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GDP與科研:貴州甕安挖掉6億年的寒武紀化石考察點?

貴州一礦山挖掉地球6億年歷史 專家:全世界就這個

去年11月我們發現問題已經很嚴峻,就找了三個還有研究價值的點,準備作為保留點,但是4月1日到現場一看,其中一個點已經沒有了,徹底被挖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員痛心地說道。

今年清明,對於全世界古生物學界來說都是陰沉灰暗的,來自中、美、英等國頂尖的學者匯聚貴州甕安縣北斗山磷礦。現場機器轟鳴,包裹著6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的成片山體倒在巨型挖掘機的機械臂下,接著又被車輪比人還高的重型卡車送往磷肥廠,製成肥施入田地。

「全世界就這一個」

「這是目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唯一窗口,全世界就這一個,挖了,就沒有了。」

朱茂炎所說的唯一窗口,其實就是我們研究人類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科學證據。

人們把最早出現動物化石的地層所代表的時代命名為寒武紀(4.85—5.41億年前)。然而,1998年甕安縣磷礦採區的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發現了大量動物化石,打破了科學界的共識。這裡保存了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大約距今6.1億年前),為研究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過程,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實證記錄。

甕安生物群作為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記錄,無論是其埋藏能力、化石多樣性、科學價值和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寒武紀之前的特異埋藏動物群中均屬首屈一指。自1998年以來,甕安生物群的相關成果大量發表在包括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刊》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


04.12更新。

@雲舞空城 說「他列出來的這些海相無脊椎和貴州龍,沒進入重點保護名錄,也沒有申報化石集中產地,所以地方政府並不大會考慮這些……」

我們來看一看《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化石分級標準」及首批化石名錄的通知》

「(2)古脊椎動物化石在研究生物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常也具有重要的科普價值和觀賞價值,因而受到很多普通大眾和媒體的關注,如保存精美的魚龍化石、恐龍化石、哺乳動物化石等。由於具有這些特點,古脊椎動物化石很容易遭到違法發掘和違法交易,也是流失海外的主要對象,因此重要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應當作為重點重點古生物化石。但該類化石(尤其是個體巨大的四足類脊椎動物化石)通常難以完整保存,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僅保存有少數部位,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僅是完整或近於完整的重要古脊椎動物應作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那些保存有重要部位特徵的標本(如頭骨、薦椎等等)也應作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

再看名錄

一級化石

二級化石

貴州龍常見,不等於它不是重點保護化石,不等於它可以被盜掘買賣。並且,重點是這兩個生物群的其他生物也在同時被盜掘販賣。我不太接觸關嶺羅平的化石,不過我見過的在我朋友圈裡賣的就有混魚龍、利齒滇東龍、丁氏滇腫龍、富源巨脛龍、關嶺貴州空棘魚、胡氏貴州龍。一般稀有化石都是挖貴州龍的副產品,然而,一樣的賣。一般這種賣東西的都很聰明,賣完就刪,我暫時沒有保存的圖片,容我找找。

以下為原答案

————————————————

剛才寫的比較急,再補充一些吧,國內這方面的問題確實比較嚴重。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國內化石保護形勢之危。

現在危在旦夕的不止有甕安生物群。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寒武紀大爆發。我國雲南昆明,有一個寒武紀大爆發時期的化石寶庫——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有三大產地——帽天山、海口、安寧,這三個產地的東西都屬於澄江生物群但是具體生物組成有差異,各有特色。帽天山產地現在保存的相當好,建立了澄江博物館,我覺得是全國化石保護的典範。然而,海口和安寧產地就………安寧產地被回填修房子了!修房子了!修房子了!海口產地,還有另一個名字——尖山磷礦。和甕安的情況類似,昆明的磷礦是小殼動物化石,而磷礦層之上就是澄江生物群化石。現在海口產地因為體量的緣故看起來化石產量勉強還行,然而按現在的情況遲早也會因為挖磷礦以及礦坑回填被破壞掉。

