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跟基督教之間有哪些歷史事實或故事?
為什麼猶太人不信基督教?
耶穌是不是猶太人?為什麼之前歐洲大部分地區信耶穌卻排斥猶太人?基督教的聖誕節是猶太人的光明節?《生活大爆炸》里Howard經常說一些猶太人的梗,但是我一直很混亂,不明白上面只是一些例子,希望大家能介紹一些相關知識,非常感謝
在1979年的11月29號,一位正教耶路撒冷聖統下的大修院長被猶太人的極端錫安主義者虐殺在修道院內。很多人都知道歷史上猶太人往往是受到各方迫害的群體(迫害者包括了某些反猶基督徒),但是實際上在現代他們中也會產生歹人以信仰的緣故迫害基督徒,這樣的事件就發生在離我們不遠的20世紀末。
這個殉難事件跟一個歷史性及信仰性地點有直接關係:雅各伯之井(Jacob"s Well / BirYa"qub)。根據舊約的《創世紀》 33:18-20所記,當雅各伯從帕丹阿蘭(Paddan Aram)歸來去到客納罕地的舍根城(Shechem)時,在城對面的一塊買來的地上搭上了帳篷,並且還為天主支起了一座祭壇,而後在《若蘇厄書》24:32中也記載,雅各伯之子若瑟的遺骸就被埋葬在這塊田地里。這塊地傳統上(同時學術上)認為就是雅各伯之井所置之處。
在新約《若望福音》4:5-6更加直白地提到了這口井的存在。撒瑪黎雅有一座城叫做息哈爾(Sychar),此城市靠近雅各伯的那塊莊田,當耶穌與門徒離開猶太往加里肋亞去的時候,途徑息哈爾,祂因行路疲倦就坐在井泉的旁邊,而門徒則去往城裡買食物。正是在這口水井處,耶穌與撒瑪黎雅汲水的婦女有了著名的「永生的水泉」的對話,並且回到息哈爾城向其他撒瑪黎雅人作證,眾人見到了耶穌且相信了祂就是世界的救主。
在聖福音所載之中,這位撒瑪黎雅的婦人雖然被耶穌道出了她擁有罪惡不潔生活的事實。但在正教的傳承中,她卻因為認主,並將耶穌到來的消息在城中散播和為祂天主子的身份作證,促使撒瑪黎雅人不斷地歸信而被尊奉為一位聖人,並譽為「與宗徒相等」,她在受洗後領受「弗蒂妮」為教名,被稱為「聖婦弗蒂妮」(St. Photini)。她甚至最終還引起了羅馬皇帝尼祿的注意,被帶到他的面前,遭到質問和折磨,最終她被丟進一口枯井裡面作為殉道聖人死去。正教會在每年的至聖葩斯哈的第五個主日「撒瑪黎雅婦人主日瞻禮」敬禮這位聖婦與她的事迹。
基於在聖經上的記載,此地點對於猶太人,撒瑪黎雅人,穆斯林,基督徒來說都具有直接的信仰層面的聯繫,對基督徒來說更是擁有最神聖的意義。也由於這樣的緣故,雅各伯之井成為各種爭端的導火索,也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在文本和傳承之外,歷史上從很早開始此井所在之處就被恭奉為聖地並在不同的時代建有不同的聖堂,這口井很可能還被用以作基督徒的聖浸奧秘施行之器。
在公元384年這裡建起一座十字形的聖堂,並被教會聖教父熱羅尼莫在著作中提及,但它在484年或529年之時被毀於「撒瑪黎雅叛亂」(Samaritan revolts);在這之後,羅馬皇帝聖查士丁尼一世在井上重建起一座東羅馬式的聖堂,並一直留存到了9世紀早期;但這座東羅馬式的聖堂又在1099年8月當十字軍們佔領納布盧斯時被毀,惟留下這口井於一片廢墟之中;直到12世紀晚期(1175年),在這口井之上又被重建起一座十字軍東征時期的聖堂,井口就在祭台之前,修道者們在此進行教會禮儀。