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將菩薩示現與鬼神干擾修行區別開呢?

rt,《金剛經》中說:若菩薩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但佛菩薩的示現還是有相的,那該怎麼區別菩薩示現與鬼神干擾?菩薩有什麼是鬼神做不到的?


謝邀:首先要搞清楚這麼一個問題,佛菩薩示現是怎麼回事?先貼經文:略長

  • 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 華嚴經》云: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見於如來。應遍一切處見於如來。譬如虛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虛空無身故。如來身亦復如是。遍一切處。遍一切眾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國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
  • 《華嚴經》: 見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旃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花世界寶蓮花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 佛說般舟三昧經》 欲得見十方諸現在佛者。當一心念其方莫得異想。如是即可得見。譬如人遠出到他郡國。念本鄉里家室親族。其人於夢中歸到故鄉里。見家室親屬。喜共言語。覺為知識說之如是。佛言。菩薩聞佛名字欲得見者。常念其方即得見之。譬如比丘觀死人骨。著前觀之。有青時有白時。有赤時有黑時。其色無有持來者。是意所想耳。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自在。欲見何方佛即得見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譬如人年少端正著好衣服。欲自見其形。若以持鏡。若麻油若凈水水精。於中照自見之。云何寧有影從外入鏡麻油水水精中不也。颰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鏡麻油水水精凈故。自見其影耳。影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佛言善哉。颰陀和。色清凈故。所有者清凈。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欲處色處無色處。是三處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涅槃。是法無可樂者。設使念為空耳。無所有也。

「十地菩薩座體,滿三千大千世界之量「

華嚴經中, 普眼菩薩要找普賢菩薩究竟依住在什麼境界。 佛告訴他,普賢菩薩今就在「此道場眾會,親近我住 」但是普眼菩薩「三求普賢,三重升進」卻找不到, 最後「卻生想念,方始現身」 普眼菩薩一起念求普賢菩薩現身,普賢就站在普眼面前。

  • 諸多經典,其實可以互相印證,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如何是見佛?如水清月現,非是佛來見你,也非是你來見佛,不過是因「自心清凈」,感佛「現身」,其實你見與不見,佛都在哪裡,佛是眾生心中只佛,眾生是佛心中之眾生,互融互攝。
  • 舉個例子:太陽早上升起我們說太陽出來了,晚上落山,說太陽下山了。非是太陽有個起落,不過因我們見與不見,內心非別取捨罷了。見佛也是如此:難道見佛時,佛才在又或是佛來見你?不見佛時佛去了哪裡?

知道了這個道理,才是真見佛。不執著於見,也不執著於非見。智慧圓明。

既然「水清則月現」「所見由心」修行中無論你見了什麼,你要觀察此時的狀態,若心中是躁動不安,那必然非是佛菩薩示現。非是好境界。


謝邀!

你無需妄想,所謂菩薩示現那必定是空,不會有相,菩薩就是空的別名。

如果你看到有相,當知那不是菩薩,而是魔鬼變化。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金剛經中說菩薩無四相,是對於菩薩自身而言的。我們是凡夫,看菩薩也好,看鬼神也好,都是有相的。因為我們妄心見相,所以佛才說,凡夫看佛也是凡夫。

佛弟子怎樣面對面前或者夢中的境界呢?佛在金剛經中說的非常清楚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佛給凡夫修行的指導思想,怕的是我們著於佛菩薩的相好。千萬不要見相生喜,更不要妄求佛菩薩親來,容易被魔趁虛而入,後果非常可怕。佛菩薩是感應,依教奉行才是感,真的佛菩薩才會有應。妄求不是感,是分別執著,這個一定要知道。

菩薩示現是為了度眾生的,目的是讓我們開悟的。直白點說,我們和佛菩薩接觸之後不會生煩惱,沒有恐懼,心裡清凈喜悅;

鬼神干擾,正好相反。示現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生煩惱,接觸之後產生恐懼,心裡煩躁不安,不快樂。

法無定法。修學佛法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順境逆境。遇到順境心生貪愛,即使對面是阿彌陀佛親來,對於我們來說也如諸魔來擾,因為我們清凈心已經沒了;遇到逆境反觀自省,即使對面是天魔波旬親至,對於我們來說也如諸佛加持,因為我們自性現前了。