前段時間拍的海口產地現狀。

這只是化石和GDP相衝突的例子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非法的商業化大規模開採,這方面的典型——羅平、關嶺生物群。世界級的三疊紀海生脊椎動物化石產地,這兩個地方出的龍馳名于海內外呀,產量大、便宜,脊椎動物化石入門必備。然而,由於當地挖掘的農民技術有限,大量硬質灰岩里保存的化石被酸洗以獲得好的賣相,然而,化石本身卻被破壞了。當然這幾年農民富了買得起好設備了這種情況在減少。然而這不等於說你就能如此大規模的挖國家二級乃至一級化石賣。要說為什麼有關部門不管呢?天高皇帝遠,產地的村子好多連汽車都不通,出個山都不容易。並且,窮山惡水土地貧瘠,我靠自己挖石頭脫貧致富還不花政府一分錢。說到底,還是窮的緣故。

村民們在自家房前屋後各種挖洞,洞內挖掘視頻截圖,龍就是這樣出來的。

部分羅平生物群的化石,管中窺豹可見此產地化石之精美。網圖侵刪。然而,這些化石的產地正在因為盜掘而離我們遠去。盜掘規模之大,大到大多數人難以想像,在淘寶上,你也可以買的到貴州龍化石,別搜貴州龍化石,搜海洋爬行動物。

我國的化石保護刻不容緩,現有保護措施及分級方法不足及不合理之處需要改善。

以下是原答案。

——————————————————

這個問題很普遍,甕安只是一個縮影罷了,然而看國內幾乎百分百都是以GDP為重,破壞產地,幾乎不可能平衡。做的好一些的就只有澄江博物館、關嶺博物館這種了,然而澄江是地位特殊,關嶺是地方太偏,像高樓房這種經典產地只能被推了修房子。

舉個例子,昆明也產磷礦,並且,和甕安一樣,昆明的磷礦其實也是化石——小殼動物化石;然而,昆明問題更嚴重,甕安好歹還有人發聲說要保護,誰聽說過昆明。

再拿昆明舉個例子。昆明有一個地方叫高樓房,現在在挖山,建設一個度假村。這個地方是下寒武統烏龍菁組的地層,是昆明三大布爾吉斯頁岩型生物群之一——關山生物群化石最大的產地。然而,現在這地方已經幾乎沒了,被推平了。最後來兩張我在這個產地挖的三葉蟲。


我給「新聞有失偏頗」和「地方領導短視」兩個答案都點了贊。

不過我覺得有必要指出,題主顯然出於某些原因,故意只引用了新聞前半部分,把後面很重要的那部分截掉了,答主們可能也沒點開鏈接細看:

「現在核心的問題就是政府、百姓都沒有認識到這地方是唯一的,別的地方沒有,一直到上周開會他們才明白這個概念。」朱茂炎認為。

保護甕安生物群並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科學家只想在大片的山體中保留一個核心區。但是,甕安磷礦存在多家公司,礦權交叉,實施保護要涉及幾個相關企業和若干層級的政府部門。

為此,朱茂炎花了幾個月時間邀請相關部門和科學家關注這件事。今年4月1日,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以及貴州省相關廳局,黔南自治州、甕安縣黨委政府和相關企業終於在一張桌子前坐下來。

兩天的會議商討和野外考察,終於讓在座的所有人達成三點共識:一是甕安北斗山磷礦是一個世界級的珍貴化石產地,甕安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必須作為自然遺產得到永久性保護。二是鑒於目前磷礦開採和伴生的地質災害,甕安生物群化石產地和地質剖面受到全面性破壞或覆蓋,亟須搶救性保護。三是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和開發,需要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貴州省旅遊大戰略相結合,需要與甕安縣「五位一體」發展相結合。

「甕安生物群不僅僅是甕安的,而且是中國的,是全人類的,是受到全世界關注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自然遺產,它的結局不應該是幾袋磷肥。」與會的專家對這片山體的命運不僅高度關注,而且觀點驚人的一致。

(中國現在正在大建地質公園,這地方還是很有前途的。)


我是學地質的,但非古生物方向,算是半個內行人,明白甕安動物群是什麼意義。我看待這件事的觀點是,雖然地方政府,礦業公司有很大的錯誤,但我覺得相關的地質單位,科研團隊應該負最大的責任。仔細想想,當時誰最應該付出最大努力去保護這片珍貴的資源?我覺得是相關的科研團隊,這個地方一經發現就應該一方面遊說當地政府,讓當地政府知道這個資源的寶貴性,另一方面,大教授甚至院士們應該向國家申請相關資金,建立保護區。礦業公司關注科研價值還是關注有經濟效益?地方政府總的來說是審批的責任,如果科研人員申請保護區的積極性遠不及礦業公司申請採礦權的積極性,你覺得地方政府會審批哪個?