據說此聖堂獻予當時被流放於納布盧斯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國之國王鮑德溫二世之女梅利桑德女王(Melisende, Queen of Jerusalem),但其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期因阿尤布王朝第一位蘇丹薩拉丁在哈丁戰役(Battle of Hattin)中大勝十字軍之後相繼被毀。在這之後,直到19世紀井上似乎就再沒有建起任何教會建築,但是就算雅各伯井處於廢墟之中,周圍遍布建築的殘骸,當地的基督徒依舊十分敬禮這處古老的聖地。耶路撒冷聖統正教會在1860年的時候為此處建起一座以撒瑪黎雅聖婦為主保的聖堂,然而這座正教聖堂在1927年卻又因為地震而崩倒坍塌。 耶路撒冷正教會其實取得了此處聖地的所有權,因此雖在地震之後再無興建新的聖堂為之敬禮所用,但是此井一直屬於「聖雅各伯之井修道院」的一部分,正教會在修院內、井其上修建起地窖以保護這古老的聖物。
1979年,從塞普勒斯而來並在聖城服侍教會已達46年之久同時亦是「聖墓昆仲會」(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epulchre)一員的修士大司祭聖斐路麥諾神父(Philoumenos (Hasapis) of Jacob"s Well)被耶路撒冷正教會指任為「雅各伯之井修道院」的看守者與院長(Hegumen)。
在同年的11月,一群猶太人在當地的移居者多次前往雅各伯之井祈禱,並宣稱這裡是猶太教的聖地,要求作為院長的聖斐路麥諾神父把一切十字架和聖像都從這裡移除。但聖斐路麥諾神父向他們指出,此聖地之基底(「你們現在立腳之處」)最早為聖君士坦丁大帝所建於公元331年之前,而作為基督教的聖地已經長達16個世紀,且作為撒瑪黎雅人的所持有地甚早於以色列國建立前8個世紀。所以這種狂熱且冒犯的行為是無理的。這群人則留下威脅的、猥褻和侮辱性的言辭便離去了。
在幾天之後,一個大雨磅礴的夜晚,聖斐路麥諾神父一人在修院里正在進行抵暮課,趁著他的警衛離開之際,一群人闖進了修道院,把看門的狗鎖了起來,把神父用斧頭砍死在聖堂內。他們把神父的雙眼剜出,在他的臉上從額頭到脖子、從左臉頰到右臉頰砍出一個垂直的十字架的形狀,並把他的右手和手指都砍了下來;他用來請聖號和降福的大拇指、食指及中指被砍成碎塊,這表明死前這群歹徒曾逼迫並折磨他去否認正統基督教的信仰。這群兇手並不滿足於虐殺這位基督徒,他們接著砸爛十字架,拆散祭器,並褻瀆聖堂中的至聖所及用物,令人心驚膽寒的是,最後他們還向已被洗劫的堂內仍了顆手榴彈。聖斐路麥諾神父在死後6天交給了正教會當局,並被埋在了熙雍山的聖墓昆仲會墓地。關於兇手的結局,卻是眾說紛壇:有人說兇手是一名當地猶太人移居者的拉比與他的同夥,但他們根本沒有因行兇而被逮捕;警察在1982年抓到一名從特拉維夫市來的以色列人並以這個兇案在內的總共三件謀殺起訴他,外界聲稱其精神有疾病且不穩定,據其言行兇的動機包括是要從聖地上「清除邪惡」;亦有觀點確定說,謀殺犯是一名美籍猶太人,以色列政府並沒有逮捕他而是將其由美方引渡回國,他在回國後並未遭到任何指控。
對此,我個人相信此慘案的主要契因有極大的可能是信仰性的——它並不只是一次偶然的入室行兇。而是具有強烈且極端宗教意識的人,也就是極端的錫安主義者們(Zionism)所進行的一次有目的報復行為——這源於對正統基督教信仰的仇視。何況,這很明顯是一個團伙(單人以上)作案,並且這些歹徒擁有一定勢力,甚至武力資源,整個事件發生之前就埋下了種子和展現出預兆。在事件之後,很難說以色列政府是否不會舞弊徇私,通過各方手段包庇、最終保護了殘暴的歹徒們.....
