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很棒的典故?

我就是想存點乾貨U?ω?U

順便聽聽故事(? ω ?`)


那些年飄散在作文素材大全里的梗╮( ̄▽ ̄"")╭

先秦卷

1.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台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并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4、竊符救趙 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5、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覆無常的成語。

6、愛媵賤女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兒懷贏給晉公子,準備了非常豐厚的嫁妝,光穿著有華麗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晉國時,晉國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麼漂亮,於是都想找個陪嫁的女妾搶回家去,卻認為秦國的國主還不如女妾漂亮,而輕賤秦國的國主。這是則故事是韓非借齊國傳墨子學說的田鳩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問題時講的一則故事。所舉的「秦伯嫁女」一例與「買櫝還珠」一起說明一種辦事的道理,即切勿懷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後世常以此比喻辦事情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7、白虹貫日 出自《戰國策之魏策四》:聶政是戰國時韓國軹人,因為殺人避仇,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韓卿嚴遂與韓相韓傀有隙,想要報仇,聽說聶政俠義勇為,便送黃金百鎰做為聶政母親的壽禮,並說明欲請聶政刺殺仇人之意。聶政以母親尚在需要人奉養為由沒有答應。後來聶政的母親死後,聶政獨行仗劍刺殺韓傀,碰上了白虹貫日的現象,刺中了韓哀侯,他自己也自殺身死。白虹貫日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就是現在所說的日暈。古人迷信,常把此做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異兆,也附會為精誠上感天道。

8、畢萬昌大 出自《左傳 閔公元年》:春秋時,晉獻公滅掉魏,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說:「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現在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要啟發他的後代,使其昌大。」後來,畢萬的後代果然建立了戰國時的魏國。其實這些都是古人附會之說。後世就常以「畢萬昌大」的典故指人後輩發揚,繁盛昌大。

9、抱冰握火 出自《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復國,常常以艱苦的生活條件來磨礪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嘗膽,夜以繼日,內修軍政,外結諸侯,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亡了吳國。後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厲,也用指生活艱辛。

10、表裡山河 出自《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時,晉楚決戰之前,晉文公的謀臣,他也是晉文公的舅舅子犯勸文公參加決戰,他認為即使仗打敗了,憑太行山和黃河之險,也可固守無虞。原話為:「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指晉國外黃河而內太行山,地理形勢使國防極為穩固),必無害也。」後世常用「表裡山河」說明地理國防之固。而元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中: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者,意踟躕。中的「山河表裡」即用此事,一方面說明潼關形勢的險要;另一方面反襯詩人一路所見秦漢宮闕的破敗,百姓處於戰亂之際的無邊苦難。

11、甘拜下風 出自《左傳 僖公十五年》: 在秦晉韓原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兵所俘獲,晉大夫頭髮蓬亂下垂的拔帳隨行。秦穆公勸說道,:「二三子何其擔憂也!寡人準備請晉君去我秦國,豈敢太過分呢(這是表面上安慰晉國大夫等人的放話)?」晉大夫於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實際上晉大夫這番話,是與秦穆公約誓,希望他說了話要算數。「下風」的意思就是你的諾言不僅天地共鑒,我們在下這些做臣子的也都聽見了,希望你不要食言。「拜下風」原是謙恭卑怯的舉止,後逐漸又演化成「甘拜下風」的成語,用為甘居下列的自謙詞。

12、背城借一

出自《左傳 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晉、魯、衛三國的聯軍擊敗齊軍後,齊頃公派大臣賓媚人(即國佐,曾主持齊國之政)帶上賄賂去見晉軍主帥卻克,當晉方提出屈辱齊國的苛刻條件(必以蕭同叔子就是齊侯之母為人質,並且將齊國境內田間的壟畝變成東西走向,這樣道路、水渠都將成為東西方向,以便晉軍的行動)時,賓媚人本著維護齊國尊嚴,堅決地加以拒絕,並準備決一死戰(原話中為背城借一)。魯、衛兩軍主將,都勸告卻克與齊停戰求和,晉終於放棄了繼續進攻的主張,簽訂了盟約,齊國得以轉危為安。後來以「背城借一」表示誓與敵人決一死戰。

