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改掉英文閱讀中的多個壞習慣?

最近文獻閱讀量比較大,又要求讀的比較仔細,於是問題就來了。讀一篇文章,總是不自覺得逐字逐詞的讀,然後就強行加速避免逐字逐詞,有時候還好能夠讀懂,有時候就發現讀得過快了詞沒看清,於是我就會放慢一點速度,這時候一邊看腦子中就會自動默讀出來,如果加速就又會漏掉內容,這時候閱讀就陷入無法繼續下去的情況了。

單詞量並不是主要問題,比如之前在看的大概一段有一兩個不是很熟悉的詞,但是還是遇到了障礙。可能比較核心的問題是英文不能直接理解要先翻譯成中文。

我看到一些說法是要構建英文和實體的聯繫跳過中文這一環節,那麼除了羅塞塔的學習閱讀法之外有沒有什麼其他的訓練方法和途徑?

多謝!

補充:

就拿今天這篇舉例子。標題是quantifying human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moving from static monitoring to 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personal exposure assessment. 內容也沒有數學公式或者數據分析,只有理論和方法,差不多就是基於文獻綜述的一個方法論。讀這個的目的是上課要討論互動……所以得看得稍微細一點。如果只看摘要introduction,conclusion,discussion的話還是很快的。

讀的時候,很容易懂,除了奇怪的組合詞,不認識的很少,但是速度提不起來,讀快了一句話瞬間就不懂了,讀慢了就在腦子裡嗡嗡嗡開始默讀了。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認真臉),我也遇到過跟你一樣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會發生這種「閱讀困難」的原因。

1. 原文本來就狗屁不通。

雖然文獻都是英文的,但是英語為母語的人寫的就會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作者是大牛的話,整個文章的邏輯、用詞就更好。但是一幫義大利人法國人瑞典人沙烏地阿拉伯人也在用英文寫文章啊~他們的英語水平邏輯水平還不一定比我們高呢!

上周我老師讓我翻譯一個義大利人的綜述,這篇是投稿,我老師是審稿人。我拿到手一翻,他喵的這是什麼玩意兒啊!基本上全文就是「誰誰誰在哪年對什麼什麼細胞暴露了哪哪哪種污染物,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巧的很!另一個誰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就沒了!雖然我知道他是一篇綜述,不過作者大人你究竟總結出了什麼啊你告訴我啊!!我感覺老師讓我看這篇文章就是因為作者把參考文獻給我們找好了而已T T。

2. 單詞量不行或不夠熟。

專有名詞盡量趕快記住,不然很容易相互混淆,在看的時候明明論文中寫的是A的作用,卻因為忘記了單詞的意思卻搞成了B的作用,這樣當然會讀了前面忘後面啦,因為邏輯對應不上呀。

而且我要打擊一下題主,摘要introduction,conclusion,discussion,這些真的是最簡單的部分啊。基本上專有名詞是最少的吧(專業不同可能情況不同哦)。

而且,題主你列出了文章的題目,我特意去sciencedirect上搜了,也讀了。我非常遺憾的告訴你我從abstract一直讀到Methods and concepts for personal exposure assessment這個章節完,沒有遇到一個生詞。

3. 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

作為一篇被發表的合格的科研論文,它的邏輯性是有保證的。所以在精讀的時候,最重要的並不是要搞明白每一個詞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的數據顯示XXX,這有可能是因為XXX,由於XXX,所以我們認為原因應該是XXX。先搞清楚邏輯關係,再將細節補充進去,才是比較穩妥的方法。

============================================

以下是解決方案。

1. 最暴力簡單的方法是:記筆記!

把文獻列印出來,在旁邊寫上自己階段性看到成果。比如說,看完兩三個句子或一個邏輯整體,你可以把你看懂的東西簡單的在旁邊批註以下,或者畫一些關鍵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的批註會幫助你回憶前文,理清邏輯順序。

如果你不打算把文獻列印出來,可以自己找個本子或者紙,隨手列一下文章的結構順序,主要研究方法,中文英文都可以,看你怎麼理解比較快。

2. 擺正自己的心態

題主,咱們的最終目的是讀好這些論文,而不是比賽誰在1天內讀的文獻最多。相信你也明白,貪圖閱讀速度而忽略自己的理解的話,為了最終弄明白文章的內容,一段話你可能要翻來覆去讀3、4遍,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但是如果我們穩下心來,雖然慢但是認真仔細的精讀一遍,時間會比你盲目提高閱讀速度更短,而且效果更好。

3. 背單詞

專有名詞不一定要背,好多生物啊化學的詞,我們要使用圖像記憶法,長得那個樣子就是醇!這個樣子就是某某細胞!

