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僅含有單一已描述物種的屬以上分類單元?

所有已描述物種包括現生種與化石種


謝 @譚樊馬克 邀。

因為是做海洋哺乳動物研究的,所以就列舉一下現生的海洋哺乳動物的相應例子。如果擴大到整個海洋生物範疇,那就有點多了……

單一已描述物種?那僅一種但是有亞種的就不算進去了……

屬以上分類單元?那單種屬就放不進去了……

符合要求的情況如下:

a. 儒艮科 Dugongidae (Gray 1821)

—— Dugong dugon (Müller 1776) 儒艮屬 儒艮

b. 小露脊鯨科 Neobalaenidae (Gray 1874; Miller 1923)

—— Caperea marginata (Gray 1846) 小露脊鯨屬 小露脊鯨

↑ 擱淺的小露脊鯨

c. 灰鯨科 Eschrichtiidae (Ellerman and Morrison–Scott 1951)

—— Eschrichtius robustus (Lilljeborg 1861) 灰鯨屬 灰鯨

d. 抹香鯨科 Physeteridae (Gray 1821)

—— 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1758) (syn. Physeter catadon) 抹香鯨屬 抹香鯨

e. 拉河豚科 Pontoporiidae (Gill 1871; Kasuya 1973)

—— Pontoporia blainvillei (Gervais and d』Orbigny 1844) 拉河豚,拉普拉塔河豚屬 拉河豚

↑ 被誤捕的拉河豚

f. 白鱀豚科 Lipotidae (Zhou Qian and Li 1979)

—— 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 1918) 白鱀豚屬 白鱀豚

↑ 白鱀豚淇淇

以上為符合要求的科(現生單屬單種),單種屬的話,除了上面幾個屬,白鯨屬、一角鯨屬、小虎鯨屬、偽虎鯨屬、瓜頭鯨屬等都是單種屬,不一一列出。

另外像恆河豚、亞河豚還有海象雖然是單屬科、單種屬,但是該種下面有亞種。所以符不符合要求由個人決定了,說不定以後會形成新種呢……

a. Platanistidae (Gray 1863) 恆河豚科

Platanista gangetica (Lebeck 1801) 恆河豚屬 恆河豚

Platanista gangetica gangetica (Lebeck 1801) 恆河豚恆河亞種

Platanista gangetica minor (Owen 1853) 恆河豚印度亞種

b. Iniidae (Flower 1867) 亞河豚科

Inia geoffrenesis (Blainville 1817) 亞河豚屬 亞河豚

Inia geoffrensis geoffrensis (Blainville 1817) 亞河豚亞馬遜河流域亞種

Inia geoffrensis humboldtiana (Pilleri and Gihr 1977) 亞河豚奧里諾科河流域亞種

c. Odobenidae (Allen 1880) 海象科

Odobenus rosmarus (Linnaeus 1758) 海象屬 海象

Odobenus rosmarus divergens (Illiger 1815) 太平洋海象

Odobenus rosmarus rosmarus (Linneaus 1758) 大西洋海象


謝 @譚樊馬克 腰

鳥類的縷一下,依照 @喵魚醬 的規則,僅一種但是有亞種的不算進去,單種屬不放進去。另外只整理現生種。亞種劃分參照IOC V7.3名錄

鵲雁Anseranas semipalmata,分布於新幾內亞與澳大利亞。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Magpie_goose.jpg/1280px-Magpie_goose.jpg

鯨頭鸛Balaeniceps rex,分布在蘇丹,烏干達等地,IUCN評級VU

圖片來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01/0113D8BC-6F9A-4180-9859-D4322A4F1535/Presentation.Large/Shoebill-head-detail.jpg

蛇鷲Sagittarius serpentarius,IUCN評級VU

圖片來源:http://cdn2.arkive.org/media/AD/ADC8BCD9-9359-41AF-85BE-6855DC699947/Presentation.Large/Secretarybird-walking-through-long-grass.jpg

鷺鶴Rhynochetos jubatus,分布於新喀里多尼亞,IUCN評級EN

圖片來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32/32E6E5EB-A688-485A-9D94-CA582D3303D4/Presentation.Large/Kagu-displaying.jpg

麥哲倫鴴Pluvianellus socialis,分布南美南部,IUCN評級NT

圖片來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28/2867BA9D-6C8B-4A3A-8EF4-F3B8ED07649E/Presentation.Large/Adult-magellanic-plover.jpg

蟹鴴Dromas ardeola,分布於印度洋各島嶼等地,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33/330BFC65-0B45-41EF-BFB1-3942AB75B912/Presentation.Large/Two-crab-plovers-in-flight.jpg

?嘴鷸Ibidorhyncha struthersii,分布在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等地有邊緣分布,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images/data/ibisbill_nameri.jpg