13、班荊道故 出自《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時,楚國伍子胥的祖父伍舉與蔡水師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兒子公孫歸生是好朋友。伍舉娶與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後,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實為伍舉護送之。」於是伍舉也因受牽連而逃奔到鄭國,然後準備到晉國去。恰在這時,公孫歸生也將要去晉國,二人在鄭國郊國相遇。他們「班荊(扯草鋪地)相與食(坐在上面,一面吃東西),而言復故(一面攀談返回楚國的事情)。後以「班荊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話舊情。

14、萇弘化碧 出自《莊子外物》 萇弘是春秋時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的大夫。劉氏與晉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晉卿內訌中(所指為公元前490年即周敬王三十年,趙氏擊敗范氏和中行氏),萇弘曾幫助過范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他,晉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萇弘殺死。萇弘死於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櫃盛放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及精誠之至也。當然化碧之說為後人的演義。後來常以「萇弘化碧」來比喻忠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為國獻身,忠烈精神長存。像明末著名將領袁崇煥就有死後,鮮血化碧一說。

15、操刀傷錦 出自《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想讓自己的一個小臣尹何,擔任私有領地的邑大夫的官職。因為鄭子產是他晚年舉薦而執政的,可能認為提拔尹何,子產不會反對。鄭子產主張「學而後入政」,這樣才不致把事情辦壞,才是用人穩妥的辦法;如果「以政學者」,那就是拿「政」去開玩笑,這是對「政」的不負責任,這將給「政」造成危害。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子產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錦不使人學制「作比,闡明不可本末倒置。以今天的眼光看,學而後作雖無可厚非,但干中求學,干也是學,也是不能偏的。後人「操刀」「傷錦」合二為一,用來比喻才薄力單,難以預勝任。

16.楚幕有烏

出自〈左傳 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鄭,鄭國得到其他諸侯國家的援救,迫使楚軍連夜撤退。楚軍為了防止鄭軍及諸侯國援軍的援救,軍隊於夜間悄悄撤走,卻留下了空空的營幕作為掩護。軍幕空虛,所以烏鴉才棲止在上面,鄭國人由此判斷出楚軍營內的虛實,才停止了向桐丘奔逃。後來用這個典故,常指敗退或軍事力量的空虛。

17、丁公鑿井

出自《呂氏春秋 察傳》:春秋戰國時宋國一個姓丁的人因為家中無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覺得這樣一來,洗滌和取水就不需要專用一個人了,說是等於得到了一個人的幫助。有人聽到這話後就把它傳訛了,說丁家打井得到了一個人。後來就以此比喻以訛傳訛,或主觀主義憑空解釋,把事情搞得顛倒悖謬。

18、大義滅親

這個故事就比較有名了,在〈東周列國志〉上也有記載,不過我要講的則是出自〈左傳 隱公四年〉:春秋時,衛國石蠟之子石厚,與公子州吁共謀殺君篡位。石厚為了安定國內人心,去求計於自己的父親。石蠟因之而設計,借陳桓公的幫助,乘他們到陳國之機,逮捕了州吁和石厚。衛國派人到濮殺死了州吁,石蠟派家臣到陳殺死了石厚。《左傳》因此稱讚道:「君子曰:『石蠟,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同與,就是一同處死的意思)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大義滅親」原指為君臣大義而滅父子私情,後用以泛指炎維護正義而不徇私情。

19、呆若木雞

《莊子 達生》: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為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渻子幫他訓雞。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渻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渻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紀渻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渻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斗,自然場場獲勝。莊子用這個故事,願意是指為了說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經過人為的訓練,也能積習成性,達到改造「物」的目的。但是傳到了後世,卻用「呆若木雞」來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神態,則全用為貶義。

20、盜憎主人

出自《左傳·成公十五年》:春秋時,晉伯宗(晉大夫孫伯糾之子)為人正直,在朝常直言不諱,妻子常勸他說:「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好直言,必及於難。」後來伯宗果然因為結怨過多而被殺。「盜憎主人」是說盜賊憎恨被他盜竊、搶劫的主人,後來就比喻壞人怨恨正直的人,無道恨有道,惡恨善,丑恨美,壞人恨好人。

