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里對有些問題的回答有沒有可能對人產生誤導?如何審核這些答案?


知乎的答案肯定會對人有誤導的。個人感覺,是知乎的知識組織形式沒有對上它所呈現的知識結構。

知乎畢竟是個社區式的網站,是以知友為中心的,有一定程度上說,問題是次要的,回答也是次要的。

知乎的回答,從本質上,是個人化的回答。的確一個人可以不斷的修正他的答案,但這永遠是他寫的,有他的個性,改得再多,這個性也不會變。

一個人寫得再好,寫很難面面具到,但是,就像一本教科書,尤其是生物類的天書,多人合寫的,風格很難統一,而一個人寫的,就更有機會寫出自成一體的系統,看出作者的整體思路,價值取向。

相比起來,wiki 的回答,就是寫得越多,描述就變得越中性,越隱去作者的痕迹。

所以如果是那些經過討論能有共識的問題,wiki 是更好的平台。但是,不是每個話題都如此。比如當初,在科幻小說 (sci-fi fiction) 這個條目上,wiki 就有兩個勢如水火的派別,最後好像一路吵了上去。

而知乎,則更適合開放的問題,當下的,發展中的,尚不明朗的問題。

作為社區式的網站,知乎的另一個特點:回答是動態發展的,新的回答不是對舊回答的直接修改,而是新答案。

所以任何新答案,不可避免的受到既有答案的影響。新答案和舊答案的關係很複雜,有的是補充,有的是唱反調的,更是因為討論的深入,關注度的增加而變化。但是這些關係,在現在的呈現上是付之闕如的。

本來問題就好像一顆種子,知乎的回答,就好像是根的網路,是平行發散的網狀結構,但所有答案都被簡單投影到了某個極簡的單向維度上:贊同度,回答時間,我關注的人。

贊同本身就是極大簡化了,因為我在面對一個有著明顯問題的精採回答時常常不知所措,再用它來排序,就很成問題了。

這種排序,完全沒有體現知乎回答的立體且動態的關係。比如一個問題,乃至一系話題的熱門程度,可以有關注度的變化,瀏覽量的變化,討論數的變化,回答數的變化,這些動態過程完全看不到。

你比如,在一個事件出來,可能同時有很多類似問題出來,可能好的回答,熱點討論只集中在一兩個問題里了。我在看一個問題時,旁邊會有許多相關問題鏈接。但這些相關問題,哪個是有很多人蔘予,有高質量回答的,哪些討論是現在進行時,全都沒有,要我一個個點過去。

在回答的關係上,知乎也有很多信息應該可以利用。比如,兩個回答,如果贊同和反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組人,可能這兩回答就是平行的。而如果是同樣的人在贊同,或許就是互補的。再加上回答者的相互討論,這關係可有意思了。很大程度上,知乎現在的最大受益者,是積極回答問題,積極討論的人,而不是讀者。因為回答者深處在這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是思考的一部分,所以更能對各種主要回答的立場關係有個明析的把握。

當然,這很複雜,每個用戶有自己的習慣,要總結再簡化呈現,很難。或許知乎已經在做了,或許做過已經放棄了。

從另個角度,知乎作為一個社區型的網站,用戶是中心。所以有時候,單個問題的回答是次要的,這個用戶在所有相關問題上的回答更重要,因為這後面,是這個人的基本理念,把握了這個,產生誤解的機會就小多了,而從回答里學到的也不是 1+1=2,而可能是 1+1=3 乃至更多。

現在知乎在這方面的總結不多。比如我吧,有 200+個回答,一條線的攤在那裡。但能被按分類看到的,只有 6 + 8 + 3 個,還有兩個分類下沒回答。要看其它回答,只能一個個看過去。

一定程度上,幫助組織一個知友的回答,不僅能幫別人理解他的回答,甚至能幫他理解自己的知識體系。進一步,如果能和其他知友的知識體系做關連,就能更上一步的發揮知乎作為社區型網站的優勢。