還有一個事情是可與之對比,就是安徽巢湖三疊紀金釘子剖面的申請工作,當時上課的時候老師給講的,個別細節可能存在問題。為了使安徽巢湖三疊紀能申請上「金釘子」,很多學校的老師,包括地大、南大、礦大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對剖面進行處理,使出露更好,對剖面進行分層,做標記,立標識牌等等,另一方面是聯繫當地政府做好保護,禁止在這個地方進行開挖。雖然最後金釘子給了印度的一個剖面,但是這塊剖面依舊保護的很好,為學生實習和相關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依舊記得當時老師的一聲嘆息。我們需要明白,這些成果的背後是很多人大量時間金錢的投入,而且是不計回報。

(金釘子具體的報道可見安徽巢湖「金釘子」 引來國際聚焦,直通巢湖兩會·聲音 委員呼籲保護「金釘子」(圖),這些背後肯定是相關團隊做了很多的努力,可能很多並沒有回報,個人認為巢湖的金釘子剖麵價值相比甕安還差了很多)

從我自己之前的經歷來看,很多地質方面的科研團隊地質研究可以用偷偷摸摸來形容,可能有點過,但是事實,比如去一個地方採樣或者說搞詳細的野外研究,一般團隊會向當地政府彙報並出具正式的介紹信嗎?我見過有的,但是不多,特別是對高校來說,有的甚至是害怕當地政府發現,去的時候別人問也只敢說,是學生來實習的,而不是來這個地方搞研究的。當然這個事情情有可原,畢竟開具介紹信、找當地政府彙報等等都是需要時間與金錢成本的。

鑒於以上考慮,我覺得既然甕安動物群給了相關的科研團隊帶來了無比豐厚的成果、利益,換算成金錢應該可達億元的級別,那麼相關團隊就應該起到保護它的責任,一方面對現場進行整理,另一方面聯繫政府、媒體,做好與政府的溝通,一層層反映,甚至說僱傭當地人長期看守。

當然,現在搞了個大新聞出來,也是這個他們努力的結果,以後肯定會保護好,希望現在沒有太晚。

個人認為,這個事情和GDP關係不大,只是新聞為了炒作列出來的,我國政府對於科研教育的重視程度要遠超很多人所想,另外甕安保護區也影響不了多少gdp,本質上來看是政府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價值,科學家們做的努力不夠,並沒有引起足夠級別的足夠重視。

再多說一句,很多不是本專業的人看到說化石二字就覺得很需要保護,上面也有很多答主在放了很多的化石照片,包括三葉蟲等等,其實大多數化石很常見,也沒有保護的必要,比如說,在廣義上所有的煤都是化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沉積岩裡面都是含有化石的,那這些沉積岩就不能動了嗎?肯定不是,我們還要評定化石的科研價值與經濟價值,而非科研價值始終凌駕於經濟價值之上。甕安動物群是特殊情況,其科研價值遠遠高於經濟價值,這種特殊的應該需要得到保護,因此並非說政府暴殄天物,而是需要科學家們做好溝通工作,如果科學家們並沒有做好溝通工作,政府審批開採無可厚非。說句很多人不想聽的大實話,很多科研成果是採礦的時候給挖出來的。另外,有些人說政府短視的,應該在這個地方建立公園博物館什麼的,對於這些我只能說四個字,圖樣,圖森。會去那參觀的有多少?全國古生物從業者加起來可能都不到1萬人,主要的受眾也就他們了吧?

這件事值得行業內部的人進行反思,是相關團隊責任未到。


這個不是GDP與科研的矛盾,而是「無知」與科研的矛盾。

不光磷礦是GDP,化石也是GDP,而且還是綠色GDP。

隨便建個博物館,科研基地,實習基地,地質公園,國家公園,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都比開採磷礦賺得多得多!拿得一手好牌,輸得乾乾淨淨!我要是碰到這個礦主或者相關國土資源部門,我就跟他說,你把一座金山當成磷礦開採了,你個大傻X!!!