21、天下無雙

出自於《史記·魏公子列傳》: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長平之戰,趙國殘敗,損失慘重。而秦國在長平之戰後不久,就發動了對趙國首都邯鄲的攻勢,妄圖一舉拿下邯鄲,滅亡趙國。趙國平原君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大軍前往救援,但經不住秦王的威脅,命令部隊帶趙國邊境停留下來。而魏信陵君決意救趙,遂盜得魏王兵符,殺死魏軍首領,自己帶領大軍救援趙國,經過殊死戰鬥,打敗秦軍,解了邯鄲之圍。信陵君在勝利之後,因為盜兵符,殺大將的原因,不敢回國,便在趙國住了下來。公子在趙期間,禮賢下士,尋找藏匿在市井之間的能人志士,與他們結交。平原君甚為不解,故說了上面這句話。

大意是有看不起信陵君的意思,信陵君知道後,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平原君門下的門客也大約有一半的跑到信陵君門下去了。總的說來,信陵軍是四君子裡面最禮賢下士的一個,也是最善良最具同情心的一個,他領導了山東六國的最後一次合縱伐秦,並取得勝利。應該說,用「天下無雙」來形容他應該是不為過的。

22、高枕無憂

出自《戰國策·齊策》: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馮諼是投奔田文的一個門客,在沒有任何功勞的情況下,再三向田文提出豐厚的待遇,田文都滿足了他。他後來擔任了替田文向農民收租的任務,但是他卻將所有的契約,免去了農民的負擔,為田文在國民中贏得了好的名聲,而在田文受到齊王懷疑的時候,田文封地的民眾爭相迎接。

而馮諼在這個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他通過讓梁國重金聘用田文,從而使齊王害怕田文為梁國服務而使其國家強大,就命請田文為齊國相。於是田文在其後的十年間都在齊國為相。

《戰國策》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因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很多地方都顯得有一定的牽強,其可信性值得懷疑。《戰國策·齊策》也是如此,有很多可疑之處,以上的事件未必沒有添油加醋之嫌,具體的就不一一在此辨別了。

23、利令智昏

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司馬遷在文末的評述中說:「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負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長平一戰之前,秦攻打韓,韓國的一部分土地與韓國本土失去了聯繫,這一塊地就是上黨地區,韓國便把它割讓給秦國,以求苟且。但是上黨的軍民痛恨秦國,他們在馮亭的帶領下要求向趙投降。

在趙國內部,關於是否接受馮亭的投降起了爭議,一部分人認為,接受投降,必然引起秦國的惱怒,到時候,秦必定大舉來攻打,這是趙國不願意看到的。以平原君趙勝為首的一部分人則主張,上黨地區是咽喉要地,且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樂而不為。趙國最終接受了上黨的投降,並由此引發了戰國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戰爭的結果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

24、兵不厭詐

出自《韓非子·難一》:「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春秋時期,齊國自齊桓公稱霸之後,因為後繼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個中華大地,一個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晉都是有力的爭奪者。

這個時候,楚國與晉國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楚欲稱霸必須向北進,而晉又如何肯向楚國低頭。公元前633年。楚攻宋,宋雖然不失為一個二等強國,但也絕非是十七正盛的楚國的對手,宋向晉求救。這個時候,晉國出了個公子重耳,他在王位的爭奪中敗下了陣來,無奈之餘。晉國並未派出大軍與楚國正面交鋒,而是攻打了楚國的附庸國曹和衛。楚國於是派並前來與晉決戰,戰爭初期,楚佔據上風,晉卻使用靈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齊皆助晉國。此時,楚成王見局勢對己不利,便下令撤退。但是楚軍主將子玉一心與晉決戰,於是帶領部隊前來與晉軍交戰。

晉文公重耳當初爭奪王位失利,被迫離開晉國落難他國的時候,一些小國卻並不禮遇他,而楚王卻給了盛情款待了他。楚王問重耳,如果他日你當上晉國國君,如何報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出於此時),再與您交戰。

