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面對父母的打擊式教育?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就在父母的打擊式教育下長大的,每次想要做件什麼事都父母說了,他們的回答永遠是你可以嘛?你肯定不行,你別想一出是一出了。不知道你們怎麼看這種中國式的教育方法。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應對的。


有網友問:母親總是打擊我,經常說我長得丑氣質差穿得丑。

我不理解為什麼母親會這樣,不是說母親都喜歡自己的女兒嗎?面對這樣的母親,我該怎麼辦呢?

也許能令這位網友感到一絲寬慰的是,她的母親並不是特例。

畢竟做父母這件事,也不需要經過考試。

只不過太多的孩子在成年後都選擇把傷痛埋下不提。但是不計較不代表不記得,不說不代表沒有傷害。

對於這些父母,孩子彷彿是他們的作品,橫看豎看,他們就是對自己的這件作品不滿意。

奇怪的是,作為塑造這件作品的人,他們不怪自己手藝不精,用心不夠,反而責怪孩子是一灘爛泥扶不上牆。

佳麗是我的大學室友,今年是她的考研三戰。

她想工作,不想考研,她媽就會說,「讀個三流大學,四年啥也沒學會,不讀研以後喝西北風去?我可不養你!」

去年考研,雖然分數沒達到報考學校的分數線,但是如果調劑的話也能調到一所不錯的學校。她媽就說,「三百多分很高嗎?你咋這麼看得起自己?」

之前,佳麗也和母親提過,如果考研考不上,想試試出國讀研。她媽就說,「你把爸媽當提款機?白吃白喝家裡這麼多年,還有臉要錢出國!「

佳麗本可以在老家複習考研,現在她毅然決定自己邊工作養邊做考研的準備。

「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軟!真想從此斷絕關係!「

「因為父母愛你,所以可以原諒」。

真相是:打擊式教育是中國式父母硬扯下來的遮羞布罷了。

前段時間,四川一名高中生小斯在高考後選擇自殺。在他自殺後,他的QQ空間發出了一篇定時說說,控訴對父親的不滿。

小斯說,父親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打他,考98分都會被罵。他已經完全感受不到父親的愛了。而父母在傷痛之餘,還是不懂自己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有一個笑話這麼說:為什麼父母只會看成績?——廢話,你以為他們看得懂答案嗎?

試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生在中國,應該早就因為功課太差被爸媽打擊到不會思考了。卓越的高材生們很少有學得特別苦的,因為沒有學習的動力、興趣和自發性,一個人根本就不可能走這麼遠。

信奉「打擊式教育」的父母,會把孩子的快樂視為最大的敵人。

有的父母一輩子都不能明白他們的打擊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

自童年時期對孩子的打擊,早就讓孩子為了保護自己,日積月累建立起和父母之間的圍牆,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們會選擇徹底切斷和父母之間情感的溝通。

有網友在討論時稱,父母從小就打擊自己,長大後,自己的性格變得十分內向,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對外人溝通總是討好狀態,事情做的不好,直接會讓自己內疚很久,哪怕是他人的過錯。這個回答收到了很多贊,不知道多少網友是在一條條對號入座後苦笑著按下這枚贊。

可憐又可恨的父母一直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卻一直在等父母的道歉。

孩子被父母帶到世上,本身就是不由自主的。既然選擇把這個生命帶到人世間,就要做好為它負責的準備。

前段時間讀華裔作家伍綺詩的小說《無聲告白》。故事以二女兒莉迪亞的死為開頭,一步步剖析出看似平靜和諧的家庭內部的種種矛盾。

在父母眼中,女兒莉迪亞聽話懂事,把實現父母的願望視為畢生夢想。

隨著越多的細節浮出水面,莉迪亞的死變得越發合乎情理。她不愛醫學,但是為了討好媽媽,她做了一個「學霸」。作為一個亞裔女孩,迫於父親教導她要積極融入集體,她每天都假裝放學後和朋友講電話,實際上電話的那頭空無一人。

莉迪亞的父母雖然鮮少用惡毒的語言打擊她,但是這種無形中施加的壓力讓這個十幾歲的女孩無所適從,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父母教育失敗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表層上的言語攻擊,而在於他們給孩子營造了一種錯誤的是非觀和世界觀。