目前來說確實沒啥有效途徑去保護化石科研資源,我猜大概只能由中科院向國務院上奏摺了,畢竟國土資源部是沒法指望的。

好消息是:貴州甕安責令停止涉保護點磷礦開採,制定生物群化石保護方案

@紙盒勇者 說得也很有道理,國土部門確實有網上公示系統,礦山信息的確是公開的。但是:1. 在實際地點,礦區邊界和拐點沒有任何標誌物,沒有任何公告,開採之前根本就是啥也看不到。2. 公示系統非常難查閱,如果不知道礦山或者公司名稱,礦產類型,沒有關鍵詞基本無從查起。光根據坐標和村鎮的地名是沒法搜索查詢到的,基本屬於國土資源系統內部隱藏文件。希望以後科研工作者和國土部門能多來往,交流信息吧。

令我非常不解的是下面這位??連財政收入和民眾收入都不分,更別說相關的地質和礦產知識了。你確定你不是來搗亂的?海軍司令?


這個事情也不必太緊張。一般來說,一片區域的地層並不是幾台挖掘機挖一挖就能掏空的,只要停止採礦作業,人為將遭到覆蓋的地層剖面挖出來,或者乾脆炸他半座山人為製造個大剖面出來就可以了。

通過調閱甕安縣地質圖可以發現,甕安磷礦所在地是一個背斜,核部發育上元古界(Pt3)的前震旦系地層,向兩翼依次出露震旦系(上部也被稱作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地層。

(中國地質調查數據服務)

從命名原則來看,國內的晚震旦世Z2,基本上對應了國際通用的埃迪卡拉紀,也就是地質圖上圍繞背斜核部黃褐色區域的淡綠色區域。可見,在甕安縣西南部,埃迪卡拉的地層還是發育得非常廣泛的。

在谷歌地球上,通過村名地名,大致可以勾勒出甕安西南部埃迪卡拉系地層的發育範圍。白圈裡是比震旦系更古老的地層。

(當然,這個範圍並不精確,只是大致有個概念)

所以,原新聞中所寫「全世界就這一個,挖了,就沒有了」,是誇張了。

應該說成是目前在這片範圍內已經找到的、研究意義較高的化石點受破壞嚴重,新的化石點還需要投入時間與經費去進一步踏勘。

不過,這樣就不夠聳人聽聞了。

但假如我們換一個思路:採礦作業開挖了山體,清走了大量土石,暴露出更多的新鮮地層剖面。只要停止生產後,地質學家帶著三五成群的研究生們去當一陣子的野人,未必不能在新的礦坑裡找到好東西。

所以,地質工作者也不必傷心,反倒應該暗自高興才對:只要停工幾個礦場,這都是滿滿的新鮮剖面和漫山遍野的paper啊。

畢竟大地如此寬廣,幾個礦山挖不完地層里的寶貝。

-------------

令我驚訝的是,甕安這塊地方竟然沒有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我聽聞甕安化石群的大名十年有餘,今天才知道這裡竟然不是地質公園,十分詫異。

(貴陽市周圍有4個國家地質公園,完全繞開了甕安縣 GeoPark-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分布圖)

這樣就有一點尷尬了:在2015年,國土部似乎已經停止了持續十多年的國家地質公園報批審核工作了。

國土部將停止受理和審批國家地質公園規劃

國土資源部關於取消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審批等事項的公告

目前國土部正在對2011年及之後批准建設的國家地質公園組織驗收掛牌工作。比如去年10月就通過了與南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的審核,正式掛牌了。2014年還有一批國家地質公園通過批准開始建設,目前還沒有到驗收期。

國土資源部關於同意命名雲南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的批複

羅平生物群是一處反映三疊紀海洋生態系統從二疊末大滅絕中恢復的地質遺迹,對於研究二疊末大滅絕和三疊初生命復甦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而甕安生物群則出現在雪球地球之後、寒武生命大爆發之前,對於研究生物演化的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如果2015年國土部的通知確實是指不再建設新的國家地質公園,這樣就麻煩了——可能沒法建設地質公園進行保護了。