現在,每個問題的回答不多,高質量回答不多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或許不是問題,以後或許就是問題了。


確實存在某些答案是錯誤的情況,所以我們才非常感謝跟@yolfilm 一樣的知友,在發現已有答案存在問題的時候,勇敢站出來指出錯誤的地方,提供正確的解釋。@Filestorm @Pirate Henry @陳浩 @獨眼 等多位知友,都曾做過這樣的事情,我們由衷地感謝。

我能夠體會,看到那些錯誤、有誤導性的答案存在,甚至得到多個贊同,是多麼令人憤慨、難受和失望的事情,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們,都是希望追求真知的,只不過有時候確實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被誤導了。

通常錯誤的答案被很好地指出錯誤的時候,都會做出修改,如果難以修改,有的知友會主動刪除,如果沒有主動修改或刪除,大家明白事理之後都會取消原來對錯誤答案的贊同票,同時點擊【沒有幫助】,錯誤的答案會被摺疊。

我們希望知乎社區里,能夠有更多更多如@yolfilm 這樣的挑錯者,告訴管理員,以及整個社區,有哪些答案是存在問題的,尤其是哪些錯誤的答案高居榜首,獲得多個贊同票。

未來,我們會完善更好的舉報和挑錯工具,讓心懷真知的知友們,能夠更好地傳遞正確的聲音。


個人覺得,如果僅從問答質量的角度,第一步可以考慮先對相似和過於主觀的問題和答案進行過濾。類似stackoverflow,太過泛化、主觀或太過爭議性的問題將被關閉,譬如常見的「XXX有意義嗎?「或者」你覺得XXX好嗎「之類的問題,很多答案不靠譜的原因是提問本身並不靠譜。其次,可以考慮提問者可以自主選擇過濾一些答案,比如「對XX的崇拜真是如滔滔江水」或者回答本身不包含具體信息,如」自己Google「之類的。


受邀。先談談受邀的問題,我還受邀回答另一個問題,一直沒去回答,因為問題不靠譜。我也經常在知乎上撒賴式地問一些近乎瘋狂的關於古典音樂的問題,一律邀請 @經雷 回答,純粹是在騷擾他。數學上,有個概念叫well-posed problem。我覺得知乎上大量問題本身就是ill-posed的,你光去在乎答案如何,至少並不全面。說到底知乎的定位是「社會化」(學Quora),同時也有免責聲明(沒確認,不會連這個都沒有吧),因此沒有理由對知乎抱有「答案靠譜」的期望。它常常被拿來跟「百度知道」比較,但它跟後者的區別並不是答案更「正確」。它們的區別恰恰是,百度知道的設計是讓人去那裡找答案,而知乎的設計只是讓會那裡辦沙龍。誰來知乎找答案,就是來錯地方——儘管去百度知道也不算去對地方,但這是因為百度知道做得不夠好。做得好的有,wikipedia。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知乎上的用戶不喜歡或懶於照抄wikipedia,往往叫問者自己去wikipedia。這些都說明知乎看來不是要通過「社會化」來做「百科全書」。

但是,當我看到知乎的官方微博在標榜自己的「答案」更靠譜,就覺得這不可原諒了。因此雖然有以上的理解,但覺得仍然有必要強調:什麼東西才不誤導?

