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有人說「中國古代文學也就詩詞歌賦可讀,其他的文學作品除《紅樓夢》等幾部小說外可讀性都不行」?

求解,謝謝!


樓上已經有古代文學的博士朋友扔了幾本書,我就不扔了。

我就問,詩詞可讀性高我也就罷了不多說什麼,賦的可讀性哪裡高了。也不說《文選》了,請就把《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讀完,欣賞一下漢大賦的高度可讀性,然後再想想問出這種話的人你還需不需要回應。

他只是想裝X,不是想認真和你探討問題。


謝邀。我覺得沒啥可評價的。直接拿《左傳》、《戰國策》、《國語》、《史記》、《漢書》……這些史書,先秦諸子散文,《文選》,唐宋八大家等名家的文集,《單刀會》、《漢宮秋》、《梧桐雨》、《西廂記》、《琵琶記》、《桃花扇》、《長生殿》等劇本,各種明清小品文,加上什麼禪宗公案啊,筆記雜談啊,詩話紀事啊七七八八的。丟過去把他埋起來就行了。


-

這話說的未免也太客氣了。

一般情況下,提起中國古代文學就連扯詩詞歌賦的,不惟讀不了幾篇詩詞,認不全一篇大賦,對詩詞歌賦各文體的區別也不甚瞭然。至於其它文學作品,除了《紅樓夢》等,連書名都報不出幾個。

這樣的人,尚且能強扶自己令人捉雞的漢語水平,不至於將中國古代文學描的完全不可解,豈不是太過客氣?

中國人無論著史的自覺,為文的自覺,在世界藝文之林中都是名列前茅。素材上牢籠萬物,思想上兼收並蓄,除本地儒道,尚有佛家思想在此梅開二度。歷史的融合促進文學的融合,文化的激蕩推動文學的激蕩。寫實一派以《詩經》為源頭,想像一脈奉《楚辭》為濫觴,旁收諸子熔鑄古典散文的有《史記》,備述文體淵源探索創作理論的有《文心雕龍》。魏文帝稱為文乃不朽之盛事,韓退之言革新關道統之廢興。騷人墨客謂登高必賦,野史稗官搜巷裡雜談,述興衰的有帝王謨謀,遣興味的有小品掌故,斷壁殘垣有輿圖方誌,豆棚瓜架有神鬼妖狐。章學誠說六經皆史,翻過來豈非諸史皆文。

不信?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幾多殘史卷宗,今日已只錄名目了,真當流傳下來的全憑運氣啊?沒事兒翻翻《漢書藝文志》,類此胡思亂想定能平靜不少。

要說缺點那也不是沒有,最明顯的就是:

對傻X的兼容性太差。

搜公眾號「凱鵝」,書評、影評……反正啥都有。


可讀性不行?是你文言文不好吧!畢竟你連內容都看不下去,怎麼可能有可讀性。

如果你文言文水平還可以,然後你說這話,那你是沒讀過古代的小說筆記吧!比如《世說新語》《搜神記》《李娃傳》《鶯鶯傳》《柳毅傳》《三言二拍》各種明清小說(文言類和古白話類)

哪怕是先秦兩漢的歷史散文,比如《左傳》和《史記》哪一個單獨拿出幾篇文章,不也是妙趣橫生,故事情節豐富。

古代文學那麼多優秀作品詩經,楚辭,賦,古詩十九首,魏晉五言詩,宮體詩,民歌,近體詩,詞,傳奇,話本,戲曲,明清小說等等,你都讀過?(至少其中的代表作讀一讀吧)如果沒讀過,說這話,那你這叫囂的有點狠。


其實我覺得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實是對的,古代的小說很喜歡用大段的描寫來體現真實性,在「矛盾——行動——結局」的結構上有欠缺,造成了敘述冗長的特點。拿水滸傳來說,每篇的衝突都被大量敘述給掩蓋了,作為話本講起來也許繪聲繪色,但實際看的時候誰能真的把頭戴xxx,身穿xxx,外罩xxx,腳踏著xxx,手提xxx,y胯下一匹xxxxxxx讀完,再讀一首描繪戰鬥景象的詩,最後才看到衝突結果——誰又打贏了誰。現在誰要這樣寫小說會被罵死。

這是話本小說的通病,必須要把衝突捏碎、拉長,因為觀眾不是坐在電視機前,表演者演出時觀眾也許看別的去了,也許他來的晚,沒聽上半斷,直接從下半斷接著聽。所以衝突緊密、邏輯環環相扣的情節在話本的題材上很多時候是無法使用的。

但當脫離了話本題材的桎梏,像《三言二拍》這樣的小說集確實也挺好看的,至於《儒林外史》、《官場現行記》這樣的小說就不說了,因為成書時間太晚,雖然咱還叫古代小說,但同期歐洲的作家都已經快寫《人間喜劇》了……