看似孩子對父母扭曲的三觀逆來順受,實際傷害累積,最終的惡果就是壓垮孩子的承受極限,讓孩子走上不歸路。

記住,孩子不是父母失敗人生的後悔葯。

陳喬恩在上《旋風孝子》的時候,每一期和母親互動的場面都十分尷尬。

她和母親之間的互動根本不像一對親密的母子,旅程中母女兩人相對無言,合影時母親的手不知安放在何處。

在上《非常靜距離》的時候,陳喬恩也講述了她從小在母親的「打罵教育」中成長起來。小的時候,她甚至寧願選擇在墓地里對著亡者的墓碑發獃,也不要回家面對母親。

成年後的陳喬恩很多時候都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宅在家裡,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與人溝通。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她也不會選擇告訴母親,而是向哥哥訴苦。

或許,孤單比痛苦更舒服。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法的語氣和方式。」

可惜太多的父母都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在言語上對孩子的打擊,猶如帶有倒鉤的皮鞭。成年後,曾經是傷口的地方,生出逆鱗,那是他們用來保護自我的盔甲,也是將自己與世界隔離的保護層。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從小不受父親的喜愛,父親總是板著臉對她。

一次,松子和父親一起出去觀看錶演,舞台上演員滑稽的鬼臉把父親逗笑了。

松子發現後,就時常模仿這個鬼臉,搏父親的笑容。這麼做的後果就是,松子在成人之後,每次遇到事情難以解決的局面,就對同事或者身邊的人做這個鬼臉。

然而,這個鬼臉常常弄巧成拙,把局面轉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可以說,父親的冷漠造成了松子在成年後性格的畸形。

當一些父母是出於「嚴加管教」「為你好」的心理打擊子女的時候,還有一些父母,他們的打擊完全是出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內心。

這樣的父母往往構成兩個極端,要麼猶如松子的父親一樣,給孩子無盡的冷漠,要麼就是為了滿足自我的控制欲,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把在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轉接到對孩子的打罵諷刺之中

有心理分析稱,這樣的父母是「缺乏界限感」的。他們不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而是看做發泄的對象。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然而,太多的父母都忘記檢驗自己的人格,覺得小孩沒有心,可以隨意傷害。而小孩子記得被打就是矯情,就是白眼狼記仇,卻讓孩子成為自身人格的受害者。

回到《說說而已》中那位網友提出的問題,黃執中老師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有網友說,父母如今五十多歲了,有時候和他們靜下來溝通,回憶小時候對自己的傷害,他們會矢口否認。

但是當自己再做錯事,父母指責自己的語氣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樣。

他就知道,他已經不奢求父母能改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設置好自己的心理防線,不讓父母的言語再傷害到自己。

如果自私的父母傷害孩子,是因為害怕孩子變得強大,那就讓自己真正變得強大起來,遠離他們的傷害吧。


你打擊回去啊。

就說別人不行,說的好像你們曾經做成過什麼事情一樣。


只能盡量告訴自己,不要聽吧,除此之外,試試朋友圈裡轉發一些教育有關的文章,看看能不能軟化他們的想法。


謝邀,額,我爸媽從來說的是,不試一下怎麼知道呢?


謝邀

唉!

很多父母是應該去考證的,嚴重的問題是教育父母。

不過事已至此,只能自已堅強,靠子女去教育父母是不現實的。

我不是打擊式教育中成長,而是漠視中成長。

運氣比較好的是,當第六次被開除,去到第七所中學時,寄居的房子里,有人存放了一套世界名著,兩百多本,看完後,開始審視自已的人生。

自我教育

對自已的人生負責

當初的小夥伴們,其實就是混子們,槍斃、無期的好幾個,吸毒死的,鬥毆死的,瘋了的都不少。

每次回想總是常懷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養育並提供了教育

感恩那套書

感恩當年那個慘綠少年

人生的路終歸是自已走

希望有幫助。

感恩

祝福


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打擊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地體現出對子女的否定。另外不止中國家長,國外也不少,凡採取專制型教育模式的家庭中都有,忽視冷漠型的模式下也有,開地圖炮沒意思。

說回到具體怎麼應對,有幾個方面:

首先,有想法很好。經驗從哪裡來?一是從成功中來,二是從失敗中來,總成功不失敗或總失敗不成功都不大可能,最有可能是失敗很多次後終於成功了。什麼都不想絕不會失敗,但也絕不會成功,有想法才能接近成功。所以再遇到父母嘲笑你的想法時你要清楚,我又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積攢經驗。

其次『敢想』必須搭配『敢做』。有的孩子在這兒退縮了,結果給嘲笑以口實,退縮的次數多了一定會自我否定,真地變成父母口中的樣子。具體到如何做,應該在做之前有個明確可操作的步驟,哪怕有漏洞,至少是個方案,手中握有一個相當完備的操作指南你才能順利完成。