佛弟子要想成就,不要區分菩薩和鬼神,否則豈不是妄想分別?只管自己的清凈心是否還在,是否心生煩惱。妄心看佛,佛就是你的魔;真心看眾生,眾生就是諸佛示現。

一切眾生皆是諸佛菩薩示現,唯我一人是凡夫。不見別人的過失,不生煩惱;只改自己的過失,才叫修行。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魔境勝境之分別,在與經教合不合上分。果是聖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凈,了無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則見之心便不清凈,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現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愈顯。魔現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真偽之大冶洪爐也。(復何慧昭居士書)

  今之稍有行持者,動言見種種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聖境界現,雖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當必大有心行轉變之徵。若仍然照舊,則非聖境,乃魔境也。不可不知。(答緣凈居士問)


想起來南懷瑾先生說過一個咒,降魔咒,因為是在講准提法門的,不知能否解決您的問題,但平常一定不要隨便念,對周圍眾生傷害很大。

「不過有時候,念咒念到某一個境界時,准提菩薩的像會顯現,我們這裡有幾位同學就有如此經驗,真有準提菩薩現在你前面。不過,有些是假的喔!是魔境變化的,來測驗你的,當然也有真的准提菩薩現身。這個時候,可用我另外傳給你們的秘密咒子:「嗡哈哩底噶」,當見到准提菩薩現身,得以測驗它是魔境界變化故意來試探我,還是真的准提菩薩的感應,念「嗡哈哩底噶」二十一遍,是假的就會退掉了,真的就更明顯。其實,只要念三遍以上就可以了,當然念七遍就更好,不過你一起這一念,如果是魔境界,它就會退了。」


不用區別,都是幻象。

你把鬼神當成菩薩,他就不會來干擾你了。


越高層次的神佛菩薩,越不會來人間界顯示。因為這一定層度上起了破迷的作用,又會影響人間界的某些法理。釋迦摩尼佛貌似沒有明確說過這方面的具體事宜,只說了都是幻象,從而讓修行他法門的修者不要執著於一切修行過程中所出現的象,不論真假。修行就是逐步去人心的過程,無論是真是假都不必執著。實際上每個覺者所傳的出世間的法都有不同的地方,不能一概而論。再深入再具體的情況,不是常人應該知道的,網路上也不配有真法。

最後切記,只要人心一正,邪魔即滅。人心不正,群魔即現。


謝邀。

兩碼事。

意思說菩薩無四相,有四相即非菩薩。

前者說的是菩薩看你,後者是你看菩薩。

也就是說你我都不是菩薩,或者說在我這個凡夫的眼裡沒菩薩。

嗯。凡夫眼裡沒菩薩。沒菩薩。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你錯解如來真實義了。金剛經說的這段話的意識是:如果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修行人,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諸相,產生分別妄想,就不是正確的修行菩薩道了。

金剛經是般若經典,沒有較深的佛學基礎,就要多聽經聞法,不可自己亂琢磨。

你要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佛法,不會有鬼神什麼的出現。就是佛菩薩做示現,也不一定要化現佛菩薩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都是幻化的相,所以讓修行人執著諸相。


