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不是越多越好?
比如我念一百遍佛號和一千遍有什麼區別?是不是越多功德越多?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正如《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佛教中有個故事: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年人想要出家修道。當時佛不在祇桓精舍,佛的弟子一看到這個老年人,這麼大年紀了,又老又窮,又邋遢,出什麼家呢?這些證果阿羅漢一觀察:這個老年人啊!一點善根都沒有,在八萬大劫以內沒有一點善根,這不能出家的,因為出家一定要有善根。 阿羅漢看這個老人沒有善根,所以不肯收他出家。這個老人窮得也沒有飯吃,也沒有衣服穿,差不多九十歲、一百歲的樣子,走路也很困難,心想:「我這麼大年紀了,想要出家,以為可以得到一點安樂,孰不知佛的弟子不收。」於是就哭起來,一邊走一邊哭,自己就打主意了。打什麼主意呢?說:
「我啊,去跳恆河!自殺去好了!」離恆河不遠,將要往恆河裡跳的時候,釋迦牟尼佛來了,說:
「唉!老人家,你幹什麼?你為什麼要往河裡鑽?這麼大年紀,還想游水嗎?你年紀太大了,手也很笨,腳也不靈活,不可以游的。」
「不是!我呀,我要死啰!結束我的生命,不願意活著了,活著沒有意思。」
「哦!你為什麼活著沒有意思呢?你可以告訴我嗎?」
「我本來覺得世間的事情沒有什麼意思,就想要出家,跟著釋迦牟尼佛修道。今天我到那裡請求出家,佛的弟子說我沒有善根,不收我。我心想:想出家也不能出家,那我這個人活著又有什麼意思?覺得活著沒有死了的好,所以就想跳恆河,喝飽了恆河水,來生變個年輕的人,再去出家。佛的弟子都不喜歡老年人,大概看見我生得相貌醜陋,所以沒有人歡喜我。」
「哦!你要出家呀?那你不要跳河啦!我收你做徒弟,你可以回來。」
「你是誰呀?」
「我就是釋迦牟尼佛啊!」
「哦!你是釋迦牟尼佛?你肯收我嗎?」
「我看你哭得很可憐,收你做老徒弟吧!」就帶他回去為他說法,一說法,這個老年人就證果了,證羅漢果。
在佛住世的時候,很多人證羅漢果的。佛看他的因緣,為他一講佛法,他就證果了。所以一些弟子就想:「他這麼老了,又沒有善根,怎麼會證果了呢?」對佛法就生了懷疑,請問世尊說:「這個老年人根本不能出家的,你收他出家,結果他證果了,奇怪到了極點,我們對佛法生了懷疑。」
釋迦牟尼佛說:「你們這些阿羅漢,只知道八萬大劫以內因因果果、善善惡惡的事情;至於八萬大劫以外的事,你是看不見的。好象你在這房子里,房裡的事情,你看得見的;房子外面的事情,你就不知道了。因為這個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外,他是一位在山上砍柴的樵夫,遇著一隻老虎要咬死他,他在那時候,就念了一聲『南無佛』。因為這一聲『南無佛』,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他出家證果了。」- 所以:千里之行,起於足下;萬德圓融,始於一念。千萬別小看這一聲佛號,念必有益。
- 雖說念佛重質不重量,但末世眾生,障深慧淺。初學佛,念佛能有什麼質量?所以主要還是靠數量換取質量。所以念比不念好,多念比少念好。待日久功深,自然攝心。
謝邀。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說有個人記性不好,老父親叫他去另一個村買條板凳,怕他忘記,就讓他一路念著「板凳」兩個字過去。結果快要到鄰村的時候,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喲一聲就爬起來繼續走,到了木匠那張口就說:師傅,我要買哎喲!師傅不得不滿足他,給他一頓暴打。故事結果如何呢,不知道。但一定是可能買到板凳的,畢竟只是記性不好而已。
我們凡夫就如同那個記性不好的人,佛陀怕我們於欲世界中不能精進,就給我們一些功課:念念佛號,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佛性,要懂得究竟生死大義。
但很多人念一念,就念成了哎喲。從量變會引起質變的角度上來說,是越多越好的。
對於初心者而言尤甚。
然,
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一點嗔心火,能燒功德林。念佛也應攝心為要。如果次數多能攝心,就多念些,如果念得多了生煩惱,就少念些。人和人不一樣,找到自己的瓶頸點,慢慢突破,才能成就日後的功夫成片和一心不亂。
不是,念佛是越專註越好,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越專註速度越會自然慢下來,專註是功夫,速度未見得,有功夫才談的到功德。
法照大師: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十往生經》說「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 願往生者, 我從今以去, 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得安穩」:
【專念阿彌陀佛者,觀世音菩薩等二十五大菩薩隨時守護,斷諸惡神作祟的橫禍橫死等】
【雜修者,無此利益】《彌陀經》說「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盡一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恆河沙等佛共來護念,故名《護念經》」。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得一切佛護念,斷橫死橫禍橫難,並決定往生凈土,除非你不是一心專念,】
《護念經》意者,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
【專念佛斷橫病、橫死、橫有厄難】
《般舟三昧經》佛言: 『若人專行此念彌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諸天,及四天大王、龍神八部,隨逐影護,愛樂相見,永無諸惡鬼神、災障厄難,橫加惱亂。』【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者,龍天八部諸神守護,家宅吉祥,斷諸災障厄難】
