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復原恐龍的方式從骨骼復原豬牛羊貓這些常見動物,會是個什麼結果?
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覺得「要麼恐龍復原就是非常精確的,準確到只要學者說它啥樣它就啥樣」,「要麼恐龍復原就是瞎幾把亂捏,只要像個東西就行」,這兩種觀點,片面,幼稚可笑。
我們都說古生物學是一門研究化石的學科,因為對於古生物學來說,你能用的只有化石,所以研究也就只能基於化石,去發掘化石的信息。拋開化石不完整這一必然的問題,對於一個東西隨著研究深入從而引起認知變化,也是必然的東西,因為化石就擺在那,你用的方法會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去完善,從而會有不同的認識方式和認識角度。
這就引申出了古生物復原的問題。其實現在大多數古生物愛好者,根本不配稱之為古生物愛好者,叫做「古生物復原愛好者」比較妥當,覺得自己能認識幾種恐龍的骨骼解剖特徵,就很了不起了——一談骨組織學,古生態學,發育學,一問三不知(當然我不是說古生物學只有這些東西,它的東西多了去了)。古生物學在古生物復原里,起到的只是一個指導作用,兩者並非是從屬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生物學能提供的東西是很有限的,它只能告訴從事古生物復原的藝術家:「這個東西可能是怎樣的」,但不能百分之百的拍板:「這個東西就長這樣」。
打個比方,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古脊椎動物的復原,其肌肉結構,大多數是參照現生動物來的——通常是骨骼結構類似,運動方式也差不多的類型,找准肌肉連接的節點,把所有肌肉對應地連上去。現生動物的解剖學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古生物的肌肉解剖也有規律可尋,這種時候,解剖學的指導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如果你肌肉畫錯了,骨點掐不準,那就是不科學的,不合理的,就要思考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但是反過頭來,你去問:「這個恐龍是肱二頭肌更發達,還是肱三頭肌更發達?」未來我們可能可以根據骨骼的受力分析,它的病理損傷判斷它常受力的方向這樣的手段來判斷它的肢體有什麼功能,進而推斷出它可能哪些肌肉額外發達,但是這終歸不能代表普遍現象。健身房裡有鍛煉肱二頭肌的,也有鍛煉腹肌的,你不能指著一個,就去否定另一個的存在。所以,這種問題,古生物學回答不了我們,除了統計學,什麼學都回答不了,而統計學離開了樣本基數,就是個P。
又打個比方,關於霸王龍有沒有能包住上牙齒的嘴唇,是一個爭議很廣的問題,一部分人認為有,一部分人認為沒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人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按照最普遍的說法,霸王龍的嘴唇如果要厚到能把上顎牙齒包起來,那得非常寬而且往外翻,從情理上來說似乎比較難存在。到底存不存在?沒人知道,不好說,這種時候就要發揮藝術想像力。比如Phil Tippett把暴龍做成一閉嘴上牙會把下頜嘴唇擠下去的,很有趣,你說他是不是錯的,當然不是,因為你證明不了。
再比方說軟組織,軟骨啊什麼的,你說會不會有什麼證據?有,當然有,比如說比較粗糙的骨骼表面,說明就有軟骨附著了。樓上有個人發了個河馬,就沒考慮鼻樑那一塊是有軟骨的,崩了。但是有些軟組織,你只要不保存印痕化石,你一輩子都看不到。像是翼手喙龍那個下頜的大......我該叫什麼,「喉囊」?不管了,反正就是個很奇特的結構,你不看印痕化石,打死都想不到它有那麼個結構,因為骨骼上體現不出來。
說到頭,古生物復原也就是相對正確而已。有些人為了追求準確性,去描化石線圖,死摳比例那幾個厘米毫米的,何苦呢,人也有姚明和郭*明呢,這種東西有彈性,只是說你相對準確,去摳一下,做的更準確一點,沒有錯,很嚴謹,我們從精神上感到欣慰,但是不提倡,因為累。
最後回到樓主的問題上來,那麼就是假定幾個條件,1.這些東西我們是假設它的近親死絕了,還是有一些殘存的親戚(比如劍齒虎你有個現生食肉目做參考,準確度高很多,要是現在沒有食肉目,見著那個臉一準懵逼)。2.我們發現了它的多少化石,保存度怎麼樣。3.在那個條件下,我們能夠認識到多少東西,就是能有什麼方法去認識已有的化石材料從而解構這個物種。4.最關鍵的一點,復原的人是誰,6歲小朋友還是藝術界大師,托德馬歇爾還是山本聖士,Mark Crash McCreery還是詹姆斯格爾尼,不同的人畫出來的東西不一樣,你自己隨意體會。
古生物復原終歸是藝術嘛,說到底還是生物設計的老套路,懂生物設計了,復原不愁搞不出來。什麼,你跟我說某些「大佬」?抱歉,你覺得他們懂生物設計?
區別肯定有的,不過應該不會差太多。
不要小瞧幾代人的努力。
推薦閱讀:
※如果人體內所有的骨頭在一瞬間消失,人會瞬間死亡嗎?身體會變成什麼樣?
※人類頭上如果長「角」會是什麼體驗?
※男生股骨大轉子向兩側突出,顯得屁股很寬,有矯正的辦法嗎?
※小腿特別不直,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挽救?附照片
※O 型腿在健身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果可能怎樣通過運動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