晉國面隊來勢洶洶的楚軍,就主動的退後了三舍的距離,到達城濮。晉軍的主動後退起到了誘敵深入(這個詞的典故應該是出自於毛澤東,而不是戰國時期)的目的,也履行了當初重耳的諾言,可謂一石二鳥,得了便宜還賣了乖。最終,晉在城濮大勝了楚軍,戰爭的過程就不必講了,大家都清楚。楚國完敗,子玉繼承了楚軍主將在戰敗後自殺的傳統,但也不能用「慘」字來形容楚國,畢竟楚軍主力還在,並未太多的傷及筋骨。這一戰確立了晉的霸主地位,楚國也並未完全退出霸主的爭奪,但秦晉在此一段時間內成為爭霸的主角。

兵不厭詐」近乎完美的表現在了整個大戰過程中,這也是晉國的優良傳統,也是「詐」的最完美最忠實的執行者,秦楚等國常常是其玩弄的對象,例如趙盾先迎秦軍,以立襄公弟,後反悔,不迎接不說,反而派並攻打護送的秦軍。晉之後,秦國人優良的學習傳統得到了發揮,也在「詐」字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壁、騙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謂學有所成;而楚國在「詐」字上自然比不上前兩位了,吃虧當然也就是不計其數了。

25、馬首是瞻

出自於:《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春秋時期,晉國作為中原大國,處於天下的政治中心和地理中心,其他大國如要稱霸,必須要過晉國這一關,反之,如果晉國要確立其霸主地位,也必須擊敗其他的挑戰者。所以,秦、楚都與晉國發生過多次的大規模戰爭,總的來說,各有勝負,任何一方都沒有確立絕對的優勢。

在周靈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的時候,晉國率領著其魯、齊、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鄭等附庸國向秦國發動進攻,並且一路打到了咸陽的附近。秦軍的頑強的拒絕求和,並在涇水上下毒,聯軍傷亡不少。聯軍統帥荀偃於是下令:「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意思就是說:「雞鳴套車,填塞水井,剷平土灶,看著我馬頭的方向前進」。但是聯軍並不是團結一氣,各國軍隊只是拼湊起來的,並不齊心。欒黶首先就違抗命令,帶領下軍回國了。荀偃沒有辦法,也就只好下令諸侯軍隊全部撤離了秦國。 總的來說,荀偃大有破釜沉舟,團結一致,共同對秦軍發動致命一擊的決心,無奈,諸侯軍隊各懷鬼胎,哪能按照他的意思去辦,失敗是必然的結果了。

這是一些關於先秦時期的典故,以後慢更(/ω\)再更新一些其他朝代的


高中生用這個補典比較好

等你高考完了,我再給你安心擺擺龍門陣


謝邀啊。

老夫就來扒一扒那些詩詞中有趣的典故,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啥寫啥。

1.巢父和許由

關鍵詞:裝逼、境界

典故:堯帝想把天下讓給有賢德的人,人們說許由是一位高士賢人,堯就跑到山去找許由。到了許由隱居的地方,堯就開口了:「先生啊!如果日月高掛在天空,那麼火把就是多餘的了。現在有您這樣的高士,我還尸位素餐做什麼呢?請您出來治理天下吧!」許由說:「我看還是算了吧。你治理天下已經很好了,我再出來當天子,難道是為了博得名聲嗎?就算一整條大河都歸鼴鼠所有,它喝水也不過充滿它的小肚皮——我要那麼大的名聲好乾啥呢?你還是回去吧。」 堯還不死心,還在嘟嘟囔囔勸說。許由不耐煩了,跑到潁水邊上去洗耳朵,意思是說堯說的這些話髒了他的耳朵。對此堯只好作罷。這時候,一個叫巢父的人,牽著牛從河邊經過,看見許由在洗耳朵,就問是怎麼回事。許由把堯讓天下的事情告訴了巢父。巢父聽了,便牽著自己的牛往河上遊走去,說:「我的牛要到上游去喝水,別讓你洗耳朵的水髒了我的牛的嘴!」

引用: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伯夷叔齊見下)。

——李白《行路難》

評:老奶奶摔倒了,我都不扶,我就服巢大舅!