可是我們為何哀傷,何以嘆息呢?我們不是知道「上主為王於永遠,安置寶座秉公審判」嗎?我們不是知道祂「將以公義審訊世人,將以正直判決萬民」?因為「上主將是受迫害者的碉堡,作他困厄中的及時避難所」。在世人看來是黑暗的,在上主的子民口中傳唱的卻是光耀的。偕同這位殉難的基督徒,我們本不是都應該充滿謝意地從惡人手中接過殉道的冠冕嗎?正如聖奧斯定司教所言,為殉道者而祈禱(或對他們感到憐憫)實是在羞辱他們的盛榮!我們應當通過他們向上主轉求這殉道精神的恩賜,好在真有一刻我們的時日面臨終了,能做出堅貞不渝的抉擇,為畢生追求的理想畫上完滿的終止號。聖斐路麥諾院長的殉道事迹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這提醒我們,為主殉難並不僅僅是一個封存在歷史中、在只發生於羅馬帝國或共產主義國家時期的往事,它對於今日的我們仍然是一個可能發生的現實。以下是雅各伯之井所在的地窟的內景,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小聖堂..........在4年之後,聖斐路麥諾院長的遺體根據慣例從墓中被掘起,人們發現他的遺體並未腐爛且擁有一股馨香之氣。人們將其放回墓穴並於後一年(1984)的主降生節齋期,在耶路撒冷宗主教狄奧多魯斯和其他修道院長、司祭、修士及教友的見證下,人們虔敬地再次將墳墓棺蓋卸除,脫下聖人遺體的殮衣,發現聖人的遺體基本上依舊不朽,隨後他們就用葡萄酒清洗了聖人的聖髑,將其包裹在布單之中,置放在玻璃制的聖龕里,呈列於熙雍山至聖祭台的北部。
在2008年的9月11日和2010年3月5號,聖斐路麥諾分別被耶路撒冷宗主教區和莫斯科及全俄羅斯宗主教區宣立為聖人,作為我們時代出現的新殉道者榮列正教聖人之席。他的瞻禮定為每年的11月九日。在他宣聖之後,他的聖髑被人們擁簇著以朝聖遊行的方式移回了他當初領受殉道者身份的地點——雅各伯之井修道院。納布盧斯一個受人敬仰的賈斯汀神父在聖斐路麥諾院長被宣聖后帶頭髮起了一個以雅各伯之井和修道院所在地為中心的龐大的聖地建築重建計劃,為雅各伯之井重新裝修了其所在的地窖並在井正面建起了至聖所與祭台,在地窖之上依十字軍時期的古老聖堂的樣式重建了一座「聖弗蒂妮聖堂」。聖斐路麥諾院長的聖髑被飾以華美的祭衣並裝在一個木製的聖髑櫃中,放置在聖堂右邊的小側堂中。
其實我以前和題主也有同樣的疑問:耶穌是宣揚耶和華的,猶太人也是信仰耶和華的,信仰相同,可是為什麼猶太人(實際上是猶太統治階級)要殺耶穌呢?我也問了許多人,可是沒有人能告訴我。被逼無奈,自力更生,我就開始讀《聖經》。讀了《聖經》之後,抹去神秘色彩,用唯物主義歷史觀一分析,豁然開朗。
(提要:冤有頭,債有主。耶穌和當時猶太統治者之間是宗派鬥爭。當時的猶太國,是政教合一的,教主就是統治者。而當時的猶太教主,儘管口口聲聲宣揚教義,但是自身卻嚴重違背篡改曲解教義,貪婪自私,荒淫無恥,壓榨百姓,無惡不作。耶穌看不下去,就揭露他們的罪惡,堅持原教旨,重新在民間宣傳原教義。這就引起猶太統治者不滿殺掉了耶穌。耶穌死後,耶穌門徒被通緝,流落到國外繼續宣揚原教義,影響逐步擴大,就與猶太教主宣揚的內容區別開了。原來這個教是沒有名字的,為了區別,於是後人就把猶太教主宣揚的那一套叫猶太教,把耶穌的那一套叫耶穌教。猶太國內因為一直受猶太教主統治,所以猶太國內一直信猶太教。耶穌教在國外傳播,被猶太教主視為異端邪教,猶太教徒也仇視耶穌教徒。當然後來耶穌教的上層也貪婪自私了,又產生了分裂。這和王朝的興替是一樣的。一個皇帝荒淫無道,被新皇帝推翻,新皇帝的後代又開始荒淫無道。)
猶太統治者為什麼要殺耶穌
過去我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猶太統治者是信仰耶和華的,耶穌是讚美和宣揚耶和華的,他們是同志,猶太統治者應該支持和表彰耶穌,可是為什麼把耶穌殺了呢?
