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坐的過程有巨人感,感覺身處無限大的空間里,請問各位師兄為何出現此種現象,該如何應對?

打坐的時候,感覺自己變得很高很大很寬像巨人一樣,就連呼吸都很寬。感覺不到前面的空間感了,好像前面是一片滄溟,即使耳朵能聽到外面的車響,仍然覺得和面前的滄溟不是一個空間里。就是聽得到車響,低語,也能感覺到面前的空廣的空間。很空很廣,感受不到我的屋子了(我的卧室不大)。

這感覺持續了很多個呼吸,害得我總是把注意力拉回在呼吸上,因為我總去感受這個巨人感,還有面前的空間,反覆的確認到底是不是我感覺錯了。
後來我停下來,重新整理,再繼續的時候,那感覺沒了,實打實的能感受我周圍了以及我的自身,但是只要集中呼吸,偶爾還能進入那個狀態。
是不是再遇到此類情況,是不需要去感覺,無論遇到什麼,都只關注呼吸?


不要理會它們,繼續覺知你的呼吸,所有的幻象都是業力在凈化的呈現。

觀智的練習不僅可以凈化我們的煩惱,讓心恢復平靜,更重要的是開發出了客觀觀察事物的能力,讓這種能力被開發後,心就不會隨意捲入事物中,智慧就會呈現。

如何才算客觀的觀察事物?

看但是不參與,就如大街上有人在爭吵,我看,但是不參與到爭吵中,不去評判誰對誰錯,誰成熟,誰幼稚,看,就只是看,這就是客觀的觀察。

觀智的練習不同於對外在事物的觀察,它會要求你覺知呼吸的同時,並且注意力不去理會升起的任何感受和念頭。

重要的話說三遍:不去理會升起的任何感受和念頭。

重要的話說三遍:不去理會升起的任何感受和念頭。

重要的話說三遍:不去理會升起的任何感受和念頭。

任何的感受和念頭的升起都是過去業力的呈現,不要去理會它們,繼續觀察你的呼吸,這是觀察呼吸所要教給你的。

當我們使用百度時,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你經常搜索某件事物時,它就會推薦相應的鏈接和廣告給你,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與你的搜索有關聯的,好想知道你想要什麼一樣。

我們的心比機器要聰明百倍,它的聰明之處在於,心中的貪慾會以你想要的畫面呈現給你,以此來讓你的注意力跑掉,當你渴求於某物時,當禪修到了一定深度,那腦海中必定會浮現類似的場景,以此來誘惑你的注意力跑掉。

不僅僅是貪慾,嗔恨心也會浮現,當它浮現,也會連帶著你厭惡的人出現,浮現於你的腦海中;

不僅僅是嗔恨,掉舉也會到來,過去所做的那些讓我們後悔,不適宜的事情也會浮現,沮喪和懊悔會不斷衝擊你的理智,讓你無法繼續觀察。

不僅僅是掉舉,昏沉也會浮現,它會讓你變得很困,非常想要睡覺,止不住的困意,你的意志力一放鬆,可能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不僅僅是昏沉,疑法也會浮現,你會開始懷疑這個方法真的有用嗎?我在做什麼?我腦袋是不是抽筋了,怎麼會做這麼無聊沒意義的事情呢?於是你放棄了努力。

任何形式的感受、場景的出現都是為了讓你的注意力跑掉,為了讓你不再繼續觀察呼吸。這是業力最後的反抗。

就如同灰塵被掃除時它會漫天飛舞。

就如同火被澆滅時一瞬間會崩發出大量的水蒸氣,

業習也一樣,當要凈化它時,它會反抗,會以五種形式來糾纏你。

不要理會它們,繼續覺知你的呼吸,所有的幻象都是業力在凈化的呈現。


這些都是打坐會出現的幻象,是專註法門時出現的反應,沒什麼神奇的,基本認真打坐一段時間人人都會碰到。如果打坐去追求這個而不去守法門就本末倒置了。

打坐時的感覺身體不僅會變大,還會變小,小的像一粒砂子,還會覺得身體重的像是一座石像,有時還會覺得身體輕的像羽毛一樣要飄起來,這都是打坐普遍會碰到的。

練習觀呼吸要去了解這個法門每個步驟怎麼操作,碰到什麼境界要怎麼應對,確定了就不要改來改去。題主說的呼吸的反應這些都是小的反應,以前我也都碰到過,包括肺部往上覺得像是消失一樣氣息出入量彷彿沒有限制很舒服,這些不用太放心上。

