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的非農就業報告中主要有哪些信息,為什麼會對美聯儲的決策產生較大影響?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經濟數據面面觀,更多「經濟數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新聞背景:耶倫:在經濟前景明朗化以前不會加息
美聯儲官員喜歡說他們從不過分強調單個數據,但長久以來,勞工部的月度非農就業報告一直受到美聯儲的格外重視。非農就業報告是由美國政府編製的衡量經濟活動的一項綜合指標,月度調查涵蓋多達14.6萬家企業和政府機構以及6萬個家庭。
因為非農的數據不好,加息預期馬上下滑,這個報告這麼重要嗎?
美國勞工部每個月第一個周五晚上8:30會公布上個月的兩個重要數據,一是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一是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s)。這兩個數據是美國經濟一個很顯而易見的晴雨表,所以備受市場關注,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的trader都會在這一天之前準備好交易頭寸,等待最終結果出來。
為什麼美聯儲會這麼關心這兩個數據呢?美聯儲就是美國的央行,不同於中國的央行的是,美聯儲是獨立的機構,不受政府擺布。而央行的主要職能就是負責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起影響到經濟的方方面面。所以美聯儲每做出貨幣政策的調整時都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以及可能帶來的後果。
美聯儲執行貨幣政策的目標有兩個:1. 維持物價穩定,適度的通脹(一般認為2%);2. 保證充分就業(一般為5%)。兩個目標不分優先順序,都要同時考慮。與此對應的是歐洲央行,只有一個目標:2%的通脹率。所以說每個月的就業數據這塊就能直接體現出其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一,當然會非常重要。實際上簡單來說美聯儲直接拿每個月的通脹率指標和失業率指標就能制定出貨幣政策,市場也很容易看得懂。實際上之所以市場近期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高漲,一是因為通脹的趨勢在加強,一是因為失業率已經低於了5%。
6.10補充:
感謝各位對CPI的修改意見。事實上沒有一個標準的通脹率指標,一般我們用CPI來做參考,實際上還有PPI等指標。對於各種參考指標,可以參考美國勞工部的解釋:Overview of BLS Statistics on Inflation and Prices美聯儲的dual mandates中也表明控制price stability/inflation,現在美聯儲主要的參考指標從2000年開始變為core PCE(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同樣剔除食品及能源。
關於PCE和CPI的不同,可見BEA的解釋:What account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CE price index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補充完畢
美國近十年CPI、core PCE數據以及失業率水平:
CPI(扣除食品及能源):非農就業是指剔除掉農業就業人口之外的就業人口變動數。剔除掉農業是因為農業就業受季節性影響大,不穩定,不對全局經濟有大的參考價值。注意這是個變動數而不是絕對數。非農就業直接反映了美國經濟體的真實活躍程度,因為用工的多少也最能反映每個企業單位的運營情況如何。經濟好的時候自然會新招工,經濟差的時候自然會裁員。有研究稱,考慮到目前美國移民的數量,要恢復到經濟危機之前的勞動力水平,非農數據每個月要新增15萬人。上周五,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非農就業僅增加3.8萬人,遠不及市場預期的16萬,創下近六年最差水平。這明顯讓市場感覺到,美國積極復甦好像有停滯的跡象,當然也就不能加息了。
美國近十年非農就業水平,明顯看到08、09年有非常大的缺口,後面幾年還未能填補。
另一方面,上周五,5月失業率為4.7%,預期為4.9%,好於預期,又是一個不錯的信號,是否和非農數據有矛盾之處呢?美國的失業率水平從去年初就已經開始往5%逼近了,8月份時候降到了5.1%,10月份降到了5%。去年年中的時候市場也一直高看美聯儲加息,但最終確等到了12月才加。為什麼加息遲滯於失業率的降低呢?這兩個問題是因為,失業率並不能反映真實的失業情況。因為美國的失業率統計是只統計在勞動力市場上未找到工作的人。比如一個人一直在找工作,然後一直沒工作,這才叫做失業。假如他找了半年還沒找到,然後決定不找了,要麼回家蹲要麼去流浪,這叫做退出勞動力市場了,失業統計的時候也就不會把他計算在內了。所以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經濟剛開始好轉的時候,失業率是會升高的,因為大量人回到勞動力市場找工作了。而經濟衰退的時候,失業率反而會下降,因為有很多人長久沒有工作,徹底離開勞動力市場了。所以單純地看失業率並不能完全證明目前美國的就業情況。
所以就會需要結合另一個指標來看:勞動力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這個是實打實統計有多少人在勞動力市場的。下面看看美國這些年的數據:
Resource:
Fed`s primary measure of inflation: FRB: 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PC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Excluding Food and Energy (Chain-Type Price Index)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 US Department of LaborCPI: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ataNon-farm Payroll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ata
Unemployment Rat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ataLFPR: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ata瀉藥。有人答的很全了,這裡深入下。美聯儲雖然是雙目標(dual mandate):最大就業(maximum employment)和價格穩定(stable prices),分別參考核心消費指數(core PCE,注意,不是CPI)和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但有時這兩個指標不一致。比如現在,失業率低,通脹也低。按照失業率這個指標,應該加息,否則容易經濟過熱;按照通脹這個指標,卻不應該加息,因為低通脹時候加息,容易通貨緊縮。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兩個指標不一致時候怎麼辦?
