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神醫失傳的著作在今天被重新發現,對現代中醫體系會有多大影響?

比如張仲景、孫思邈這些,搜索一下發現他們有很多著作都失傳了


這種情況是相當普遍的,以經絡為例

版本一:現代出品

版本二:成都天回鎮漢墓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版本三:四川綿陽漢墓經脈漆雕彩繪經絡漆人

版本四:馬王堆,張家山漢簡出土的十一脈灸經

中醫上通過考古發現此類今古不一的情況舉不勝舉,那麼問題來了:

那個版本對經絡的描述是「正確」的?為什麼?


有影響,但不會很大。中醫的發展需要依賴的是將中醫和現代科學融合的科研人員,而不是更多的古籍。

其實中醫的發展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朝著剔除迷信、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對比一下明清民國共和國的良醫案錄和漢唐中古時期的古籍記載,就能明顯感覺到陰陽五行等學說的弱化過程(中國通史有一段特別論述,印象深刻)。當我們談論中醫時,我們說的是昌明合理的望聞問切,還是迷信秘方、藥物至上的落後觀念?無疑,對比汲取了由全世界幾百年來無數各行各業頂尖人才秉承科學信念而獲得的研究成果並且依然在蓬勃發展中的現代醫學,中醫是落後的。主要依靠傳承的中醫發展受到了長期戰亂、現代醫學的強烈衝擊,這個另類的中醫如果自然而健康地繼續走下去又會怎樣呢?會將辨證與現代科學完美結合嗎?經脈學說會獲得突破性進展嗎?能轉變成普羅大眾人人都能理解的科普讀物嗎?中醫不需要黑,它的發展相對停滯、它沒有融合到足夠多的近現代科學成果是客觀事實;中醫也不需要粉,經過數千年的傳承,數千年的洗禮依然擁有頑強生命力給人以啟發,足見中醫的可取之處。


思想,體系都是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的,不會因為有什麼重大發現就突然轉變和巔覆。

《太素》也整理出來幾十年了,儘管訓古價值很大,但對中醫體系衝擊很小,和《素問》,《靈樞》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畢竟中醫不是一兩本書,而是一代代的人,積重難返。


不會。除非《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內》《白外》《中藏經》比較完整出土可能會對現代中醫治療思維產生有限影響以外,其他內容基本只會改變醫學史研究了。畢竟目前能留下來的書,已經把該說的都說了。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是因為古人比我們聰明,而是因為越古的書越難留。時間的洪流本身就是一種去蕪存菁的過程,對於中醫這種靠療效說話的尤是如此。再者,內經傷寒之所以為奠基,並不僅僅因為其好,也是因為後人對其的研究,闡釋,發揮到了很高的程度。君不見歷代醫家凡事成就者,都喜歡把自己讀內經傷寒的筆記出書,外加一點自己的私貨。溫病學著作《溫熱論》《溫病條辨》甚至直接仿照了傷寒的語言,可見一斑。


非常好奇中醫粉是怎麼在如此分裂的思維下任然保持完整人格的:

1. 現在中醫是幾千年經驗的基礎上,去偽存精,經過實踐檢驗的結果,就是牛呀就是牛。

2. 現代人不能理解經絡不能內視是因為古代牛逼的醫術都失傳了,古人就是牛呀就是牛。

現代中醫到底是不是比古人牛逼嘛,要是沒有古人牛逼,那上千年實踐經驗篩選越篩越弱啦?要是比古人牛逼,那你們整天抱著古書啃幹嘛啊。


說一個最有名的炒中醫古著冷飯成功的,屠呦呦在《肘後備急方》看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成功提取了青蒿中的青蒿素。

這本書提供屠呦呦靈感的治瘧疾方子原文「又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讓屠呦呦想到用低沸點的乙醚提取青蒿素。

然而,其實這本書還寫了很多其他治瘧疾方子。

分享兩個:1-多煮豉湯,飲數升,令得大吐,便瘥。

2-取蜘蛛一枚,著飯中合丸吞之。

讓人很難不懷疑,這就是在瞎貓碰死耗子。

說實話,我對中醫的態度正如此:或許偶爾會有有效的時候,但是大多是糟粕,篩選成本太大,試錯成本太高。


裡面的醫案、方劑也許有一定價值,但是我個人認為難以動搖目前的中醫體系。

歸根結底,中醫是以內經為公認的生理病理基礎,傷寒、溫病,為診斷治療主幹,輔以各家學說為補充的一個成熟體系,是經過許多代人慢慢實踐發展完善起來的經驗醫學。(針灸我不了解)

如果真的出土了失傳醫書,第一種是如黃帝外經,還有扁鵲的什麼書之類的,後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體系,因為它根本沒有流傳於世,等於其實這門知識學科就已經停止發展了,既不可能再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去驗證,更不可能還有一代又一代的中醫人去發展完善,最重要的是缺少了多年的實踐積累。那就只有參考價值了,或許可以提供靈感,到說他對目前中醫有多麼大的影響則未必。

