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剛經說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又說揭諦揭諦是無上咒,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實」無有法,注意「實」字。勝義諦中不論「有所得」,在在修行中,以楔出楔,故而有種種的「大明咒」能讓人趨向正覺。

打個比方來說,解一道幾何題,我們要作一條關鍵的輔助線,這個輔助線事實上不存在,但卻是解題的關鍵。


《心經》出處的原文段落: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金剛經》出處的原文段落: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看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智本體,亦名實相、真如、自性、佛性、如來藏、法界、本來面目、本地風光。

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釋迦如來在他的老師燃燈佛面前,並沒有得到一個法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智本體,這是說佛智本體無有萬法可得可證,是無修無證

般若波羅蜜多,大乘菩薩六度之頂首者,前五度都是為達成般若度即智慧度,照了「實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之智慧船筏。智度論十八曰:『問曰:云何名般若波羅蜜?答曰: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即般若是逐漸認識了悟實相(意即無上正等正覺佛智本體)的行道智,從心經上看,也的確如此,觀自在菩薩是,行入深般若,因為般若也有聲聞緣覺的般若與菩薩的般若,相對聲聞緣覺的般若,菩薩的般若因為求證佛智本體更顯甚深,意即觀自在菩薩超越穿透了聲聞緣覺的般若深入到認識佛智本體的深般若,於是照見了萬法的實相,意即佛智本體(無智亦無得),菩薩依此覺照般若,心得自在而終究涅槃。菩薩圓滿般若完全證悟佛智本體,而成佛,意即諸佛亦是依此圓滿般若,來證得佛智本體。因此知道般若空性智船是為究竟的咒,咒為何?咒本身不可思議,行持時不可思議,咒果亦不可思議,故說以咒來相應如此不可思議的般若智。此般若為用,是般若波羅蜜多,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體,證悟為佛時,體用一如,自明自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金剛經佛是說給須菩提的;心經觀自在菩薩說給舍利子。給須菩提這麼講,須菩提就開悟了;給舍利子那麼講,舍利子也開悟了。八萬四千種病,八萬四千種葯。


善知識,無法得菩提,是名菩提。善知識。佛法秘密,非凡夫所知。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覺是因為眾生不覺,迷惑顛倒而方便立一個覺,因迷立覺,令眾生離一切顛倒妄想,直趨覺路。這就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

若眾生心,一念覺悟,覺而不迷。那麼,既然不迷了,因迷而相對設立的「覺」還會獨存嗎?本來無一物,清凈本然,覺與不覺皆是了不可得,有此究竟說,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在去法執,這也大乘佛法的關鍵處。

能懂不,般若法門本來就很深,沒有較深的基礎,和善知識指導,很難了達。慢慢參吧。


不說厲害點你能信??


了義來講,一個是站在夢醒的角度說的,一個是夢中的角度說的。


推薦閱讀:

虔誠與執著的區別在哪裡?另外經書還說該經能凈業障,因果論倒是可以理解,但善惡的度在哪裡?何為善何為惡?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念經法門比念佛法門更殊勝嗎?

TAG:大乘佛教 | 金剛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