但是如果想要無障礙閱讀外國文獻,請好好背單詞。我覺得不用太多,托福單詞搞定就可以了。GRE單詞簡單的過一下就差不多了,不用全背。不要高估外國人的英語水平。畢竟我們是再看科學論文不是在看文學作品。

4. 按照語團來閱讀

話說語團這個概念是我瞎編的,意會一下~

拿標題「Quantifying human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Moving from static monitoring to 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personal exposure assessment」來說吧。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標題分成幾個部分,變成這個樣子:

Quantifying human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Moving from //static monitoring// to //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personal exposure assessment

是不是好很多了呢~?

5. 最後來解決一下題主的默讀問題

先要和題主握個手,曾經我也特別愛在心裡默讀,如果旁邊沒人的話,我甚至會讀出來,但是這樣的速度實在是太慢。分析一下以前我為啥那麼喜歡默讀。個人感覺哈(不準),默讀會讓我的思維更加集中,不僅如此,默讀還會讓我在讀句子的時候有條理性,由於讀的時候我會不自主的在腦海里加入語氣和停頓,這就給我了大腦整合句子信息的時間,說到底還是反應慢。但是如果不默讀的話,整個句子對我來說會變成分裂的一個個單詞,雖然每個都認識,但是我腦海里所反應出來的,恰恰也僅僅是每個單詞的自己意思,而不是整體的意思,那麼讀了後面忘了前面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要想解決默讀,就又要回到我們剛剛所說的語團的方法上,從小結構擴展到大結構,逐步理清思路,如果能將這點也做的比較好的話,那麼單詞不認識也不是什麼問題了。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用滑鼠標著讀,用游標引領你的思維,提醒自己停頓。誰用誰知道喲。

最後鼓勵一下題主,不要聽什麼跳過中文這一環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是扯淡,水平不夠的話盲目跳過中文環節是會走上歧路噠。尤其是在題主的環境下,英語對於閱讀論文只是工具而已,而不是最終目的。

有新的想法再補充哈。歡迎批評指正~


只有時間能夠加強你的能力,語言這種東西都沒有捷徑,只有當你大腦裡面處理相應問題的腦細胞的神經元長多了你就自然acquire這種能力了。

當然了,也存在一些技巧可以使得長得速度加快。不過題主必須得多提供一些背景。比如看論文的話,不同領域的paper差距比中英文差距都大。以前我看data mining和graphics的paper的時候一分鐘一篇肯定能catch大意,但是現在看theory的paper一個星期也不見得看得懂,因為數學的東西就算用中文寫該看不懂還是看不懂。

對於題主非常不好意思,雖然讓您補充了這麼多東西,但是我畢竟不是搞英語教育出身的,所以還得有高人來指點了。題主今年剛到美國才一兩個月,遇到這種問題也很正常,我覺得主要是時間積累。很快對於自己area的東西應該就沒有問題了。至於其他area的課程的課前閱讀文章,我到現在還都很頭疼,畢竟一不懂二泛讀能力和native差太遠,不過還是比剛過來的時候好多了。

另外題主和我老婆是高中同學吧,我也經常說她看英語的時候非得讀出來,我不知道為啥中學要這麼教英語,中國人在一目十行刷中文網頁的時候是不會也不可能讀出來的吧。這點最好還是儘可能克服,一定。


看題主的描述,你的問題其實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構建英文和實體的聯繫跳過中文」,其實就是培養所謂進行進行英語思考的能力,這方面覺得最適合一般研究生的解決方案是旋元佑先生的廣讀法。根據旋元佑先生的定義,廣讀是大量的、長篇的閱讀,不求甚解,一切以興趣為依歸。廣讀必須讀得快、讀得多,而且要能夠長期維持閱讀的習慣。基本上,廣讀時不查單詞、不求甚解,只要大致看得懂文章在說什麼、能夠維持閱讀的興趣就好。在這個前提之下,廣讀的材料不能太難。如果閱讀的文章超出自己的程度太多,必須大量查單詞、分析句型才能夠了解,那又會變成精讀。

