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或二十年前乘坐飛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類似問題:在十五或二十年前乘坐火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第一次坐飛機是在1987年。感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一切都很自然。天氣也很好,完全沒有顛簸,一路順暢。這是我首次在飛機上拍攝的照片:
雷雨雲,依稀還能看到地面。
因為當時拍攝用的是膠片相機,洗出來的照片有點偏深偏藍,但看起來的更加深沉。講講與乘坐飛機有關的事情吧。1.妹妹同學的第一次坐飛機妹妹的同學畢業後,分配在北京國家農業部,大家都羨慕不已。春節,大家聚會。這位同學談到了他的第一次坐飛機。他從北京去海南,乘坐一種很老的飛機,只能坐幾十個人,飛行高度也有限。上天后,一切都不錯。藍天白雲,令人心曠神怡。突然飄來一大片雷雨雲,由於飛機的飛行高度有限,直接就闖進去了。飛機劇烈顛簸起來,飛機翅膀上都結了冰。空姐出來說,飛機快不行了,大家趕快寫遺囑。飛機上有一頂降落傘,等下有一個人會把大家的遺囑帶到地面。機艙里一片哭聲。沒法子,這位老兄含淚寫了遺囑。不想剛寫完,飛機飛出雲層,一片藍天。大家歡呼雀躍,把遺囑全撕了,笑談剛才的痛苦瞬間。不想,飛機飛進了更大一片雷雨雲,情況更嚴重。空姐讓大家趕快交遺囑。沒法子,大家哭號著寫完遺囑交給空姐。飛機一直到接近海南時情況才略微穩定。到了地面,這位老兄發誓,一輩子不再乘坐飛機了。
妹妹問他:你這次從北京怎麼回來的?這位同學說:嘿嘿,坐飛機回來的!2.顛簸記實某次從哈爾濱到北京。飛機快到北京了,透過舷窗能看見長城。大概是山地到平原有切變吧,突然飛機遇見劇烈的下降氣流,整個就栽了下去。我不知道自由落體保持了多久,當時心想這些可完了。突然飛機猛地一震,下降停止了。飛機里一片哭聲。經歷過這次以後,一般的顛簸我都不再當回事。3.圖154公司派一位老工程師去內蒙出差。老工程師問:是什麼飛機機型?總台回答說是圖154。老工程師說,我不去。問她為何?老工程師說,圖154就是要我死的意思,我不幹。沒法子,讓她從上海中轉,這樣來回都是波音飛機。過了幾個月,果然圖154出事了,從此中國的圖154全部停飛。老工程師得意洋洋地說:我有先見之明吧,圖154絕對不能坐!笑!不過,圖154確實也有點糟糕,機艙里時不時會冒煙,後來發現是蒸汽。據說因為密封不好,飛機降落時氣壓改變,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霧。
4.飛機上的歌聲某年的年29,從上海虹橋機場登機回家。飛機升空平穩後,空姐舉辦了一個小型春晚,給大家拜早年。乘客們都激動萬分,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回家的欣慰!記得空姐還唱了「鼓浪嶼之波」,乘客都隨聲合唱,飛機里一片歡騰。5.海上飛行某次去青島,飛機經停杭州。飛機從杭州起飛後,順著錢塘江飛到海上。從舷窗看出去,湛藍的海空,風景十分怡人。空姐遞給我一份報紙,裡面有台灣某航空公司的飛機在海上爆炸墜毀。我看完這篇文章,再看看窗外,原先的湛藍海空這時似乎成了恐怖色,心裡十分不安,盼著早點到青島。一直到飛機落地後,心裡才安定下來。看來,坐飛機時不能看這些空難的報道,否則會自尋煩惱。6.非典時期的航班非典時期我到廣州出差。機艙里乘客了了,空姐戴著長長的手套,一直把肩膀都包住。頭上套著頭套,眼睛用專用眼鏡護住,就像搞核輻射演習一般。飛機起飛後,就給了一瓶水一包餅乾,空姐啥事都不管了。
在廣州機場,偌大的候機樓人員了了,連我的鞋子聲都清晰可辨。非典,真的很嚇人。返程時,我身後的一位老者不戴口罩,不斷地咳嗽,把我唬得心裡一直發毛。我忍不住對老人家說,能不能戴上口罩?老人家說,你不就是怕死嗎?!幾位乘客馬上指責這位老人家,說尊重別人是做人的起碼準則。老人家不服氣,機艙里吵成一片。沒法子,反正也沒幾位乘客。大家全部都坐到別處,不和這位老人家一般見識。人就是這樣——有理沒理其實就看如何理解了,還是與人為善的好。7.最短的空中旅途某次緊急出差,從上海到寧波。到了浦東機場登機,飛機起飛後僅僅15分鐘就開始降落,空中時間22分鐘。這是最短的一次空中之旅。儘管時間這麼短,但空姐還是提供了茶點和餐食,服務一點也沒少。當然,所有的服務是一環扣一環:茶剛到手,才喝了一口,馬上就收回去;餐食就是快餐,而且要求飛機落地後再食用。至於洗手間,根本就沒開,連個人衛生也省了。笑!