埃及燕鴴Pluvianus aegyptius,分布於非洲中部,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7A/7AEFE9FB-227E-4BA3-A3BD-FEE3C29C807F/Presentation.Large/Egyptian-plover-portrait.jpg

領鶉Pedionomus torquatus,分布於澳洲,IUCN評級EN

圖片來源:http://cdn2.arkive.org/media/E6/E6D62988-0F93-467D-80D0-197F2280FA1C/Presentation.Large/Female-plains-wanderer-showing-courtship-behaviour.jpg

麝雉 Opisthocomus hoazin,分布於南美,單成一目。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oatzin - Wikipedia

油鴟Steatornis caripensis,分布在美洲,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4/Oilbird_%2817370415445%29.jpg/1280px-Oilbird_%2817370415445%29.jpg

————————雀形目的分割線————————————

闊嘴霸鶲Sapayoa aenigma,分布於中美洲,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d/Sapayoa_aenigma%2C_Nusagandi%2C_Panama.jpg/1280px-Sapayoa_aenigma%2C_Nusagandi%2C_Panama.jpg

棘頭鵙Pityriasis gymnocephala,分布在婆羅洲,IUCN評級NT

圖片來源:http://cdn2.arkive.org/media/89/89FC4A80-CED3-4F6B-8206-9B413D5AF3A0/Presentation.Large/Adult-Bornean-bristlehead-resting-on-a-branch.jpg

肉垂鵙雀鶲Eulacestoma nigropectus,分布在新幾內亞,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creagrus.home.montereybay.com/bfow-Ploughbill/Ploughb-KDBishopAmbua11_5487f.jpg

藍頂鶥鶇Ifrita kowaldi,分布在新幾內亞,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www.oiseaux.net/photos/frederic.pelsy/images/ifrita.de.kowald.frpe.1g.jpg

灰連雀Hypocolius ampelinus,分布於中亞和南亞部分地區,IUCN評級LC

圖片地址:http://cdn1.arkive.org/media/7F/7F8F6909-CF22-4ED4-9485-E8772195F580/Presentation.Large/Male-grey-hypocolius-calling.jpg

棕櫚(即鳥)Dulus dominicus,分布於伊斯巴紐拉島,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Dulus_dominicus.JPG/800px-Dulus_dominicus.JPG

麗星鷯鶥Elachura formosa,分布在中國東南,越南,喜馬拉雅山南麓等地,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images/data/spotted_elachura_eaglesnest_bhompu_arunachal_pradesh_india_20160418.jpg

這個鳥可以再多說幾句,這個科是2014年新成立的,研究由瑞典農業大學、我國中山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等多國學者合作完成,其中的研究者有相識多年的鳥友。文章在這裡A relict bird family discovered

朱鵐Urocynchramus pylzowi,分布於青藏高原,中國特有種。IUCN評級LC

圖片來源: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images/data/151451435.bhrkobot.pinktailedfinch3.jpg

另外,單種成科但是有亞種的有以下幾種:鎚頭鸛Scopus umbretta,日鳽Eurypyga helias,秧鶴Aramus guarauna,鵑三寶鳥Leptosomus discolor(單成一目),斑嘯鶲Rhagologus leucostigma,白眉長頸鶇Eupetes macrocerus,林嘯鶲Hylocitrea bonensis,文須雀Panurus biarmicus,紋鷦鶯Scotocerca inquieta,黑頂鷦鷯Donacobius atricapilla,紅翅旋壁雀Tichodroma muraria,曲嘴森鶯Coereba flaveola

鳥綱所有符合條件的均在這裡,其中?嘴鷸、麗星鷯鶥、朱鵐、文須雀、紅翅旋壁雀國內有分布。


蜘蛛中目前有兩個只包含一種蜘蛛的科。(我國學者發表的華模蛛科今年已被併入皿蛛科中)

生活在美國西部洞穴中的洞跗蛛科 Trogloraptoridae:

Trogloraptor marchingtoni

長得非常其貌不揚

其次是胡通蛛科Huttoniidae,目前也僅僅知道一種,棲息在紐西蘭:

Huttonia palpimanoides


謝邀,所以這是每人負責一個類群的節奏么?那我就來負責陸生植物吧ORZ。

現整理陸生植物單種科如下,單種目單種綱和中國產的將會特別標註。超多圖預警!

