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秦朝的歷史和秦人的起源及華夏民族的概念?

之前看日本做的中華之謎的紀錄片,裡面說道秦是西戎人,是被華夏認為是蠻夷的族群,但我記憶中的好像是說秦是對抗西戎的,是遷移的漢族族群,想知道西戎和秦有何關係。秦人的起源是什麼?希望有數據歷史做依據。(不撕逼民族與族群蠻夷之類的劃分,純粹探討下想了解秦的起源歷史~)


首先,秦人無論在文化和血統上,都是華夏。但為什麼會被冠上「東夷」「西戎」之類的帽子呢?

這個就來源於當時的輿論,也可以說是違逆了主流的意識形態。

首先,我們看看秦人是怎麼來的。

商朝的嬴姓貴族、紂王的重臣——飛廉。飛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惡來,一個叫季勝。

惡來為紂王效力,是當世的猛將,三國時期的典韋就被誇讚為「古之惡來」,可見其名聲之盛。在周滅商的戰爭中,惡來戰死,紂王自焚,飛廉逃入商朝重要諸侯國奄國。

(圖為惡來一般的野男人——典韋)

(圖為惡來的爸爸飛廉……噗哈哈哈)

接著周朝爆發三監之亂,紂王之子武庚趁機復辟商朝,奄國響應武庚號召,與周人有殺子之仇的老頭飛廉自然也加入了奄國的「反周復商」行動。飛廉乃商紂重臣,很可能此時已經躋身奄國領導階層,或許還直接領導了奄國反周的鬥爭。

然而很不幸……

野史上的老頭、正史上或許並不老的呂尚(姜子牙)與周公旦一起東征,剿滅三監之亂,掐死武庚復商,周公旦的兒子伯禽率軍攻入奄國。商朝復國的希望就此破滅。

在滅亡奄國後,為防備商朝遺民再次作亂。周公旦派召公北伐,建立燕國。派姜子牙繼續東征,建立齊國。消滅了其他忠於商朝的力量,接著就就在奄國這個商朝的重要諸侯國舊土上,建立魯國,以自己的兒子伯禽為國君。但這裡的人民不行,對周朝不忠心,腫么辦?

趕走唄。於是周朝就將奄國人民遷居到陌生的西方,比周人發祥地岐山更西方的隴西大山之中的邾(今甘肅甘谷),直接等同於流放。奄國人民要求活路,只能效忠周朝,否則分分鐘被隴西的各路戎人日翻。當然周公旦可能對流放他們也做過研究,因為飛廉的爸爸中潏曾經為商朝征討過西戎,所以領導奄國人民的飛廉一家應該很熟悉西戎,自然跟西戎也不容易勾結到一塊去。

(圖為秦國先民——飛廉家族和奄國流放百姓在隴西的處境)

而這時候,老頭子飛廉並沒有去西戎之地,而是去了霍太山(與隴西正好被周人核心區域關中隔絕),大略是因為威望太高,被周人流放遠離其家族和子民了。

而這時候領導奄國流放人民的,很可能就是趙國王族的祖先——飛廉的另一個兒子季勝。

季勝和他兒子孟增認了命,開始忠於周朝。孟增受寵於周成王,孟增的孫子造父甚至成了周穆王的御用馬車老司機,所以在造父之後。季勝的後人因為跪舔周天子成功,擺脫了流放西戎的困境。被分封在相對比較安全而富庶的趙城,成為嬴姓趙氏,後來加入晉國成為著名卿族,再後來建立趙國。這一支姓趙的就跟秦人沒啥關係了。

而惡來這個頑固分子的後代,則一直在隴西大山裡被西戎侵擾,為周朝當西方邊境的肉長城。這一點比起自己跑到岐山趕走戎人建立定居地的周人來說,還真可憐得多。

到了惡來後代非子的時期,周孝王到隴西考察周朝馬政,看到非子養馬養的很不錯,即為抵擋西戎做了貢獻,也給周朝中央軍提供了優良戰馬。於是周孝王一高興,就准許非子在邾地建立城邑,做一個有諸侯之實際卻沒有諸侯地位的附庸,城邑取名秦亭。於是這一夥肉長城有了新的名字——秦人。

由於秦人的統治者是嬴姓,很常見的東夷之姓(其他嬴姓的東夷還有徐國、黃國等和周朝不和睦的政權)。而秦國人民的來源奄國又是忠於商朝的諸侯,自然也被周朝冠上東夷的帽子。所以秦出於東夷。