打坐沒有人教起碼要多和實踐的人交流,自己摸索容易有偏差。


觀呼吸。觀呼吸。

又不是醫院裡照看危重病人……破呼吸有什麼好觀的,

怎麼不觀個眨眼吞口水什麼的……

這都什麼混賬東西傳的法把你們禍害成這樣!

你這法門的行持方法就錯了!!!找個靠譜的,懂行的重頭來!

這麼下去即身成佛是沒戲了,即身成個神經病是鐵定跑不掉的……


謝 @求凈土 @

這個是靜的境界,跟著去感受的話會衍生出很多境界,比如身體上升、漂浮、膨脹等等,而且心裡想出什麼就會出來什麼境界,這是意根的相續狀態,我們修行要破六賊的,不要體驗這些,繼續專註呼吸。因為你跟著跑了太遠,所以有把注意力拉回這樣的一個動作,而這個有意識的行為會打破你原本的狀態的,會導致退失不得不從頭來過。所以以後體驗到了知道就行了,不跟隨它,繼續聽呼吸聲就可以了。


首先搞清楚你是修止還是修觀。

修止,境界現前,不要管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個境界自然就消失了。

修觀,就是那種靜靜的看你裝B的心態,關鍵是靜靜的看,這個境界會慢慢的變化。

修止比較安全,修觀比較危險,一般定力夠才能去修的,不小心就進去了。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有維摩詰那種滿天花雨不粘身的本事,才能去修觀。

一般人,眼前出現個圖像,稍一留意,一下子就睡過去了,不要當真,不要執著,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止觀是要雙運,定慧是要等持,任何時候,自己都要警覺,定力不夠,就要修止。定力太深,就要修觀。這裡邊的尺度,師父也很難教你的,自己慢慢練習。


滄溟。你用了這兩個字。滄海,苦海無邊。溟,冥界。

這句話給所有看到這裡的人:沒有明師,不要胡來。


多謝師兄邀請。

我對於「坐禪」的了解,主要是來自於成觀法師的《天台小止觀講解》,其所講述之法,屬於大乘之修禪法門。師兄如果想真正的修大乘的禪法,我這裡誠懇的建議,這部經師兄一定要耐心聽完,這會對你的修行非常有幫助。

《天台小止觀》真正之名應為《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乃是智者大師所著,其是《圓頓止觀》(《摩訶止觀》)之梗概,也是入道之樞機,《小止觀》原是智者大師為其俗家的兄長陳針所說,亦是為接引初學佛法的修行者而說。智者大師慈悲,雖然《小止觀》的篇幅不長,但內容涵蓋了「坐禪」的方方面面,很多內容是修坐禪之人不可不知的。其中講到了修習坐禪時,應儘可能具備的條件,應作的前期準備,比如坐禪時的環境、飲食;坐禪時對於坐姿、手印、呼吸等的調整,對於入定、住定、出定時的種種注意事項;於坐禪中修行止觀時,如何具體的「修止」、「修觀」、以及調整二者的平衡;在修行止觀中需注意的事項,例如於修止觀中如何發善根,如何破除魔事;最後則講明了修習止觀的目標。這些內容在修坐禪前,修行者最好要心裡有數。