別看航程如此短,飛機可是滿員哦。8.空中讀物空中讀物往往都是廣告和公司業績,偶爾有幾篇文章,也是半廣告性質的,非常難看。有次乘坐廈航的飛機從杭州經停福州到深圳,時間較長,就拿了一本廈航的空中讀物閱讀起來。突然發現其中一篇講尼泊爾遊記,蠻有意思。讀物中說,作者和另外一位女生在尼泊爾旅遊途中遇見叫做毛派的反政府武裝,他們信奉毛主席的理論——槍杠子里出政權。毛派對外鄉過路人和旅遊者收過路費。兩位小女生說我們來自中國,毛派一聽說,立即把收費減半,以示尊重。正說著,後面又來了一位德國人。德國人說,我來自馬克思的故鄉,能不能也打折。毛派說,我們只知道毛,不知道馬,請乖乖交買路錢。沒法子,德國人交了全費。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笑起來了。旁邊一位乘客看我這麼好笑,連忙詢問。我說明後,這位老兄居然是藏族人,他去過尼泊爾。就和我談起尼泊爾見聞,講到尼泊爾的風俗、他們的信仰和建築特色,還講到他們採集蟲草等等。結果周圍的乘客們都豎著耳朵聽。不知不覺中到了深圳,周圍的乘客說,這是最有意思的一趟空中之旅。9.和機長的對話某次我登機後升艙到頭等艙。接著就打開筆記本,草擬技術會談紀要,以及PLC測控主幹程序。旁邊一位乘客看到我寫的內容中有ABB的logo,就問我是不是ABB的員工。我抬頭看他,才發現他大約四五十歲的年紀,穿著航空公司的制服,還打著領帶。詢問後,原來是一位輪值返程的機長。
於是我放下手上的活計,和機長攀談起來。話題從飛機顛簸開始。機長告訴我,飛機顛簸是不可能出事的。機長到美國波音公司接收飛機時,要做飛機機翼最大彎曲能力的測試。劇烈的顛簸不可能將機翼折斷,所以飛機不會因為顛簸而出現故障。我問機長,飛機耗油量有多大?機長告訴我:飛機離開登機廊橋後,在地面滑行到跑道起點,是耗油量最大的時刻,平均每小時要消耗3.5噸油;飛機起飛到空中平飛,這段時間要消耗近3噸的油。此後,每小時消耗2.5噸油。所以短程航班非常耗油。我非常驚訝飛機如此耗油。機長說,你想想嘛,把一百多噸重的飛機提升到萬米高空,每秒速度是220米,能不耗油嗎?想想也是。這次和機長的談話讓我增加了一些有關飛機的基本知識,很有意義。乘民航的經歷太多就不提了,對兩種飛機很難忘,分享給朋友們:
圖文一:我與運-5飛機有緣(1977~1998) 圖文二: 難忘的伊爾14型4202號專機
第一次乘運-5(圖-1,其原型為前蘇聯的安-2運輸機)是1977年,因為部隊首長讓我體驗生活,到空中觀看保傘員們的跳傘訓練。我不可能與他們一同跳,但還是穿了他們的行頭拍照留念(圖-2)。
在空軍的17年已記不清乘過多少次運-5,但1985年曾因緊急公務去五常的拉林機場要不到車,而騎單車到當時的馬家溝機場乘專機往返,兩小時後回到辦公室。當時機上只有兩名飛行員和我,於是請副駕駛幫我在空中拍照(圖-3)。
1998年8月,經沈空首長特批,已經轉業五年的我,以黑龍江日報記者的身份在非常時期乘運-5航拍被大洪水圍困的哈爾濱(圖-4、圖-5、圖-6)。