以前我曾就這個問題問過一些人,可是他們也都是外行,也就沒問出個什麼結果來。我也曾試圖從《聖經》里找到答案,可是《聖經》里的句子別彆扭扭的,很難看懂,我幾次都只看幾頁就扔了。由於很長時間都找不到答案,又由於當時我覺得這個問題只是個無所謂的小問題,所以我就把它放棄了。
幾年前的夏天,正好沒事,我又把《聖經》翻了出來,我下決心一定要把它讀一遍,硬著頭皮讀,把耶穌的死因弄明白。於是就花了一天的時間,粗略地把《聖經》通讀一遍,終於弄清楚了猶太統治者殺耶穌的原因。等弄清楚了原因,我才知道,我的問題原來不是個無所謂的小問題,這個問題大得很。正是因為這個問題大得很,所以在幾年前我就專門寫了這篇文章談這個問題,但是當時寫得含含糊糊,潦潦草草,沒談清楚,所以這次又揀重點讀一遍《聖經》,把這篇文章修改一遍。
耶穌到底是因為什麼死的?
剝凈《聖經》里的神秘色彩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聖經》給我們描述的其實是一場又一場殘酷複雜的鬥爭史,而耶穌就死於鬥爭,因為鬥爭而死。《聖經》,與其說它是一部經書,不如說它是一部史書。
很多人天天叫嚷和諧,非常忌諱鬥爭這個詞,而實際上,鬥爭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並遍布到人類社會的每個角落,連偉大的《聖經》通篇記述的都是鬥爭。民主與和平是相對的,鬥爭是絕對的。在人類社會裡,不僅僅愛情是永恆的,鬥爭也是永恆的,不能用愛情掩蓋鬥爭,文學作品不能只用愛情作為主題,不能光有風花雪月,依依呀呀地,還得有水火雷電。
鬥爭主要分為民族鬥爭,階級鬥爭,宗派鬥爭三種,那麼耶穌死於哪一種?
耶穌是猶太人,猶太統治者也是猶太人,所以耶穌不會死於民族鬥爭。剩下的就是階級鬥爭和宗派鬥爭。耶穌死於哪種鬥爭呢?
剝凈《聖經》里的神秘色彩之後,我們還會發現,耶穌其實是個私生子。對耶穌的出身,《聖經》是這樣寫的:少女瑪利亞感聖靈而孕,神託夢給窮木匠約瑟,讓他娶瑪利亞,等生了孩子,就給孩子起名叫耶穌。這就是《聖經》記載的耶穌的來歷。但是,當我們用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這一段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卻是,耶穌是個私生子,他的母親瑪利亞在結婚之前就懷了孕,但是耶穌的父親很貧窮,貧不擇妻,就娶了瑪利亞,婚後生了耶穌。當然,從理論上嚴格地說,耶穌也很可能不是私生子,本來就是窮木匠約瑟的兒子,而《聖經》里記載的那一段,很可能是後來耶穌的崇拜者們為了增加耶穌的神聖度,故意把耶穌描寫得不同凡品,說他不是肉體凡胎,結果卻適得其反,弄巧成拙,讓我們誤以為耶穌是私生子。這種故意地神聖化在中國史書里也到處可見,例如說劉邦是他母親和神生的。不過,在本文中,耶穌是不是私生子並不重要,英雄不問出處。重要的是,我們從《聖經》的記載知道,耶穌出身貧寒,是被壓迫被剝削的底層人。
耶穌所處的時代,正是猶太教盛行的時代。但是,在耶穌誕生之前的很早時候,猶太教的教主們,以及猶太國的達官貴人們就嚴重篡改並違背了猶太教的教義。他們貪婪自私,心地骯髒,作惡多端,欺男霸女,貪圖享樂,根本就不信他們所傳的教,也不遵守教規。因為貪圖享樂,一心想著發財,不信自己所傳的教,所以他們就沒工夫,也沒心思傳教,甚至把耶路撒冷里的聖殿都出租給了商販們來賺租金,把聖殿變成了集貿市場,搞得裡面垃圾遍地,喧嚷震天。但是他們在表面上卻道貌岸然,以虔誠的教徒自居,天天稱頌耶和華,並對猶太教無關緊要的若干表面約律(例如在安息日里不能做任何事,吃飯前要洗手)嚴格遵守,以顯示他們是多麼忠誠於耶和華與猶太教。他們還以維護耶和華和猶太教的神聖地位為己任,嚴厲打擊對耶和華與猶太教不尊敬的人,而實際是以此為借口剪除異己,打擊反對他們違背和篡改教義的人。
