。只了解皮毛的領域不回答,關注問題,學習別人的答案
受邀的問題,不會答的我就說不會答,會四處找資料和仔細思考怎麼達。
有經驗的我就答經驗,會寫明是個人經驗。
漲技能的問題,比如「寫字有哪些訣竅」等,我會結合個人經驗把自己知道的方法寫出來。
需要圖的,比如「有哪些有意思的閑章?」,我會把書找出來拍好照,然後發上來。 發圖發到手殘了,換成文字版會按閑ge章ren風xi格hao分好類,寫明閑章的內容和主人,題主要求註明來源出處的,我會寫清書名和出版社。那題我答得很認真,把書上平時勾劃好的有意思的章,又做了進一步篩選,那個回答相對我其他回答得贊很少,知乎上關注那個問題的人也很少,但每次翻自己的過往回答,看到它就滿心歡喜和牛叉~為之四顧~對√我就是這麼自戀~^O^/
綜上,
不是大牛,但盡量認真~
點我過往回答
你會發現
「小勝在智,大聖靠金箍棒」這條打臉的回答~需要做功課的時候做功課——比如年份記不清了,書的名字記不清了,作者名字的英文拼寫不記得了等等。這方面不要讓人覺得不可信。需要自由發揮的時候自由發揮——比如有人問弗里德曼,這個人我有一些了解,那自然就是講我的了解,而不是去找某本書照本宣科了。這樣的觀點放出去,如果正好是正確的,那就解答了問題;如果不正確,那就等人糾錯,算是拋磚引玉、抬杠學能耐,呵呵。
我的自由發揮也是在自己興趣愛好、個人能力達到的範圍內回答問題的,也是本著對人對己負責的態度在知乎活躍的。
作為一個在邊上走的人,太多科學性的問題,只能在看。所以,我難以駕馭的問題,但是感興趣就是看,關注問題。我還是喜歡一些討論社會的問題。因為我平時關注社會問題多點,以及看一些人對社會問題的評論,所以在一些社會區域是較活躍的。不過還要看我在知乎回答問題的心情。因為心情影響回答質量
看什麼類型的問題咯,如果是專業性強的話,還是要做下功課的,其他隨便發揮
大體思路是知道的,但細部是藉助問題來梳理、擴展的
自由發揮
自己做功課,不如騰地方給有能耐自由發揮的行家。
推薦閱讀:
※怎樣判斷知乎上一個答案的真實性?
※知乎是否存在「易於獲得贊同」的答案風格?
※問題為刪除!?
※知乎回答中一些匿名用戶會說出自己行業或者自己公司的某些重要內幕,這樣是否構成「泄露商業機密」?
※為什麼我回答得很好但是沒人贊?
TAG:知乎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