美聯儲的實際做法,是更偏向勞動力就業指標。因為勞動力市場數據,作為後周期指標(late cycle indicator),當它完全復甦了,說明整個經濟也運行的不錯,通縮風險很小,通脹風險增大,可以加息;相反,如果是勞動力市場疲軟,但是通脹大於2%的情況,這時候加息,很可能通貨緊縮,引起經濟危機(加息雖然抑制通脹,可是同樣也提高企業借貸成本,影響居民消費)。這也是為什麼耶倫老奶奶加息這麼慢,她說不怕通脹,已經2%以下這麼長時間了,超過點也沒事,關鍵就業市場要好,之後才能加息。
為什麼勞動力市場數據是後周期指標?
因為勞動力市場數據變好是經濟上行周期的最後一環。從經濟周期的低谷說起,經濟不好時候,央行減息,刺激居民消費(房貸,車貸,信用卡利息都降低),降低企業借貸成本;首先復甦的是居民消費,居民消費的增加會降低企業庫存;企業發現庫存減少,同時預期需求增加,就會擴大投資,增加產能;設備弄好之後,會僱傭更多的人,擴大生產,失業率會降低;失業率降低,企業招人更困難,會提高薪水;全社會薪資水平的增加,容易引起通脹;央行怕經濟過熱,產能過剩,為了避免更大的衰退,會加息抑制通脹。你瞧!當勞動力市場數據很好的時候,說明經濟不錯,加息之後不會馬上通貨緊縮,央行加息也更放心。
為什麼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顯得比失業率更重要?
因為失業率下降也可能是勞動力人口下降決定的,真正工作的人數可能沒變或者甚至下降,換句話說,有人不準備找工作了,他就不是勞動力,計算失業率的時候,分母會變小,失業率也會降低,即使實際就業人數沒變。
說到底什麼叫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
Payroll就是工資單;non-farm payroll,指的就是上個月領工資的人數增加或減少了多少。五月數據是38k,意思就是上個月,全美國,不包括農場主,有新的三萬八千人開始領工資。所以,相比失業率,更能反應實際勞動力市場情況,因為它反映的是實際工作人數的增減。還有個「小非農就業數據」,叫ADP employment change,每月「非農」的前兩天,也就是第一周的周三公布,和「非農」數據很相似。ADP是個人力資源外包公司,據說超過百分之二十的美國人的工資單都是這家公司處理,所以他發布的每月「employment change」會和「非農」很像,對「非農」有預測作用。
一不小心寫了這麼多,最後說下對市場的影響。不管是利率,商品,股票,債券,還是外匯,「非農」發布前都不交易了,像等待發射火箭一樣,倒數十秒等著發布「非農」,一點都不誇張。發布之後,與預期如果相差很大,市場就會暴動。
為什麼這麼多市場都受影響?
因為美聯儲是世界央行。舉個例子,如果這個月的數據比預期好很多,美聯儲加息預期就會增加,債券市場就會跌(高利息,低價格),美元就會升值(短期來看,利息漲,貨幣漲),商品價格就會下跌(商品大部分都是美元標的,美元漲,商品跌),股票不一定(因為數據好很多,說明經濟好,股市該漲;但是加息概率大,股市該跌,因為企業融資成本大,居民消費也可能受影響,到時候就看市場反應了)。大家明明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啊。
樓上幾位知友說的都很有可取之處。基本上大家解答了你兩個問題的其中一個,就是為什麼要看中勞工部的就業報告中的失業率。通俗的說,因為央行也就是美聯儲宏觀調控的目標就是在:保持溫和低通脹(就是文中的「穩定物價」)和維持合理的失業率(就是文中的「充分就業」)。然後為了維護這兩個目標央行才開始採用各種手段,採用的各種手段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所以,這個報告的中的失業率當然會對美聯儲有影響。
但是,大家都沒有解釋題主問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會對加息產生影響,會產生什麼影響。為什麼美聯儲主席會在兩周前「曾滿懷信心地說,經濟轉強意味著美聯儲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里再度加息。」但是她周一沒有再提這個時間框架。也就是為啥不加息了,大家有加息預期下滑的看法。
文中寫到「耶倫和其他美聯儲官員仍然認為,他們會逐步提高利率,因為經濟形勢料將好轉。」也就是說,在勞工部的數據出來之前,他們覺得經濟情況不錯,應該提高利率。這是為什呢。請看下圖。