被子植物(APG系統)共26科,基部被子植物3科,單子葉植物3科,真雙子葉植物20科。

非洲和中南美洲各產8科,大洋洲產6科,北美和亞洲各產3科,歐洲產2科。

草本6科,木本20科。

中國產2科,其中1科特產:

1.互葉梅科(Amborellaceae)單種目,被子植物中唯一的單種目。

互葉梅(Amborella trichopoda僅生長在澳洲新喀里多尼亞島。花部結構非常原始,在系統學上被認為是所有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具有非常獨特的地位。

具體介紹移步:「APG冷知識連載2」鮮為人知的小眾奇葩:最孤獨的被子植物

2.木蘭藤科(Austrobaileyaceae)

木蘭藤Austrobaileya scandens)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州雨林特產。跟五味子和八角是近親。

具體介紹移步:「APG冷知識連載3」奇怪雄蕊的綠色花朵:木蘭藤

3.奎樂果科(Gomortegaceae)

奎樂果(Gomortega keule樟目智利中部海岸特產。高大喬木,果實可食用。

4.花香蒲科(Maundiaceae)

花香蒲(Maundia triglochinoides)澤瀉目。澳大利亞西部特產的水生植物。以前被放在水麥冬科,APG IV獨立。

5.芝菜科(Scheuchzeriaceae)中國產

芝菜Scheuchzeria palustris)澤瀉目,又名冰沼草,分布在北半球比較寒冷的地區。中國分布在東北和青海,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6.毛石蒜科(Lanariaceae)

毛石蒜Lanaria lanata)天門冬目。南非最南端特產。花序被白色長絨毛。

7.四果木科(Tetracarpaeaceae)

四果木Tetracarpaea tasmanica)虎耳草目。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特產。小型常綠灌木。

8.鉤毛樹科(Barbeyaceae)

鉤毛樹Barbeya oleoides)薔薇目。生長於非洲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和阿拉伯半島的小喬木。具小型單性花。

9.核果樺科(Ticodendraceae)

核果樺Ticodendron incognitum)殼斗目。分布於中美洲的樹木。

10.土瓶草科(Cephalotaceae)

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酢漿草目。澳大利亞西南部特有的肉食植物,捕蟲囊跟豬籠草相似,卻是完全不同的起源。

11.雙翼果科(Alzateaceae)

雙翼果Alzatea verticillata)桃金娘目。分布在中美洲熱帶地區的小灌木。

12.球花柞科(Aphloiaceae)

球花柞Aphloia theiformis)纓子木目。分布於東非和馬達加斯加的小灌木。

13.四棱果科(Geissolomataceae)

四棱果Geissoloma marginatum)纓子木目。南非好望角特產的旱生小灌木。

14.馬拉花科(Guamatelaceae)

馬拉花Guamatela tuerckheimii)纓子木目。中美洲特產的常綠灌木,曾經被放在薔薇科中。

15.紅毛椴科(Petenaeaceae)

紅毛椴Petenaea cordata)十齒花目。中美洲特產樹木。

16.瘤葯樹科(Pentadiplandraceae)

瘤葯樹Pentadiplandra brazzeana)十字花目。產非洲中西部的灌木,果實甜,可食用。

17.夷白花菜科(Setchellanthaceae)

夷白花菜Setchellanthus caeruleus)十字花目。墨西哥乾旱地區特產常綠灌木。有大型藍色花朵。

18.龍柱花科(Emblingiaceae)

龍柱花Emblingia calceoliflora)十字花目。澳大利亞西海岸沙地特產小灌木。

19.鱗枝樹科(Aextoxicaceae)

鱗枝樹Aextoxicon punctatum)智利藤目。智利南部和阿根廷特產大型灌木,可以長至15米高。

20.粘蟲草科(Drosophyllaceae)

粘蟲草Drosophyllum lusitanicum)石竹目。地中海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特產。少數生長於乾旱環境的肉食植物。

21.油蠟樹科(Simmondsiaceae)

油蠟樹Simmondsia chinensis)石竹目。產於北美洲乾旱地區的灌木。其實中國不產。種加詞chinensis是命名者錯誤地將縮寫calif當成china造成的。種子可提煉霍霍巴油,廣泛用於化妝品行業。

22.商陸藤科(Barbeuiaceae)

商陸藤Barbeuia madagascariensis)石竹目。僅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的藤本。找不到彩照也是醉了。

23.浜藜葉科(Halophytaceae)

浜藜葉(Halophytum ameghinoi)石竹目。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特產。長得還蠻可愛的多肉。

24.南非茱萸科(Curtisiaceae)

南非茱萸Curtisia dentata)山茱萸目。南非特產的樹木。

25.杜仲科(Eucommiaceae)中國特有

杜仲Eucommia ulmoides)絲纓花目。嗯,就是那種著名的葉子可以拉絲不斷的植物。產我國中部和西南部。唯一我國特產的單種科。

26.毛子樹科(Plocospermataceae)

毛子樹Plocosperma buxifolium)唇形目。中美洲特產常綠灌木。花大而美麗,以前被放在馬錢科。

---------------------------------------------

裸子植物:3科,中國產1科,1科特產。

1.金松科(Sciadopityaceae)