第一,人類永遠無法完全認識清楚任何問題,只能不斷地更清楚地認識部分問題。所以,所謂「正確」,應該是「符合當前全人類的共識」。可惜,很多事情人類沒有共識。這些問題,如何回答都不存在誤導。於是這類問題往往是知乎最精採的部分,例如很多問題其實是哲學命題(包括美學),很多問題則是搜集他人的personal knowledge,例如「你如何評價xxx」這類帶有「你」的問題。

第二,人類還是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的,例如邏輯推理。這個的下游就包括數學,再下游就包括自然科學。但是,只給出結論,並不構成完整的推理,沒有意義的。因此,知識總是包含說理的部分,即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很多從遠古就知其然的事,到現在還沒知其所以然,人類發展了一套簡單萬能邏輯來解釋一切這種情況,例如但不僅限於:有萬能的神,他喜歡唄。所以這種本無法說理的問題,往往通過某種萬能邏輯能貌似通過說理地解釋。不過,如果把這種答案當作「誤導」,將會有很多人不同意。

第三,早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事情,由於知識傳播的限制,仍然會有人不知道,來問。回答的人也一樣,往往不知道,來答!怎麼答呢?往往就是當成不知所以然的問題見「第二」所述,用萬能邏輯來回答。我想,這種答案可以安全地稱作「誤導」,因為它至少令不知情的人以為這個問題是「第二類」不是「第三類」,而事實它是「第三類」——就是具體誤導在這兒。但是,通俗地說這種問題的答案就是Wikipedia或甚至教科書上有的,本來就不是知乎的用戶歡迎的問題。

因此,我認為樓主的疑問,在原理上說是自然不成立的——只要我們一律能醒悟所有第三類問題並一律把問者打發到Wikipedia那兒去。但實際上這個很難做到。總有說難聽點叫「不知天高地厚」的用戶過來用萬能邏輯回答各種人類本清楚了的問題,而且畢竟「不知者不罪」。但假如按照本答案開頭的解釋,即「知乎不應該標榜自己的答案很靠譜」的話,就連這個也無所謂了。


就像:最好的避免犯錯的方法就是什麼也不做。

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首先立刻回憶我所有的回答,有沒有那種可能的、比較明顯的或者比較嚴重的誤導,真的緊張了一下。

但是,立刻想到了上邊那句話——最好的避免犯錯的方法就是什麼也不做。

之所以很多朋友喜歡知乎,我相信很多是在於知乎上的大多數知友在面對問題時的態度是比較正面和積極的,對於自己的每一個回答都是比較負責的。

對於錯誤,我想,如果一個人胡說八道,會有更多朋友進修糾正;如果人人都胡說八道,那麼可能是題目給了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空間(比如我問過一個關於遊戲的問題)。

真正比較嚴肅的話題,大家不會隨便不負責任的。

看看現在比較活躍的問題——超過100個回答的,大多都是非常非常開放性的問題,這個無所謂對錯;

對於那些比較專業的問題,一般回答者就那麼幾個,而且會很負責的——不一定很客觀,但是一定會從自己的角度負責的回答。這樣,不至於造成比較嚴重的誤導。

以上是個人觀點^_^


首先,是否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尋求標準答案使我們的灌輸式的應試教育最大的害處。很多問題沒有答案。或者很難判斷誰的對誰的錯。

愛因斯坦說,好的問題勝過好的答案。他那麼絕頂聰明,也沒有把所有的物理問題都解決掉。

如果說要審核,那麼就得假定做審核的人很權威,絕對正確。但這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

答案能給出有用的相關信息,提供解決思路,就足夠了。至於是否能解決你的問題,那就不是回答者應該負責的了。


無需標準答案,就著問題看答案我們會從多維角度考慮問題,讓自己得以提高,有取捨的納入、健全自己的認知體系


憑藉自己的判斷力,綜合分析能力,感覺自己沒有判斷力的話看投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別能力,哪怕你只有14歲。


看到答案的人用自己的邏輯和價值觀思考。

use your head -- 不是叫你頭槌。


你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給你個答案,你也不知道怎麼接受。


看了大家的回答,忍不住也吐槽兩句,本回答對事不對人,說的不好,歡迎大家指正和討論

兩個問題,首先,你上知乎的目的是什麼?