再次,對失敗要有充分估計,力求做成,做不成也正常,這樣想你會感到輕鬆一些。假如父母落井下石,言語中挑逗你的情緒,那最好迴避,拿出應付父母嘮叨的勁頭來,一個耳朵進另一個耳朵出。

身體傷害是顯性的,精神傷害是隱性的,打擊毫無疑問是精神傷害,父母的挖苦、諷刺傷害到子女的自尊心,同時也滋生了無助,降低自我效能感。最後再說點兒個人想法,特別大的Hold不住的當然要徵求長輩意見,其他不用什麼事都告訴父母,你有想法去做好了,做不成的認輸不認命。


我想說.....那些說假裝聽不見的還有說啥越挫越勇的,其實都沒啥卵用。

太長不看版:

1.和父母溝通,說說你的想法。明確表達你想要什麼,給父母說你希望他們多鼓勵你之類的。

2.和父母溝通無效怎麼辦:如果題主住校,盡量多留校,少回家。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而且天高皇帝遠,也不受管制。

3.多和小夥伴玩耍,有不開心的事情可以選擇傾訴。有時候堵在心裡的事情說出來可能並沒有得到什麼解決,但是心裡也會好受很多。

4.如果出現了抑鬱等問題,去看心理醫生。

正文:

我猜題主應該是一個比較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我也是這樣,特別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並且還特別慫,遇到事情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認可。然而,這種性格的我疊加上一個特別爭強好勝的我就很尷尬了。

高三的每一天簡直是我的噩夢。我是競賽失利之後滾回班裡高考的,競賽失利這個事本來就對我打擊很大。雖然當時沒敢妄想自己進省隊,不過當時的目標是水個省一然後美滋滋的去參加自招。最後拿了個辣雞省二,被家長嘲諷,只嘲諷我就算了,還捎帶著嘲諷了我數競的小夥伴(她考得比我還慘),這是矛盾的開始。

高三剛開學那段時間,覺得要還上高二一年欠的債(我高二幾乎沒上課),然後開始盲目努力,不僅沒進步,反而退步了(大概是200/2400退到了400名左右)。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一不高興就喜歡找別人聊天,不過也多虧了這個毛病,讓我也沒太抑鬱。但是,這次我和父母聊天就很尷尬了。當時自己年少輕狂,覺得自己劍指北大保底廈大,最最看不起家門口的山大(雖然最後還是去了山大),家長偏偏給我說你考個山大就不錯了。總之這次聊天不歡而散。

我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出現問題得及時溝通,我又找家長聊了次天。明確表示了我這人很慫,希望你們多多鼓勵我,哪怕是騙騙我呢。但是這次溝通並沒有什麼卵用,之後反而嘲諷的我更厲害了。機智的我眉頭一皺,發現此事並不簡單。於是我開始跑路了,躲在學校不回家。反正我不給他們打電話他們也不會特意給我打個電話開一通嘲諷。特別幸運的是當時遇到了很多很好的學長學姐(還有幾隻學弟),一直開導我,也在學習上給了我很多幫助,讓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心理陰影。其實高三這一年給我造成的傷害還是蠻大的,前幾天做夢夢見自己又讀了高三然後半夜哭醒了orz

最後,po上小夥伴寫的一句話。

「你並不淡泊,真淡泊就失去了執意探索和洞察人心的銳利;但是你足夠自信,不需要身外之物證明實力,因而也就不受羈絆。」

(大概是寫的最用心的一個回答了,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祝好。


我想題主可能還不明白什麼是打擊式教育,你遇到的這個是純粹的否定,沒有什麼教育的意義在裡面。

打擊式教育和題主你碰到的情況很相似,但是有點不一樣,就是家長反而會鼓勵嘗試。就是說,家長的說辭不會是讓你放棄,而是激你。比如:「你看人家做的多好,換你肯定不行吧?不信你試試,我不信你能做好,我覺得你肯定不如人家。別不承認啊,你就是不如人家,不然你去試試?」或者「你學習又不好,還是別上學了,沒有用。不行什麼不行,你又學不好,你要是學習好我就讓你上學,下次考試要是不上XX分說明你就沒學習的天賦,別上了。」這才是打擊式教育,打擊的目的不在於讓你消沉,在於激你上進,當然很多人沒用好反而讓孩子變得叛逆、易怒、神經質或萎靡不振等。

題主請你相信,如果你的父母這麼說,不是想靠打擊來教育你,他們是打從心眼裡確定你做不到。他們是真的在勸你放棄,勸你不要固執,勸你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

這下回到問題。

我怎麼看?