而講授這部經的成觀法師,亦非常之慈悲,講解得非常的耐心細緻,他也將自己很多的修行經驗融入了其中,將《小止觀》中的一些較為籠統的內容,講得更為具體詳細,其中的關鍵之處也一一點明,以方便修行者的具體操作、修行,所以這部不算長的《小止觀》,成觀法師前後講了140節課(每集平均50分鐘左右)。所以師兄要修坐禪之前,最好有耐心,將成觀法師的《天台小止觀講解》聽過,這絕對是有必要的,坐禪已經是一種「事相」上的具體修行,沒有善知識的指導,還是容易出問題的。

以下我也談談自己的經驗。雖然我坐禪的水平上不得檯面,但於坐禪中的好處,我也曾有所體會。

我聽成觀法師說過,修行之人,應能常常端身正坐,其就講到,釋迦摩尼佛以及其弟子,在講經與聽經之時,都是跏趺而坐,而這也是在修一種「不動觀」,身不動則心不動,如果身體總是東倒西歪、搖來晃去,心必然容易散亂。成觀法師也提到他當初在高野山學密之時,每天聽課、修法都要正坐,一天下來常常要正坐八小時以上。而我於坐禪的一大體會,就是便於攝心,因為坐禪初時腳的疼痛感,過程中需對於呼吸、身體姿勢覺知以及調整的要求,都容易讓修行者覺知自己的當前狀態,以此覺知之念便於攝心專一,讓人漸漸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要觀想的事情之上。平時當我心情比較煩亂又難以理出一個頭緒之時,我就會坐禪,以便讓內心平復,並以佛所教之法如實觀照煩惱之因緣,心念之生滅,每每如此,自心中的煩惱就會漸漸的去除。

就師兄提到的情況,如果以我的經驗來說,坐禪的目的並不在於觀呼吸,最終也不是追求呼吸上的感受,因為禪本是「靜慮」之意,其最終還是要回歸對於佛理的思維。坐禪時所修的「數息觀」,主要是用來對治散亂心,當能通過觀呼吸將注意力集中之後,就可以不再觀呼吸而開始更進一步的觀想,比如觀想某句經文,觀想佛理,觀想佛果功德;亦可以觀想自己當前之心念,比如觀想自己為何要坐禪,觀想又是誰在坐禪,觀想於坐禪中的痛感從何而來,又是誰在感到痛;同樣還可以觀想自己當前之因緣,比如之前我說到的,感到心煩之時,就觀想自己心煩的由來,是因何事而煩,又是誰在煩。而這些觀想最終,當然都是要歸於佛所說之正法,而坐禪的目的,也正是要體悟佛之正法,契入諸佛菩薩的心境。

就「數息觀」我也說說自己的一些感受。「數息觀」真正的名字應是「安那般那觀」(出入息觀),也是佛所傳的「二甘露門」之一,也是大、小乘都會修的法門。呼吸是眾生時時刻刻都在做的事情,其本身實際承載了非常多的信息,只是一般人不怎麼注意得到。其實人的呼吸是會跟著人的心境、情緒發生變化,激動、緊張之時,呼吸會自然的變快、變淺,而平靜、安詳之時則會平順、悠長;當人的處境不同時,呼吸也會變化,比如劇烈運動之時,呼吸自然會急促,而閑適休息時,呼吸就會平穩。如果修行者能常常觀照自己呼吸,體會出其中的差別,就能方便的覺知自己當前的心境,以及自己當前的所做之事。當然覺知之後,還需要將呼吸以及心境,導入心定的境界之中,這樣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利於自己處理好生活中的各種因緣,從而能對境不起煩惱。而坐禪時,所修的「數息觀」,就是要培養修行者一種於「定」中的呼吸感受,從而作為一種覺知心境變化的參照標準。

