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不是越多越好?

比如我念一百遍佛號和一千遍有什麼區別?是不是越多功德越多?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正如《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佛教中有個故事: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年人想要出家修道。當時佛不在祇桓精舍,佛的弟子一看到這個老年人,這麼大年紀了,又老又窮,又邋遢,出什麼家呢?這些證果阿羅漢一觀察:這個老年人啊!一點善根都沒有,在八萬大劫以內沒有一點善根,這不能出家的,因為出家一定要有善根。

  阿羅漢看這個老人沒有善根,所以不肯收他出家。這個老人窮得也沒有飯吃,也沒有衣服穿,差不多九十歲、一百歲的樣子,走路也很困難,心想:

  「我這麼大年紀了,想要出家,以為可以得到一點安樂,孰不知佛的弟子不收。」於是就哭起來,一邊走一邊哭,自己就打主意了。打什麼主意呢?說:

  「我啊,去跳恆河!自殺去好了!」離恆河不遠,將要往恆河裡跳的時候,釋迦牟尼佛來了,說:

  「唉!老人家,你幹什麼?你為什麼要往河裡鑽?這麼大年紀,還想游水嗎?你年紀太大了,手也很笨,腳也不靈活,不可以游的。」

  「不是!我呀,我要死啰!結束我的生命,不願意活著了,活著沒有意思。」

  「哦!你為什麼活著沒有意思呢?你可以告訴我嗎?」

  「我本來覺得世間的事情沒有什麼意思,就想要出家,跟著釋迦牟尼佛修道。今天我到那裡請求出家,佛的弟子說我沒有善根,不收我。我心想:想出家也不能出家,那我這個人活著又有什麼意思?覺得活著沒有死了的好,所以就想跳恆河,喝飽了恆河水,來生變個年輕的人,再去出家。佛的弟子都不喜歡老年人,大概看見我生得相貌醜陋,所以沒有人歡喜我。」

  「哦!你要出家呀?那你不要跳河啦!我收你做徒弟,你可以回來。」

  「你是誰呀?」

  「我就是釋迦牟尼佛啊!」

  「哦!你是釋迦牟尼佛?你肯收我嗎?」

  「我看你哭得很可憐,收你做老徒弟吧!」就帶他回去為他說法,一說法,這個老年人就證果了,證羅漢果。

  在佛住世的時候,很多人證羅漢果的。佛看他的因緣,為他一講佛法,他就證果了。所以一些弟子就想:「他這麼老了,又沒有善根,怎麼會證果了呢?」對佛法就生了懷疑,請問世尊說:「這個老年人根本不能出家的,你收他出家,結果他證果了,奇怪到了極點,我們對佛法生了懷疑。」

  釋迦牟尼佛說:「你們這些阿羅漢,只知道八萬大劫以內因因果果、善善惡惡的事情;至於八萬大劫以外的事,你是看不見的。好象你在這房子里,房裡的事情,你看得見的;房子外面的事情,你就不知道了。因為這個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外,他是一位在山上砍柴的樵夫,遇著一隻老虎要咬死他,他在那時候,就念了一聲『南無佛』。因為這一聲『南無佛』,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他出家證果了。」

  • 所以:千里之行,起於足下;萬德圓融,始於一念千萬別小看這一聲佛號,念必有益。

  • 雖說念佛重質不重量,但末世眾生,障深慧淺。初學佛,念佛能有什麼質量?所以主要還是靠數量換取質量。所以念比不念好,多念比少念好。待日久功深,自然攝心。


謝邀。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說有個人記性不好,老父親叫他去另一個村買條板凳,怕他忘記,就讓他一路念著「板凳」兩個字過去。結果快要到鄰村的時候,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喲一聲就爬起來繼續走,到了木匠那張口就說:師傅,我要買哎喲!師傅不得不滿足他,給他一頓暴打。

故事結果如何呢,不知道。但一定是可能買到板凳的,畢竟只是記性不好而已。

我們凡夫就如同那個記性不好的人,佛陀怕我們於欲世界中不能精進,就給我們一些功課:念念佛號,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佛性,要懂得究竟生死大義。

但很多人念一念,就念成了哎喲。


從量變會引起質變的角度上來說,是越多越好的。

對於初心者而言尤甚。

然,

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

一點嗔心火,能燒功德林。

念佛也應攝心為要。如果次數多能攝心,就多念些,如果念得多了生煩惱,就少念些。人和人不一樣,找到自己的瓶頸點,慢慢突破,才能成就日後的功夫成片和一心不亂。


不是,念佛是越專註越好,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越專註速度越會自然慢下來,專註是功夫,速度未見得,有功夫才談的到功德。


法照大師: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

《十往生經》說「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 願往生者, 我從今以去, 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得安穩」:

【專念阿彌陀佛者,觀世音菩薩等二十五大菩薩隨時守護,斷諸惡神作祟的橫禍橫死等】

【雜修者,無此利益】《彌陀經》說「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盡一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恆河沙等佛共來護念,故名《護念經》」。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得一切佛護念,斷橫死橫禍橫難,並決定往生凈土,除非你不是一心專念,】

《護念經》意者,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

【專念佛斷橫病、橫死、橫有厄難】

《般舟三昧經》佛言: 『若人專行此念彌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諸天,及四天大王、龍神八部,隨逐影護,愛樂相見,永無諸惡鬼神、災障厄難,橫加惱亂。』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者,龍天八部諸神守護,家宅吉祥,斷諸災障厄難】

【觀經】第九真身觀說雲「彌陀佛金色身,毫相光明遍照十方眾生,身毛孔光亦遍照眾生,圓光亦遍照眾生,八萬四千相好等光亦遍照眾生。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者,佛光護念。佛光唯攝受念佛人,不攝受護念雜修,故言: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善導大師:日別念彌陀佛一萬,畢命相續者,即蒙彌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與聖眾,常來護念;既蒙護念,即得延年轉壽,長命安樂。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即得諸佛,菩薩,天神護念,故能平生安穩,延年轉壽,】

所以,諸經廣贊念阿彌陀佛,敬請一心專念

若雜修,即失去以上各種護念利益。

善導大師: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為余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產品數量×成品率=產成品

拋開質量談產量,不行啊!


念一句,功德無量。一百句,功德轉增,一千句,倍復於前,一萬,十萬,百萬,如是漸增。善男子,於我等凡夫而言,念一句,百句,千句功德多得不可思議。然而不一定自己感覺得到。我初未信佛,無意間聽說念佛參念佛是誰(原喜歡思考),自念自聽。純屬好奇,我坐在床上最多念了二十分鐘,那時在寢室,非常清涼的感覺出現。我好奇怪,什麼情況?從那時起,我想佛教不一般。後來喜歡聽佛歌,我覺得六字大明咒(其中一個版本)不錯。就循環聽。然而我是無意於歌的,我在和別人歡快地聊天來著,跟著隨便念唱,大概一個小時後,哎呀!發生什麼事了,意識(變化),感覺好清涼,身體感應不好描述,非過往之經歷。後來,喜歡念佛,我一個人去公園散步,隨口念佛,也就是口不停,但主要是看風景。當我發現出現感覺時,我推測時間大概有四個小時。當然,認真清凈一心念佛則更好。自己去實踐吧!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可專門去了解其教理。


不是。替媽媽洗碗是不是洗的越多越好,吃飯是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如果你洗了,媽媽很高興,但是你洗碗了就開始以此傲慢,向媽媽要勞務費,在弟弟面前炫耀我是洗碗了的!這好嗎?

念佛好。但是聞思修,聞思才是初學者的重點。


是的,越多越好。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

1.如果你能念得很專註。

那麼,念得越多,說明你的專註於念佛的時間就越多。

地藏經中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

我們作為凡夫俗子,如果可以專註地念佛,那麼這個專註念佛的時間段越長,「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的時間段就越短,對不對?

2.如果你做不到念得很專註。

那麼,就要依靠量變引起質變了,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所以,不管你能不能做到很專註很清凈地念佛,都是越多越好。


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薩念佛。

善男子。菩薩修行念佛。念一切眾生。我為一切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菩薩安住如是念處。念諸佛如來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彼諸佛法我必成就。

復能念彼諸佛如來有如是念。不可思議廣大清凈無垢光明。離一切使煩惱及斷煩惱習氣。以智慧為首智慧為增上。以諸佛無為增上。至一切所證增上法。遠離一切智障煩惱。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測量。以無分別為體。以自然無障礙 為無行無礙不住 照一切眾生心如虛空無分別。

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彼諸佛念寶。諸佛如來財寶。諸佛如來庫藏。

念如是等法名為念佛。

善男子。諸佛不念亦非不念。於一切處自然無分別。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於一切眾生一切法不差別相。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無分別。亦非無分別。不取亦非不取。不去亦非不去。不生不滅。念如是念故名念佛。

複次善男子。諸佛如來。以大功德智慧莊嚴。以大慈大悲為行。以度眾生聚以為救者。為大醫師拔煩惱刺。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靜三昧境界。不住離世間涅槃。到一切煩惱障智障彼岸。大眾生住持。大眾生依止。滅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處心無障礙。於一切時利益一切眾生。身口無失不虛妄授記。於一切事不可嫌身口意業。遠離貪嗔痴等一切煩惱。降伏一切諸魔外道。不與一切世間諍訟。