------------------------

在國內地質公園大躍進的那十多年無所作為,現在科學家開始痛心疾首,這背後隱藏的可能是國家地質公園對拉動地方旅遊業產值的效果不給力

如果一個地區沒有什麼礦,只有青山綠水和各種地質現象,那麼建設一個地質公園提升旅遊業附加值就是一個合理的創收方法,畢竟做點基建和公園建設,憑空找一個旅遊區出來,對GDP多少有點聊勝於無的意思。

如果一個地區原本就有豐富的礦產,但也同時擁有好的地質現象,那麼是否要停止開礦轉而建設對提升GDP效果有限的國家地質公園,則成為一個擺在主政者面前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埋頭採礦,在短期穩定賺小錢但長期必將枯竭轉型;還是搞科普旅遊,在短期凈投入但長期可以賺更多的生態錢、旅遊錢、科研錢、科普錢?

流官體制下,真的不會有哪個主政者會主動選擇更為艱辛的後一條路吧?這得需要多大的獨特眼光和政治魄力!沒有外界的壓迫(中央命令、輿論壓力、學術界壓力),大多數官員顯然願意上馬一些短平快的項目。

---------------------

而地質公園不太好賺錢的原因是什麼——普通遊客憑什麼不去一個青山綠水的山區旅遊,而來你這個除了青山綠水之外也沒什麼特別的地質公園?

這就繞回那個尷尬的問題:為什麼普通群眾玩不轉地質公園?或者說,為什麼中國的地質公園比較缺少旅遊競爭力?

好了,扯了這麼多,又扯回我曾經說過的一個話題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48006

如何以地質學角度瀏覽地質公園?

-----------------------

我覺得不應過多苛責當地的主政者,畢竟那些沒有知名自然風景名勝做大腿的國家地質公園,活得並不太滋潤。要不然也不會有博士拿著地質公園價值定位模糊、缺少旅遊競爭力來做畢業論文了。不信你們去知網用「國家地質公園+GDP」搜一搜。

如果一個事業(地質公園及科普)缺少創收的健康機制,那麼久只能砸錢才能在保護某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地質現象。

如果這個問題繼續往下談,那麼就還會涉及到中國科普業為什麼進步緩慢、中國為什麼沒多少人主動做科普、中國為什麼沒有做科普的體制動力、中國為什麼沒有優秀的科普類紀錄片……恕我就不再展開了。

總之呢,甕安生物群遭遇的困境,並不僅僅是一地主政者面對GDP和科學研究該如何取捨這樣的小問題,而可以通過這個點折射出整個國家科普事業所面臨的困境:

我本來一直不大願意相信中國的老百姓缺少科學精神和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但事實卻是,這兩個東西可能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真的離這個國家的絕大多數人有點遠吧。

希望未來會有所改變。

-------------------------------

如果要我提點建議的話,我建議先有計劃的停工一些礦山,清理礦渣露出剖面,學習一下遼寧的古生物博物館,先圍繞地質剖面搞一個古生物博物館,建幾條典型剖面,這樣一來可以吸引中小學生做現場教學,二可以吸引高校做野外地質實習(不知道有沒有),三可以適當的弄一點旅遊業。先搞它一個賺錢的渠道再說唄。


呵呵

在中國一切都是以GDP為主導,這也是體現了我們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本質現象。

對於化石保護方面發達國家100多年前做的就比中國好,而且一直都是。。

1878年2月28日,比利時南部小鎮Bernissar的t煤礦,在地下322米的煤層中意外發現了河流沉積的碎石,3月份,在清理這部分碎石的時候發現了恐龍化石,於是,4月1日,化石挖掘正式開始,煤礦被永久性關閉,隨後,在地下322米的岩層中發現了28具近完整的禽龍骨架。

德國 Messe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自然遺產地,最早也是煤礦和油頁岩礦。

後來發現化石,煤礦也就停了,大概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科學保護和化石發掘。發現了大量極其珍貴的化石。

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去過Messel的很多、很多。。。因為那裡實在是太出名了,化石實在太好了。

1878比利時農村礦工大概也就是剛能解決溫飽吧。。人家不需要GDP嗎?

根本就是意識問題!!和政府作不作為的問題!!!