如果養成了廣讀的習慣,閱讀速度會比一般人講話速度更快,這時候你已經在進行英語思考──這種速度並不容許自己有時間把每個句子變成中文。打通了閱讀速度的瓶頸,也就打通了英語思考的瓶頸。而且,英語是拚音文字,閱讀的時候所有的聲音都在裡面。只要能夠習慣廣讀的速度,聽力理解的速度自然就一併解決。因此,對於默讀的問題,我覺得題主不必擔心。至少目前,這不是你主要的問題。

關於廣讀的材料,選擇你能讀進去的就行了。其實就是兩類,你感興趣的和對你有用的。我建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sci_coffee_break,裡面會分享一些和科研相關的英文書籍,或許會對你有用,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你關注。

第二個部分其實是如何讀文獻的問題。下面的內容摘自我在知乎上對另一個問題的回答。

個人的理解,文獻閱讀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就是你拿到一個新課題,首先要解決一些基本概念的問題,這個階段建議以讀中文博士論文為主,具體的方法同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主要是分類和細節記錄。

分類的條目包括:要不要引用、可以引用到文章的哪部分、有沒有讀過和簡單的幾句話評價等。所以你需要一個分類完善的文獻管理軟體,我推薦Noteexpress。除了逼格略低於Endnote之外,NE有幾大優點:

1. 中文,操作容易上手;

2. 大部分學校購買有正版(請自己到NE官網查詢);

3. 分類項目多於endnote,如下圖紅色部分均可以用於分類:

另外,可以加標籤,也可以設置多級目錄,也都是分類辦法。

而且你看到了,有影響因子,也可以加簡單評論。

當然,你要是說Endnote才是國際主流,我無話可說。

細節記錄方面,建議用docear,可以提取pdf中的注釋,具體用法請自行百度。

第三個階段是輔助論文撰寫。其實主要就是插參考文獻。當然,有些人會說Endnote對英文雜誌的引文格式支持更好。解決方案是學會自己調整參考文獻輸出格式,如果你有能力讀到研究生,這個應該不難。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sci_coffee_break)或個人網站「讀思」(http://read-think.com),和我做進一步的交流。這裡不僅有更多關於科研的書籍的評論,還有關於科技論文寫作的內容。


順其自然就好啦,我看中文也會在腦子裡讀出來呢,也沒覺得對我閱讀造成了什麼影響。發生在大腦里的事情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住隨它去好了。看的東西多了自然就熟了。


弱弱的提一句,英專課程裡面專門有一門課叫做泛讀。。專門治這個的。。


這不是壞習慣,這是慣性,語言的本質就是聲音


這好辦。 比如你的題目,首先拿到句子,看結構,片語。quantifying出來,你要知道後面要找quantify from to的成分。果然,有from, to,那麼你就是跳過一點from, to緊接著的內容,你也知道如果要找quantify的內容你要去哪裡了。嚴格點不想漏過內容的話,按照片語的意思去帶領整個閱讀,至少會對後面出現什麼成分有數。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懂呀。。。起來上班去了


相關的論文看多了大致知道文章之間的關係時看論文會變得容易得多,但這個只能慢慢積累。

在對文章有足夠的認識時,找個水平相當或者更高的人討論會有效的多。自己試著表達文章的意思時往往能加深對一些似懂非懂的問題的理解,跟不同專業背景的人討論對一個話題的認識更為全面。

以及最近一次在seminar上看到一個每次討論都非常活躍的美國學生的文章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然後我就有種自己本身能力就不行還遠不如別人努力的無力感…………


感覺看文獻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一定要有輸出來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所以我很贊同看一段就自己寫一下該段的大致內容,強行逼迫自己邊看邊思考,這樣不容易走神吧~

我也在嘗試的階段~


推薦閱讀:

英語直陳式現在時的第二人稱單數是什麼概念?
短時間內提高面試英語能力有可能嗎?面試英語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為什麼用英語能夠表達出母語難以啟齒的事?
我們上學接受的英文書寫訓練是否是正確的?外國人手寫的英文都非常幼稚,很少有連筆等等。
如何翻譯色氣滿滿這個詞?

TAG:閱讀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