2.叔齊與伯夷

關鍵詞:任性、矯情

典故:兄弟兩人是商朝孤竹國國王的兒子。國王喜歡小兒子叔齊並立下遺囑,立叔齊為以後的國君。可是叔齊不願意違背立長子為王的規矩,請哥哥伯夷做國王,可是伯夷執意不願意繼承王位。為了讓弟弟安心做國君,伯夷偷偷走了,弟弟知道後也隨他離開王宮,四處尋找哥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伯夷,兩個決定不再回到孤竹國,而決定投奔周國,過安穩平靜的生活。 可是周武王正率軍討伐商紂王,他兩人上前阻止說「這種討伐不道德,周國屬於商朝的屬國,以下犯上,討伐君是不仁」。激怒周武王險些被殺,後來周朝建立後,伯夷、叔齊認為周朝不仁不義,拒絕和周人來往,不食周的糧食,只吃野菜,後來一婦人說,這野菜也是周的,兄弟二人就野菜也不吃,餓死在山上了。

引用:採薇詠羲農,高義越古今。

——唐·吳筠《高士詠·伯夷叔齊》

評:真是嗶了狗了,皇帝都沒人當,後宮佳麗給我留著。

3.青白眼

關鍵詞:心機boy

典故:阮籍的母親病死了,嵇喜來弔喪的時候,阮籍不但不打招呼,反而白眼相加。嵇喜見阮籍蔑視自己,心中不悅,在亡者靈前拜了一拜就走了。

嵇喜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弟弟嵇康,認為阮籍太傲慢無禮。嵇康安慰他說:「阮籍這個人就是這樣,看不起那些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人,凡是這種人,他都以白眼相對,你也不必放在心上。」然後,嵇康便帶著一壇酒和一張琴,前往阮籍家中弔唁。阮籍看到嵇康來了,神色緩和了很多,以青眼相對。後來,人們便用「青眼、垂青」表示對人的尊重或喜愛,用「白眼」表示對人的輕視或憎惡。

引用: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杜甫《飲中八仙歌》

評:給你一個白眼,你自己體會。

4.漢皋解佩

關鍵詞:美女

典故:鄭交甫在漢皋台偶遇兩位衣著華麗的女子,並表示希望女子能將她們身上的明珠各贈他一顆以作紀念,女子解佩相贈。道別後鄭交甫想再拿出明珠觀賞卻發現明珠早已不見蹤跡,而那兩位女子亦是,這才明白,自己剛才所遇到的兩位女子並非人凡間殊麗,而是漢水之上的神女。(《列仙傳》)

引用:心搖漢皋佩,淚墮峴亭碑。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評:此女只應天上有,屌絲還是別想了。

5.千金買馬骨

關鍵詞:土豪

典故:戰國時,燕國昭王繼承王位。他打算招納賢士興振邦。他問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說:「讓我給您講個故事。」從前,有個國君願用千金買一匹良馬。可是三年過去,無人入宮獻馬。 後來一位侍臣帶了千金去尋求良馬。他花了千金買回來的竟是一副良馬骨頭。侍臣說:「這樣,才表明國君尋求良馬的誠意!」接著,郭隗說:「大王招賢納士,不妨從我開始。」 燕昭王當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賢士雲集燕京。 (劉向《戰國策》)

引用: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

評:懷才不遇的看過來。。。

6.巫山雲雨

關鍵詞:啪啪啪

典故: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 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宋玉《高唐賦》)

引用: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其二》

評:關於啪啪啪,除了雲雨,還有行周公之禮,魚水之歡等說法。

7.楚王好細腰

關鍵詞:減月半

典故:從前,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後,整裝時)先抑制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等到一年後,滿朝(文武大臣們)臉色都是黑黃色。(《墨子·兼愛》)

引用: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佚名《無題》

評:是誰說得要瘦成一道閃電來著?

8.紅葉題詩

關鍵詞:網戀

典故:唐僖宗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於佑在城牆下漫步。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現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裡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墨痕未乾,字跡姍姍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雲端的宮牆,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於佑把詩帶回家裡,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裡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裡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幾天後,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於御溝上游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後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一晃幾年過去,於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於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後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願為二人牽線結緣。當時於佑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於是答應下來。

於佑婚後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於佑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於佑哪裡得來的,於佑便如實告之。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於佑取來一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寫的。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於是提筆寫下:「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評:猿糞啊!