1998年10月,我與當時的領導楊殿軍又策划了一次航拍,整版刊發在《黑龍江日報》上(圖-7、圖-8)。
順便拍下當年在蘇聯專家指導下,老爸主持帶領青年教師和研究生1953年完成的哈工大機械樓、電機樓和主樓的建築設計方案,可惜沒拍到哈工大幼兒園及復華小學(圖-9)。
妻子知道那天我要在哈爾濱上空盤旋多時,在她單位門口向我招手(圖-10)。
學院所在地和部隊的藍天賓館很清晰,對面的和平邨賓館的小洋樓,五十年代曾是航校政委解長林的住處(圖-11)。
===============
圖文二:難忘的伊爾14型4202號專機 ( 視頻鏈接:難忘的伊爾14型4202號專機-1 )
其實在空軍17年最讓我難忘的是伊爾14型4202號,該機現在是國家一級文物,是1956年斯大林贈送給毛澤東的禮物(圖1)。著名的「毛主席在機上辦公的照片」就在此飛機上由女記者侯波拍攝(圖2)。
1985年,正值民用航空業發展熱潮,,原中原航空公司搶到當時中央專機團好幾架退役飛機(圖3),其中就有這架專機。但中原航空公司只有使用權,停飛後又歸還給空軍,移交到我所在的空軍飛行學院。
1987年底,英韜、江帆、王復羊、何韋、常鐵鈞、徐進、陳玉先、晁錫弟等名家專程到學院看望空軍的漫畫作者們。他們還乘坐了這架專機,從一個機場飛到另一個機場體驗生活,我在空中為他們拍照留念(圖四)。
1989年春,空政在北京舉辦《軍校漫畫展》,正好這架專機在執行哈爾濱至北京的轉場訓練,我不僅在原貌依舊的機艙內留影(圖5),而且在山海關上空時坐到了副駕駛的位置上(圖6)。
這問題只能回答一次,補充另外一種乘機感受:張濱:你親身經歷過最尷尬的事是什麼?
八十年代,民航飛機上供應的飲料中是有茅台酒的
第一次坐坐飛機應該是1984年第一次坐飛機已經沒有記憶了,不過根據母親大人回(嘲)憶(笑),我干過飛機走道上翻筋頭的事。後來有記憶之後乘飛機大概是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和現在的差別很大。餐飲:記憶中食物比現在豐富,還有酒精飲料;記念品:成都航班的每次都要發記念品,有書籤,徽章購票:到90年代未,只坐過成都到拉薩的航班,全是手寫票,80年代早期等飛機可能要1個月。沒錯,1個月。那時候為了趕飛機,在西藏駐川辦可能要住上一個月。97年以後國內航班和現在的差別不大了,不過餐飲比現在好,不會只發麵包礦泉水。
第一次733,西南,超級平穩。。。第二次733,西南,估計是個新改裝的,落地稀里嘩啦的,整個機艙鬼哭狼嚎。。。第一次320,西北航空,依然記得應該是西安05起飛,起飛後程序左轉飛躍本場vor,我只記得第一下刷的一盤子就歪過去了,進近切入下滑時嘩啦一下飛機呼呼的往下墜,周圍人臉色都不對了。 後來聽320的兄弟說了才知道早期的320自動駕駛腦殘。。。(程序這些是我現在回想起來時的感受)我記得我第N次坐飛機,應該是11歲吧,進了駕駛艙,瞅了瞅733亂七八糟的儀錶,弱弱說了句:叔叔,這裡面好擠啊。。。 當時裡面坐了3個大老爺們,面面相覷,機長弱弱說了句:你還是可以坐得下的。。。我轉頭乖乖的去後面坐了。。。我的天爺。。。我錯過了什麼?