正如我所說,題主你的家長不是在教育,這是一種強迫和捆綁,用自己的思想捆綁你走他們覺得正確的路,並不是別有用心的打擊你。我當然認為不可取,鼓勵與批評如果脫離了教育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我只能說題主你的重心千萬不要放在家長如何否定你這裡,而是應該仔細考慮,他們到底想要你怎麼樣?他們所說的是否可行?你現在堅持的事物是否有長遠意義?

如何應對?

我爸是最會使用打擊式教育的人,他總是把否定與激勵混在一起,企圖讓你憤怒而屈辱的努力著,我並不吃這套,但孩子與家長的抗爭往往是痛苦的,在你還不能自立的時候,建議打游擊吧,不要硬碰硬,有時候你要學會哄哄家長,不能總覺得我是孩子,他們就必須是完美的人,不能有主觀臆斷,不能有脾氣,不能不理解人……家長是需要你去哄,甚至去包容的。實在躲不掉,千萬不要總想著徹底征服他們,想想家長小時候怎麼哄你吃飯的,你就怎麼哄他們接受你的思想。

如果你已經有工作可以自立,只是不喜歡被打擊。那麼很簡單,告訴他們,你生活的很好。

自信往往都不是建立在家庭上的,自信來源於生活對你的肯定,生活包括但不限於工作、學習、同事、朋友、愛人、圈子……家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有能力,你要的自信,生活一定會給你。


什麼叫中國式教育方法?

我家人,我身邊的人從小都極少被這樣打擊,大多數是鼓勵,除非真的是傻透了的想法。


懟回去!打擊就是打擊,毛線的教育!我就不跟他們住一起了,嗯,12歲就住校。


謝邀。

寫一封遺書,告訴他們自己受到的傷害有多麼大,有多麼傷心。然後話鋒一轉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說自己是個不孝順的孩子,說你也很努力想做個讓他們滿意的孩子,一定是自己太差勁了,讓他們失望了,這輩子沒法做他們的好子女,是自己沒有福氣,如果有來生的話,一定做個完美的孩子不讓父母操心。XX絕筆。

然後找個離家比較遠的網吧玩兩天不要出來。(′???`)

我相信父母不會再打擊你了。


你舉個例子,比如你到底想幹嘛被打擊了?

你要是想去韓國整容當明星,打擊你很正常啊。


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想做什麼就去做,但後果要自負。


永遠不要去理他們


當他們的話是空氣


題主面對的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也不能算特例,有一定代表性。

這種教育方式源於父母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希望把他們的經驗傳遞給你,目的是讓你少走彎路,出發點是好的,是關心和愛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種愛的表達方式有嚴重的問題。

持續的打擊式教育會摧毀孩子的自信

幾乎所有人的自信幾乎都來自於環境的正面評價,當然這種評價需要與能力匹配,否則就是恭維和阿臾,導致人盲目自大。

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獨立之精神,那是給極少數人準備的。

孩子的自信建立在父母鼓勵基礎上,長期敲打讓孩子不自信,成年後也會保持如此,遇到事情會游移不定,不敢做決策,懷疑自己的能力。

父母的經驗和認知能力本身有限,不完全合理

如果經驗和認知能力看,未成年孩子的認知、判斷力相對不如父母,這是事實。人的認知來自經驗的積累,積累需要見識和消化,這些都需要實踐機會和時間。

但是,在某些具體的事物上,孩子的認知能力可能超越父母,這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比如你對遊戲的理解,肯定是要好過你父母的,因為你的興趣和時間成本投入比他們多很多。

在父母沒有意識到打擊式教育方式有嚴重問題的時候,你意識到了,這很好,這一點上你已經超越了你父母,剩下就是尋找一個好的方法對現狀進行調整和修正。

建議如下:

1.保持你的激情,這是年輕人,甚或是所有人應該保持的。對未來保持憧憬和希望是生活最大的樂趣所在,否則生活會很無趣甚至很無聊的。

2.在提出你的行動計劃之前,事先做更多準備和更詳實的數據、信息獲取,盡量完善你的計劃,為計劃找到合理、完善的支撐邏輯,在邏輯上先證明這個行動計劃是可行的。

當然,找到更多依據也是為了和你父母講道理用,當他們反對時,雙方可以有理有據的談。

3.父母針對你的行動計劃提出反對意見,你需要嘗試與他們溝通,而不是生氣、衝突,讓交流無法有效進行。

他們說不行,你可以問他們為什麼不行,通常父母都會解釋,你從中客觀的判斷,他們的哪些觀點是你的思考盲點,你需要吸納,以用來修正你的行動計劃,哪些是不合理,你需要排除。