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只產於日本,針葉輪生,是紅豆杉科和柏科的姐妹群。

2.銀杏科(Ginkgoaceae)單種門,所有陸生植物最獨的存在。中國特有。

不解釋也不想放圖了。。。不認識不是中國人。(Ginkgo biloba

3.百歲蘭科(Welwitschiaceae)單種目。

百歲蘭Welwitschia mirabilis)。北非沙漠特產,一生只長兩片葉子,一直持續生長,很多都能活到一千年以上,是植物中真正的長者。是非常奇特的植物。

---------------------------------------------

蕨類及石松類 (PPG系統)4科,都屬於真蕨綱。

中國產1科。

1.傘序蕨科(Thyrsopteridaceae)

傘序蕨Thyrsopteris elegans)桫欏目。南太平洋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特產。

2.花楸蕨科(Cystodiaceae)

花楸蕨Cystodium sorbifolium)水龍骨目。太平洋島嶼雨林特產的大型蕨類。

3.半網蕨科(Hemidictyaceae)

半網蕨Hemidictyum marginatum)水骨龍目。中南美洲特產,是鐵角蕨科的姐妹群。

4.翼囊蕨科(Didymochlaenaceae)中國產。

翼囊蕨(Didymochlaena truncatula)水龍骨目。泛熱帶分布,2015年中國學者在雲南西雙版納首次發現其在我國的分布,並於同年建立新科。這裡出現的唯一中國人建立的單種科。(Zhang L-B, Zhang L. 2015. Didymochlaenaceae: A new fern family of eupolypods I (Polypodiales). Taxon 64: 27–38.)

---------------------------------------------

苔蘚類 (苔蘚系統學目前還非常不穩定,也缺乏系統的歸納,這裡只列舉僅有單一物種的科以上水平分類單元)

黑真蘚目(Andreaeobryales)單種綱

黑真蘚(Andreaeobryum macrosporum)。一類只分布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寒地的珍稀蘚類。

長台蘚目(Oedipodiales)單種綱,中國產。

長台蘚(Oedipodium griffithianum。分布於北半球寒地。

平孢角苔科(Leiosporocerotales)單種綱

平孢角苔Leiosporoceros dussii)中南美洲特產。角苔中最原始的類群。

---------------------------------------------

就醬吧。。。弄完之後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閑得蛋疼。。。不過我開心就好~



謝邀,我來列舉一下鞘翅目的吧。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鞘翅目,前翅特化為鞘翅,簡單說就是第一對翅膀變成硬殼。世界已知約38萬種,是昆蟲種類數的1/3,所有生物種類數的1/5,所以知乎上提問「黑色硬殼蟲子」還不帶圖的我直接放棄。分為原鞘、藻食、肉食、多食四個亞目,然而這四個亞目的數量卻是極其不均等,原鞘亞目30多,藻食亞目100出頭,肉食亞目靠著個4萬多的步甲科勉強撐一下,剩下30多萬全是多食亞目了。可以這麼說,天下鞘翅目種類分十斗,多食亞目佔九斗,肉食亞目佔一斗,藻食亞目和原鞘亞目忽略不計。

以下目錄是按照Bouchard, Patrice, et al. "The Book of Beetles." (2014).中的178科系統整理的,下文中未標註來源的圖片也都來自此書。

原鞘亞目Archostemata

1.侏羅甲科Jurodidae

2.微鞘甲科Crowsoniellidae

3.復變甲科Micromalthidae

肉食亞目Adephaga

4.瀑甲科Meruidae

多食亞目Polyphaga

金龜總科Scarabaeoidea

5.刺金龜科Belohinidae

丸甲總科Byrrhoidea

6.纖顎甲科Podabrocephalidae

叩甲總科Elateroidea

7.擬芫菁科Rhinorhipidae

郭公蟲總科Cleroidea

8.棒擬花螢科Phloiophilidae

9.絮郭公蟲科Metaxinidae

10.熱螢科Acanthocnemidae

扁甲總科Cucujoidea

11.菌食甲科Agapythidae

共計11科,也是11種,最古老的原鞘亞目佔了3個,肉食亞目佔1個,剩下的7個都在多樣性最高的多食亞目,分屬於5個總科。


原鞘亞目在鞘翅目中的地位比得上植物中的水杉、銀杏,堪稱活化石。曾經遍布全球,如今現生的只剩下5科三四十種,其它都只能用化石向歲月證明自己的存在了。

1.Sikhotealinia zhiltzovae Lafer, 1996 侏羅甲科 Jurodidae

看到這個名字,了解過生物命名法規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些端倪,單科單屬單種的話屬就是模式屬,應該跟科名一致,但這個顯然是不符合的,那麼它的背後一定有一段故事。1996年,有人在俄羅斯遠東森林裡一間屋子的窗台上發現了一隻小甲蟲的屍體,由於太過奇怪,這一頭標本直接建立了一個新的科Sikhotealinidae,後來人們又研究發現這傢伙好像跟已經發表過的化石科Jurodidae挺像的,於是就把它挪到了Jurodidae科。Jurodidae科中文名叫侏羅甲科,本來是一個早在侏羅紀就滅絕了的科,但1996年的這個新發現使得它死而復生。因為Jurodidae科發表時間比Sikhotealinidae科早,所以Sikhotealinidae就成了異名。