而此後秦人在與西戎的不斷作戰中,逐漸和西戎發生融合,風俗習慣也逐漸被西戎影響。秦人的領袖甚至也主動與西戎通婚,譬如非子自己的後媽,就是西戎出身的周朝諸侯申侯的女兒。

嗯,很正常,周朝的西戎和東夷的概念很混亂的,既有政治含義也有地域、民族的一點意思。申侯出身西戎,但的確是效忠周朝的諸侯,和秦人的西戎敵人不同。

然後秦人就在隴西大山裡繼續當周朝的肉長城,繼續和西戎撕逼。期間秦人領袖不斷戰死,第一個獲得周天子賞賜的禮器和大夫官爵的領袖秦仲,剛剛打西戎聞名國際,還被周厲王的小兒子鄭桓公和其臣子在背後說這人有前途的時候……

秦仲就在跟西戎的作戰中掛了。

秦仲掛了後多慘呢,秦仲的五個兒子都跑去了鎬京,可見這次的軍事失利,差不多等於亡國了,雖然他們也沒什麼國……

於是周宣王就給秦仲的兒子秦庄公借了七千兵,秦庄公收復秦亭,並收復了他祖宗大駱(非子爸爸)曾經居住過的西犬丘。並以西犬丘為新定居地,也就是現在的禮縣大堡子山秦陵的來源。

然後秦庄公又掛了,秦庄公的大兒子世父表示不殺了戎人的王就不進城邑,讓位給弟弟秦襄公。

接著,申國勾結西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西周滅亡。寶雞的虢國為首的關中各諸侯擁立周攜王,申侯等非關中諸侯擁立周平王。而這時候,已經立足西犬丘的秦襄公下了一步大棋,那就是捨近求遠,宣布支持周平王,並決定率軍參與擁戴周平王的戰爭。

秦襄公首先把妹妹和親給世仇戎王,讓哥哥世父在西犬丘防守。自己率領秦人東征,遷居汧邑陝西隴縣。虢國當時沒有把秦人放在眼裡,而是東遷防備擁戴周平王的強敵晉國。虢國的舊地盤被西戎佔據了。

秦襄公率軍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然後周平王晉陞秦襄公為諸侯,並給秦襄公一個著名的許諾:「岐山以西的都他媽給你了,你自己去取。」這個取,自然是要從戎人身上來取了。

此後秦國建立,開始逐步發展,兼并西戎各部、收攏周朝遺民、吞併困守關中的其他周朝諸侯。逐步發展為西方強國,然而秦人雖然沾染西戎風氣,但晉國也一樣沾染了北狄的風氣,春秋時期並沒有任何一個諸侯把秦國當西戎、把晉國當北狄。

直到進入了戰國時期。

發生了什麼呢:

「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

以魏國為首的中原各國建立了新的格局,魏國魏惠王首先以自己佔據夏地為由自稱夏王,無視周天子存在。此時趙國、韓國雖然跟魏國已經翻臉,但傳統上任然和魏國同氣連枝,共同假惺惺地友好往來。

而此前依靠魏國的引薦篡位的田氏齊國卻已經崛起,於是魏惠王在徐州與齊威王相約,互相稱王。由此,以魏國和齊國為首的這個並不牢固的霸權格局建立,在這個格局下,除了秦國和楚國被排除外,其他諸侯都和魏國、齊國官方互通往來,推翻了以前由周天子掌控的華夏格局。

於是這時候,一向喜歡自稱蠻夷胡來的楚國,就被扣硬了南蠻的帽子。而因為長期動亂並沒有積极參与魏國、齊國新世界格局、並與戰國初期掌控「世界輿論」的「燈塔國」魏國長期敵對的秦國,自然也就被扣上了「西戎」的帽子。

雖然這個格局很快就破裂了,楚國迅速以你也配稱王為戰爭理由擊敗齊國,魏國也很快被秦國血虐……

但自此之後秦國越來越強,逐漸成為關東六國最恐怖的所在,於是「西戎」這頂帽子,就扣下去了。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能動手時別叨叨是不行的,人家會當你是野蠻人。

最後再說說什麼是華夏,很簡單。在周天子權威尚存的時候,周天子說你是華夏你就是華夏。在周天子權威掃地的時候,中原霸主晉國及晉國的短暫繼承者魏國說誰是華夏誰就是華夏。根本沒啥民族意義,就是個意識形態名詞。

就像同是商朝殘餘,屈服於周朝的宋國那就是華夏,不屈服於周朝的徐國尼瑪就是東夷。

同是姜姓西戎出身,申國、齊國等就他媽的是華夏……

楚國,你聽話了你就是華夏,不聽話了你就是荊蠻。所以楚國表示他媽的我不玩了,老子就是蠻夷咋了?