2. 相比較於那個長期的線,如中還有一個短期總供給曲線AS,這個AS是向上傾斜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想,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的生產供給給社會的量由每個產出的利潤決定。而利潤=收入-成本是吧。當物價水平上漲時,市場上商品價格一般都會跟著上漲那麼收入就上漲了。但是由於短期成本是相對固定的,這個成本主要是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工資都是簽合同的,一般不會有人跟著物價水平天天要求漲工資。那麼成本相對就是不變的。這個叫做「價格黏性」。那麼,收入上升,成本不變,利潤上漲了吧。
所以結論就是:AS曲線,也就是短期內社會總產出供給是和物價水平正相關的。3. 圖上還有一個AD,就是短期總需求曲線。她是向下傾斜的,也就是和價格水平負相關。為什麼呢,因為名義貨幣供應量M不變得話,物價P下降,實際貨幣供應量M/P上漲,貨幣供應大了,那麼利率水平 i 下降(你就理解成,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利息是她的價格。商品就有供求,供大於求,價格下跌),利率下跌,各種融資成本降低,大家就會瘋狂投資導致計劃投資 I 上升。總需求Yad=C+G+I+NX嘛,I上漲了,總需求Yad上漲啦。
結論是:AD曲線,也就是短期社會總需求和物價負相關。好了,那麼準備知識結束了,你要是連準備知識都懶著看,就直接看下面的也行……
那麼面對這種由於經濟形勢好(起碼他們覺得好),導致物價水平在市場調解下自動變高的情況,美聯儲為了維護物價水平穩定可以怎麼做呢?
他們選擇提高增息,也就這樣最後會是提高利率水平 i 。前文講短期總需求曲線AD時,我已經解釋過物價水平P怎麼影響總需求Y了。其中影響途徑是,P—&>M/P—&> i —&>I—&>Y 那麼此時,美聯儲決定直接控制 i 了!通過增加 i 也就是利率,導致投資 I 變小,Y也小,所以AD曲線會向左移動。你可以想想一下,如果上圖AS正由於高工資水平往AS2移動著呢,準備最後移動到AS3,導致物價水平變高,此時此刻,AD由於美聯儲提高了 i 利息值,導致AD左移,AS2時刻,AD就和AS3相交於P2那個物價水平,且點應該在LRAS上,對應著自然均衡產出Yn啊。我上圖沒畫,你想像一下。
這個時候美聯儲由於對經濟持樂觀態度,導致準備提高利息i,最後就可以讓經濟維持在平衡的產出,合理的失業率水平,且物價水平只是剛剛漲到P2而沒有P3那麼高!這不是同時滿足了前面說的物價水平適度上漲以及失業率水平維持較低的目標了么!
那麼,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當美聯儲非常重視勞工部的就業信息了。因為他們發現,其實失業率不是他們想的那麼低,經濟情況不是他們想的那麼好。實際Y根本不在Yn的右邊,或者說,根本沒有那麼靠右。如果他們還是按照原來的方案,努力提高 i 的水平,就會導致AD和AS的交點在Yn的左邊,也就是出現了比以前更高得失業率!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不同學說的分界線-----------------------------------
當然,其實如果深究的話,還會有個總供給衝擊影響經濟的情況。還有長期時各種市場自動調節導致大家開始懷疑到底該不該政府出手調控,以及由於像上面知友說的由於遲滯性,拿著歷史數據做決定會不會無法做出正確的控制等。還有各種其他理論等等。但是我覺得,我寫的這些應該可以比較好的解釋題主的疑問了。----------------------尷尬的分界線------又認真讀了幾遍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我好像有點錯誤理解題主的問題了。其實題主想問的是,非農就業以及其他除了失業率外的報告中的數據的影響?如果是的話,我有點尷尬了就……非農數據NFP(NON FARM DATA):全稱是非農業就業數據,主要包括就業人數、就業率、失業率三個主要指標(農業人口可以自給自足,所以一般不算在內)。
就業人數,主要調查的是美國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這兩大支柱行業。
一個國家的經濟景不景氣,看看就業情況就知道了。沒有飯碗,掙不到錢,不敢消費,貨幣的流通性自然不好;錢不流通,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都很難激活,經濟便好不到哪裡去。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有800萬人失業,美國的大小中機構和企業每年要提供1000萬的就業崗位,才能保證經濟的復甦。因此,反映經濟狀況的就業數據,也就成為了美聯儲(類似於中國央行)調整貨幣政策至關重要的參照。
僅僅是就業情況,就能左右一個國家的貨幣趨勢嗎?