深於一切世間大海。

重於一切須彌寶山。

不動不搖過於大地。

柔軟於水。

光明於火。

不著於風。

無垢於空。

去速於意。

如意踰於摩尼寶。

一切種智平等無二。於一切眾生遠離一切著處。度一切眾生精進不休息。

無量色身無量音聲。無量功德無量境界。不可思議。得畢竟不思議法身。

超過心意意識境界。以明行心。斷除三趣惡法。

大悲增上。所有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於一切眾生猶如父母。怨親平等。於諸眾生香塗。不生憂喜心。

住一切處有大光明。不可限量。究竟彼岸。

大心眾生大法賢財。成就大明行。成就大法師能說大法。成大丈夫畢竟成就大丈夫相。一切世間不能降伏。

能照一切世間光明 大方便行大善境界 畢竟大解脫 畢竟大身。以大眾生為眷屬。大身眾生圍繞無障礙。見聞供養修行親近。

遠離自樂愛樂滅他苦。愛樂正法。以法為錢財。以法為食。以法為衣糧。以法為根本。以法為自在。

為大法王。為法施主。常樂舍法。常不放逸。常樂寂靜。一切眾生以為橋樑。

如大王道平坦無障。大日光明破諸闇冥。

如大梵王大智金剛是大法箭。清凈色身見無厭足。

諸佛如來。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菩薩念彼諸功德已。為成就彼功德故修行。為成就彼功德故正念。

是故名為念佛。

是名菩薩摩訶薩念佛處。


我念一百遍佛號和一千遍有什麼區別?是不是越多功德越多?

足夠的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念佛數量越多越好,時間長則定力深,定力深則感應大。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福報和功德到底有多大?

  《經》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言:「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如果不專念彌陀名號,真是遺憾,你能有多少機會供養佛菩薩?誰能拿四天下的七寶供養佛菩薩、聲聞、緣覺?不可能。但即使你做到了,福報也不能跟念佛相比;勸人念佛一聲,功德就超過你!)

  《增一阿含經》言:「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四事是指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就是生活必需品。地球上的一切眾生,衣食住行,這一切都是你供養的,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擠牛奶那麼長時間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其功德要比你大得多,念佛的功德無法想像。為什麼?因為布施修行是有為、有漏的,不是出離之因,故不能解脫。而「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真實、無為、無漏,是成佛的功德!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因地以清凈心、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所修行的功德。有為法怎麼能相比呢?)

  《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末世,稱念一聲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譬如有人一生下來就能日行千里,他足足走了一千年,走了三億六千五百萬里!方圓這麼大的寶藏,所有七寶全部供養佛陀,其功德與福報之大超過想像,但是不如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的功德福報大。)

  故善導大師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也!」

  (其它所有的修行,雖然都是善業,但是如果跟念佛相比,就不能相比了。)

  慶文大師云:「專稱一佛名號,則是具稱諸佛名號;功德無量,能滅罪障,能生凈土,何必生疑乎!」

  (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遍稱十方諸佛,能獲得無量功德,能消滅一切罪障,能往生凈土,何必懷疑呢?)

  圓照律師云:「一乘極唱,終歸咸指於樂邦;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於果號。」

  (「一乘極唱」指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歸結到最後都是指歸凈土,《華嚴經》是諸經之王,華嚴海會全是登地菩薩,但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諸大菩薩全部求生極樂凈土。《華嚴經》是八地菩薩的境界,到最後,普賢菩薩勸所有的四十二個階位大菩薩,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法門真的難信,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所以,念佛法門又叫果地法門,因地法門就是在因中修行,一點點慢慢積累;果地法門,是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號裡邊,把這個果給我們享用,所以叫果地法門。六字名號包含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功德,「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況我們是博地凡夫呢?)

  又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阿彌陀佛以名號救度眾生,迎接眾生往生凈土;眾生聽聞名號功德、稱念彌陀名號,名號當中無量無邊的功德,自然進入內心,永為佛種,億劫重罪頓時消除,必然證得無上菩提。可知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不是經中所說的 「少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佛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而福已備矣。」

  (阿彌陀佛名號叫萬德名號,所有功德攝在六字名號當中,一句名號才念出來,所有功德完全圓備了,我們沒有期望世間的福報,福報自然就有了。出世法、世間法都攝在六字名號當中了。)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舉其名兮,兼眾德而具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餘。」

  (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名號才舉出來,一切的功德都具備了;只要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收攝一切修行,包含一切功德,沒有遺漏。)

  念阿彌陀佛為何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觀經》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大悲經》言:「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楞伽經》云:「十萬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華嚴經》雲:「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在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

  《觀無量壽佛經》:「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當年南梁皇帝蕭衍四次捨身同泰寺,捐錢以億萬計,又修建寺廟無數,剃度僧人無數,還規定以後僧人不得吃肉。禪宗初祖達摩遇見蕭衍被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幹了這麼多好事,有多少功德,達摩直接回答沒有功德,讓蕭衍很喪。

竊以為,帶著求功德的心去念佛還不如不念。


這個問題,你多聞思祖師大德們的開示就很容易明白,這裡給你引用憨山大師的《費閑歌》,記得,看完了,再看一遍!