很類似歐美主流輿論說誰民主誰就民主的現代世界是吧。


秦人的起源,已經有很多人做過了研究,大線條已經有了共識。秦人起源於東夷部落,夏初時首領伯益與啟爭權被擊敗,西遷到中原,到商初,費昌加入商人伐夏,成為了商諸侯之一,周人伐商,這一支又有被趕去了西邊的,是秦的始祖,有留在當地為周效力的,是趙的始祖。(雖然也有秦人起源西戎說的說法,但最近見得日益少了,從各種史料看,起源東夷的證據也更確鑿,本人也支持起源東夷的說法。)

秦人起源於東夷,證據主要從他們的祖先傳說與世系追溯上來,《秦本紀》記,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

是說秦人是顓頊的後代,可以追溯到女修,女修織布時,有一隻黑色的鳥墜了只蛋下來,女修吞了,便生了大業。憑此可以將秦人的源頭追溯到以鳥為圖騰的東夷部落上。

東夷部落中與鳥有關的傳說有很多,同樣起源於東夷部落的商人,他們的祖先傳說也與鳥有關,

《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是說簡狄洗澡時,有隻黑色的鳥墜了蛋下來,簡狄吞了,便生了契,與女修吞卵的故事幾乎一樣。然而並非起於東夷部落的周人,祖先傳說就與鳥無關,

《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原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是說姜原看見巨人的腳印,踩上去便懷了身孕。

而且《秦本紀》中說秦人是顓頊的後代,《封禪書》又說秦人「居西垂 ,自以為祖少昊之神。」無論顓頊還是少昊,都是與東夷有關係的人物。

中央民族大學的孫新周有文章說顓頊和少昊,再加上舜、嚳等人,其實都是一個太陽神的不同記載,由於過去沒有書同文,不同的部落便以不同的文字記載。

又說「顓頊」這個稱呼,不是像舜、嚳一樣是太陽神的讀音,而是描摹其形象的象形字。過去東夷人有文面的習俗,叫「玉兆」,文成貓頭鷹的樣式,便是「顓頊」的玉兆。又憑《大戴禮》中記的嚳與貓頭鷹(鴟鴞)的關係,更斷定他們是同一個人。

在江蘇連雲港發現的顓頊岩畫

個人覺得他把舜與太陽神聯繫在一起的說法有些牽強,只是把這個理論放上來供題主參考。顓頊最早應該是作為部落首領的人物,如同后稷一樣,之後被神化成為了神。

在最初,顓頊應當是東夷的精通宗教天文的部落,《禮記》載黃帝作《調歷》,而「顓頊能修之」,《左傳》載「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為木正,黎為火正。」也說顓頊的部落與祭祀有關,(按左傳的說法,重是少昊之子,黎是顓頊之子,這樣與孫新周「顓頊、少昊為同一人」的判斷抵牾,不過重、黎都是屬於東夷部落的則無疑)《尚書》中也有顓頊「絕天地通」,專攬了祭祀神靈的職責的記載,顓頊在史籍中出現,總與宗教有干係,而原始的宗教又總要與天文氣候有關係的,所以顓頊部落是一個主長天文祭祀的部落。

《左傳》又記「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陳平認為秦的始祖「女修」就是此處「少昊四叔」中的「修」,也是個擅長天文祭祀的部落。這個傳統一直傳到了夏初,當時他們的首領伯益也是個擅長天文的人,《呂氏春秋》載「後益作占歲」,就是說伯益擅長曆法。