當然。
作為全球第一大貨幣的美元,對每次非農數據也會非常敏感。就業不好,預示著全球經濟復甦惡化,投資者就會轉移到非美國或非美元的市場;就業好的話,自然大家都會來,對美元也是利好。所以,就業和美元,就像一對難兄難弟。
美國勞工部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早上8:30發布這個數據前,交易員、投行、經濟學家們,都會作出相應的預測
然後,這個數據一發布,就會有兩種結果:
公布值 > 預期值:這說明就業形勢向好,美元利好
公布值 < 預期值,這說明就業形勢不好,美元走弱
這個時候,美聯儲的政策思路就很好理解了
1、非農好,美元好,投資者多、流動資金多,不著急吸引熱錢進來
2、非農差,美元慘,投資者少、沒熱錢進來,那就得加息吸引錢來
所以,就業風向標「非農數據」,對於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市場有多大影響可想而知了吧。
----------------------------------------
BTW,原則上說,每一次非農的發布,所有的股票也都會受到波及,尤其是黃金、原油、外匯相關標的,更會因美元牽一髮而動全身:
黃金相關
GLD:SPDR黃金ETF
GDX:黃金礦業ETF
NUGT:三倍做多黃金礦業指數ETF
DUST: 三倍做空黃金礦業指數ETF-Direxion
JNUG:金礦指數三倍做多
美元標的UUP:美元ETF-PowerSharesDB
美債標的TLT:債券20+美公債指數
美股大盤相關標的
SPY:標普500指數
QQQ:納指ETF
DIA:道瓊斯指數ETF
非農就業人口報告,是美國勞工部每月一度發布的就業數據的一部分,被認為每月期間發布的最重要經濟數據點之一。工作增長的變化不僅影響多重市場的走向,也可能會改變情緒以及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看法。問題是為什麼一個滯後的指標會對金融市場產生這麼大影響?
非農就業人口由美國勞工統計局在每月的第一個周五發布,除非是美國的國家假日。通過反映在上月已創造的新就業機會,該報告描述了美國就業狀況。該數據是及時的,使用針對企業上月就業實踐的調查進行核算。非農就業人口和由就業家庭調查測量的失業率一起發布。
非農就業人口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就業數據驅動著經濟增長勢頭。當創造了新工作,情緒動力開始增加消費者將開始更多的自由消費。因為在美國將近三分之二的國內生產總值都是由消費者消費驅動的,這就很清楚創造就業為何如此重要了。
創造就業可能拉高工資。這對美聯儲至關重要,因為工作增長是美聯儲追蹤的重要因素,用以決定是否有必要提高或降低利息。當調控貨幣政策時美聯儲有雙重任務。他們使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組合決定是否需要改革。當工資開始上漲,美聯儲可能會關切消費者為商品和服務支付更高價格的能力,這是通貨膨脹的標誌。
提供潛在消費見解的量化數字以及通貨膨脹率的報告組合,可能使得非農就業人口成為資本市場交易員每月基礎上生成的關鍵數字之一。
比預期數字更強勁通常會提高利息水平,這可能會波及美元以及美元證券市場。美聯儲只調控利率曲線的短期目標,但是市場調控的是長期目標。通過使借貸成本上升,高利息會使經濟增長放緩。
雖然有很多經濟指標,如個人消費和零售,以及 CPI 和 PCE 會改變資本市場過程中,但非農就業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為它以一個數字反映了情緒,通貨膨脹和潛在增長。
風險警示: 期貨、遠期匯率協議、期權和差價合約(OTC 交易)是槓桿產品,存在較高的風險,可能會導致虧損您的投入本金,可能並不適合每個人。請確認您完全了解這些產品交易涉及的風險,不要投入超出您的損失承受範圍的資金。
易信:easyMarkets.com(可以交易外匯期權及比特幣差價合約)交易港股美股期權,推薦老虎證券:老虎證券
數據本身都是滯後的,而大家的市場行為基本是基於對於市場的後市預期和判斷。非農數據作為重要指標就成了大家判斷當月是否有對市場前景有誤判的一個依據。所以非農數據就可以理解成市場本身回補上月誤差的一個機會。然後加息減息預期這樣的調整不也是這樣么。我從市場行為是這樣理解的。(′?Д?)」好吧,我胡扯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非農數據差,那麼就說明美國經濟疲軟,從而可能導致美聯儲採取寬鬆政策(包括降息、購債等舉措);反之如果非農令人滿意,那麼就說明美國經濟較為強勁,最終可能會推動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如升息)。
推薦閱讀:
※央行信貸資產質押大放水七萬億,說明中國式QE來臨了?
※中國經濟 2016 年的貨幣政策前瞻如何?
※寬鬆貨幣政策是否會加劇貧富分化?如果是,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如何評價央行論文:需對資本流動進行宏觀審慎管理 提高匯率靈活性?
※「蒙代爾三角」理論說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這三個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為什麼?
TAG:金融 | 貨幣政策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 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