2003年,父母在遼寧工作,過年實在買不到回北方的火車票,只能坐飛機先到大連。飛機盤旋待降的時候,我往窗外看了一眼,說了一聲「航空母艦!」坐在飛機左邊的人一齊向舷窗扭頭。(資料圖)
飛機下方,巨艦孤零零停在冰藍色的海邊,周圍沒有任何人員車輛,只有一身鐵鏽色。這應該是只有在2003-2004年的大連上空才能看到的景觀了。1996年夏天,畢業前夕,為了趕回北京參加面試,第一次乘坐飛機。嗯,上海到北京。過程:到機場太早,被告知可以改簽另一航班,但需要趕快去登機口,於是領起旅行包就跑。行色匆匆,被武警戰士攔下檢查,眾目睽睽之下,一大包未洗的衣服......登機以後,嗯,不錯,波音747,客人不多。起飛以後想去窗邊看看雲海,空叔(對,一位叔叔)熱情地說當然可以,並指點我去某一個窗口說那裡視野最好。跟隔壁一位先生聊了很多,他明顯是經常出差的,年紀看起來也不大,不過好像懂很多。我去看雲海的時候,餐飲時刻到了,一人一盒,裡面是一塊麵包,一個雞腿。他說因為我是年輕人,幫我要了一聽可樂。我說謝謝,不過我還想要一杯茶,他愣了一下,嘆了口氣說:年輕真好,無懼冷熱。可樂的包裝很奇特,低矮的易拉罐,從未見過,轉動罐身,產地寫有U.K字樣,他說這架飛機是從倫敦飛往上海再飛北京的,所以有英國的可樂。下飛機後,我們揮手告別,他祝我面試順利,我祝他萬事如意。另:那時候首都機場候機樓很簡陋。就是這樣的。以上圖片歸屬見照片水印。
記不清到底是哪年了,我懷疑可能是2000年以前,有一年我從四川老家回銀川,沒有大人陪,我爺爺在登機處給我掛了個「無人陪伴兒童」的牌子就把我送上飛機了。
體驗感覺和現在坐飛機差不多,主要的差別是飛機很小,我暈機暈的一塌糊塗,然後好幾個空姐空哥還喜歡逗我玩……不停投餵食物,但我暈機的厲害最後啥也沒吃。
飛機上會送扇子之類的小紀念品,其他真是完全沒啥特別的了。小時候(94年),家裡開茶樓,父母要經常跑去南方聯繫進貨,當時的飛機應該是Tu154和三叉戟。
記得當時機上吃喝隨便拿,管夠。當時的茶館和我父母我記得當初坐飛機都有紀念品送。大多是一個小飛機模型。有的地方航空公司會送本地特色的小工藝品。比如小吊墜啥的。
先上個老圖:飛機上喝茅台。經查證沒有問題,真有茅台。97年第一次坐飛機去上海,差點沒給我吐死。當時我屬於一聽汽車打火聲音都能吐出來的那種。。。嘔吐袋質量還不過關,漏了旁邊那人一腿。。。盒飯裏記得有塊豆腐乾,本來開始已經吐了一輪沒事了,後來一問那個豆腐乾的味道又吐了。。。感覺我就跟憨豆裏那個小孩差不多。。
第一次飛估計96年前後,從那之後絕大多數國內遠程出行是飛,極少數火車。
最早是經常飛北京瀋陽,小時候跟著老媽混。常常周五晚上瀋陽坐全卧的54次到北京,呆一個周末然後周一早班飛機飛回來。印象比較深的有幾個:
首先機票是手寫的,一冊一式幾聯的長條紙,中間墊著深藍色的複寫紙。買票要專門去本地的民航售票處。
其次當時坐飛機經常吐,飛機上的嘔吐袋一個常不夠還要跟人借。
還有就是當時北航執飛的a300很寬敞,每次飛還給一個大概十厘米長寬的金屬飛機模型,當時看很漂亮。所以結果是這玩意攢了好多,拿來送同學效果很好。
順便還有個印象,96年前後也去了上海和廣州。印象是上海比較乾淨,但廣州的發達程度遠高於北上,秒殺的程度。當時真心覺得北京挺土鱉的。
97年初趁香港回歸前去了趟香港和東南亞,印象最深是坐了777。那時候已經開始看航空知識這些雜誌了,之前聽說過高大上的波音777,也就是剛開始服役不久。第一次坐國泰的777覺得幸福感油然而生:D
後面一個轉折點是00年上了大學,科大,在合肥。於是開始第一次自己買票自己去機場乘機。印象里那時候買票還是要去學校里專家樓的民航售票處,最初仍然是手寫機票,後來到了某個時間點開始變成同樣的票,但從手寫變成針式印表機機打出來。
一個有意思的是那時候有六折的學生票,而且隨時可以出。當年不知道怎麼搞廉價票,所以基本都是在學校的民航售票處買六折經濟艙。當年合肥到瀋陽沒直飛,所以要麼飛大連再讓家裡去接,要麼在北京轉機。折騰幾次大連後就乖乖的北京轉了。不知道現在合肥瀋陽啥情況。
