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活在忌妒,擔心,恐懼,害怕,憤怒當中,我到底是怎麼了?我該怎麼辦?
我是一名大學生,2015年畢業。身高170,男,至今尚未戀愛,曾追過幾個都不成功,也有人追我但我也沒答應。我發現我從2013年起一直有這樣一些毛病,看到美女和稍丑的人在一起不由自主心生忌妒:他怎麼會有美女朋友? 看到比我高帥的情不自禁升起自卑和忌妒,每天做白日夢,總幻想自己以後有女朋友或和美女做愛的情節,夜裡春夢頻繁(一周3次,大多遺精)。還有總是回想過去另我憤怒的事,小時候被人欺負的情節。
2015年我畢業時回憶大學生活感覺自己白活了,有很大的自卑和憤怒,因為自己追的女生沒答應我,所以心想老子一定要考清華研,這樣才有快樂幸福,這樣才會有美女陪伴,這樣才可以挺直腰板向過去看不起我的女生和污辱我的人說,老子牛逼了!!跪舔我吧。 2016年我成功拿到清華通知之後,發現以前幻想的快樂幸福沒有發生,我依舊自卑,憤怒,各種負面情緒沒有一絲減少。我在2014年時患上強迫症,就是思維強迫,某兩個漢字在我腦海不停蹦噠,想逃也沒用。 為了脫離這些癥狀,我偶然結實佛法,雖沒老師教,但自己在強迫症犯的狠的時候勤念金剛經,居然有效果,念的時候心很清凈,心裡在一直想,等我用金剛經消除癥狀,老子一定要過正常人生活,找女朋友,去賣唱(我吉他不錯),去旅行,去清華浪三年。 生活中,我也是稍碰到一些小事就不由自主升起雜亂情緒,不能控制。每次這樣我就打遊戲轉移注意力,但不治本,一會負面清緒又回來了。而且有時候會對佛法心生傲慢:什麼破東西,這玩意不能長看,看多了雖解痛但消極我到底怎麼啦?我該怎麼辦?
感恩題主開題!
大半人都不懂佛法,所以活在相對中,二、卑慢、主客等等。
相對、二、卑慢、主客等等,都是世間法,落入世間法,相對的,就會有得失、焦慮、害怕、憤怒、傲慢等等,相對的結果發生。在相對的世界生活,有好就有壞,有高就有低,有富貴就有貧賤,有傲慢就有卑下。想自己站在高,就有可能是把別人踩在下;想自己目前是富貴的,就可能是相對的內心認為別人的貧賤;認為自己是好人,也可能是相對於一些人做的不好的因緣。人該有善惡的認知能力嗎?答案是:該有。人該因善惡認知而被牽著走嗎?答案是:沒必要。佛法不離世間覺,所以世間種種,都如實的覺知觀察,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但不在過程中被任何因緣牽著走,若心隨境轉,就可能落入相對。
讀經、運動、唱歌等等,都可能讓心清凈,這個叫做轉移,讓自己從原本會煩惱的念頭中,轉移至能讓自己腦波平靜的階段。許多禪修,也是有運用,此轉移作用,例如能達到初禪二禪,都是因能在內境一心保持一段時間。您內容中,也提到轉移,所以您也懂,這治不了本。如何才是究竟法呢?
佛陀教導的,四念處及四聖諦,是如實法,如這篇所說:有一乘道,凈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第10帖):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27page=1#pid649714修習四念處,得如實法。
用古德的話說: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不用去追尋著甚麼,先別讓自己的"妄"繼續展現就好,如我們眼見、耳聽、意想等之後,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偏見、成見(妄)跟著由腦中釋放,能不被這些偏見、成見牽著走,就是息妄的第一步(先別要求自己能有不會有偏見、成見由腦中釋放的程度,先做到偏見、成見由於習性流露出後,不被影響)。(若看了這句,以為應該除妄,就落入"頭上安頭",用一個新妄來壓住原來的舊妄,殊不知,只須讓妄自己熄滅,不須用其他有為法硬加油添醋,如此而已。)若有空,就練習一下四念處禪修,中性的覺知觀察,從身念處開始,老實的、慢慢的,一步一腳印。
學習四念處 (中性的覺知觀察五蘊),
剛開始時,練習的是身念處,由於長時間的念住所緣,會讓人禪悅法喜,也就是慈、予樂,
自己能禪悅法喜(慈、予樂), 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禪悅法喜(慈、予樂), 自利利人。能由 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會親身體驗體會初禪、二禪,能達到二禪的狀態,會讓自己較能親身體驗體會:"覺"、"如實"、"不加油添醋"的方向若能再深入覺觀苦集滅道, 就更能趣向如實。一旦能, 因覺觀四聖諦而生慧,經驗久了,就可能達到三禪(正念正智)。(末學所提的禪,不是四禪八定,而是佛說的四禪。)能達到三禪的人,就可開始拔苦(悲),
自己能拔苦(悲),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拔苦(悲),自利利人。所以,修習四念處,達到且熟悉心念處的人,
由於可以清晰覺觀到:念頭由腦中釋放後,產生了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有時候,同樣的念頭由腦中釋放後,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或沒有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或沒有副作用,自己就會清楚,若被腦中釋放的念頭牽著走,是在懲罰自己(苦集滅道)。等練習到覺觀能力更強時,自己就會,覺觀到自己在同樣情境,能心不隨境轉的機緣,覺觀能力越強時,自己體會的就越貼切。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到今年四月中正好六年,有興趣的師兄可以繼續看下去,以下是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的心得報告: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道不用修,並不是真不用修,