要學會獨立思考,但獨立思考需要素材和基礎,每次你提出行動計劃、為計劃做知識儲備、與父母溝通,都是一次獨立思考的訓練過程

對孩子來說,這個要求也許有點高,但你可以嘗試使用,至少比你不溝通或者情緒化溝通的方式會好很多。


竟然無意間看到這個題目。忍不住想寫些什麼。

我敢說我就是典型的在打擊中依然屹立不死,然鵝根本沒什麼卵用的那種人。

記憶里是父母感情不好,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爺爺家屬於幹部家庭,姥姥家是平民百姓,不搭配,老一輩反對,但是因為當年陰差陽錯一些事,就不細說了,爸媽結婚。再過了一年有了我。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爸媽打架,狂吵,爸爸掀桌子,給我關在屋裡不許開燈,不許坐板凳,不許亂動,不許哭。這種精神上虐待的直接後果就是成人後的我到現在還都是一被別人吼就止不住哆嗦,特別害怕發生正面衝突。

我知道我爸不喜歡我,但是已經有了我沒辦法又不能弄死我。我爸唯一有涵養的地方就在於他從來沒打過我一下,只是不斷用怒吼瞪眼等等嚇唬的方式刺激我。所以我現在心理的確非常脆弱。

我媽的強勢是重點。因為她太太強勢了,而且是那種不講道理的強勢。說出的話句句插在你心裡,隨時隨地發火,我姥姥都被罵的給她跪下來求她,就是那種跪在地上邊哭邊作揖說我求求你了我錯了行不行?

比如我數學很差,按照分數來算可能跟別人是有10分以上的差距。我從來沒得過雙百分,我媽一直都耿耿於懷。她一直都認為她的面子,她能在同事面前炫耀的東西比什麼都重要。有一次我的數學得了90多分,我特別高興,拿著卷子去給我媽看,我媽就問了一句,你們班上有幾個得一百的?我高興的勁兒一下就沒了,我媽接著又說一句,你他媽就是不努力!還有臉給我看呢,要我我都不好意思!看看人家XX阿姨家的孩子,這次又得雙百!人家次次都是雙百!你什麼時候考一個雙百回來給我看看!

小學的時候離我媽單位很近,所以如果早下學就會去我媽單位。我媽單位人多,任何一個小朋友去了阿姨們都會圍著嘮半天。我媽從一年級開始到六年級,每次必說的一段話,就是阿姨會講些客氣話,說你們家孩子挺聰明的,又長高了呀,這次考得怎麼樣呀之類,我媽屬於人越多她越興奮,她一定會說,什麼呀,這孩子可笨死了,傻得透頂,上次有個什麼什麼事兒,如何如何,你說她是不是傻,什麼都不會就他媽知道吃,除了那泡屎不能吃,沒她不吃的!我站在旁邊無地自容,我媽哈哈笑,阿姨也不說什麼打兩馬虎就走了。有一次一個阿姨說你別這麼說孩子,她也懂事兒,傷孩子自尊心,我媽特別不以為然說,還他媽自尊心呢,她懂個屁啊,先考個雙百回來給我看看!

每次給家裡長輩打電話,我媽一定會在旁邊叨叨,這句讓我說,那句不讓我說,我要看我媽眼色打電話,說錯了或者沒聽她的就又是一頓白眼加訓斥。我不知道哪裡做錯了,反正我就是錯了。時間久了,我如今我就是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想法的人。在與新認識的人聊天時基本上冷場。有一次我跟我媽聊到這個點,我媽眼皮都不抬一下說,這是你自己的事兒。我怒了,我說你給我控制的死死的現在怪我了是嗎!?我媽說,我控制你什麼了?