猶太統治者的這些惡劣的欺詐行徑騙不了有火眼金睛的人,他們的欺詐行為引起了許多有火眼金睛的正義之士的強烈不滿。但是他們勢單力薄,不敢反抗,他們只能把他們的不滿借耶和華以及眾多「先知者」的口寫到文章里,以喚醒眾多的被蒙蔽者,就是瞎眼者。這些文章後來被收集到《聖經》里,成為《聖經》的篇章。例如,在《以西結書》第5章里,有這樣一段:主耶和華如此說:「這就是耶路撒冷。我曾將她安置在列邦之中,列國都在她的四周。她行惡,違背我的典章,過於列國;干犯我的律例,過於四周的列邦。」在《耶利米書》第7章里有這樣一段:耶和華借耶利米的口說:「……看哪,你們依靠虛謊無益的話,你們偷盜、殺害、姦淫、起假誓……來到這稱為我名下的聖殿里向我敬拜……我的殿可以成為你們的賊窩嗎?我都看見了。」實際上有神嗎?在唯物者的眼裡是沒有神的。在我們看來,這些話無非就是作者借耶和華的口,借耶和華在人民大眾中的影響力來揭露猶太統治者惡劣的欺詐行徑,試圖喚醒大眾。然而,大眾都是瞎子和聾子,被油蒙了心,不是那麼容易被喚醒的,大眾仍然都倍感光榮地去接受違背教義的道貌岸然的教主們的洗禮——在大眾的眼裡,這就是接受神的洗禮。
到了耶穌時代,猶太統治者仍然我行我素,一代傳一代,繼續做著罪惡滔天的事情,繼續欺詐人民。但是,耶穌是大眾里少有的清醒的人,少有的具有火眼金睛的人,少有的先知,他早就看穿了猶太統治者的罪惡和他們的欺詐行徑。《馬太福音》第23章里寫耶穌揭露他們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耶穌痛恨被變為集貿市場的聖殿,痛恨被變為賊窩的聖殿,他從不到聖殿里去敬拜,這就被狡詐的猶太統治者反咬一口,說耶穌是異教徒,不尊敬神,不信仰猶太教。耶穌曾指著被變為集貿市場的所謂聖殿,被變為賊窩的所謂聖殿說:「這些殿將來都要被徹底推翻,不讓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這句話後來竟然成了耶穌犯死罪的一個證據,猶太統治者說耶穌曾揚言要搗毀聖殿,對神大不敬。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的被誣陷為假的,假的倒成了真的,向真的舉起了寫著「正義」的屠刀。可見,鬥爭是多麼複雜,黑白顛倒,讓人真假難辨。
耶穌因為對猶太統治者篡改違背猶太教教義強烈不滿,所以他就在民間傳播真正的猶太教,起來與猶太統治者進行鬥爭。耶穌從一開始就知道同統治者作對肯定沒有好結果,必死無疑,但是他不怕死,視死如歸。耶穌之所以比其他先知偉大,後來被尊為基督,就是因為他敢於鬥爭,不怕死,而其他先知不過是把他們的不滿隱晦地寫在文章里。
這場鬥爭,開始的時候,沒有引起猶太統治者的注意,因為耶穌的傳道是秘密進行的,而且耶穌人微言輕,信他的人不多,大眾都信教主的,沒引起轟動。開始大眾不信他,不聽他的道,我們從《聖經》里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例如,《馬太福音》第13章里耶穌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句話是針對知識來說的。意思是:「凡有知識的,又願意學習的,他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凡沒有知識的,又不願意學習的,連原本的一點知識也要丟掉。」這就是耶穌勸人要喜歡學習,聽他講道,不能蒙著眼睛,捂著耳朵。而世人對這句話多數都理解錯了,以為是針對財富講的,意思是說越富有的就應該讓他越富有,越貧窮的就應該讓他越貧窮,所以世人就把越富的越富,越窮的越窮這種現象稱為「馬太效應」。這是對聖人的話的誤解,耶穌可不是這個意思。