PS。 Messel的有個小露天煤礦後來變成小湖,在德國釣魚是要執照的,。作為對下崗礦工的特殊照顧,可以給他們發執照,並允許他們把釣的魚帶走。別人即使有執照,一般只能釣,但釣上來的魚還要放回湖去。我記不太清,大概是這樣。

下圖的小夥子正在擺拍,拍完放生。


就挖掉歷史來說。。。這個清明節真是名副其實啊。

這個是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明顯證據嘛。這就好比以前只注重經濟發展忽略環境問題,現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上了,環境問題得到足夠重視了。只不過這次的對象變為了磷礦開採和古生物化石,有一定不同的是,環境問題可以改可以治理,古生物化石弄掉了就沒有了。

重視程度也是不夠,當然跟當地經濟發展也有很大關係,看新聞里說甕安縣60%財政收入來自磷礦及其附屬產業。。。。重視肯定要重視,你得創造些條件來支持這個重視。

不知道目前破壞程度怎麼樣,現在的好消息是經過這麼媒體一報道,這個問題得到了重視。


好久不上知乎,最近才知道朱老師團隊搞了個大事情,來知乎圍觀一下。

首先,要說明一點,就是科研團隊並不是不作為。這件事這一整個團隊已經準備了很久,但是一切還是沒有GDP急迫,沒辦法。畢竟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地方政府在決策的時候,都能夠徵求學術方面的意見,古生物雖說跟礦產相關,但是在國內畢竟還是一個冷門專業。

另外,就雲大提到的,這一批化石點被挖掉,還有下一批出來這件事。目前來說,對前寒武的研究,整體需要的研究周期還是比較長的。裡面發現的很多化石可能都是某些分類單元在地質歷史中的首例,真正在具體的研究工作里,這種樣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一般都是靠整個課題組多收學生來完成這種工作量。然而至少現在,就古生物專業的學生人數加上其他因素的限制來看,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做研究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挖礦的速度。

我並沒有去甕安出過野外,不過貴州還是去過很多次,也到過幾個國家級貧困縣。家徒四壁對他們很多人真的並不是誇張,所以對於當地人發展經濟的急迫也挺理解的。GDP和科學研究自然會有衝突,就像跟環境保護,跟傳統民俗,跟城市化等等的因素一樣。但是國家財政去保護非遺,沒有什麼爭論;去治理環境,更沒有爭論;但是到了保護化石資源這裡,就會有人出來說,化石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 ̄Д  ̄)┍

當地的經濟狀況確實困難,但是也並沒有說就不能給開磷礦了,只是磷礦的礦區里,保護起來一小塊區域。在貴州,磷礦發育的地區漫山遍野,但是好的化石點並沒有那麼多,面積也沒有那麼廣,這中間可以協商的空間其實很大。

——————————————————————————————————————

還有想說明的一點,看到有的評論里開始說學者是京城吹空調的大老爺們,這個帽子不要亂扣。做科研並不是做行政做領導,而且國內科研領域的壓力和收入其實也一直是一個問題。國內科研工作的收入其實並不高,否則也不至於有能耐的都出國,而且工作壓力也並不亞於程序員這種,更不說永遠在加班但是從來沒有加班費了。搞地質的話,甚至有的時候會有生命危險,每年基本上都能聽到在野外遇難的消息,只不過外行並不知道也不關心而已。就說一件事,當時朱茂炎老師前前後後組織了這次會議,唯一一個疏忽就是把時間定在了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只能說做科研真的從來沒有節假日都習慣了。本來這些都只是業內的常態,也並不期待外界能夠了解甚至理解,但是直接上來就說學者是京城象牙塔里吹空調的大老爺們是不是也有點缺乏對科研人員的尊重呢?