大學回來辦三方協議,要帶著身份證去一個就業大廳弄檔案。我媽非要跟我去,催的特別著急,我忘了拿身份證就匆匆忙忙走了。到了大廳門口突然發現忘帶了,我媽當時就爆了一下子就嚷嚷起來你他媽什麼都不帶來幹嘛來了!?一天到晚想什麼呢!?……周圍人超級多全都看我,我特別不好意思低著頭往裡走。我媽就不停叨逼叨說了一路。在窗口問工作人員要辦的事情,得知不必今天非要辦理存檔,而且現在存檔要交全年240塊也不划算。讓我先填個表。我剛寫了自己的名字,我媽就在旁邊突然大吼起來:你這字寫得也太難看了!!!!全大廳的人都看著我,無地自容。然後出來我跟我媽說你看今天不是省了240塊錢,我媽不說話,過了一會兒說,你該帶的不帶齊了,這是沒辦省錢了,要是遇著要緊的事呢?什麼他媽都不想著!

跟我媽坐地鐵,已經擠滿了人我媽不管不顧擠上去了,我剛要邁腿們就關了。我媽在車窗玻璃那邊指著我滿臉嫌棄地叨逼叨說你可真夠笨的,可真笨啊,真夠笨的你……門口所有的臉都看著我,我巨尷尬站著,然後我一怒吼了一聲走你的吧!當時真的要哭了。下了車我媽在站台等我,又開始叨逼叨,一秒鐘都不停嘴,我說你別說了行不行不就差一趟車嗎,人家聽不見,繼續叨逼叨,我怒了,猛一下子踢翻了一個黃的指示牌,我媽繼續叨逼叨……

我媽絕對不容許別人跟她意見不同,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聽話。換句話說從來不會尊重別人,不知道什麼叫給別人空間,彼此保持合適的距離。比如我剛畢業我媽就催著我讓我找對象,還私自把我的信息登到網上了。我反對抗議吵架都沒用。然後時不時就給我介紹一個,每次都說,XX阿姨給你介紹個對象,我要是說不她立馬就翻臉說阿姨也是好心你不能駁阿姨面子!然後就開始誇這男的橫豎都是好的,然後逼著我去見面。我要是不見就叨逼叨我幾天都沒完。有一次給我介紹了一個男生,聊了幾次我覺得不合適,我媽還一個勁兒的問,我說不合適,我媽說連面都沒見你怎麼知道不合適啊?我火了我說就是不合適!我媽說你們倆聯繫了嗎?怎麼聯繫的?微信還是電話?你先說話的還是他先說話的?說什麼了?你怎麼回的?……我最後無奈了,我媽洋洋得意說我還不是為你著急啊!你看誰家這麼大姑娘了還不嫁人還賴在家裡的?

我媽有一次跟我說,你把你的網號給我,我去替你聊一個男孩子,我覺得要是不錯我就告訴你你們再繼續聊。我說你不覺得你很過分么?我媽完全不以為然,我說你怎麼不說替我去結婚替我去生孩子呀?我媽怒了說有你這說話的嗎?沒他媽教養了簡直!!看,又是我的錯。

如果凡事我都說實話,我媽連損帶數落,不訓斥人不說話。如果我要是說瞎話,我媽就沒完沒了指責我為什麼說瞎話騙她,叨逼叨。如果我不順從她的意見,各種冷戰鬧脾氣,摔門摔盤子摔碗。小時候不論做什麼都是張嘴就說我你可真夠笨的!哎呦這孩子這傻!然後一臉不耐煩。語氣上不是說父母寵溺的那種愛,而是真的那種巨嫌棄無比的。相信我,小孩子什麼都懂的。

有一次又被我媽損,具體什麼事兒我不記得了,我必須強調的是我沒有犯錯,不是錯誤,只是沒有順從我媽的意願。我媽的意思是覺得我不聽她的話。我說你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吧!然後我站起來鐵青著臉往我屋裡走,我媽在後邊甩一句:都他媽不要臉了!當時心裡震了一下,然後默默心碎了。

我說想去學車,我媽甩一句哪兒有錢啊!?那得多少錢!?我買了件衝鋒衣499,我媽一邊狂吼我一邊哐哐剁菜刀。

很多時候我不想事無巨細都跟她彙報得一清二楚就隨口甩了一句想搪塞過去,我媽不依不饒死追著問,還一邊直直地指著我一邊瞪著眼聲音高八度狂吼:你再給我說一遍試試!!!!窮凶極惡的表情,扭曲的臉。

我每次被我媽給氣的哭,不想吃飯,我媽就更怒不可遏狂敲我的房門說你想幹什麼呀你!?你還委屈了你!?我說錯了你了是嗎!?不想讓人說就下次別如何如何,你還來勁了是不是?!有完沒完啊你!?

我不可以鎖房門,不然我爸媽都會說:你想幹什麼呀?這個家有什麼對不起你的?!