【觀經】第九真身觀說雲「彌陀佛金色身,毫相光明遍照十方眾生,身毛孔光亦遍照眾生,圓光亦遍照眾生,八萬四千相好等光亦遍照眾生。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者,佛光護念。佛光唯攝受念佛人,不攝受護念雜修,故言: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善導大師:日別念彌陀佛一萬,畢命相續者,即蒙彌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與聖眾,常來護念;既蒙護念,即得延年轉壽,長命安樂。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即得諸佛,菩薩,天神護念,故能平生安穩,延年轉壽,】
所以,諸經廣贊念阿彌陀佛,敬請一心專念
若雜修,即失去以上各種護念利益。善導大師: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不為余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產品數量×成品率=產成品
拋開質量談產量,不行啊!念一句,功德無量。一百句,功德轉增,一千句,倍復於前,一萬,十萬,百萬,如是漸增。善男子,於我等凡夫而言,念一句,百句,千句功德多得不可思議。然而不一定自己感覺得到。我初未信佛,無意間聽說念佛參念佛是誰(原喜歡思考),自念自聽。純屬好奇,我坐在床上最多念了二十分鐘,那時在寢室,非常清涼的感覺出現。我好奇怪,什麼情況?從那時起,我想佛教不一般。後來喜歡聽佛歌,我覺得六字大明咒(其中一個版本)不錯。就循環聽。然而我是無意於歌的,我在和別人歡快地聊天來著,跟著隨便念唱,大概一個小時後,哎呀!發生什麼事了,意識(變化),感覺好清涼,身體感應不好描述,非過往之經歷。後來,喜歡念佛,我一個人去公園散步,隨口念佛,也就是口不停,但主要是看風景。當我發現出現感覺時,我推測時間大概有四個小時。當然,認真清凈一心念佛則更好。自己去實踐吧!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可專門去了解其教理。
不是。替媽媽洗碗是不是洗的越多越好,吃飯是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如果你洗了,媽媽很高興,但是你洗碗了就開始以此傲慢,向媽媽要勞務費,在弟弟面前炫耀我是洗碗了的!這好嗎?念佛好。但是聞思修,聞思才是初學者的重點。
是的,越多越好。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
1.如果你能念得很專註。
那麼,念得越多,說明你的專註於念佛的時間就越多。
地藏經中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
我們作為凡夫俗子,如果可以專註地念佛,那麼這個專註念佛的時間段越長,「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的時間段就越短,對不對?
2.如果你做不到念得很專註。
那麼,就要依靠量變引起質變了,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所以,不管你能不能做到很專註很清凈地念佛,都是越多越好。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薩念佛。
善男子。菩薩修行念佛。念一切眾生。我為一切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菩薩安住如是念處。念諸佛如來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彼諸佛法我必成就。
復能念彼諸佛如來有如是念。不可思議廣大清凈無垢光明。離一切使煩惱及斷煩惱習氣。以智慧為首智慧為增上。以諸佛無為增上。至一切所證增上法。遠離一切智障煩惱。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測量。以無分別為體。以自然無障礙 為無行無礙不住 照一切眾生心如虛空無分別。
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彼諸佛念寶。諸佛如來財寶。諸佛如來庫藏。
念如是等法名為念佛。
善男子。諸佛不念亦非不念。於一切處自然無分別。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於一切眾生一切法不差別相。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無分別。亦非無分別。不取亦非不取。不去亦非不去。不生不滅。念如是念故名念佛。
複次善男子。諸佛如來。以大功德智慧莊嚴。以大慈大悲為行。以度眾生聚以為救者。為大醫師拔煩惱刺。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靜三昧境界。不住離世間涅槃。到一切煩惱障智障彼岸。大眾生住持。大眾生依止。滅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處心無障礙。於一切時利益一切眾生。身口無失不虛妄授記。於一切事不可嫌身口意業。遠離貪嗔痴等一切煩惱。降伏一切諸魔外道。不與一切世間諍訟。
深於一切世間大海。
重於一切須彌寶山。
不動不搖過於大地。
柔軟於水。
光明於火。
不著於風。
無垢於空。
去速於意。
如意踰於摩尼寶。
一切種智平等無二。於一切眾生遠離一切著處。度一切眾生精進不休息。
無量色身無量音聲。無量功德無量境界。不可思議。得畢竟不思議法身。
超過心意意識境界。以明行心。斷除三趣惡法。
大悲增上。所有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於一切眾生猶如父母。怨親平等。於諸眾生香塗。不生憂喜心。
住一切處有大光明。不可限量。究竟彼岸。
大心眾生大法賢財。成就大明行。成就大法師能說大法。成大丈夫畢竟成就大丈夫相。一切世間不能降伏。
能照一切世間光明 大方便行大善境界 畢竟大解脫 畢竟大身。以大眾生為眷屬。大身眾生圍繞無障礙。見聞供養修行親近。
遠離自樂愛樂滅他苦。愛樂正法。以法為錢財。以法為食。以法為衣糧。以法為根本。以法為自在。
為大法王。為法施主。常樂舍法。常不放逸。常樂寂靜。一切眾生以為橋樑。
如大王道平坦無障。大日光明破諸闇冥。
如大梵王大智金剛是大法箭。清凈色身見無厭足。
諸佛如來。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菩薩念彼諸功德已。為成就彼功德故修行。為成就彼功德故正念。
是故名為念佛。
是名菩薩摩訶薩念佛處。
我念一百遍佛號和一千遍有什麼區別?是不是越多功德越多?
足夠的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念佛數量越多越好,時間長則定力深,定力深則感應大。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福報和功德到底有多大?