還有一種是如金元四大家那種檔次的,那隻要是東漢以後的中醫醫家,我沒聽說過哪個人不是在仲景體系下,或是完善或是發展的,也起不到顛覆作用。

其實有一件事就很有意思,你看中藥藥典代代更新,有些收錄中藥幾百上千種,但是後世用的最普遍的中藥,大部分還來自於神農本草經。

總之,我認為我們應該期待古中醫書籍的出土,研究,但是不該以為這會對現代產生如何大的影響,中醫的發展,還應該在當下,在我們自己身上。


除非是 帶有 超自然現象的東西出現

否則沒有什麼影響

哦,收智商稅的可能會多幾種方式


要是《黃帝外經》和華佗的著作能流傳下來,也許中醫的外科治療會有所不同吧。


不會有本質影響。那個時代對人體和疾病的認識是非常初級和粗糙的,整體認識水平非常低,不會有超越時代的發現。

打個比方,考古學可能發現古人使用的石器、鐵器等,但絕不會發現手機和電腦。


呔,在此問題上有邏輯+有證據+中醫黑看答案——————————————————————————————————————————————————————古人思維之精妙,語言之精巧是吾輩難以企及。但吾輩工具,隨思維而進步,但工具之進步十可見其八九,思維之進步十不見其一二,因工具之觀而易,用而簡,思而易。此題對國醫體系知識,以思維比之,對古人著作以工具比之。因工具而改思維,自是難以。若說現代工具可改人之思維,題主能明蒸汽機對世界財富之用,便能明古籍對中醫體系之用。古人亦是有各種理論,但理論因時間自以篩選而出,若說古之醫書重現,必要在經時間篩選而得可推之療效。隨科學一詞傳入其中思維也同傳播進來,方法似是簡單,可思維卻千變萬化。說其簡單,以真實二字可窺之全部,說其變化你我同為現代人便不必多說。古籍現世,能以科學二字,辨其真偽,而不似古人只以時間才可明其療效。若能如此,古籍便可改中醫體系之知識。自此可說一事,外科之用,有黃帝外經一書,此書是以遺失,重現難破現今中醫體系,因中醫體系用哲學建立而非科學。但此書重現能對以科學建立外科手術有一衝擊吾輩可思也。


本來對於中醫還有點好感,有時候還吃點中藥,看知乎上多了,中醫越來越難給我信任,現在對於中醫已經感覺不到愛了。拜你們所賜,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就不要再提這種問題了,苟延殘喘的時間還能長點


一本《傷寒》都讀不懂,題主覺得十本或更多就能讀懂?

靜下心來參悟醫道,解讀《傷寒》是正事,不要瞎yy了。


不會有多大影響,因為他們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傳承


不完全統計,中醫古籍八千多種


都說沒影響,閑得無聊我就說個有影響的觀點供大家討論吧。

只此《黃帝外經》為例,由華佗承民間醫史總結提煉記錄而成,記載了中國古時進行外科手術的精微奧妙,成功率高、感染死亡率低、對人體傷害低,甚至還會重建被手術切斷的經脈。但這本書失傳了——太息!不是八國聯軍,不是近代史,這事老早了,失傳跟曹操有直接關係,同樣曹操也因此遭到了報應。曹操有個兒子叫曹沖,就是稱象的那個,曹沖幼年患疾而終,後曹孟德悔恨曰:悔不該殺華佗,華佗能救吾兒……跑題了,拉回來。現在的西醫手術,在藉助醫療設備的前提下已然進步很大,但可惜西醫的理論是建立在死人的解剖學基礎上的,對「活」,對「生機」,對「生命管理」的認識等物質之上的研究成果和定論就落後很多,最多研究到分子的層面,在深入到量子,科學就把他歸類為物理學範疇了。西醫更多的在乎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表象——智,卻忽略了背後的力量——慧。

如果這本書沒失傳,中醫在受眾和市場中的印象就不再是形而上,會更落地,更可操作,更務實,解決問題的範圍更廣,地位更高,更好的應用於我泱泱大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後拔的高度還行吧?!)


中醫理論是一個系統性的,發現某個神醫的失傳著作,可以修正或提高某個方面的的理論或技能,不會引起理論上的狠大改變。


結論是沒影響。

還有個結論是,古代經脈學的中醫理論都是古代靈性修行者寫的,所以中醫黑不懂可以理解,他們根本不相信 體證。

沒影響的結論也因此好解釋了,已經有的內經都無法證明,何況新發現的(無法證明是因為當世已經沒有內觀體證的靈修者),頂多就是個補充。

最後再說兩個結論,

1:中醫經脈理論領先西醫5000年。

2:實際上絕大部分深信中醫和中醫專業的學生或醫生也不知道經絡跟靈修的關係。


因為壓根就沒什麼東西傳下來,所以編個故事讓你以為原本有什麼能傳下來。

中醫說到底就是草藥學的加強版,不要以為西方人沒玩過,西方醫學從草藥學到煉金學再到現代醫療體系,從頭到尾徹底推翻了兩次了才有如今的西醫,而且西醫還在不斷改進,這才是科學有效的醫療體系。


推薦閱讀:

瘦人怎樣用中醫調理?
為什麼中醫藥方沒有搭建一個交流開放的平台,邀天下醫者共推興盛之事?這其中除了不傳還有哪些阻力?
慢性腎小球腎炎,這個病究竟有多嚴重?
成功治療痔瘡的方法?
請大家分享血栓痔治療經驗?

TAG:中醫 | 中藥 | 中醫學 | 帶有假設的問題 | 中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