作為地質一生黑的磕鹽逃兵,也覺得挺可惜的。世界上又少了一個可以出遊裝逼指點江山的地方。國內地質科普其實還是任重道遠的,但gdp如此,當地民眾也要吃飯阿。主要是古生物研究這麼小眾的學科,跟當地民眾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你發nature你發science拿了獎金能給幫你保護剖面的群眾分一筆不?分也給不了幾毛錢。磕鹽工作者不要站在磕鹽的高地嘰嘰歪歪的,磕鹽就是一個工作,也是為了賺錢生活,你的小飯碗被砸了,保住了這麼多人的飯碗,就不要太憂傷。這事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吸取一下教訓結了。作為研究生,我和老闆的利益不一致,我當然把老闆賣了,還用說?

ps:一個礦區再大,也大不了哪裡去,剖面在附近再開一個就好。這麼一想,好像又提供了工作崗位了,這要看看古生物研究能有點經濟價值,那啪啦啪啦就開出來啦。


心痛到無法呼吸???


出了問題,是要想辦法去解決的。

極端化一點,給古生物研究機構一把尚方寶劍,全國所有的礦在開採三個月內,必須取得某一級古生物研究所的認可,確定不會對古生物研究造成破壞才可以繼續開採,否則就無條件封井,這也是個解決辦法,雖然是個幾乎完全沒有操作性的辦法,但至少往「解決問題」上邁了一步。

知道這起事件荒謬在什麼地方嗎?一個開採了二十年的礦,最後幾年突然發現一個問題,而且是個了不得的大問題。於是一群業內人士痛心疾首,一群外行疾聲厲色,然後不了了之。等下一個開採了四十年的礦再爆出更了不得的問題,外行內行再藉助這個大新聞疾聲厲色痛心疾首三五天,繼續沉寂下去等待新的循環。

這!不!對!

題主新聞沒引全,來看看這一段讓我憤怒的新聞原文吧:

為此,朱茂炎花了幾個月時間邀請相關部門和科學家關注這件事。今年4月1日,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以及貴州省相關廳局,黔南自治州、甕安縣黨委政府和相關企業終於在一張桌子前坐下來。 兩天的會議商討和野外考察,終於讓在座的所有人達成三點共識

看到沒有,解決問題就需要兩天的會議就能達成共識。

對這個會議的重要性認識的最深刻的是誰呢?國內古生物界。

最有條件邀請召集會議的是誰呢?國內古生物界。

最需要召集這樣一次會議的是誰呢?國內國際古生物界。

僅僅幾個月的準備工作,再加上兩天的溝通協調,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不是在97年開展,不是在07年開展,是在這片礦挖了二十年的2017年4月1日!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愚人節。

以下是原答案:

一個礦從探,到交易礦權,到開採,到采完為止,公示了不知道多少次。這時候學者們在哪裡?在等著無知的民眾和政府受到天啟自動停工不幹等著學者們的臨幸?

古生物的事情,搞礦的不懂,礦的事情,搞古生物的不懂,不過根據國家法律,搞礦的做點什麼都要公示,搞古生物的,恐怕沒有這個習慣吧。

如果一切手續都按流程來,誰也別說誰,都是一群事兒不到頭上不知道處理的官僚主義者。

更新,上貴州國土廳網站隨便搜了搜,這個礦在09年擴能了一次,

09擴充了10年採礦權,假定之前開採10年應該不過分,那麼到2017年就該開採了18年左右,考慮到之前手續沒有規範時的情形,這片礦區搞不好已經挖了四五十年。題主的鏈接里提到16年才「發現問題已經很嚴峻」,說實在的,你們早幹嘛去了?

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被浪費,可惜歸可惜,但我們是不是該學到點什麼教訓呢?說你呢,大學者。

嗯,話可以說的再刻薄一點:

一片礦區,至少合法開採了18年。在開採的第17年11月,某研究院發現「形勢嚴峻」,第18年4月就「什麼也不剩」,請問這是不是有點兒太過巧合了?


甕安不是當年出過大新聞的地方么?還順帶發明了俯卧撐這個詞,現在又出大新聞了?


提問者真正想問的是平衡GDP和科研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新聞里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核心的問題就是政府、百姓都沒有認識到這地方是唯一的,別的地方沒有,一直到上周開會他們才明白這個概念。」朱茂炎認為。

研究員的觀點是,悲劇發生的根源在於不理解。

在這個案例中,矛盾壓根就不是GDP和科研的你死我活,而是事前雙方沒有通好氣。

悲劇發生後,政府方面也和研究所方面達成了保護及搶救的共識,這些部分題主為什麼沒有全部貼出?