侏羅甲科的一些化石種

圖片來源:Yan E V, Wang B, Ponomarenko A G, et al. The most mysterious beetles: Jurassic Jurodidae (Insecta: Coleoptera) from China[J]. Gondwana Research, 2014, 25(1): 214-225.

侏羅甲體長6mm,最大的特徵是成蟲具有單眼,縱觀整個鞘翅目,也只有一些四眼隱翅蟲(兩個單眼)和皮蠹(一個單眼)等能夠做到,而侏羅甲科不僅有單眼,還有三個,可以算得上甲蟲中的二郎神了。然而,直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侏羅甲科依然沒有哪怕是同一種的第二頭標本,關於該科的任何生物學特徵也就都無從談起了。產地距離中俄邊境線不遠,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中國東北也能傳來發現侏羅甲的好消息。

2.Crowsoniella relicta Pace, 1975 微鞘甲科 Crowsoniellidae

微鞘甲科也叫克勞森甲科,來源於人名。比上面的侏羅甲科好一點,微鞘甲有三頭雄性標本,全都是從義大利中部的Lepini山脈一棵板栗樹下的石灰土中沖洗出來的。

微鞘甲體長1.5mm左右,比較有意思的是它的前胸背板前角有兩個明顯的凹陷,恰好可以用來容納端部膨大的錘狀觸角,中胸和後胸的腹面也有一些坑凹使得六足也能很好地收起來。說的好聽點可以叫變形金剛,不好聽的話就是縮頭烏龜了。部分退化的口器說明它的成蟲可能取食一些液體食物,或者壓根不取食,除此之外也不知道什麼別的生物學特徵了。

3.Micromalthus debilis Leconte, 1878 復變甲科 Micromalthidae

這是一個生活在朽木里的物種,體長1~3mm,分布在北美洲。雖然同為單科單種,但復變甲的研究可比前面兩位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蟲如其名,復變甲的生活史極其複雜,幼蟲具有三種不同形態,三爪蚴型、象甲型和天牛型。卵初始孵出來的都是活潑的三爪蚴型(triungulin larva),蛻皮過一次後會變成不活潑的天牛型(cerambycoid larva),這時候它將有4條路可選:(1)直接化蛹(pupal),羽化後變成雌性成蟲(adult♀);(2)通過胎生的方式生出更多三爪蚴型幼蟲;(3)通過幼體生殖產下一粒卵,發育為象甲型幼蟲(curculionoid larva)並化蛹,最終羽化為雄性成蟲(adult♂);(4)通過幼體生殖變成amphitokous(不知道怎麼翻譯),此時可以重複(2)或(3)的過程。

復變甲的生活史

圖片來源:трехПОЛъе... он, она и оно

下面是該種的一些生態照。

圖片來源:Micromalthus debilis - Micromalthus debilis - BugGuide.Net

圖片來源:Micromalthus debilis


原鞘亞目說完,下面這個是肉食亞目,也是甲蟲中相對原始的類群。

4.Meru phyllisae Spangler Steiner 2005 瀑甲科 Meruidae

肉食亞目唯一的一種,1985年就在委內瑞拉亞馬孫雨林里採到了一些標本,直到2005年才發表為一個新科。體長不足1mm,生活在雨林的河流里,有無翅型和有翅型,表明它可以適應臨時的小水坑或者猛烈的洪水。

瀑甲的電鏡照片

圖片來源:https://www.zin.ru/animalia/coleoptera/rus/meruid_1.htm


剩下7種都是多食亞目的成員,多食亞目是鞘翅目中最為進化的一支,是現生鞘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種類繁多,遍布全球。

5.Belohina inexpectata Paulian, 1959 刺金龜科 Belohinidae

圖片來源:Paulian, R. and J.-P. Lumaret. 1979. Faune de Madagascar. 50. Insectes Coléoptères: Silphidae, Passalidae, Belohinidae et Ceratocanthidae.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Paris, 82 pp.

這是一個1959年在馬達加斯加發表的新科,年代比較久遠,而且原始發表文獻是法文的,導致這個種的資料至今都非常稀少。20年後的1979年,原作者又參與編寫了一部講馬達加斯加動物區系的法語書籍,其中收錄了這種罕見的金龜,上面的圖片是我從這本書里找到的。圖片看起來跟糞金龜挺像的,文獻里除了體長15mm左右,其他法語描述我實在是搞不懂了。

6.Podabrocephalus sinuaticollis Pic, 1913 纖顎甲科 Podabrocephalidae

圖片來源:Podabrocephalinae | Ivo Jeni?

