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取得大成就的人都是三十歲以後,才開始發跡?

根據某創投機構負責人透露,他們研究發現,他們所投資的項目里,成功概率最高項目,創始人都是三十歲後,才開始創業。三十歲前的,絕大部分最後都失敗了。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35歲。王健林創建萬達也是35歲,任正非創立華為42歲。為什麼取得大成的人都是三十多以後,才開始發跡?


因為客觀規律,任何人如果沒有上一代的財富繼承,或者像虛竹這樣能夠有機緣獲得無崖子七十年的功力的話,就需要積累、學習,才能在中年實現爆發。

看看這個曲線。

任何人都需要忍受比較長的時間,這段時間一直是積累,可能看不到財富、地位,但是必須的。然後在某個拐點,突然爆發,一飛衝天!


從個人方面來說:

不能把人生的歷史相互割裂,歷史一定有邏輯。不是30歲以後創業就是突然開竅了。而是之前已經非常牛逼了。之後變得更牛逼而已。

社會對人的認識是有門檻的。未做到那麼大的事業,社會就無人知曉。一旦過了一個門檻,就儼然成功人士,放個屁都是經驗。

馬雲做翻譯社的時候,周圍早就小有名氣了。做阿里巴巴之前收到的橄欖枝都無數了。這個時期的馬雲,經驗已經豐富到常人難以想像了,但是馬雲的經驗都是屁。

從歷史進程來說:

人不能掌控一切,有個人大學不知道為啥選個碼農,之後互聯網爆發,就弄個騰訊公司。但是如果有個人大學選個機械,那估計現在還是普普通通。越順應社會宏觀潮流,越能乘勢而起。而考察社會潮流的能力,需要家庭、學識、運氣,不以主觀意志而轉移,有的人生在衰落的美國,有的人生在蓬勃的中國,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我想是人生閱歷豐富了,為人處事也成熟了。

還有一個,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

一個創業者,不僅有技術和想法。更需要龐大的社會關係。

走後門好辦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不是沒有道理。

馬雲當年比普通人更早接觸了解互聯網,而且多次創業。

王建林首先部隊轉業,然後娶了林寧,岳父是大校。

任正非也差不多。

中國創業最需要人脈,其次才是錢。


難不成你真相信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三十五歲以前都是白活的?都是在浪費生命一無所獲?

事實是,他們頭十幾年得到了很多無形財富,

可以之後用來變為有形財富。


因為第一次土星回歸前的成就容易在第一次土星回歸的時候被瓦解,第一次土星回歸後的成就才有可能維持到第二次土星回歸之前。至於什麼是土星回歸,請百度。


三十歲前,閱歷經驗心理都還在培養,

三十歲後,吃過苦了,明白道理了,圈子大了,自己再有對的格局,就容易了。


閱歷,和對世界的認知對創業很重要。美國的蓋茨和小扎又怎麼解釋


三十歲之前都在逛知乎了


二十多歲創業是裸考,大部分人都掛了,有些特聰明的過了,三四十創業是複習過的,但有些人考100,有些80,還是有人不及格,看你這十年複習的也么樣


推薦閱讀:

怎麼看阿里巴巴馬雲叫板工商總局?
高調的人比低調的人進步得更快嗎?
如何評價阿里巴巴紀錄片《造夢者》?
如何看待「古馳狀告阿里巴巴售假」?

TAG:成功 | 馬雲人物 | 任正非人物 | 華為 | 王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