最簡單的方法,一起殺。

禪宗操佛就是這麼來的,遇佛殺佛,遇祖殺祖。

道教也說,諸真是天魔矣,三清是聖賢魔。


漢地佛教世界,由於遠離佛陀正法,導致魔障升起,迷信、偽裝佛法的修行,以致有的學人敢於叫囂自己已成佛已成菩薩,或者見到了佛或菩薩。看看【大般若經 善學品】是怎樣說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三十三
初分善學品第五十三之三
  「複次,善現,有菩薩摩訶薩,魔所執持,為魔所魅,但聞名字妄生執著。所以者何?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先未修學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先未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先未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先未安住苦、集、滅、道聖諦,先未修學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先未修學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先未修學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先未修學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先未修學菩薩十地,先未修學五眼、六神通,先未修學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先未修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先未修學無忘失法、恆住舍性,先未修學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先未修學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先未修學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緣令魔得便。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不能了知蘊魔行相,不能了知死魔行相,不能了知天魔行相,不能了知煩惱魔行相,由此因緣令魔得便。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不了知色,不了知受、想、行、識;不了知眼處,不了知耳、鼻、舌、身、意處;不了知色處,不了知聲、香、味、觸、法處;不了知眼界,不了知耳、鼻、舌、身、意界;不了知色界,不了知聲、香、味、觸、法界;不了知眼識界,不了知耳、鼻、舌、身、意識界;不了知眼觸,不了知耳、鼻、舌、身、意觸;不了知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了知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了知地界,不了知水、火、風、空、識界;不了知無明,不了知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不了知布施波羅蜜多,不了知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了知內空,不了知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了知真如,不了知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了知四念住,不了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了知苦聖諦,不了知集、滅、道聖諦;不了知四靜慮,不了知四無量、四無色定;不了知八解脫,不了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了知空解脫門,不了知無相、無願解脫門;不了知十地;不了知五眼,不了知六神通;不了知三摩地門,不了知陀羅尼門;不了知佛十力,不了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了知預流果,不了知一來、不還、阿羅漢果;不了知獨覺菩提;不了知一切智,不了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了知有情諸法名字實相。由此因緣令魔得便,方便化作種種形像,語此菩薩摩訶薩言:『汝所修行願行已滿,當證無上正等菩提。汝成佛時,當得如是殊勝功德尊貴名號。』善現,謂彼惡魔知此菩薩長夜思願:『我成佛時,當得如是功德名號。』隨其思願,而記說之。
  「善現,時此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無巧便故,聞魔記說,作是念言:『奇哉!是人為我記說當得成佛功德名號,與我長夜思願相應。由此故知過去諸佛必已授我大菩提記,我於無上正等菩提決定當得不復退轉。我成佛時,必定當得如是功德尊貴名號。』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惡魔、或魔眷屬、或魔所執諸沙門等記說當來成佛名號,如是如是慢心轉增:『我於未來定當作佛,獲得如是功德名號,諸餘菩薩無與我等。』
  「善現,如我所說已得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諸行、狀、相,此菩薩摩訶薩皆未成就,但聞魔說成佛虛名便生傲慢,輕弄毀蔑諸餘菩薩摩訶薩眾。善現,是菩薩摩訶薩由起傲慢輕弄毀蔑諸餘菩薩摩訶薩故,遠離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無巧便故,棄善友故,常為惡友所攝受故,當墮聲聞或獨覺地。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或有此身還得正念,至誠悔過舍舊慢心,數數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真勝善友,彼雖流轉生死多時,而後還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漸次修學,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若有此身不得正念,不能悔過,不舍慢心,不欲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真勝善友,彼定流轉生死多時,後雖精進修諸善業,而墮聲聞或獨覺地。
  「善現,譬如苾芻求聲聞者,於四重罪若隨犯一,便非沙門、非釋迦子,彼於現在定不能得預流、一來、不還應果。善現,妄執虛名菩薩亦爾,但聞魔記成佛空名便起慢心,輕弄毀蔑諸餘菩薩摩訶薩眾,當知此罪過彼苾芻所犯四重無量倍數。善現,置彼苾芻所犯四重,此菩薩罪,過五無間亦無量倍。所以者何?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實不成就殊勝功德,聞惡魔說成佛名號,便自傲慢輕余菩薩,是故此罪過五無間。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應善覺知如是記說虛名號等微細魔事。
  「複次,善現,有菩薩摩訶薩隱在山林、空澤、曠野,獨居宴坐,修遠離行。時有惡魔來到其所,恭敬讚歎遠離功德,謂作是言:『善哉!大士,能修如是遠離之行。此遠離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共所稱讚,天帝釋等諸天神仙皆共守護、供養尊重。應常住此,勿往余處。』善現,我不讚歎諸菩薩摩訶薩居阿練若、曠野、山林,宴坐思惟,修遠離行。」


推薦閱讀:

虔誠與執著的區別在哪裡?另外經書還說該經能凈業障,因果論倒是可以理解,但善惡的度在哪裡?何為善何為惡?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為何金剛經說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又說揭諦揭諦是無上咒,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念經法門比念佛法門更殊勝嗎?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金剛經 | 觀世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