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在911之前,刀刃長度短於中指的小刀是可以帶上飛機的。我當時隨身帶一把瑞士冠軍軍刀,之前一直登機無誤。911之後那個寒假回家乘機時,被強制託運了。
另外就是剛上大學時15歲,沒有身份證。在合肥機場和瀋陽機場都可以拿學生證作為證件登機,但在北京不行。得在機場派出所辦臨時身份證,不過很快很順利。而且當時轉機其實就是分別買兩張票,飛到北京了出來再重新辦登機手續,所以才需要再查驗一次身份證件。
大概在03年下半年左右第一次聽說了電子客票的概念。但最初也只是購買時不需要紙質憑證可以網上或者電話出票,印象里當時是買完了後到了機場有一個專門憑證件換紙質票的櫃檯。
以上這些時候,買票一律在用現金支付。我不太記得第一次買電子票時咋付的錢了,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依稀記得某一次是網上訂票後有人送票上門然後當面付現金拿票還是電子票憑證,具體什麼時候,在哪買的,飛哪也都記不得了。
04年本科畢業後先去了香港再來了美國,不過讀書期間每年都會回國一趟到兩趟,所以還在少量飛國內航線。印象里最開始是在藝龍(不知道這網站現在還在不在)和攜程上買票,當時還覺得這兩家旗鼓相當不分上下。漸漸就只用攜程了。再後面幾年前被同學推薦去哪,似乎又便宜一些。而不經意間機票也完全電子化了。支付手段更是日新月異。
回頭看,感覺坐飛機的歷史,就是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高度進步的一個縮影。每天置身於其中尚不知覺,真的看回去二十年,說是天翻地覆也絕不誇張。能生活在這巨變中並且自身一起高速進步,實在是種幸運。35年前坐過運五,安-26。運五坐的是父親單位的飛機,撒農藥兼跳傘訓練的。上去機艙里兩排長條凳,駕駛室用一塊布帘子拉著,父親的同事上飛機就把布帘子拉開開始和飛行員吹牛。飛機舷窗可以打開,我試著抓一把雲彩,可惜什麼都沒抓到。飛機飛到黃浦江上空的時候,飛行員說要做幾個動作給我們一個驚喜,結果動作沒做完我就抓起上飛機前給我的紙袋吐個不停。安-24機艙條件比運五好太多了,但是和現在的波音空客還是差很多,裝飾是藍白綠冷色調為主,看起來挺舒服,就是座椅不舒服比較硬還有點擠。上飛機乘務員發水果糖,問問大家喝什麼,有礦泉水正廣和橘子水可樂。不用手推車,統計好了乘務員從小冰箱里拿出來。好像沒有飛機餐,一人發一根香蕉一個橘子一包蘇打餅乾一個小麵包一小盒果醬。飛行的時候聲音很大,行李架一直在顫動。還坐過運10,只不過沒上天飛過,但是座位很舒服,也很寬敞,也是冷色調配色。對了,還坐過一次米10直升機,這傢伙旋翼老長老長,機艙很寬敞但是飛起來人癲的不行,下飛機人還覺得大地在顫動。
從第一次坐飛機到現在應該是二十多年了,不過真正記得清楚的應該是十五年前那次回老家看親戚坐的東航的A319或者A320感覺就是飯比現在的會好一點,用料和分量都更令人滿意一些當時的國內支線應該已經沒有酒類提供了那個時候安檢很松是真的,911似乎並沒有對我家這邊的機場起到什麼警示作用然後再往前一點是04年第一次坐飛機去香港,省里出錢讓我們去比賽當時吃到了小時候從來沒吃過的哈根達斯然後見到了資本主義的墮落腐朽從而堅定了好好學習以便長大以後能每天吃哈根達斯的遠大理想【笑】總之這麼多年新飛機不斷的見,航空業到底進步了多少這個我真說不好最後謝邀
我是95年第一次坐飛機
從天津飛到武漢 南航的插票幸好當時坐飛機的人不多 我們一家都坐上了我是95年出生的那一年的事我不記得了90年代,我姑夫陪他大哥從北京飛昆明療養。飛機上,空姐推著飲料車問我姑夫需要喝點什麼,我姑夫說什麼都不要,空姐去問其他乘客。我姑夫大哥跟我姑夫說,這些喝的都是免費的,想喝什麼可以要。我姑夫聽了之後,趕緊叫住空姐,指著飲料車上的罐裝啤酒,說,這個,先來仨!