大眾不願意聽他講道,怎麼辦?耶穌為了增加自己的感召力,也給自己帶了不少高帽,如稱他自己是猶太人的王,是神的兒子,是基督。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但是這些效果都不大,沒有多少人信,反而引起許多嘲笑,到最後又成為他犯死罪的證據。
後來產生效果的,促使大眾相信他的,是他的醫術和他的善心。耶穌的醫術很高明,而且有善心,對窮苦人有憐憫之心,有求必應,治好了很多窮苦人的病,所以稱頌他的人越來越多,信他的人也越來越多,門徒也越來越多,正道開始在民間流行。這就引起了猶太統治者的注意和恐慌。
《聖經》把耶穌的醫術寫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說他能治好瞎眼,能治好大麻風等。但是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來看的話,當時耶穌的醫術不可能有這麼高,《聖經》之所以這麼寫,可能是神化的需要,也可能是帶有寓意的寫法。
耶穌傳道,抓住的是猶太教教義的本質,並不十分遵守表面的無關緊要的一些約律,如同九方皋相馬,不問牝牡驪黃。例如他就在安息日給病人治病,而且飯前也沒有洗手的習慣。這些都成了反對派攻擊他的把柄。耶穌反駁他們說:「你們這些大騙子,故意把蠓蟲慮掉,倒把駱駝吞了下去。耶和華我們的神,本意就是要解救人的痛苦,人在安息日里有病,為什麼就不能治療呢?你們的牛、驢如果在安息日掉進了井裡,你們會不救嗎?耶和華我們的神要我們飯前洗手,是要我們從外到里都潔凈,而潔凈的關鍵是內心的潔凈,如果心地骯髒,手洗的再乾淨又有什麼意義呢,能說我們遵守了神的旨意了嗎?」把反對派駁得啞口無言,相信耶穌的人更加多了。沒有辦法,反對派就禁止耶穌傳道,耶穌就反駁他們說,如果你們禁止我說話,連路邊的石頭都得跳起來。
有說客曾勸耶穌放棄主張,讓他和猶太統治者共和,耶穌斷然拒絕,說:「沒有人願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也沒有人願意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
由於耶穌在傳道時自稱是神的兒子,是基督,是猶太人的王,反對派就以此為把柄,說耶穌是個大騙子。他們對大眾說:「他明明是木匠約瑟的兒子,他怎麼能是神的兒子呢,這不是明擺著地騙人嗎?」
可是,老百姓都不在乎他真的是不是神的兒子,不在乎他是不是個騙子,都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追隨他的人越來越多。
這下就更引起猶太統治者的恐慌,他們恐怕耶穌把他們的罪惡揭露出來,把權位奪過去,就想把耶穌除去。可是因為耶穌一直在搞「地下」的宣傳工作,又有老百姓的保護,他們很難抓到他。最後他們收買了耶穌的門徒猶大,猶大就出賣了耶穌,耶穌終於被抓到了。
