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里的身高是用的漢尺還是三國尺?

通說里漢尺是23.1㎝,而三國尺則是24.2㎝,同樣身高八尺,卻相差接近9㎝。有的地方在描述三國人物身高時用的漢尺,而有的地方又用的三國尺。像劉備身高七尺五寸,按前者是173㎝,算正常身材,按後者是181㎝,可以算高大了,而劉備生活年代的絕大部分又屬於東漢。當然尺碼應該不會是一夜之間就變化,如果存在一個漸變的過程,那麼是否說明三國志里的尺碼是一個比較接近24.2㎝的數值。或者三國志里的尺碼標準不一,全部是由陳壽轉述所收集的數據,而標準隨著來源資料時期而變動。如果是這樣的話,能否給予比較精確的區間?


謝邀,但題主問題我不知道。《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的劉備【身長七尺五寸】,這身高的1尺到底是多少長,是23.1厘米,還是24.2厘米,是很難知道的。

漢末理論上是用漢尺,可陳壽萬一找到的原始史料出處是用三國尺呢?所以除非像日本那樣,把古人的屍體挖出來,比如伊達政宗的身高,能夠經過現代測試,得知是159.4厘米(大河劇《天地人》提到過)。

其次我再舉個例子,比如宋朝,宋朝有宋尺,但宋尺有21種,其1尺的長度,一般在30.9厘米-32.9厘米之間。宋朝還有自兩漢流傳下來的天文尺,長期保持在24.5厘米左右。宋朝有超過20種的宋尺,那麼漢末三國少說也有幾種有差異的尺寸。而《宋史》里一些人的身高也非常有趣。

假定宋尺1尺為31厘米,那麼以下這些人基本上是巨人症了:

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

這位虞允文比較有名,身高至少198厘米。

宋史列傳第四十八:范廷召......弱冠,【身長七尺余】,有膂力。

范廷召身高約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家鉉翁......鉉翁狀貌奇偉,【身長七尺】,被服儼雅。

鉉翁身高約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賀鑄......【長七尺】,面鐵色,眉目聳拔。

賀鑄身高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二百七:郭永......少剛明勇決,【身長七尺】,須髯若神。

郭永身高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五:鄧守恩......守恩【長七尺余】,狀貌甚偉。

這位鄧守恩是宦官,身高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十三:(趙)晁身【長七尺】,儀貌雄偉。

趙晁身高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十八:皇甫繼明......繼明【身長七尺】,善騎射,以膂力聞郡中。

皇甫繼明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二十一:李穀......【身長八尺】,容貌魁偉。

李穀身高至少217厘米。

宋史列傳第三十七:王超,趙州人,弱冠【長七尺余】

王超身高至少248厘米。

宋史列傳卷三十四:元達......【身長八尺余】,負膂力,善射。

元達身高至少248厘米。

宋史列傳第三十八:戴興......及長,【身長七尺余】,美髭髯,眉目如畫。

戴興身高至少248厘米。

宋史列傳第十一:(楊)承信【身長八尺】,美儀錶,善持論,且多藝能。

楊承信身高至少248厘米。

宋史列傳第十一:武行德......【身長九尺余】,材貌奇偉,家甚貧,常采樵鬻之自給。

這位武行德牛逼,身高至少279厘米。既然還有【余】,那身高差不多要3米,是真阿凡達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好吧,宋朝盛產阿凡達。當然,明朝也是盛產阿凡達,明朝一尺差不多要32-34厘米了。

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熊廷弼......廷弼【身長七尺】,有膽知兵,善左右射。

這位熊廷弼夠有名了吧!萬曆進士。以明1尺32厘米計算,熊廷弼身高約224厘米,幾乎是姚明了。

明史列傳第十三:(徐)輝祖,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

這位徐輝祖也很有名,是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子,以明1尺32厘米計算,身高超過2.7米了。

  • 所以呢,考慮到宋尺超過20種,《三國志》里身高的1尺到底是多少長,是23.1厘米,還是24.2厘米,或者更多,所以就不要糾結了。喜歡長的就用24.2厘米,喜歡短的就用23.1厘米。

最後,求關注我的專欄。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身高用的是西周紅黍尺,也就是布尺裁衣尺,0.231米。一個行業一旦形成了行業尺,就不會改變,會一路延續,具體延續到什麼年代。。。我覺得至少是宋以前

具體看我知乎文章,我是專門研究度量衡的


推薦閱讀:

為啥那麼湊巧一公斤剛好等於兩斤,一公里剛好等於兩里,一米剛好等於三尺 一個時辰剛好等於兩個小時?

TAG:歷史 | 三國 | 歷史人物 | 漢朝 | 度量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