又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物種,分布在印度的最南端,無論是標本還是文獻都非常稀缺。體長3.8-5.2mm,長著一副奇怪的面孔,長長的腦袋,長長的觸角,前胸背板后角處有兩根大刺,纖顎甲這個名字來源於它細長而狹窄的上顎。同樣,食性等生物學信息一無所知。

7.Rhinorhipus tamborinensis Lawrence, 1988 擬芫菁科 Rhinorhipidae

圖片來源:Rhinorhipidae - Wikipedia

這是一個上世紀末發表的新科,年代還不算太久遠,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標本數量非常之少,1978年在澳大利亞東部高海拔雨林邊緣採到過一些雄性,之後慕名而來的昆蟲學家和愛好者就基本都無功而返了,是像桃花源一樣神秘的存在。雄性體長5.1mm-7.5mm,雌性大一些,6.4-8.5mm,觸角比較長,全身有白色絨毛。中文科名翻譯成了擬芫菁科,其實跟芫菁關係很遠,這個是屬於叩甲總科的,而芫菁科是擬步甲總科,就像步甲跟擬步甲關係很遠一樣,大概只是長得有點像。

8.Phloiophilus edwardsi Stephens, 1830 棒擬花螢科 Phloiophilidae

圖片來源:Phloiophilus edwardsi

相比於前面那些珍惜動物,這個物種的數量還比較多。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發表的老種,是一種在歐洲的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的菌食性小甲蟲。體長2.5-3.3mm,渾身長著白色剛毛,觸角前三節膨大。喜歡在植被和菌物上活動,土壤中化蛹,幼蟲冬天比較活躍。

棒擬花螢的生態照

圖片來源:Phloiophilus edwardsii - 國內版 Bing images

9.Metaxina ornata Broun, 1909 絮郭公蟲科 Metaxinidae

這是一個其貌不揚卻有著混亂歷史的怪蟲,自1909年發表以來,曾先後被放在Cleridae郭公蟲科、Chaetosomatidae毛谷盜科、Thanerocleridae菌郭公蟲科或者Cleroidea郭公蟲總科的不知道什麼科。直到一個世紀後的2004年,才為它建立了一個新科,Metaxinidae絮郭公蟲科。分布在紐西蘭,其他信息不詳。

10.Acanthocnemus nigricans (Hope, 1845) 熱螢科 Acanthocnemidae

圖片來源:Acanthocnemus nigricans (Hope, 1843) (Acanthocnemidae) - атлас фауны России - фото Я.Н.Коваленко

這可能是11種裡面唯一一個中國有分布的了(可以看下面參考文獻里唯一一篇中文的...),也是19世紀發表的老種,在非洲、澳洲、南歐、印度等地都有分布,典型的岡瓦納起源物種,同時也再次證明了澳洲和印度是從非洲那邊漂出去的。2011年,動物所的幾位老師在上世紀50年代老一輩昆蟲學家在雲南採的標本裡面發現了這幾隻奇怪的蟲子,經鑒定為澳洲花螢科,為我國的昆蟲記錄又增加一新科。體長3-6mm,長相也是平淡無奇,但習性卻非常特別——嗜熱,它們喜歡聚集在火燒過後的樹皮下,產卵也在熱的地方,而且據說還有熱感應窩。考慮到澳洲花螢科這個名字太過冗長,於是就根據習性重新命名為了熱螢科。

11.Agapytho foveicollis Broun, 1921 菌食甲科 Agapythidae

圖片來源:Agapythidae - Wikipédia

最後一個種了,也是一個歷史挺複雜的傢伙。1921年發表的時候是Salpingidae角甲科的一員,後來被作為Phloeostichidae皮扁甲科的一個亞科,直到2005年才獨立成科。分布在紐西蘭,長相還蠻有特點的,前胸背板側面兩個突起在甲蟲中算是比較獨特的了。喜歡吃蚧蟲分泌的蜜露,常生活在山毛櫸樹上,有時也在苔蘚和落葉層里。

參考文獻

Bouchard P, Evans A V, Chamorro M L, et al. The Book of Beetles[D]. 2014.

Yan E V, Wang B, Ponomarenko A G, et al. The most mysterious beetles: Jurassic Jurodidae (Insecta: Coleoptera) from China[J]. Gondwana Research, 2014, 25(1): 214-225.

GE, SI‐QIN, et al. "Is Crowsoniella relicta really a cucujiform beetle?." Systematic entomology 36.1 (2011): 175-179.