說這種話的人,大多是想跟你爭論,你就守拙,不爭,凡事就輕鬆了。


你要看這個可讀性具體是指的什麼。

如果他說的是有深度耐讀的可讀性,那其他答主說的也挺多了。諸子百家隨便挑兩家比較成體系的都夠把普通人秒成渣。

如果他說的是讀的爽,讀的暢快淋漓。其他答主好像還真沒說到點上。

唐宋以前的傳奇志怪什麼的還真不太推薦讀,一方面太粗糙,一方面都是文言,佶屈聱牙。小品文可以一讀,最典型的像《世說新語》,看看簡單的注釋,都能讀懂,而且讀起來很舒服。

明清小品文可讀性很高,《閑情偶寄》、《浮生六記》、《夜航船等》,都可以一讀。

如果說小說的話,明清前後的文言小說可能也會比較難讀,但是也有一些篇幅短小精悍的,頗可一讀,如《閱微草堂筆記》。不愛讀文言的,像歷史演義小說《封神演義》、《楊家將演義》、才子佳人類的更多。官場小說如《目睹二十年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其他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我認為這本書在相當程度上被人忽視與低估了。

其實真的說起來,明清以後的文學用的都是古白話,寫作技巧和水平都能秒現在很多小說一條街,單單說《水滸》和《儒林外史》的寫作方法,一個環環勾連,最後百川匯聚。一個環環勾連,一疊三嘆,放到現在稍加改用都算是先鋒作品。內容上,古代小說里寫的東西到現在也不算過時,屢見不鮮。只不過由於現在人看現當代小說和西方文學看多了,網文又全是白的不能再白的大白話,讓太多人對古代文學望而生畏,覺得那些東西肯定看不懂,其實只是讀讀的話,沒那麼難。

最後說回這個評價,談起中國古代文學,只能說出來詩詞歌賦和《紅樓夢》,只能說明他什麼都不懂,對不懂的事,最好不要妄談,容易露怯。


大概說這話的人和我一樣沒有讀過什麼文學作品。就像一個門外漢,門檻都沒跨過去,又怎知其中的浩瀚。大概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限的,三百六十行,可能一個人能精通三五行,但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熟知每一行,當面對陌生的領域,勿妄下論斷才是好。


讀的書少說好書少


看你怎麼理解了。

要說非要讀出聲來,詩詞歌賦確實講究格律。如果此人精通古漢語的音韻,那就有資格說一句可讀性。

要是從中國古代文學本身看,他的觀點太狹隘了。在古代不通經史只會寫詩看小說的人也算是文人里的文盲了。


用「可讀性」來區分不同的敘事文本是不科學的。

「讀」作為一種行為,必然涉及到文本和讀者兩方面,因此所謂可讀性也要根據二者關係來確定,僅僅依據文本一方面是不夠的。不同讀者對各種敘事符碼和闡釋規則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為什麼會沒有可讀的?《山海經》《國語》《左傳》《史記》《世說新語》《資治通鑒》《牡丹亭》《西廂記》《桃花扇》《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二言三拍」等等太多了


哦紅樓夢是還好。但一部小說而已。沒必要全民必讀。


寫完講稿深夜怒答!

那是你閱歷和水平不夠。

別怪兄弟說話難聽,真的。

高考語文接近一百三十多,某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

曾經自以為在同齡人中讀的書多,讀書能力強,直到被文學史老師碾壓。

尼瑪,大段大段的詩詞歌賦文言文張口就來,不帶哆嗦的!

先生講課時教室爆滿有沒有!

其他的專業過來蹭課有沒有!

哦呦!

古代文學史講到各種流派各種作者信手拈來,風趣的很,我等學子只能望書興嘆。

先生說,歷史上著書立說的人多如牛毛,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能出現在教科書里或者流傳至今的作家作品必有所長。

兄弟,多讀書吧。

別想太多。

共勉。

………………………………………………………………

明日寶寶將登台講《湖心亭看雪》,希望不被先生批…

祝我好運!


一看就是士大夫階層,以鄙視底層來撫慰自己包衣的地位

水滸三國金瓶梅西遊記都是有底層生命力的吟遊詩人史詩,只有紅一篇是包衣,自然階級共鳴


讓他直接百度《上林賦》,他不是說賦的可讀性高嗎?不看註解,讓他讀,看看爽不爽。


首先得問問說這話的人他知道哪些中國文學作品吧,


想裝×你就讓他裝唄


那是因為他從小學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他知道的中國古代小說也可能只有四大名著等寥寥無幾,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他知道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我砸他一臉文學史教材,照著目錄給我一本本讀下來再說別的!


那是,詩詞歌賦朗朗上口的確好讀,紅樓夢等小說,語法接近,也是好讀

至於其他,真是難讀之極,畢竟別人大字沒識幾個,太難為人了。


講真,純粹奉詩文為正統倒還可以理解,至於詞么,一邊玩兒去……


推薦閱讀: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該不該出走?
《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猶太人,而喬伊斯卻借用了古希臘史詩《奧德賽》的框架來描述他的經歷,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作品中有時會出現並非正統守法的神父、主教等角色,甚至有隱忍扭曲難以示人的一面,這種形象什麼時候出現的?
希臘神話對後世(文藝復興以後)有哪些影響?有哪些文學作品反應了這些影響?
怎麼看一本書翻譯得好不好?

TAG:外國文學 | 紅樓夢小說 | 中國古代文學 | 中文系 | 漢語言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