就我個人而言,我上知乎上不是為了尋求某個問題的標準答案而來的(相信大多數人和我有相同看法),而是想看看同樣的問題是否會有些不同的「亮點」!這點上我特別贊同@孫尉翔、雷磊、李興明和talich等幾位知友的答案,也分別投了贊成票。其實要我說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的,不光是開放性的問題,就是很理性的問題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舉個例子,就最近100年來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否被認為是物理學界的標準?但是,上個月在義大利進行的中微子超光速實驗,不能說全盤推翻狹義相對論,但是至少也動搖了其權威性吧(這個例子因本人不是物理學家,只是新聞裡面看到的,歡迎專業物理學人士補充)

其次,知乎管理團隊是否存在對問題或者回答進行人工干預(法律法規所不允許的那類問題和回答除外,以下皆同)?

就我感覺,以及就@OurDearAmy童鞋的回答來看,是存在的,我不明白,既然知乎設計了【贊同】、【反對】和【沒有幫助】這樣的一套系統給廣大知友來自己進行判斷,既然知乎的定位是社會化的問答網站(我理解的社會化問答即人人可以參與並發表自己的看法,至於說五毛或者水軍的存在,那是另一個問題的討論,而且正如我前面說的,你可以反對,可以沒有幫助),為何還要管理團隊進行人工干預?好吧,其實我想問的是,對一個問題或者回答進行人工干預的標準是什麼?這點我想請知乎團隊的老師們給出答案!

因為基於我第一個問題裡面舉的例子來看,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理論是可以說絕對的正確或者絕對的錯誤的,更何況歷史、政治等這類非理性的問題,這類問題說實話,很多人其實自己的觀點也很矛盾(或者說辯證),對於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且在我看來知乎也鼓勵每個人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參考【贊同】、【反對】、【沒有幫助】),既然如此,何來@yolfilm知友所說的「極謬誤的答案」一說?或者我想請問yolfilm知友,你所謂的「極謬誤的答案」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還舉中微子超光速(這個是否屬於「嚴肅的物理化學,數學問題」?)的例子。如果我在一年以前說狹義相對論有可能是錯的?是否屬於@yolfilm知友所說的「極謬誤的答案」?我不明白的是,這樣一個帶有極強個人主觀看法的回答,居然有那麼多的人表示贊同,那麼我是否可以請問選擇贊同的知友們相同的問題?即【如果我在一年以前說狹義相對論有可能是錯的?是否屬於@yolfilm知友所說的「極謬誤的答案」?】

我堅持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看法,無論在你看來多麼的不切實際,若是不同意,可以反對,可以沒有幫助,更可以繞道而行,這個世界不存在百分百正確的事情,所以,必然也不存在所謂「極謬誤的答案」,一個問題答案的正確與否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以及時間的推移在

不斷變化的,換言之,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一成不變的東西,說的太絕對,不好!

回到問題本身,知乎里的回答肯定會對某些人產生誤導,但我堅決反對就此進行人工干預(或者審核)!

正如@孫尉翔知友所言,我覺得如果知乎現在想讓這裡的答案更加相對靠譜的話(我覺得這是扯淡,所以說相對),完善實名登記認證並將知友們進行分類,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具體如何分另外的問題),同時讓新來的知友能夠儘快的熟悉一分類,在提問以及檢索答案的時候更加有所選擇有所傾向。

重複一下,以上所有對事不對人,之所以屢次出現@yolfilm知友,是因為不認同他的看法,而不是他本人,分不清這點的知友請自行請繞道:)

另外我說的是,從我上知乎到現在,知乎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說這麼多也只是因為想讓知乎越辦越好(最後這段是不是有點矯情?再吐個小槽,問問知乎團隊,最近的通知系統的問題是否已解決?)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知乎上純屬個人經驗的沒有給出科學依據回答?
在知乎上,你為什麼不答題了?
知乎上回答問題數量最多的人誰?
怎樣在知乎答案里使用鏈接?
知乎上有哪些得票不高的美食類的好答案?

TAG:知乎 | 知乎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