Beutel, R. G. and T. Hoernschemeyer. 2002. Larval morphology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Micromalthus debilis LeConte (Coleoptera: Micromalthidae). Systematic Entomology 27(2):169-190.

Pollock, D. A. and B. B. Normark. 2002. The life cycle of Micromalthus debilis LeConte (1878) (Coleoptera: Archostemata: Micromalthidae): Historical review and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Zo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ary Research 40(2):105-112.

Spangler, P.J. and W.E. Steiner. 2005. A new aquatic beetle family, Meruidae, from Venezuela (Coleoptera: Adephaga). Systematic Entomology, 29: 339-357.

Paulian, R. and J.-P. Lumaret. 1979. Faune de Madagascar. 50. Insectes Coléoptères: Silphidae, Passalidae, Belohinidae et Ceratocanthidae.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Paris, 82 pp.

Lawrence, J.F. 1988: Rhinorhipidae, a new beetle family from Australia, with comments on the phylogeny of the Elateriformia. Invertebrate taxonomy, 2(1): 1-53.

Wolcott, A.B. 1944: A generic review of the subfamily Phyllobaeninae (olim Hydnocerinae) (Col.) Journal of the New York Entomological Society, 52: 121–152.

Hope, F.W. 1843. Descriptions of new species of insects collected at Adelaide in SouthWestern Australia by Mr. Fortnum. Proceeding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for June 6, 1842. The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11(70): 317–319.

Alonso-Zarazaga, M.A., Sánchez-Ruiz, M., Sánchez-Ruiz, A. 2003. Una nueva familia de coleoptera para Espa?a: Acanthocnemidae. Boletín de la Sociedad Entomológica Aragonesa, 32: 179–180.

林美英,楊星科. ACANTHOCNEMIDAE和PLASTOCERIDAE兩甲蟲科中國新紀錄[J]. 動物分類學報,2012,37(02):447-449.

Leschen, R.A.B.; Lawrence, J.F.; ?lipiński, S.A. 2005: Classification of basal Cucujoidea (Coleoptera : Polyphaga): cladistic analysis, keys and review of new families. Invertebrate systematics, 19: 17-7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11516/answer/34910574

以前回答過類似的,脊索動物門裡的幾個單型科單型屬(個別是單型目單型科單型屬)。

植物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銀杏了吧。

古菌里也有一個單型門,納古菌門(Nanoarchaeota),只包含騎行納古菌(Nanoarchaeum equitans)一種。


前些天寫過的樹袋熊應該算吧

樹袋熊又稱考拉,生物學分類為後獸亞綱-袋鼠目-樹袋熊科-樹袋熊屬-樹袋熊種

詳細的話請看下面鏈接,之前的回答也寫了不少和樹袋熊有關的小知識

知乎問答:有哪些知道後讓你震驚的冷知識?

我的知乎回答:有哪些知道後讓你震驚的冷知識? [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11883/answer/241463390?utm_source=com.example.android.notepadutm_medium=social

這兩天在寫關於鴞形目的文章,發現鳥類這邊也有這樣的例子

在隼形目下里就有兩種

鶚科下只有一屬一種,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鷹

還有隼形目下的蛇鷲科,也只有一屬一種,俗稱鷺鷹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人見人愛的小能貓就是單獨成科。

我看很多回答都從孑遺物種,或者是進化的旁支去考慮,這種類型的要考慮化石種的。。。在遙遠的過去,它們是有很多近親的,只不過運氣好才活下這一支,在現生種上才能獨成一科。所以要算上它們遠古的親戚,就不能單獨成科了。


說一個大家常見的例子,銀杏Ginkgo biloba,裸子植物銀杏門(評論說已經降為亞門了)下面唯一的種。孑遺生物裡面出現單種分類單元的確實比較多。

原po:最美的 初雪 銀杏 清華園_北角山妖_新浪博客


斑點鍥齒蜥,是蜥形綱喙頭目僅存的一屬。該目在三疊紀至晚侏羅世繁盛,晚白堊世以後趨向消亡。不過最近的分類中該物種可能有兩個種。


無油樟,華蓋木,鴨嘴獸,黑楞齒海兔螺

圖片原始來源找不到了,侵刪


為什麼沒人說古生物?其實應該不少吧。分類單元大小劃分本來就是人為的,你們信誓旦旦的說算上古生物肯定沒有單型目單型科真的好嗎?舉兩個單型目例子

原羽鳥目 Protopterygiformes

原羽鳥科 Protopterygidae

原羽鳥 Protopteryx

豐寧原羽鳥 P. fengningensis

始反鳥目 Eoenantiornithiformes

始反鳥科 Eoenantiornithidae

始反鳥 Eoenantiornis

步氏始反鳥 E. buhleri

本來還考慮著名的始祖鳥科 Archaeopterygidae,其實也可以算。但始祖鳥的分類好像有爭議,就算了。


說點銀杏百歲蘭這些老生常談之外的植物

先說我喜歡的食蟲植物

Cephalotus follicularis土瓶草,酢醬草目土瓶草科土瓶草屬,炒雞無敵萌~著名食蟲植物,分布於澳大利亞,不大好養,怕熱

Drosophyllum lusitanicum露葉茅膏菜/露葉毛氈苔/露葉松/露松(和茅膏菜很像但不是茅膏菜科是露葉茅膏菜科,一般國內食蟲玩家稱之為露松)石竹目露葉茅膏菜科露葉茅膏菜屬,原產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非常不好養,不耐挪。