耶穌被抓到後,大祭司等官員開始審判他。很多信仰耶穌的老百姓堵在門口要救耶穌,但是他們派兵把信仰耶穌的老百姓都擋在了門外,買通一些流氓在院子里當旁聽並作假證據,說耶穌犯了什麼什麼該死的罪,以顯示他們司法公正。那些作假證據的流氓,有的說耶穌自稱是神的兒子;有的說耶穌曾想搗毀聖殿,還有的說這說那。但是這些人作的證據都互相矛盾,搞得很狼狽。最後沒有辦法,大祭司玩了個猶太式的「莫須有」,質問耶穌:「你不說你是神的兒子,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是的。」大祭司哈哈大笑,說:「什麼罪都不要,什麼證據都不要,就憑這一句話就可以讓他死八百回。他明明是那個窮木匠約瑟的兒子,他卻說他是上帝的兒子,這不是褻瀆神,欺詐我們嗎?而且我們只有一個王,你怎麼可以自封為王?」就要殺掉他。但是因為他們沒有殺人的權力,就把耶穌交給了羅馬的一名巡撫。當時猶太國被羅馬統治。
這個巡撫審問了耶穌,發現他並沒有什麼罪,就想把耶穌放了。大祭司們及他們買通的流氓們不願意,齊聲高叫:「釘他十字架」,以此來冒充民意。當時和耶穌一起受審的,還有一名叫巴拉巴的殺人犯,這個殺人犯必然被判死刑。按照常例,巡撫有釋放一名犯人的權力,巡撫想給耶穌最後一次生還的機會,就問眾人:「你們願意我釋放哪一個呢?」大祭司們及他們買通的流氓們就一起高喊:「釋放巴拉巴!」在統治者的眼裡,巴拉巴不過要了普通老百姓的命,而耶穌會推翻他們的地位,他們的地位遠比老百姓的性命重要,政治犯的罪要遠比殺人犯的罪重。巡撫一看「民意」如此,沒有辦法,就把耶穌釘到了十字架上。巡撫在耶穌的亡命牌上寫上「猶太人的王」,大祭司不同意,說應該寫「他自稱他是猶太人的王」。
耶穌被釘到十字架上之後,那些人就開始得意地戲弄耶穌:「你不說你是神的兒子嗎,快讓你的父親來救你呀!」還有人說:「你不說你是基督嗎,你趕快把你從十字架上救下來吧。」正義受到了邪惡的戲弄。
耶穌從上午9點多被釘到十字架上,下午3點多死。正義暫時沒能戰勝邪惡。
那麼耶穌與猶太統治者的這一場鬥爭,究竟是階級鬥爭還是宗派鬥爭呢?
因為耶穌事業未成身先死,他鬥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所以這場鬥爭究竟是階級鬥爭還是宗派鬥爭就不好判定了。如果耶穌鬥爭的最終目的,是取代當時的統治者,自己成為新統治者,做上層人,或者讓老百姓共同掌權,那麼這就是一場階級鬥爭。如果耶穌鬥爭的最終目的,是糾正被猶太統治者篡改的教義,扶植真正的猶太教,那麼這就是一場宗派鬥爭。可惜耶穌沒成功,所以就不好判定了。但是,在這兩者之中,我個人認為是宗派鬥爭的可能性大,耶穌應該死於宗派鬥爭。
階級鬥爭和宗派鬥爭雖然是不同的,但是有時候兩者又是互相聯繫,難以區分的。當各宗各派代表的是不同階級,當各宗各派的主張能給不同的階級帶去利益的時候,那麼宗派鬥爭就是階級鬥爭。而在這裡,我們不能說耶穌代表的是哪個階級,我們只能說耶穌純粹是為了糾正被猶太統治者篡改的教義,所以我們就只能說耶穌死於宗派鬥爭而非階級鬥爭。
這樣看來,耶穌應該是一個原教旨主義者。原教旨主義,在今天是個貶義詞,有保守的意思。而在這裡,原教旨指的是它的本意,原教旨主義是個褒義詞。那麼什麼是教旨?原教旨的本意是什麼?教旨就是教義。每一種宗教,每一個組織,在剛建立的時候,都有它的宗旨,這就是原教旨。例如,馬列組織的宗旨是實現公有制,晁蓋時期梁山的宗旨是替天行道,反貪官,反朝廷。而到後來,這些宗旨可能改變,有的進步,有的退步。但是進步的少,退步的多,這多數是因為領導層逐漸貪圖榮華富貴了。而那些退步的,有的是原教旨被直接拋棄,有的是被惡意地解釋,有的是被「修正」,有的是被篡改。退步最嚴重的,就是走向自己的反面,成為自己原來的敵人,成為叛徒,成為投降派,與自己原來的敵人站在一起,與原來的同志不共戴天。