9.旗亭畫壁

關鍵詞:撩妹

典故: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無奈他們命運都不太順暢,仕途艱難,而生活的經歷又頗多相似之處。一天,冷風颼颼,微雪飄飄。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率十餘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迴避,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三個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於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得意至極。(《集異記》唐·薛用弱著)

評:算了算了,我們不和你爭了,妹紙歸你。

10.伯玉摔琴換名

關鍵詞:炒作

典故:一天,有人捧瑤琴一張求售,索價昂貴,達官貴人,文人騷客,爭相傳看,卻沒有買的。陳子昂(字伯玉)看了琴之後,二話沒說,傾囊把琴買下了。圍觀者都感到驚奇,子昂道:「我生平擅長演奏這種樂器,只恨未得焦桐,今見此琴絕佳,千金又何足惜。」眾人異口同聲道:「願洗耳恭聽雅奏。」子昂說:「敬請諸位明日到宣陽里寒舍來。」   第二天,果然賓客滿座,在酒酣耳熱之際,他手捧昨天新買來的琴說:「我陳某雖無二謝(謝眺,謝靈運)、淵明之才,也有屈(原)、賈(誼)之志,自蜀至京,攜詩文百軸,奔走長安,到處呈獻,竟不為人知。彈琴,我雖擅長,恐污尊耳。」說罷舉琴就摔,「嘩啦」一聲,把琴摔得粉碎,接著他把詩文遍贈賓客。眾人愈以為奇,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摔千金,此人必是豪貴、奇人,奇人所作,必為奇詩奇文,不觀也知其妙。」於是爭相傳誦。一日之內,子昂詩名滿京華。其中「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之句,使人讚不絕口。不久陳子昂中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賞識。

評:這是一個非常棒的事件營銷案例,漲姿勢了。還有就是有錢了不起啊?嗯,了不起。

就寫到這兒吧,各位賞臉給贊再更~


說,有一天,蘇軾吧嗒吧嗒跑佛印那兒玩兒去了。兩個好基友就面對面盤腿坐下了。蘇軾說:「佛印佛印,我在你心中是什麼呀?」佛印淡淡一看,微微一笑:「在我心裡你就是我的佛祖呀!么么噠!」蘇軾發出杠鈴搬的笑聲:「哈哈哈!可是你在我心裡是一坨粑粑喲!」佛印雙手合十,想來一擊萬佛朝宗。考慮到蘇軾的社會地位,打了可能引起輿論攻擊,放棄了。白眼一翻繼續打坐。蘇軾在一旁左蹦右跳:「你咬我呀咬我呀?」佛印也不為所動。

蘇軾覺得不好玩兒,就回家了。

到家了,就和自己妹子吹:「佛印說在他心中我是佛,我說在我心中他是屎。他還不敢打我哈哈哈哈!」小妹噗嗤一笑:「你丫個二傻子。」蘇軾疑惑地問:「咋地?」「佛印心中有佛,萬物在他眼中都是佛。你滿腦子屎,看什麼都是屎。」

蘇軾:d(?д??)

說,又有一天。

蘇軾小朋友面對大江,頓悟人生真理。此情此景,不禁想吟詩一首。於是就刷刷刷寫來了,寫完了筆一擱:「哎呀媽呀我可真是個天才!人生八味,哪個味兒能把我咋地!我是電我是光!我是唯一的神話!」

他轉身大喝:「書童!你過個江,把這首詩給佛印看看,讓他瞻仰瞻仰。他一天到晚就知道讀應試教育教材,別讀傻了!」

書童就哼次哼次過了江,給佛印瞧瞧。佛印看了看,寫了倆字:

放屁。

書童心裡苦,可是他說不出。又哼次哼次劃回去,交給蘇軾。

蘇軾打開一看

放屁。

臉都氣扭曲了。當時就連奔帶跑到江邊哼次哼次哼次划過江去了,見了佛印就要干:「你丫會不會說話!能不能說人話!我懷疑你這裡有問題!」他用力戳了戳自己的腦子。

佛印雙手合十:「兔崽子,你不是說你看破紅塵,啥也不能咋地你么?怎麼一個屁就把你轟過江了?」

蘇軾:d(?д??)