1976年還是77年來著,我小姨和我外公外婆就從西安坐飛機回的成都,那會兒票價是3個人52塊錢,但是要介紹信才能買。然後就是坐飛機都送飛機模型,還有個大蘋果,我外婆把蘋果拿回去大家還稀奇了好一陣子。
然後就是1993年的時候我爸第一次坐飛機,從昆明回重慶,就和現在坐飛機區別不大了。我可能是知乎坐飛機比較早的人了,時間遠不止二十年。
第二次坐飛機大概是82或83年,為什麼是第二次?因為第一次是79年,我還不記事,老媽告訴我的。
這次坐飛機機型就能讓很多人嚇尿了,運-5啊,很多人都不知道運-5也能當客機吧。
那次飛行在起飛前一切順利,可能因為那時候坐飛機的人少,也沒有什麼安檢排隊啊、航班延誤什麼的,很順利的起飛了 。
首都機場到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一路顛簸,就像賓士在巴黎達喀爾的 拖拉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密封不好,往裡灌風,也拜灌風所賜,我沒暈機。
這麼多年印象最清楚的是運-5竟然可以手搖啟動,而且搖桿插孔就在客艙里。
再坐飛機就是幾年以後了,依然是首都機場飛白塔機場,機型也進化成了運-7,好飛機啊,那幾年空難的主角。
然後本來因該是上午9點的航班,但是因為天氣原因一直無法起飛,還有一種說法是湊不夠一飛機人,所以不飛,有沒有黑巴士的即視感。
當時的航站樓可不是現在高大上的T3,而是被稱作T0的最老的航站樓。
好吧,就是在這個航站樓里,我第一次喝到了健力寶。順便說一句,這個航站樓是沒有登機橋的,我們是下樓,坐擺渡車,下車再上飛機。不過運-7很小,所以沒有登機梯的。
晚上8點終於起飛了,70分鐘以後,飛機順利降落,而接機的姥姥姥爺已經快急死了。
為什麼回著急,我說了,當年幾次空難的主角就是我坐的運-7啊,而且那時候別說手機了,電話都沒有,是飛機延誤還是掉下來了……九十年代末第一次坐飛機,和現在相比就是航空公司大方,我印象里當時坐的東航的航班,是送紀念品的,特精緻的金屬飛機模型。我當時是小朋友閑不住瞎吵瞎鬧,空乘姐姐馬上送來迷你裝樂高讓我玩,還能免費拿走。吃飯的勺子叉子是不鏽鋼的質量特好,也同樣可以拿走,我家到現在還在用。
至少15年前的事了,具體哪年記不清,小時候的事,記憶模糊了。
北漂安徽胡建人,合肥廈門每年都要往返。當年東航安徽分公司的9架麥道MD-90可能已經被我坐了個遍,講幾件可能比較有意思比較懷舊的事兒: 機票當時還是多聯膠裝的一沓紙,有些像收據的樣子。記得最少有乘機聯(綠色)、旅客聯(紅色)、行李聯(好像是黑白)。辦理值機(當時好像還沒有值機這個說法?記得叫乘機手續)的時候,乘機聯要撕掉。後來換了CAAC統一的藍色電子客票行程單。再後來直接出示身份證就行啦。關於麥道MD-90。這貨小時候還有些嫌棄,因為菊花處登機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長大了卻越來越喜歡,但戲劇性的是沒能送東航MD-90最後一程。合肥駱崗機場。幾乎年年都要去的地方,曾經中國第一長廊橋就在駱崗。記得起降間隔相比於廈門高崎非常大,卻不知道原因。長大了才知道駱崗機場沒有雷達,程序塔台,直接移交到區調。以及14端跑道起飛能看巢湖,覺得回家很開心。08雪災,被困合肥。合肥11路公交車擠炸,計程車幾乎沒有。於是和家人帶著行李從望江路徽州大道(當年還叫美菱大道,後來冠名被叫停)冒著大雪走到駱崗機場。記得機場外面雪厚到齊腰,但飛機除冰滑出後,能回家還是很開心。春運給人的慰藉大概不過如此(儘管現在已經想離開家了,哈哈)。附張圖,當年還不會拍照,歪七斜八將就看。
麥道大法好!!_(:3 」∠)_推薦閱讀:
※被男孩子抱著睡一晚卻什麼都沒做是什麼體驗?
※成為賈斯汀比伯的真愛粉是怎樣一種體驗?
※主體民族能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臉和身材差距很大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