而是強調,莫污染 (莫將原味 加油添醋)。中性的 覺知觀察(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好的辦法。
許多人用有為法,殊不知很可能變成頭上安頭,加一個妄來壓住原來的妄。學佛,其實 是教導我們,
別執於五蘊,別被五蘊牽著走,最直接的,別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練習,讓自己 時時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是培養,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最好的方法。
實修,可輔助自己驗證,正見的觀念。
進而,讓自己 親身體驗體會,而生"信"。(盲目的"迷"信 在佛教 是不被鼓勵的)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是練習 覺觀 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沒時間的人,用少許時間練習,有時間的人,用較多許時間練習。重點 都一樣:
訓練 自己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沒有壓力,只有放鬆,放鬆時,才易 念住所緣。所以,若每天只有幾個 十五分鐘,就只練習,幾個 十五分鐘,但,練習時 要 放鬆心情,輕鬆愉悅 的 練習 念住所緣。不給自己 任何壓力,是必要的。
練習時,就只是 念住所緣,有人 打斷時,因緣不具足,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愉快的,處理被打斷的因緣,處理完,還有時間就再念住,若沒時間,也欣然接受。禪修時,用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也可 提醒 自己 時時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的過日子。隨時,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然後 放下問題。儘力做事,但不強求完美,還有的瑕疵,留給將來再有機會 運作時,把握因緣努力。(我們 隨時 都可能犯錯 犯錯後要儘力改進 然後就放下 而不是掉悔)所以,平時 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並提醒自己,時時 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讓自己練習覺觀,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我們 生理的需求,或 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腦中釋放了訊息,我們該 選擇 被其 牽著走呢?還是 好的拿來用,沒用的放一邊呢?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做任何事 都只會 儘力 而不執著。
"用而不執" 是 學佛人該學習的:學習了 佛法 "用而不執",無"法執";對自己的身心 "用而不執",無"我執"。學習了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自己就會,漸漸 有 如實觀 及 因緣觀 的能力,能有 如實觀,就能讓人 趣向如實,有 因緣觀,做任何事 了知因果,在 因緣的捉拿上 會更熟巧。末學在這篇回答也略述了一些學佛的好處:
有興趣的話請參考:學佛修行現世能得到那些利益? - 自在之路的回答所以,練習四念處禪修,的短程目的:
當 眼見 耳聽 意念 ... 時:別將自己的,偏見 成見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而一再的,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就算 能力還不夠 污染 自腦中釋放了 也不需被牽著走 讓它去 莫管它 就好)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四篇可參考: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修行的次第是最需實修練習的,但前幾帖也值得多讀,加強正見的觀念)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雜阿含經學習報告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27四念處 -- 如實修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84祝 早日成就!
感恩!祝福!爾時勝金色女說是語已。問文殊師利言。
云何菩薩能離煩惱。文殊答言。若有菩薩知煩惱生 知煩惱滅。是則不名離煩惱者。譬如明燈能滅諸闇。若與闇俱 不名為燈。如是菩薩見煩惱生 見煩惱滅。則不得名離煩惱菩薩。複次離煩惱菩薩。不見煩惱 不見清凈。非見非不見。離心意識者 名離煩惱。於彼彼處心有分別。乃至念涅槃者。是名不離煩惱。
何以故。或心 或心數 生攀緣罪福故。此攀緣者名一切作行。若作行已是為流轉 若流轉法名實流轉。一切流轉名為煩惱。
複次和合者名為煩惱。何者和合。眼與色和合。耳與聲和合。鼻與香和合。舌與味和合。身與觸和合。意與法和合。三昧與煩惱和合。