之後夏啟與伯益的爭鬥,作為中國禪讓制度與世襲制度的分界,伯益失敗被殺,其氏族西遷,在西遷前,他們的部落本是處於「嬴」與「秦」的(因此成為了嬴秦的淵源),西遷之後,到了夏桀之時,他們的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而其中居於中國的費昌在商人伐夏時加入了商人一邊,《秦本紀》載,「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桀鳴條。」傅斯年說秦人加入商後,「商代向西拓土,嬴姓東夷人,在商人的旗幟下入於西戎。」從史籍上的依據是,商朝以前,西方從未有東夷人的活動記錄,商朝以後則出現了許多。從考古上的依據是,在關中東部與西部岐山等地發現了一些帶東夷風格的商代文化的遺址。都證明商代以後,西方進入了一批東夷人。《秦本紀》亦載,「在西戎,保西垂。」分明是作為商朝在西方的屏障。

之後周人伐商時,秦人的先祖蜚廉、惡來由於為商王盡忠,之後成為「奸臣」、「惡人」的形象,被認為是與紂王沆瀣一氣,助紂為虐的人物,不過到底應該怎麼評價他們,這是題外話。

蜚廉與惡來是一對父子,周人伐商時,兩人都在侍奉商王,蜚廉被派去北方為商尋求援兵,惡來留在朝歌,武王入朝歌后,惡來戰死,蜚廉報命回到商,卻發現商已被周滅亡了。蜚廉便帶著他的氏族遷徙了,而他的另一個兒子季勝,本來與商王關係沒有那麼近,此時留了下來,加入了周王,保全了家族,這一支便是趙國的來由。

雖然商滅亡了,蜚廉依舊想著復國,《竹書紀年》、《清華簡》、《逸周書》中都有記載,說成王時的管蔡之亂有他們的參與,

飛廉東逃於商盍(蓋)氏。成王伐商盍(蓋),殺飛廉,西遷商盍(蓋)之民於邾虐,以御奴

之戎,是秦先人。

(中間插的那個圖中的字由於無法讀取,故以圖片形式插入)

這是《清華簡》中的記載,其中說蜚廉又逃去了商盍國,商盍國即商奄國,是商王過去在東方分封的一個諸侯國,也是嬴氏的,蜚廉逃去那裡,既因為同族,又因為奄也是商重要的勢力,有望依靠它復國。管蔡之亂,崤山以東鬧得沸沸揚揚,周公平定了管蔡後,對付東夷那邊的叛亂又花了好幾年,東夷這邊的叛亂中就有蜚廉的參與。最後這場叛亂是失敗了,蜚廉也被殺死了,奄國的人被遷去了邾虐,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甘谷一帶,這些人就是秦人的祖先。

秦人到底是安定了下來,後來被封了西垂大夫,幽王之亂時秦襄公來救難,又護送平王東遷,於是被封了諸侯,秦國由此立國。

上述是秦人的起源。

孫新周又依據秦人與鹿圖騰的關係、秦王陵中的一些器具,考證夏商秦人先祖西遷時,與起源自西亞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聯姻,因此有些游牧民族的習俗。

《秦本紀》記「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 ,以親故歸周, 保西陲,西陲以其故和睦。」孫新周認為胥軒即是斯基泰(Scythian),斯基泰人崇拜鹿,秦人在鳥圖騰外,也有鹿圖騰在,斯基泰人游牧,秦人也善於御馬,無論是秦襄公這一支,還是趙人那一支,都是善於御馬的,而且秦王陵中的一些器具人形,也與中外典籍中記載的斯基泰人有聯繫。秦人與斯基泰人有過聯姻關係,應該是沒錯的。

秦王大墓中發現的頭飾,下方有鹿圖騰,上方的人物深目剃髮,與斯基泰人類似。

甘肅大堡子山秦陵中出圖的骨雕,其中的人物也是斯基泰人的樣貌。

所以雖然只是聯姻,要說秦人與西戎有關係,也是沒錯的。參考,

孫新周《岩畫·鹿石·嬴秦民族尋根》

雍際春《人口遷徙與嬴秦的崛起》


1.「日本做的中華之謎的紀錄片,裡面說道秦是西戎人,是被華夏認為是蠻夷的族群」——可以認為秦是東夷的一部,秦為東夷這個問題不大,秦人跟商人關係更密切一些,說成西戎是不對的。

2.你記憶里「是說秦是對抗西戎的,是遷移的漢族族群」,首先秦人確實對抗西戎,我們熟知的平王東遷中,申侯勾結犬戎把周王室打跑了,從鎬京(西安附近)跑到了洛陽附近,這時候老都城就被戎人佔領了,周王把這個敵占區當成空頭支票給了秦人,秦人靠著把西戎打殘打跑才立國的,其實此前此後秦人也在一直打西戎或者被西戎打,這個事沒什麼疑問;但是說秦人是漢族族群這個說法不太恰當,那時候漢族還沒形成,但是說秦人是華夏的一個族群應該沒問題。