GDP和科研有矛盾,但您的案例和您的問題脫節了,我也就沒法直接回答您的問題了。

以上。


經濟學中亞當史密斯祖師爺說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現在這隻手把礦山撥給了gdp,說明挖礦收益大於科研啊。


嘛…我覺得很多人想的太好了,太簡單了

覺得有個全國唯一,世界唯一

就算優質旅遊資源了…

就能賺大錢了……

只能說想太多………


在生存問題面前,什麼考古科研之類的都不值一提。


各位指點江山的大神,要不要去看看甕安的經濟狀況?

我也很心痛可是沒有辦法,倉廩實而知禮節,這麼說你懂吧,要做的不是去批判一番,而是完善法律,賞之以使民自動,罰之以使趨利者止。


甕安縣60%的財政收入來自磷礦及其附屬產業。

這個磷礦都挖了那麼多年了,

既然科學家都認為,是對全人類那麼有價值的東西了,全人類早幹嘛去了 ?

花錢給當地贖買啊。安排好當地人民脫貧致富啊。

你不能說你們發論文很重要,當地人民的生活就不重要,是吧 ?

補償到位了,當地民眾都會通情達理的。

你看一線城市的舊城改造拆遷,不就拆出了一堆千萬富翁嗎?當地民眾都喜迎拆遷啊.

.

干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成本的,

對地球人影響那麼大的事情,付出的成本,總不能全讓當地村民給扛了吧 ?

美國那麼多慈善基金,什麼比爾蓋茨、巴菲特,還有馬雲、馬化騰,

這幫闊佬都做出了幾百億的基金準備為全人類的幸福做貢獻。

這篇文章拿去說服他們出錢,總比在這幫苦哈哈的村民和窮逼的科學家身上榨油強吧?

.

還有站在岸上說話不怕腰疼的,說GDP不重要,政府財政稅收不重要的,

貴州省正準備花9年,把200萬深山村民生態移民出來,預計要花1600億,

這筆錢誰來出 ?你準備給他們捐款嗎 ?

甕安當地的扶貧資金+離退休老人工資+教師工資+醫療投入資金,..............

當地磷礦產業鏈出資了60%。

貴州安順挺窮的,人均GDP大概4000美元的樣子,是中國人均的一半,

當地民眾還沒有一線城市人均GDP2萬美元地區老百姓那麼大的胃口,

統計數據顯示,

貴州安順市轄區各縣財政收入總和,一年也就不到100億。甕安縣是20億。

如果誰能把當地這個財政的窟窿填上,我相信當地民眾一定會歡天喜地支持的。

如果那麼點錢都不準備出,就別成天唱高調說什麼對全人類有多重要了。

感情全人類就那麼不值錢 ?

.

全國以窮而著名的地區,涼山自治州很窮是吧,是很窮,他們一年財政收入120億;

而貴州安順市呢,一年財政收入不到100億。

年財政收入120億的涼山州窮得天下聞名了,各類扶貧基金和慈善基金蜂擁而入。

年財政收入不足100億更窮的貴州安順有幾個人知道?(看來還是少數民族太少沒影響力啊)。

他們得到了多少扶貧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幫助?

你認為要弄清古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很重要,

問題是,窮得叮噹響的當地人覺得避免自己在當代滅絕的趨勢更重要。


這要是開發成旅遊點能掙多少錢啊?


剛好我現在就在那裡上班,新聞報道的東西還是有所不實,那個地方是自己垮的,而不是挖的,那地方有很嚴重的地質災害問題,現在基本沒人回去那個地方採礦,並且那個觀察點的位置特殊,處於幾家礦權的分界,環境治理和古生物保護更多的需要政府和礦山企業之間的交流,還有那個地方只是一個很小的礦山,牽扯的資源量對比整個來說還是比較少的保護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目前以殘缺的化石作為滅絕生物的分類依據會不會存在許多謬誤?
距今15.6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為什麼是「大型碳質膜化石」?這個發現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科學家是如何分辨出恐龍足跡與坑的區別?
這是什麼石頭,是草化石嗎,有沒有價值?
現在市面上有法螺天珠出售,說是海螺化石玉華的礦石加工而成,請問海螺玉華真的是外觀這樣嗎,價值是多少?

TAG:地質學 | 政府 | 化石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