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斝、簋、卣、觚、尊、鬲、爵……這些青銅器皿有什麼區別?
去國家博物館參觀,發現有這些種類的器皿,手寫記錄、筆畫輸入的(大都不認識),請問它們都有啥區別,都是幹什麼用的呢?
「鼎、斝、簋、卣、觚、尊、鬲、爵、彝、盉、瓿、盂、觥、甗、罍、軛、鐃、盞、壺、鑒、(釒和)、缶、釜、權、匜」。(第二個字無法顯示)
文博愛好者深夜看到這個問題決定不請自來答一下。
你提到的這些青銅器可以被分成以下幾類:
- 食器:鼎、簋、鬲、甗、盞、盂。
其中鼎、鬲、甗(音「眼」)都可以用來烹飪,主要特點是都有三足,可以在足內加熱,鼎和鬲的區別主要鼎的足和腹部不連通,鬲則是連通的,且足部為空心。最特別的是甗,它由下半部分的鬲和上半部分的甑(音「贈」)構成,中間可以通蒸汽,類似現在的蒸鍋;
大克鼎,上海博物館藏;伯矩鬲,首都博物館藏,注意鬲的足和腹部是連通的;簋(音「軌」)是另外一種比較重要的食器/禮器,常與鼎成套出現,往往代表了主人的身份等級,如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
簋裡面一般裝的是黍稷稻粱等糧食,類似的還有簠(音「斧」),其中簋為圓口,簠為方口。另外,你圖中那個打不出來的字跟簋是同音異體字,指的是同一種器物,這個字我目前只看到過國博使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希望了解的同學可以告知一下。利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盞和盂是比較普通的食器,有時候也被認為是盛水器,當然這個本來也不太好區分;
- 酒器:斝、卣、觚、尊、爵、方彝、瓿、觥、罍、壺、缶。
其中斝(音「甲」)、爵是溫酒器,特點是有足,區別是斝無導流部分,爵有導流部分;
婦好銅方斝,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注意相比爵而言斝是沒有導流部分的;然後卣(音「有」)、尊、方彝、瓿(音「不」)、罍(音「雷」)、觥(音「宮」)、壺、缶是盛酒器,區別主要在於造型;觚(音「孤」)是飲酒器。
這些在@螺旋真理 關於青銅酒器的 專欄 里都有提到,這裡不再贅述了,只放一些代表器物吧。錯金銀鳥篆文壺,河北博物館藏;
欒書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水器:鑒、盉、匜。
這三個裡面鑒是大型盛水器,比較像現在的水缸,有人認為可以當浴缸用,鑒裝完水以後實際上還可以作為鏡子,這也是名稱的由來,然後夏天會用來儲存冰當作空調;
吳王夫差鑒,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盉和匜一般是和盤配套行「沃盥之禮」的,也就是用盉、匜來倒水洗手,然後拿盤接水。
早期多見盉盤的組合,後期多見匜盤的組合,當然,也有一些盉、匜不是和盤配套的。盉和匜相比較的話,盉扁而高,大多有個蓋子,前面是管狀部分導流;匜寬而矮,很多都沒蓋子,有的話也是一個平蓋,導流部分不是半包圍的管型。順便提一句,酒器中的觥以及水器中的盉是我認為青銅器中造型最別緻的,很多觥和盉都非常有特點,去各大博物館記得注意一下。- 度量衡:釜、釒和(音「和」)、權。
釜、釒和這兩個我是查了才知道的,都是齊國的量器。
但是釒和同時還是一種酒器或者水器,你在國博看到的應該是作為酒器或者水器的釒和;權就是砝碼,衡器,沒什麼好說的。- 樂器:鐃。跟鍾、鐸很像,不過鍾是懸掛著的,鐃是插在柱子上的,鐸是拿在手裡的,然後就是鐃和鐸沒有鐘上面那個凸起的枚。
- 車馬器:軛。控制車馬的器具之一,車馬器非常零碎繁瑣,除了當盧以外大多都不好看,種類也很難記,不過軛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
青銅器的種類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些,比較常見和重要的青銅器還有豆、敦(音「對」)、盨(音「許」)、角、盆等以及各種兵器、樂器、車馬器、生活器具,具體可以參考《中國青銅器全集》以及 @螺旋真理 提到的《中國青銅器綜論》。我之前在一些博物館也有拍過各個種類青銅器的圖表,不過都存在家裡的電腦上了,有機會找到了可以一併放上來。
161015加了一點代表器物的圖片,為了整齊圖片我都處理成了相同的寬度,看不清可以自己搜一下。前一段時間碼過一篇:「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中的酒具故事 - 博物館的嘆息之牆 - 知乎專欄 簡單介紹了一些酒器,可以先看著。
學術性的推薦朱鳳翰的《中國青銅器綜論》,現在網上應該還能下到pdf。來陝西歷史博物館,請個講解員,大部分都能得到詳細講解。。。
當然,也只是大部分。上乾貨
我覺得這題還算好
更難的是這樣:環 瓏 琳 璜 瑞 瑤 瓊 瑜 珙 玧.......這些玉器有什麼區別?我自己水平有限,但很幸運在三星堆拍到了下圖:
前三種是食器 後幾種都是酒器 鼎最初是煮肉用的鍋 簋最初是盛肉用的碗 後幾種酒器 只是外形的區別罷了
請把拼音和同音字註上,謝謝。
可以分成禮器,食器,酒器吧,具體是按作用分
推薦閱讀:
※為什麼18世紀義大利美術走向衰落?
※3D印表機和攝影能取代傳統的繪畫藝術嗎?
※你和華語音樂都發生過什麼不得不說的故事?
※台北故宮博物院為什麼把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當鎮館之寶?
※為什麼陳奕迅這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