接下來是比較有名的杜仲科杜仲屬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我國特產,我好像在很久以前就看科普文說這玩意可以提取杜仲膠,是一種神奇的(也就那麼回事)高分子材料,還是著名中藥(信不信由你)

相比剛才兩位沒啥特點……不過還是非常有特點的

Aextoxicon punctatum鱗枝樹,智利藤目鱗枝樹科

一種智利的熱帶雨林大喬木

Amborella trichopoda互葉梅(無油樟),著名原始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基部類群,非常孤獨,獨佔一目一科一屬一種

Gomortega keule腺蕊花,樟目腺蕊花科,又一種智利的雨林大喬木

Lactoris fernandeziana 短蕊花,胡椒目的,又雙叒叕是智利的,高清無碼圖不好找,找到這幾個

Scheuchzeria palustris芝菜,澤瀉目芝菜科芝菜屬

廣布但是不起眼,兩個亞種,分布在歐亞和美洲

  • Scheuchzeria palustris subsp. palustris. Northern and eastern Europe, northern Asia.
  • Scheuchzeria palustris subsp. americana (Fernald) Hultén. Northern North America.

被子植物基本上好像就這些吧,歡迎指正=w=


蟹妖,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那些整個目都只有一種的:

1.百歲蘭(也叫千歲蘭,反正就是很長壽的意思╮(╯▽╰)╭)

屬買麻藤門 買麻藤綱 百歲蘭目 百歲蘭科 百歲蘭屬

是百歲蘭目之下的唯一物種

買麻藤門是介於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一個特殊類群,包含了一大票的活化石孑遺生物。

以前買麻藤綱也屬於裸子植物,後來裸子植物被認為是並系群之後就獨立成買麻藤門了。

百歲蘭的葉子除幼年的子葉外,終生不換,只是像人的頭髮一樣不斷長(zhǎng)長(cháng),非常奇特。

2.南猊(ní),也叫智魯負鼠或秘魯鼩負鼠

屬於澳洲有袋總目(是的我就是這麼任性,三句話不離有袋類╮(╯▽╰)╭),但是它卻像美洲有袋總目一樣生活在南美洲,外形也很像一般的美洲有袋類(一副偽裝成耗子的模樣),所以也叫智魯負鼠。

本來科學家們也沒發現啥特殊的,只是基因測序的結果顯示它更接近大洋彼岸的澳洲有袋類,而且接近澳洲有袋總目的基幹位置,所以最後給它單獨建了一個目——微獸目,也叫智魯負鼠目

也是這個目唯一的現存物種,屬於哺乳綱 後獸次亞綱 澳洲有袋總目 微獸目 微獸科

南猊的位置也可以說是介於其他澳洲有袋類和美洲有袋類之間,證明了澳洲有袋總目是起源於南美洲的。

3.幽靈蛸,也叫吸血鬼烏賊

這也是個著名的孑遺生物,單獨屬於幽靈蛸目

它幽藍的藍靈珠般的眼睛,真是讓人著迷呢

4.拉蒂邁魚,也叫矛尾魚

屬於肉鰭亞綱,或者也可以獨立為肉鰭魚綱,這個類群也是包含了一大票著名的孑遺生物

其中拉蒂邁魚是腔棘目唯一的現存物種

當然了,大家都知道,過去認為它是介於硬骨魚和四足總綱之間的,不過現在看來它是肉鰭魚僅存的幾個物種之一。


小熊貓吧

源自百度百科


戴勝是戴勝屬唯一的一個種,戴勝屬是戴勝科唯一的一個屬!


土豚 管齒目 土豚科 土豚屬

管齒目就這麼一個貨


眼鏡王蛇屬 我記得只有眼鏡王蛇一種


人科人屬?


人科—人亞科—人屬—人種—智人亞種

不過人科下面還有一個南方古猿亞科我覺得可以不算畢竟已經沒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動物和植物的屬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
有哪些很逗的植物名或別名?
如何學習蕨類植物分類?
跨屬雜交的多肉植物應該怎樣分屬?
對蘆葦的第一印象怎麼樣?

TAG:生物分類學 | 生物學 | 植物分類學 | 生物 | 動物分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