《經》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言:「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如果不專念彌陀名號,真是遺憾,你能有多少機會供養佛菩薩?誰能拿四天下的七寶供養佛菩薩、聲聞、緣覺?不可能。但即使你做到了,福報也不能跟念佛相比;勸人念佛一聲,功德就超過你!) 《增一阿含經》言:「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四事是指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就是生活必需品。地球上的一切眾生,衣食住行,這一切都是你供養的,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擠牛奶那麼長時間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其功德要比你大得多,念佛的功德無法想像。為什麼?因為布施修行是有為、有漏的,不是出離之因,故不能解脫。而「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真實、無為、無漏,是成佛的功德!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因地以清凈心、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所修行的功德。有為法怎麼能相比呢?)
《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末世,稱念一聲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譬如有人一生下來就能日行千里,他足足走了一千年,走了三億六千五百萬里!方圓這麼大的寶藏,所有七寶全部供養佛陀,其功德與福報之大超過想像,但是不如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的功德福報大。)故善導大師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也!」
(其它所有的修行,雖然都是善業,但是如果跟念佛相比,就不能相比了。) 慶文大師云:「專稱一佛名號,則是具稱諸佛名號;功德無量,能滅罪障,能生凈土,何必生疑乎!」 (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遍稱十方諸佛,能獲得無量功德,能消滅一切罪障,能往生凈土,何必懷疑呢?) 圓照律師云:「一乘極唱,終歸咸指於樂邦;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於果號。」(「一乘極唱」指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歸結到最後都是指歸凈土,《華嚴經》是諸經之王,華嚴海會全是登地菩薩,但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諸大菩薩全部求生極樂凈土。《華嚴經》是八地菩薩的境界,到最後,普賢菩薩勸所有的四十二個階位大菩薩,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法門真的難信,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所以,念佛法門又叫果地法門,因地法門就是在因中修行,一點點慢慢積累;果地法門,是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號裡邊,把這個果給我們享用,所以叫果地法門。六字名號包含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功德,「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況我們是博地凡夫呢?)又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阿彌陀佛以名號救度眾生,迎接眾生往生凈土;眾生聽聞名號功德、稱念彌陀名號,名號當中無量無邊的功德,自然進入內心,永為佛種,億劫重罪頓時消除,必然證得無上菩提。可知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不是經中所說的 「少善根福德因緣」。)「阿彌陀佛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而福已備矣。」
(阿彌陀佛名號叫萬德名號,所有功德攝在六字名號當中,一句名號才念出來,所有功德完全圓備了,我們沒有期望世間的福報,福報自然就有了。出世法、世間法都攝在六字名號當中了。)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舉其名兮,兼眾德而具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餘。」
(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名號才舉出來,一切的功德都具備了;只要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收攝一切修行,包含一切功德,沒有遺漏。)
念阿彌陀佛為何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觀經》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大悲經》言:「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楞伽經》云:「十萬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華嚴經》雲:「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在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 《觀無量壽佛經》:「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當年南梁皇帝蕭衍四次捨身同泰寺,捐錢以億萬計,又修建寺廟無數,剃度僧人無數,還規定以後僧人不得吃肉。禪宗初祖達摩遇見蕭衍被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幹了這麼多好事,有多少功德,達摩直接回答沒有功德,讓蕭衍很喪。竊以為,帶著求功德的心去念佛還不如不念。
這個問題,你多聞思祖師大德們的開示就很容易明白,這裡給你引用憨山大師的《費閑歌》,記得,看完了,再看一遍!