我就記得有這麼兩個故事,未考證過,對話都是我瞎掰的。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謝邀。

「南大的名,東南的漢。南師的美女,南航的飯。河海的流氓滿街串

這是南京各大高校廣為流傳的一首打油詩,前四個很好理解,最後一個的故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這是有故事的,現在也可以稱作典故了。

故事如下:

  故事發生在1988年12月24日,「平安夜「當晚,農水系86級迦納留學生德蘇欲帶領一名中國籍女子回留學生宿舍,(事後證明該名女子是一名南京本地的性工作者)門衛攔住了這位女性,請她出示證件。黑人見狀,二話沒說,上去就給門衛一拳。 門衛依然堅持要他們出示證件,黑人火了,衝上去沒命的打著門衛,直到門衛口中吐血,沒有任何反抗能力。

  黑人拉著身邊的女子要走,正好被一群河海的學生看見了,學生們把門衛送到了醫院。 然後學生們到留學生的寢室樓下,他下來,道歉並且賠償損失。等了一 夜, 這位黑人終於下來了。但並不是來道歉或者賠償的,他帶來了一 群留學生,和河海的中國籍學生打了起來。

  事後,河海的中國籍學生告到學校, 要求給黑人留學生記過處分。 黑人留學生找到大使館,尋求幫助。 學校為了不讓事情鬧大,答應黑人學生,不記處分。 黑人高興的拿著畢業文憑準備回國, 中國籍學生心中憤恨難平。

他們到處拉人去街上遊行,在南師拉了一幫,南航拉了一幫,東大拉了一幫,南大也拉了一幫 。結果驚動了了南京市政府。 政府要求,無論如何要給黑人留學生記過處分,黑人在上飛機前一刻被拉下來,記過處分,從此就留下了河海的流氓滿街串的美名。

(以上內容搬磚而來,侵刪)


謝邀。

介紹一些佛教公案吧,很有趣也有哲理。

世尊一日敕阿難:「食時將至,汝當入城持缽。」阿難應諾。世尊曰:「汝既持缽,須依過去七佛儀式。」阿難便問:「如何是過去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世尊曰:「持缽去!」

---------------------------------------------------------------------------------------

佛陀有一天跟阿難說:吃飯的時間要到了,你該持缽進城了。

阿難說好的。

佛陀說:你既然要持缽,須要依照過去七佛儀式。

阿難便問到:什麼是過去七佛儀式。

佛陀說:阿難!

阿難:在!

佛陀說:好了 ,持缽去吧。

---------------------------------------------------------

托缽的時候仍然要安住於自我,能托缽的是「我」,不要被境界(飯好飯不好、恭敬不恭敬)拉走。


喬遷

《詩經。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詩,開頭四句是:「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意思是:砍伐樹木,丁丁丁,鳥兒鳴叫,嚶嚶嚶。它們飛出深谷,遷上高高的樹林。按:唐代以後,都把詩中的鳥認作黃鶯,後以「喬遷」、「鶯遷」為遷居或陞官的賀詞。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庄,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置鎖無人。惆悵之餘,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後不復再見的悵惘心情。白仁甫、尚仲賢均有《崔護謁漿》雜劇演此事,明清傳奇中亦有《題門記》、《人面桃花》等劇,皆本此。(典見《本事詩》、《唐詩紀事》及《全唐詩話》等)

司空見慣

唐代詩人劉禹錫某年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罷官回京,司空李紳因仰慕其名,邀至府第,盛宴款待。席間,李紳命歌妓勸酒,劉禹錫即席賦七絕一首,詩曰:「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李紳聽罷,就把歌妓贈給了他。此事范攄《雲溪友議》卷七、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三七均作揚州大司馬杜鴻漸與劉禹錫事,不能詳考。後人因以「司空見慣」比喻對事物的習以為常。蘇軾《滿庭芳?佳人》詞:「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典見《本事詩?情感》)


除了「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齊桓公

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也很慘,因為寵愛已經死去的第二任王后吳娃,廢太子趙章,立吳娃的兒子趙何為太子,也就是趙惠文王,並且派自己的股肱重臣肥義輔佐他。

趙何天資聰穎又有賢臣輔助,很快就坐穩了王位,而在這三年之中,被廢黜趙章年年對趙武靈王孝敬有加,趙武靈王就開始有些後悔,於是就把代地封給了趙章,號安陽君,並派大臣田不禮輔佐他。