我姥姥無數次跟我說,你別跟你媽說理,你可說不過她呀。你就讓著她就完了。

這麼多年,我都默默忍受著,不反抗不爭取,因為根本沒有用。這麼多年我已經不記得為什麼每次都是一張嘴就被罵,但是已經習慣了。其實比罵髒話更戳心的是變著法兒的損你,一定要把你的自尊心撕碎踩在地上,然後她還一副受害者的無辜狀說我怎麼了我?我說什麼了呀我你就委屈了??

我曾經跟我媽吵架說跟你一起生活沒自尊!!什麼叫尊重你懂嗎!?我媽說我好吃好喝伺候你,你還跟我來這套!?我瞬間就明白了,講道理這三個字是最沒用的。

我的現狀,從來不會拒絕,很容易上當受騙,特別容易被擺布。換了好幾個單位,一直都是被欺負的對象。不會為人處世,沒什麼朋友,以為發脾氣就是讓大家都怕的表現。毫無保留的付出,可是沒人領情。自以為好朋友的人都陸續離開了。沒心機,直來直去,喜怒哀樂都在臉上,非黑即白,不懂得手段伎倆這些事,仍憑別人一眼看穿。從來不會去張嘴說我想要什麼,人家給就拿著,不給就不要。沒什麼慾望,因為知道自己什麼都得不到,有什麼想法的時候總是及時扼殺掉,因為覺得自己不配。存款幾乎是零。人情世故方面幾乎是白痴,看似是客情其實是在賣乖。我不懂別人眼神里的異樣,不懂別人的話外音,任誰看都是傻逼一個。總被人說要自信些,其實我知道這輩子到死都沒辦法自信了。總愛抱怨,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很怕衝突,怕吵架,怕被高聲吼罵,超級沒有安全感,敏感多疑,不相信任何人。堅定的不婚主義,堅決不要小孩。以前憧憬過的很多事情現在都不想了。遭遇了很多很多的傷害,跟公司跟個人都發生過衝突,有些非常嚴重,很多事情無法釋懷。大概從2012年開始定期看心理醫生,後來實在沒錢看不起就不去了。長期耳鳴,胃也鬧過病,月經不調,前陣子體檢出乳腺增生。不想去醫院看了,隨便怎麼樣吧。淚點奇低,看什麼都哭。極力迴避與人交往,工作時也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主動聯繫。總是沉浸在過去被傷害的事情里難以平復。感覺自己已經是在抑鬱症的邊緣了。

很抱歉寫了這些很泄氣的東西。沒什麼好辦法去面對,只能不斷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想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太難了。又沒辦法去責怪爸媽什麼,他們的人生經歷就是這樣子。說再多也沒什麼意義。對他們的恩情和愛,其實早就被這些刻薄的賤嘴沖淡衝散了。


悶頭髮大財。


遠離

僅僅是對我來說。

可能我母親的不應該叫做打擊,是諷刺謾罵,無盡的羞辱。

但她畢竟是我的母親,除了離她遠一點,我什麼也做不了。

曾經嘗試過與她溝通,被她罵的狗血淋頭,能帶上所有污穢的字眼,性器官,說不要臉……

我家裡很重視教育,他們兩個嘴上念叨的就是好好讀書,你給我好好讀書,你怎麼不寫作業,轉身自己打開電視收聽越劇頻道。嘴裡重視教育程度很深,但自身行為不知道是在幹嘛。。

嘴裡念叨,你這種豬腦子書會讀的好的?笨的要死,這麼笨的人,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讀什麼書,只知道花錢花錢,讀書花錢,成績一點都沒有,考試倒數。一點用都沒有。

從來沒有去過家長會,從來沒有陪我上過學,我只記得小學一年級上學第一天,是我媽送我去的,因為同村裡的2個姐姐等不及我,就自己先走了。到現在我快畢業,從來沒有陪我上下學。哦,有,初中的時候,我控訴她在關愛方面的缺失。她接我放學幾次。

現在關係越來越緊張,我只覺得她噁心,言語上的惡毒最讓我心痛。作為我的母親,沒有關愛,沒有任何鼓勵,只是一昧的用低賤惡毒的語言對我進行攻擊。我能忍,但是不知道能忍多久,快畢業了,我想終有一天會結束的。

昨天發生的:

我中午煮了稀飯,(我媽要回家吃飯她前一天說過要煮什麼),等著她回來,因為她工作的地方很熱,廚房也很熱,所以我先煮好稀飯,剩下的她自己煮(以前我媽說,飯都要她自己來做,我以為是為了彰顯母愛本色,是我太天真)她回來了,看到灶台上已經在煮東西了,沒有打開鍋蓋,開始破口大罵,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當時的感受,枯槁?呵呵,她又帶上了性器官開始對我攻擊。說我做的飯都不好吃,這麼難吃的東西,什麼時候讓你做飯了,我說了要自己來做,做什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什麼事情都不會做,你這種人有什麼用,天地良心,我只是把冷飯和水放在一起煮開而已,她打開鍋蓋繼續罵。

我也是能忍,心裡笑笑,無所謂,畢業以後,離得遠遠的就好。

我說的可能不是打擊式教育吧,她根本就不想教育我。

我不想要這樣的母親,你們可能覺得我不孝,她養我長這麼大很辛苦,讓我吃好喝好,但是我過得也很辛苦啊,不知道做什麼在她眼裡才是對的,什麼都不對,我不喜歡跟她待在一起,我害怕她的腳步聲,那是一種恐懼感,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恐懼感。

言語上的惡毒

言語上的惡毒

言語上的惡毒

悲涼


今天發生了很小的一件事,我騎車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老太太的車,但是沒事,只是輕輕擦了一下,就回到家笑著跟我父母說了,接下來是我爸媽的反應。

我爸瞪著我說:「你騎車就不能慢點!」

其實我平常騎車不快,只不過有一次在我情緒不好的時候騎了一次快車被我爸媽看到了,他們就以為我向來騎車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反駁了很多次未果,也就作罷了。

然後我就說:「我騎車不快,是前面的老太太突然停住了,我剎著車從後面擦過去了而已。」

我爸一副「你不要解釋了我都知道你平常騎車什麼樣」的樣子說:「你不跟那麼緊怎麼會撞上去!」

我:「。。。。。。」

我會說那是個十字路口?!車流量本來就很多?!

然後我媽來了,估計在廚房裡面聽著了,看到我,直接白了一眼,就說:「肯定是你騎車太快才撞到的!」

我就委屈的又解釋了一通,而他們呢,一副「我不相信」的樣子,我還能怎麼說,只好閉嘴了。

很小的一件事是不是?但是我較真,我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只要在外面跟別人發生了衝突,他們第一反應永遠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了。顯然這不是第一次了,我是這樣,我弟挨罵的次數更多。

父母都是關心孩子的,這我知道,但是這關心的方式會不會對孩子來說有點太霸道了。父母要求我們體諒他們,說百善孝為先,因為為了給我們生命,父母受了很多罪,我們一定要體諒,一定要孝順,但是我們呢,孩子的感受呢。

打擊式教育,我挺不喜歡的,因為我就是生長在這樣的家庭。

我上大學的時候,放假回到家住幾天,我媽就會說,你看你的房間,永遠是這麼亂,你們寢室人不煩你嗎?你不會洗衣不會做飯,將來誰會娶你bla...bla....bla...一大堆帽子往我頭上扣,而且這些話在家說也就罷了,跟鄰居也這麼說,還是當著我的面。我能怎麼想,我該怎麼想,長此以往,我沒有習慣,我時常會覺得,是啊,我怎麼這麼沒用,什麼都不會幹,間歇性自我崩潰再自我癒合。一遇到事,父母就會說,你心理怎麼這麼脆弱,說你幾句你就黑著臉,我們是你的父母啊,你擺臉色給誰看,除了我們誰還會這麼說你,讓別人說別人都嫌累。有的時候,我心裡藏事兒被我父母看出來了,他們不想讓我不開心,讓我把心裡的事情說開,他們會安慰我,我相信他們,我說了,他們安慰我了,但卻夾槍帶棍。說句實話,我時不時的會有自殺的念頭,但我會努力遏制自己,看看網上對於自殺的人的安慰,看到那幾句話,我哭一陣,睡一覺也就好了。

我這麼說會不會顯得有點不孝順,但沒辦法,不孝順我也說了,我憋了太久。所以,遇到什麼事我很少跟父母說了,因為他們只會罵我,不會鼓勵我激勵我,以及正確的安慰我。我承認這是我的性格上的缺陷,大部分錯也都在我,但是父母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他們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真的希望,沒有打擊式教育,我也真的不想,再一次以父母的冷漠收場。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上課遲到被拒進教室 3歲女孩對老師說「我有錢」」事件?
生活是否需要儀式感?
為何現在流行討論原生家庭的傷害?
孩子小的時候應該讓他明白哪些道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道理嗎?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