《費閑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 ,雜念不除總是閑 。世事塵勞常掛礙 ,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難 ,信願全無總是閑 。凈戒不持空費力 ,縱然落髮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閑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煉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 ,不斷塵勞總是閑 。情性攀緣空費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 ,侮慢師尊總是閑 。自大貢高空費力 ,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 ,不下功夫總是閑 。能信不行空費力 ,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 ,不肯修行總是閑 。身在關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 ,心口不一總是閑 。口念彌陀心散亂 ,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 ,意不虔誠總是閑 。五體虛懸空費力 ,骷髏嗑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 ,口誦不解總是閑 。能解不依空費力 ,日誦萬卷也徒然 。明白了嗎?明理心定的,要重數量,更見長進。
理尚不明心亦不定的,要重質量。以印光大師推薦的「十念法」為好,以攝心。念佛千百遍,要是昏沉還是白念,念佛還是要定下來念的好,不過念佛本來就是好處多多,所以還是要好好念啊,萬一要是去了凈土也是很棒的。功德,動動嘴皮子光念佛怎麼可能會有啊,要時刻內省自己啊,六祖說了「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正好看到篇文章,一定要看啊 http://m.baidu.com/from=1001187u/bd_page_type=1/ssid=0/uid=0/baiduid=F3BF49AEAE8608DC75E598C1F24658E9/w=0_10_%E6%A2%81%E6%AD%A6%E5%B8%9D+%E5%8A%9F%E5%BE%B7/t=zbios/l=1/tc?ref=www_zbiospu=sz%401320_480%2Ccuid%40gi2uuj8HBt_ja2ufluSSi0i0Bi0ga2un_uHQalaZHfiOa28pgavI8_uz28g8uviPA%2Ccua%40_a-qi4ujvig-NE64I5me6NNy2IgUI2t6AqqqB%2Ccut%40rav1Iruqvh_Uh2IJgNvHtyf33uD5hWqAC%2Cosname%40baiduboxapp%2Cctv%402%2Ccfrom%401013838c%2Ccen%40cuid_cua_cut%2Ccsrc%40home_box_txt%2Cta%40zbios_2_4.4_6_7.0lid=13015416846053553575order=2vit=osrestj=www_normal_2_0_10_titlewaput=1waplogo=1cltj=normal_titledict=30nt=wnortitle=%E7%A6%8F%E5%BE%B7%E4%B8%8E%E5%8A%9F%E5%BE%B7%3A%E4%B8%8D%E8%A6%81%E8%AF%AF%E8%AF%BB%E6%A2%81%E6%AD%A6%E5%B8%9D%E7%9A%84%E5%85%AC%E6%A1%88_%E5%BE%B7%E6%A0%BC..._%E6%96%B0%E6%B5%AA%E5%8D%9A%E5%AE%A2sec=8535di=d7975ee179eb2911bdenc=1tch=124.1040.233.181.0.0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aOMmBH_zSv95qtva02J1ZpXTuqAp7YH5bugTCccgoDliL8QD228xB_rq-gt7cf7n8cwPehxQfWWMdFagAS4MKHG5Zw
一百聲和一千聲沒太大區別。你要那麼多功德幹嘛?還沒待夠?
剛開始念佛功夫不深,還是要求每天達到一定的數量,每天都要堅持不能間斷,這樣通過嚴格的要求,來增長功夫,提升境界。
念佛不是為了讓佛聽到,佛也不差你那幾聲念叨。所以你必須明白為什麼要念佛。
念佛的目的是為了以佛號為媒介感受佛的性德,進而激發自己的性德。
你念觀音菩薩名號,那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慈悲心你能不能感受到?
你念地藏王菩薩名號,那地藏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弘願你能不能感受到?
你念阿彌陀佛名號,那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莊嚴法身你能不能感受到?
能感受到,一聲就行。感受不到,再多也無有是處。
如果不是以自身提升為目的,而是一味的向外祈求,那樣的念佛頂多會有一點福德,而得不到功德。最好念到大難臨頭心如水,夢醒一如的程度。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推薦閱讀:
※你見過邪見最重的人是怎樣的?
※「無所住而生其心」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關係是什麼?
※如何理解 需要要點臉的 法嘉宗智說的 是我太矯情 少不得做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