其實佛教的修行,關鍵是培養一種「覺觀」,在這點上,大、小乘佛教沒有差別,而兩者的不同實際是「覺觀」的內容不同。在《天台小止觀》中,智者大師講到,如果修行者在修止觀時,「由假入空」的階段,了知諸相因緣如幻,皆不可執著,但也因此「上不見佛果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並住於這種自我的寂滅之境,那就會落入小乘的境界;如果這時修行者,能再「由空入假」,了知諸相雖然如幻,但諸相的因緣並非不存在,眾生還是能感覺到各種苦受,從而起廣度眾生之心,就能步入菩薩的境界;如果能於「空」、「假」二觀都無滯礙,契入「中道」,就能漸漸的趣向佛的境界,而這也正契合了《中論》的「三是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而這也是智者大師所說的止觀修禪的依據。

希望以上對於師兄有所幫助。


你可能得了一點【欲界定】。從此以後,你將漸漸地走上正道。

我剛開始打坐時,也有這種情況。比如,如同在海水裡緩緩下降,沒有止境的下降。比如,爬到了雪山頂,卻控制不住而滑下來。比如,害怕自己飛起來,抓著電線杆不放。比如,身體被無限擴大,如同透明氣囊……,還有各種各樣的奇奇怪怪的夢境,真有意思啊!其實這都是【四大,地水火風,在重組的原因】。

慢慢修,不要急,控制情緒,不要去熱鬧的地方,最好不要接觸網路,堅持下去。跟自己的家人要學會忍受,否則你的環境一破壞,就不能保持下去。就失掉繼續進步的機會。

因為凡人的【心念】一直被【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色聲香味觸之五塵】欺騙,所以不能【安詳、寧靜】。一旦【修止觀】,把心念收攝,身體隨之會有一種【反常現象】,這是暫時的虛假的。堅持下去,就會喜歡安靜,厭惡嘈雜。慢慢地,你會有【幻聽幻覺】,這也是暫時的虛假的。

你最好參考【天台宗】的【小止觀】。這個講座是【凈界法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你可以去網上搜索,自修學習。等你有了基礎,如果能接著學習《楞嚴經》那就最好了,這個【凈界法師的楞嚴經講座也很好】。如果你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參考【妙境法師講的《四禪八定》、演培法師講的《八識規矩頌》、索達吉堪布講的《入菩薩行論》,慈城羅珠堪布講的《慧燈之光》,益西彭措堪布講的《入中論》,還有能海法師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獲得人身,最好是修學佛法。如果能解脫成佛,再來度化眾生,那就功德圓滿了。


你這個是定,叫奢摩他禪,修定建議看《定慧之路》


《楞嚴經》: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所謂五十陰魔,以答主的經驗來看,太少了,遠遠不止

任何現象,本非魔障

只因你據此肯定自己(或否定自己)才成為魔障

所以,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把它當回事,更不能去追求它,以為是什麼證明

那樣就入魔了。

實際,根本就不該打坐,那是病非禪

禪定是否一定要打坐,為什麼? - 知乎


建議觀呼吸前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觀呼吸。是純粹的只觀察呼吸,用呼吸拴住心念,通過這樣訓練初步的定力?還是在意去觀察靜坐的時候發生的不尋常的體驗,比如說你的巨人感,怎麼觀,觀不觀對修行有沒有好處?

佛法體系還是道教體系還是瑜伽體系還是靈修體系,看你自己信奉什麼嘍,同樣觀呼吸不同體系的路徑不一樣,比方說安那般那有16特勝。


不作聖解既善境界,一作聖解既魔境界


打坐的時候,身體的地大、水大、火大、風大都會起變化。你說的是風大的變化。

不要執著,繼續安住在你的所緣境上。

另外修法中的境界應該去問你的師父,怎麼到網上問呢?


師兄,你是學哪個法門的?是修禪定,還是安那般那,抑或是其他?


@法嘉宗智已經給你提示了。你的觀呼吸練錯了。


推薦閱讀:

初禪,二禪,三禪的喜樂有什麼區別?
打坐可以使自己進入分子結構自行調整狀態嗎?
永遠是那麼多的雜念。特別是打坐時要定,但就是胡思亂想。痛苦。?
怎樣培養正念?
打坐需要有什麼法門嗎?蒲團和香有什麼要求嗎?

TAG:佛學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