何以故。見得三昧出沒相者名為煩惱。離惡覺者名離煩惱。離心行者名離煩惱。無功用者名離煩惱。離數量者名離煩惱。
若有菩薩。自離煩惱 復令他離。為解一切眾生縛故 勤行精進。如來說此名離煩惱精進菩薩。題主很棒啊,不愧是清華的高材生。
妒忌擔心害怕恐懼憤怒,不止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也是人類乃至動物兩千六百年來,甚至更久以來的情緒。
一個孩子哪怕從來沒見過老虎,聽到老虎叫也會害怕。這就是生命的神奇吧。這種害怕會保護我們,逃離危險,找到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比如,我沒有追到美女,她卻和醜男在一起,為什麼不是我,愛我愛我你應該愛我,什麼你不愛我,好,我讓你後悔!你看這不就考上名校了么。這些情緒在保護我們啊,就像汽車的導航系統,給我們指路。
遺憾的是,這地圖的數據極其不完整,而且數據太久了啦。當我們還是野人戶外採食的時候有好吃的,我們會記住,下次千山萬水也找回來繼續吃。今天我們依舊有這個功能,要命的是今天我們去超市買吃的太方便,所以出現了那麼多胖子,超級胖子,很容易有其他疾病。
你看,這古老的gps除了保護我們,也會帶我們去危險的路甚至死路。它甚至因為工作太賣力,直接做了無人駕駛,架空了我們。那怎麼辦,更新地圖、爭取更大更完整的地圖外,還有一個好東西,行車記錄儀,幫助我們證實發生的一切。這就是正念練習了啊,幫我們更清楚的理解自己和別人。
不知道有無說清楚,題主不要上頭腦的當啊,要做他的朋友、他的主人、他的國王。照顧好自己,身與心。一,自尊和自卑是一碼事。因為對自己的執著,所以會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說通俗了叫面子。有面子的時候倍兒爽,這叫自尊;沒面子的時候倍兒煩,這叫自卑。在佛教,這叫念重他人。就是太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說玄一點可以說是妄認有我啊,妄起無明啊,貪嗔痴慢啊,往通俗了說,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其實除了爹媽,真沒人當你是回事兒。無論自尊和自卑,都是作秀,有人的時候秀給人看,更多的是沒人的時候秀給自己看。放鬆點兒,Nobody Cares。
二,金剛經和恐怖片是一碼事。金剛經全文是要講一件事兒。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顯然字兒都能看懂,但是打心底里壓根沒法接受。自己、美女、醜男、170的小身板,你告訴我夢幻泡影?別逗了行不行?你看。這就是我們和六祖的區別。六祖聽了就懂,懂了就做。我們聽了也不懂,懂了也不做。
很多人都說看金剛經怎麼感覺老殊勝了,其實讓他去看鬼娃花子啊,咒怨啊,午夜凶鈴啊,也一定覺得老嚇人了。這個能覺得清凈殊勝的,和這個能覺得恐怖嚇人的,其實是一個東西。有些饅頭是方的,有些饅頭是圓的。其實都是饅頭。有些感覺是殊勝的,有些感覺是恐怖的。其實都是感覺。禪宗管這個叫六根門頭,也叫意識境界。說的更通俗,和閉上眼睛想美女想到咯咯笑是一碼事兒——都屬於意淫的意識範疇。沒啥新鮮的。所以不是不讓讀金剛經,而是金剛經不能這麼讀。三,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回不改其樂,其善大焉。您看,讓人看得起,不是吃的好穿的好,不是知識多學問好。而是人格的魅力和良善。曾經我班上有一個學渣瞪著眼問一個學霸:你除了學習比我好,還有啥比我強?的時候,我倒是真的從心裡給渣渣點了個贊。混社會,拼的不是知識,清華那幾個給狗熊潑硫酸和把小狗放微波爐里的畜生永遠是清華的敗筆,也是當今教育的悲哀。有知識,更要有文化。孔老師怎麼說?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您孝悌了么?您謹信了么?您愛眾親仁了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識再多,有時候只會讓人更荒蕪……
先學會做人,再談成事!接觸佛法一段時間了,也有題主所說的學習佛法雖解痛但消極的情況,所幸現在的我已經不是一頭鑽進佛法里尋找答案。人有七情六慾,出現各種不同的情緒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真正想走入內在覺醒之路的人,在多年尋找真理的蹤跡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只有自己救自己,一切的天機、天書、預言、經文只是在修心上做著鋪墊,真正要走向真理必須自己覺醒起來,那麼方法就是他們找的唯一出路,他們已經不在執著任何一個宗教,而唯一要找的就是出離世間的方法,也是不斷從舊我的模式中回歸覺察自我、反觀自我與找方法修鍊自我的階段。宇宙的規律就是這樣,一旦你去尋找真理與方法,就會被吸引而來,這時的上師或真正得道的聖人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這個階段就是走向修鍊自我即修真之路的開啟,也是度己階段的過程。希望這段話能給你啟發,不再一味的鑽進佛法里求答案,求不到,因為答案在你身上。
肉體的死去代表靈魂的救贖
直面你的恐懼!直面自我,不要被自己打敗。開始運動吧!~運動可以讓你清醒!~
不要被那些情緒牽著走
兄弟,推薦你去看看奧修的書籍吧,曾今的我也是這樣,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找回來,佛教這些破玩意對你是沒有作用的。這些我高中就看過了
推薦閱讀:
※幽默和貧的界線是什麼?
※怎麼去發現自己天賦或長處?
※為什麼國外總是有很多很好的創意?
※超市買的三文魚,顏色變深還能吃嗎?
※怎樣才能成為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