第二年,趙武靈王又打算把趙章提拔成代王,被宰相肥義阻止。

接下來才進入正題,趙武靈王被阻止以後,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趙章和田不禮,並且還暗示他們要做準備。

同年,趙武靈王帶著倆兒子游沙丘宮,趙章和田不禮密謀,假傳趙武靈王的命令,召見趙何,趙何毫無懷疑的打算前往,又被宰相肥義阻止,並代替趙何先去,結果肥義被殺,趙章和田不禮見事情敗露,就帶著自己的親兵攻打趙何的宮殿,然而大臣李兌和公子趙成早有防備,殺退了趙章。

趙章見無力回天,就逃進了趙武靈王的宮殿中,想讓父親庇護自己,趙武靈王心一軟就答應了,很快趙成和李兌就來要人,趙武靈王當然不同意,兩人就派兵進去強行抓住了趙章。

殺了趙章以後兩人心想因為趙章的緣故帶兵圍困太上王的宮殿,解釋解掉了包圍,也已經是犯上作亂了,而此時趙何作為趙王,當然也不希望自己頭上還有個人指手畫腳,然而沒有人願意背上弒君的罪名。

最後幾人決定放宮中所有人出來,除了趙武靈王,於是趙武靈王就這麼被困死在了宮中,直到三個多月後趙成李兌才進入宮殿之中,趙武靈王早就死了,而且因為脫水缺食,死狀慘不忍睹,在這之後,趙何才和趙成李兌為趙武靈王發喪。

可憐趙武靈王也算的上是一代英主。


不請自來。

翻了翻筆記,有趣的典故實在太多,這裡挑幾個有關於虱子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1、三虱相與訟。一虱過之,曰:「訟者奚說?」三虱曰:「爭肥饒之地。」一虱曰:「若與不患臘之至而茅之躁耳,若又奚患?」於是乃相與聚嘬其身而食之。彘月瞿,人乃弗殺。 《韓非子 說林下》

大致意思就是有三隻虱子趴在豬身上撕逼,路過的虱子問它們原因,它們說在爭此豬身上最肥的那塊肉的歸屬問題。路過的虱子君勸它們:「臘祭不久即至,這豬馬上就會變成他人的美食,你們連這個都不擔心,還擔心什麼肥肉的歸屬?」這些虱子覺得有道理,就合夥把豬給吸瘦了。養豬的一看豬這膘,心想還不夠費勁的,就沒殺。

這個故事想說的是要想分著吃肥肉,得先保住這塊肥肉才行,要是每隻虱子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那這整盤的利益很可能在下個瞬間土崩瓦解。這幾千年前的「虱子們」的智慧不知碾壓了多少現代人。

2、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晉書 王猛傳》

捫虱而談的鼻祖,景略到底是洒脫,從不在意這些細節。

周總理在《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里引用了此典:「捫虱傾談驚四座,持螯下酒話當年。」

3、褚人獲編《堅瓠集》丙集卷三有《須虱頌》,其文曰:

「王介甫、王禹玉同侍朝,見虱自介甫襦領直緣其須,上顧而笑,介甫不知也。朝退,介甫問上笑之故,禹玉指以告,介甫命從者去之。禹玉曰,未可輕去,願頌一言。介甫曰,何如?禹玉曰,屢游相須,曾經御覽,未可殺也,或曰放焉。眾大笑。」

這個就用不著翻譯了。一隻爬過宰相的鬍子,還在皇帝面前露過臉的虱子,也算是前無古虱,後無來者了。「屢游相須,曾經御覽」,委實妙不可言。


纖指破新橙 ,今天正好在想這個典故……

周邦彥《少年游》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在李師師處時正好皇帝駕臨,周趕緊躲在床底,聽李師師與皇帝夜間私話……後做此詞

我想如果有了相宜的男生,請他來家裡做客,一邊剝橙一邊說纖指破新橙,如果他理解我是說請你留下來!留下來!留下來!我們應該蠻合的

可是如果他立刻去床底檢查,應該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推薦閱讀:

在你最無助最壓抑的時候,是什麼信念讓你支撐下來?
大家最喜歡五月天的哪一首歌?有什麼故事嗎?
有痒痒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親歷過哪些危險?
你喝的最多一次發生了什麼故事?

TAG:歷史 | 典故 | 故事 | 文學 | 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