《費閑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 ,雜念不除總是閑 。

世事塵勞常掛礙 ,深山靜坐也徒然 。

出家容易守戒難 ,信願全無總是閑 。

凈戒不持空費力 ,縱然落髮也徒然 。

修行容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閑 。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煉也徒然 。

染塵容易出塵難 ,不斷塵勞總是閑 。

情性攀緣空費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

聽聞容易實心難 ,侮慢師尊總是閑 。

自大貢高空費力 ,聰明蓋世也徒然 。

學道容易悟道難 ,不下功夫總是閑 。

能信不行空費力 ,空空論說也徒然 。

閉關容易守關難 ,不肯修行總是閑 。

身在關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

念佛容易信心難 ,心口不一總是閑 。

口念彌陀心散亂 ,喉嚨喊破也徒然 。

拜佛容易敬心難 ,意不虔誠總是閑 。

五體虛懸空費力 ,骷髏嗑破也徒然 。

誦經容易解經難 ,口誦不解總是閑 。

能解不依空費力 ,日誦萬卷也徒然 。

明白了嗎?


明理心定的,要重數量,更見長進。

理尚不明心亦不定的,要重質量。以印光大師推薦的「十念法」為好,以攝心。


念佛千百遍,要是昏沉還是白念,念佛還是要定下來念的好,不過念佛本來就是好處多多,所以還是要好好念啊,萬一要是去了凈土也是很棒的。

功德,動動嘴皮子光念佛怎麼可能會有啊,要時刻內省自己啊,六祖說了「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正好看到篇文章,一定要看啊 http://m.baidu.com/from=1001187u/bd_page_type=1/ssid=0/uid=0/baiduid=F3BF49AEAE8608DC75E598C1F24658E9/w=0_10_%E6%A2%81%E6%AD%A6%E5%B8%9D+%E5%8A%9F%E5%BE%B7/t=zbios/l=1/tc?ref=www_zbiospu=sz%401320_480%2Ccuid%40gi2uuj8HBt_ja2ufluSSi0i0Bi0ga2un_uHQalaZHfiOa28pgavI8_uz28g8uviPA%2Ccua%40_a-qi4ujvig-NE64I5me6NNy2IgUI2t6AqqqB%2Ccut%40rav1Iruqvh_Uh2IJgNvHtyf33uD5hWqAC%2Cosname%40baiduboxapp%2Cctv%402%2Ccfrom%401013838c%2Ccen%40cuid_cua_cut%2Ccsrc%40home_box_txt%2Cta%40zbios_2_4.4_6_7.0lid=13015416846053553575order=2vit=osrestj=www_normal_2_0_10_titlewaput=1waplogo=1cltj=normal_titledict=30nt=wnortitle=%E7%A6%8F%E5%BE%B7%E4%B8%8E%E5%8A%9F%E5%BE%B7%3A%E4%B8%8D%E8%A6%81%E8%AF%AF%E8%AF%BB%E6%A2%81%E6%AD%A6%E5%B8%9D%E7%9A%84%E5%85%AC%E6%A1%88_%E5%BE%B7%E6%A0%BC..._%E6%96%B0%E6%B5%AA%E5%8D%9A%E5%AE%A2sec=8535di=d7975ee179eb2911bdenc=1tch=124.1040.233.181.0.0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aOMmBH_zSv95qtva02J1ZpXTuqAp7YH5bugTCccgoDliL8QD228xB_rq-gt7cf7n8cwPehxQfWWMdFagAS4MKHG5Zw


一百聲和一千聲沒太大區別。

你要那麼多功德幹嘛?還沒待夠?


剛開始念佛功夫不深,還是要求每天達到一定的數量,每天都要堅持不能間斷,這樣通過嚴格的要求,來增長功夫,提升境界。


念佛不是為了讓佛聽到,佛也不差你那幾聲念叨。所以你必須明白為什麼要念佛。

念佛的目的是為了以佛號為媒介感受佛的性德,進而激發自己的性德。

你念觀音菩薩名號,那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慈悲心你能不能感受到?

你念地藏王菩薩名號,那地藏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弘願你能不能感受到?

你念阿彌陀佛名號,那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莊嚴法身你能不能感受到?

能感受到,一聲就行。感受不到,再多也無有是處。

如果不是以自身提升為目的,而是一味的向外祈求,那樣的念佛頂多會有一點福德,而得不到功德。


最好念到大難臨頭心如水,夢醒一如的程度。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推薦閱讀:

你見過邪見最重的人是怎樣的?
「無所住而生其心」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關係是什麼?
如何理解 需要要點臉的 法嘉宗智說的 是我太矯情 少不得做賤人 ?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教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