3.不去撕逼民族和族群劃分是對的,因為其實沒太大意義,周人最開始才是跟西戎一夥的,後來入主中原後就不認窮親戚了,逮著西戎可勁鄙視加胖揍;太湖流域的吳國,本來就是蠻夷,愣是給自己編出來個泰伯奔吳,跟著中原諸侯毆打楚國,罵楚國欺負華夏諸侯,挑明了眼跟本來和自己更近的楚蠻子劃清界限;後來的北魏拓跋政權本來是鮮卑人,結果漢化了以後就瞧不起北方六鎮的小夥伴了,族群就這樣分化了。

4.想知道西戎和秦有何關係?就是為了傳遞自己的基因(保證自己人活下去)爭奪資源的關係

西戎和秦那是相愛相殺,為了爭地盤,為了爭資源,這是個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秦人本來是東邊來的人(大致河南及其以東),非我族類neng死你!但是呢,住在一起的鄰居,在面對強大的共同敵人時候是很容易結合在一起的,比如說最開始秦人跟商人關係近,周朝建立後肯定特不受待見,西戎本來是周人的小夥伴,結果友誼的小船翻了,所以秦人跟戎人也有一段蜜月期;住在一起的敵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會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打架打累了還誰都打不過誰的時候,漢朝還跟匈奴和親了呢,和親這是漢族人和它的祖先們均是老司機,趙國王族(跟秦國王族本來也是一家)也經常跟周邊的狄人一邊通婚生子一邊互相捅刀子,一樣樣的道理。

如果你要問他們的起源是不是相同的,恩,遠的來看——東亞人起源妥妥都是相同的。


央視播過一個紀錄片《祖脈天水》,裡面講了秦人的發起以及與周邊各部族之間的關係


山林上的鷹·會意字

秦人即「混夷」

¨¨¨¨¨¨¨¨¨¨¨¨¨¨¨

《尚書大傳》卷四:" 文王 受命……四年伐 畎夷 。"

鄭玄 注:" 畎夷 , 混夷 也。《詩》雲:"混夷 駾矣,四年伐之。""

《史記·匈奴列傳》:"其後百有餘歲, 周 西伯昌 伐 畎夷 氏。"

司馬貞索隱:" 韋昭 雲:"《春秋》以為 犬戎 。" 大顏 雲:"即 昆夷 也。""

司馬遷《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

成王四年的《周公與成王簡書·綿》記載: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周人、蔡人、陳人、齊人等百家諸侯,是夏、商王朝分封的國家,凡未分封的氏族部落

皆為蠻夷戎狄,居南稱蠻、居北稱狄、居東稱夷、居西稱戎。混夷為東夷的一支,始居

岐原。周人古公亶父迫於戎狄交侵,舉國從豳地遷至岐原。周人遷岐之前,東夷中的一

支混夷已在隨「盤庚遷殷」時,遷岐定居了。

由於文明程度的差異,岐原原住民混夷不敵周人,「混夷 駾矣,維其喙矣」。周人佔據了

岐山下漆水邊的台地築城定居(今之岐山縣之域),混夷東退至雍水邊定居(今鳳翔縣

之域)。至文王四年,因為牧場糾紛周伐混夷而獨霸岐原,並改稱「周原」。.混夷去了哪

里呢?楚懷王室著名的三閭大夫有記載。《三閭大夫與弟子宋玉簡書¨天問》曰:

中央共牧,後何怒?峰蛾微命,力何固?

驚女採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

【注】 周人以耕牧獵生存,混夷以牧獵生存,而周人是以女人放牧,混夷是以男人牧。

太姒率女眷放牧遭混夷非禮,怒而自衛,演變為戰爭。.混夷自然打不過周人,向北逃

遷至山西汾水定居(即屈冤大夫問宋玉之言:「北至回水,萃何喜」?)。成王元年混夷

又參與武庚復辟,又被周公逐至西垂(今甘肅禮縣域)。

周平王元年,混夷助平王東遷有功,封還岐原與混夷,授伯爵,以西垂大夫之邑「秦邑」為

國名,史稱「秦伯」(即秦襄公)。《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

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記的就是平命幸友大司馬為護王東遷有功的

秦、晉兩國勘定疆界的事兒。.孟夏途中,催生了懷泡憂深的《辛有大司馬與夫人簡書·黍

離》。其曰:

065.《辛有大司馬與夫人簡書·黍離》 (2013-02-21 08:34:36)[編輯▼ 歷史/文化

『引言』 平王大司馬辛有巡視宗周故國,為秦襄公勘定封地。見故土惟黍稷離離,

心生悲哀,不禁想到著名的《箕子·麥秀歌》,感慨萬千。於是,是夜給夫人作此

家書。此簡書經平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黍離》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

如下:

黍苗離離 油油稷苗 車行迷迷 心身搖搖

知我者 說我心憂 不知我者 問我何求 悠悠蒼天 此責何人

黍苗離離 有稷揚穗 車行迷迷 心如酒醉

知我者 說我心憂 不知我者 問我何求 悠悠蒼天 此責何人

黍苗離離 有稷結實 車行迷迷 心如食噎

知我者 說我心憂 不知我者 問我何求 悠悠蒼天 此責何人

【札記】《毛亨·詩序》曰:「閔宗周也。」實之,文王開國元勛辛宜散第十五世孫

辛有大司馬憫宗周蒼海桑田也。《朱熹·詩集傳》曰:「.周既東遷,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實之,不難想像,「知我者」晉

文侯矣,「不知我者」秦襄公也。

與此同時,秦國宮廷始作樂歌《秦襄夫人與君父簡書·終南》亦興高采烈的產生了:

130.《秦康夫人與君父簡書·終南》 (2013-03-10 10:18:42)[編輯]歷史/文化

『引言』 襄公立,周制,新君立必入王室申命封賜,襄夫人自豪,寫此信告訴君父

夫君入京受封歸來時的情況。.此簡書經秦康宮廷司樂譜曲後,題名為《終南》之樂

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終南何有 楸樹青梅 夫君歸至 錦衣狐裘 顏如赤丹 夫君偉哉

  終南何有 枸杞甘棠 夫君歸至 錦衣綉裳 佩玉鏗鏘 祭祀不忘

【札記】 《劉氏·恆解》載曰:「.襄公始受命為侯,伐戎得岐東之地,而詩人美之。」

實之,襄公、文侯以武力強遷陸渾之戎於伊川。.但當時秦國力尚弱,狄戎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

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爭中陣亡,葬於故地西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從

公元前768年秦襄公立國,至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混夷走過了522年光榮

與夢想的東夷復興之路。東夷人自蚩尤、商湯、秦襄、秦皇,大起大落影響中華民

族五千年!

(個人觀點·僅供瀏覽)·16414·


秦國王室與趙國王室同宗同源,都是嬴姓趙氏!華夏 戎狄等就是個文化符號的概念,說你是你就是 不是也是!


秦朝到底是什麼人創建的這個問題就不要討論了。請參考陳教授的研究。五胡之亂到底在秦朝前還是後這還是個問題,先把這個問題確定下來就容易了。越甲三千可吞吳,難道這個越甲也是少數名族?如果有人想知道,可以聯繫我討論一下


我們陝西人表示這是三秦大地上的人文在知乎上被,問得最露骨的一次。


往前推到堯舜禹時代,舜帝在位時,發大水,一同治水的有大禹和伯益,由於治水有功,加之領導才能,大禹接替了天子之位,伯益是黃帝的第四代孫,治水打輔助,比較低調,接受了舜帝的封賞,任為東夷部落之首,但是舜帝這樣跟伯益說: 你族日後必大出於天下。n久之後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伯益就是贏氏的祖先。你說黃帝的後代是不是華夏?


是的,秦是對抗西戎,但秦本是東夷的一個部族,因為趕馬趕的好,受封諸侯,周天子,許諾,如果秦打敗西戎,就把土地賜給秦,史記記載的很明白,自己去看吧


推薦閱讀:

東周時期周天子在做什麼?
戰國時期的東方六國(趙、魏、韓、燕、齊、楚)的愛「國」意識是如何消弭的?
荊軻如果刺殺嬴政成功,如何以秦國角度續寫接下來的戰國故事?
為什麼秦滅韓甚至趙後,其他諸國仍不聯合抗秦?
如果扶蘇不自殺,如果曹昂不戰死,如果朱標不病死,如果朱由校多活30年,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

TAG:歷史 | 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