正如毛澤東評論宋江的那樣:「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當原教旨改變的時候,如果有一些人站出來,堅持原教旨不變,這些人就是原教旨主義者,他們的思想就是原教旨主義。如果原教旨進步,有一些人出來阻撓,那麼這些人就有保守思想,這時的原教旨主義就是個貶義詞。如果原教旨退步,甚至走向反面,這時有人出來阻撓,就不能說原教旨主義是個貶義詞。所以,不能籠統地說原教旨主義是個貶義詞。而即使原教旨發生進步,有人出來阻撓,也不能一概地貶低這些人,把他們說得一無是處,他們也可能是正直的人,堅持真理的人——他們很可能認為:只要組織不變,宗旨就不能變;如果宗旨變了,組織就得改名。所以,保守派裡面可能有非常正直,非常堅持真理的人,不能一概貶低保守派。總之,不能一概地認為原教旨主義是個貶義詞。在這裡,針對耶穌來說,原教旨主義就是個褒義詞無疑。耶穌就是要糾正被猶太統治者篡改的教義,使猶太教的教義回歸原教旨。因此就引起了原教旨主義者和篡改派的宗派鬥爭。
一派是真信仰耶和華的,一派是假信仰耶和華的,但是他們都稱自己信仰耶和華, 這就有了真和假的宗派鬥爭,就和真假美猴王的鬥爭一樣。用今天的話說,這就是左和右的鬥爭。耶穌就死在這個鬥爭上。假的做出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把真的除掉了。可見鬥爭是多麼殘酷,你死我活!
殺害耶穌的是猶太統治者,是篡改了猶太教教義的猶太統治者,並不是全體猶太人,因為當時許多猶太人民是信仰和保護耶穌的。但是,後來有一些信仰耶穌的人,把殺害耶穌的罪惡歸結到全體猶太人頭上,逢猶太人必恨,這是不對的。對待這樣的事,毛澤東是最理智的,最能分清的。日本侵略中國,毛澤東就說那是日本統治者的罪惡,與日本人民無關,日本人民家破人亡,也是受害者,日本人民中不乏反侵略的,支持中國抗戰的。事實證明就是這樣。第一個問題:猶太人信仰猶太教。猶太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一神教的鼻祖,聖經里的新約,猶太人是不信的。第二個問題:耶穌是猶太人。第三個問題:太大,不好回答,以前討論也很多。第四個問題:光明節也叫點燭節,是紀念當年馬卡比起義、收復聖殿的節日,和耶穌誕生的聖誕節完全沒關係。只是他們經常都在12月出現。第五個問題:梗太多了,你說的是哪個?
應邀。
耶穌的生母馬利亞是猶太人、馬利亞的丈夫即耶穌的養父約瑟是猶太人~馬太福音1章和路加福音3章有家譜記載。十二使徒是猶太人,所有聖經執筆者都是猶太人。羅馬軍官歌尼流是第一個非猶太裔基督徒。其他請參照知乎之前的相關問題下我的答案。供參考。1. 沒有任何人知道耶穌哪天生的,也沒有任何證據、記錄說明這一點。12月25日成為聖誕節不早於3世紀。2. 東正教的聖誕節是1月7日。亞美尼亞的教會在1月6日過節。3. 有研究認為12月25日定成耶穌生日是參考了古代冬至和猶太光明節。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沒有輿論公認的反派曾經做過一些不為人知的好事?
※向我講一下你眼中毛澤東(認識與再認識)?
※周王滅商以後,分封召公去燕,然後有了燕國,召公兒子當了燕侯,我想問他們去之前燕那裡是啥?
※把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責任全部推給資本主義是不是強行甩鍋?
※如何閱讀文明6的片頭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