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Kickstarter 眾籌過的中國團隊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


我們在2015.1.13上線了Sugr Cube (SugrFM方糖音箱)這個Kickstarater(Kickstarter &>&> Sugr Cube)項目,到2.12截止。總共獲得414個用戶和美金59850的額度,超出了我們最低目標,但是沒有達到我們團隊制定的10w美金的目標,失敗!我們是第一次做Kickstarter眾籌,而且是在國內運作,有很多經驗和教訓。

分享一下如果我們重新做一次,或者新產品再上Kickstarter的話,我們會怎麼做。

第一步:目標

制定要用多少時間、獲取多少用戶、投入多少資源(人和錢)

第二步:計劃

目標定好後,把研發、產品、營銷拉到一起定計劃,然後職責明確,投入到位,開始執行。

補充:上線時間很重要,參考2014年的數據(2014: By The Numbers)8月的金額最高,1月最低(淚奔...)但反過來想,或許8月好項目多,競爭也激烈。但1月絕對不是好時機,因為美國的購物節(相當於國內雙十一)是Black Friday (感恩節、聖誕節購物季)。那個時候都是非理性消費,狂刷卡,到了1月還賬單的時候,就沒有心思再買其他了。(我們就有個用戶,Back了我們,後來取消了,我Email過去問為什麼,說信用卡爆了)

第三部:執行

計劃要詳細到每個執行的細節,下面我把幾個要點和思路分享一下:

1. 社交媒體

這個非常重要,從定好目標的第一天就要開始養號(Facebook, Twitter,Instagram等),可以花一點錢買些用戶,用來裝點門面,然後就是持續的運營內容。從第一天一直養下去,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工作。

2. 官網

在產品還不方便發布的時候,可以做一個landing page,就像一個黑盒掀開一個縫一樣,透露一點給用戶,讓好奇的用戶留下Email或者關注社交賬號。

3. 視頻

視頻對Kickstarter項目的作用多麼誇大都不為過。如果視頻上能發揮創意,那就更好了。西方人的幽默感是天生的,好玩的東西會更容易傳播。Kickstarter成功必須要有一個好視頻,國內現在有專門為Kickstarter拍視頻的團隊了,如果要真正融入歐美文化,可以請歐美的團隊拍,成本並不一定比國內的高很多。我們找的美國年輕人拍的,成本比國內的還低。還有幸請到一個好萊塢大片演過配角的演員。

4. 運營

Kickstarter的本質還是電商,核心是流量。怎麼拉取流量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團隊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全球人脈(同事、同學,LinkedIn, Facebook都發動起來),做好初始用戶的培養。

可以考慮在Kickstarter上線前一個月左右開始拉動人氣,用Email把自己能觸及到的用戶接觸一下,告訴大家你在幹什麼,這個項目為什麼很有意義,請大家在自己的朋友裡面幫你傳播,落地的點可以是landing page或者Facebook。

這一波傳播後會有一批用戶郵箱(推薦MailChimp服務),在上線前兩周的時候,可以給這批用戶看看視頻的小樣,告訴大家進展順利,讓大家持續傳播(社交媒體,郵件等),持續獲取用戶。保持每次比上次多露一點,既披露信息,又保持神秘。

在上線前夕,官網準備好,Kickstarter也全都準備好(審核通過),這時Email群發告訴大家要上線了,可以搶到最低價。再讓大家幫忙轉發。然後就是上線了。

與用戶預熱的同時,需要跟媒體預熱。最好能在美國有一個人,拿著你的產品樣機把媒體跑一個遍。讓記著和編輯親自體驗一下,然後再把詳細的產品介紹發給他們。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並說服他們你為什麼做這個,這個為什麼對你很重要,這個為什麼對他媒體的觀眾很重要。有了這個,基本都會幫你報道的(免費)。當然如果你壕,直接雇一個北美的公關公司,他們幫你打理這一切。但是,如果團隊能親自做,效果一定比外包要好。如果有大的美國本土媒體報道,流量會很大。我們有些歐洲媒體的報道,也很有幫助。Kickstarter本身流量並不很大,如果官方給你推薦(我們上線半小時就拿到了Staff Pick)還是有不錯的流量。

Twitter上有些大號,如果能提前聯繫,給視頻或者試用,打動他們的話他們會retweet你的東西,這樣的倒流效果也很顯著,需要運營團隊持續的去挖掘這些。

5. 眾籌期間

熬夜值班是必須的,用戶的問題如果能在12小時內響應會大受歡迎。積極誠懇的跟用戶溝通,不怕暴露問題。國外的Kickstarter用戶真的是天使用戶,他是來陪你玩的。

當然,也有一些大噴子,我們就遇上兩個,各種挑毛病各種噴。對這種人的態度就是不生氣,不發火,擺事實講道理,或者選擇沉默。有人說可以refund他,然後就眼不見心不煩了,我們沒有試過。

眾籌期間要提前準備好更新的內容,如果能保持每周一個更新,通知用戶產品的進度,用戶會更有信心。

互推也是一種不錯的獲取流量的方法,可以主動找一些用戶群有重疊的項目,聯繫他們,在各自的更新裡面放對方的鏈接。同時也有一些會找上門來。這個要有所篩選和判斷,每次更新不能放太多互推內容(建議2-3個項目),同時最好自己寫一寫為什麼要推這個項目,這樣你的backer不會覺得你特別商業化,而是真正在幫它發現好產品。

6. 眾籌之後

不是說拿錢走人皆大歡喜,眾籌後要持續保持更新,讓用戶知道開發的進度,風險也要一定的披露。很多項目跳票,跟用戶沒有很好的溝通,對品牌和團隊口碑都會有很大影響。說嚴重一點,對中國創業團隊在國際上的形象都會影響很壞。我們在研發生產中的Milestone做到的及時更新。有用戶評價我們:(在她支持過的60多個Kickstarter項目中,)Sugr是對用戶響應速度最及時的。

7. 其他

另外,國內團隊有些基礎問題,怎麼拿身份,怎麼上,怎麼轉錢。這些各個團隊有各個團隊的情況,有機會可以私下幫大家解釋。目前有些公司代理這方面業務,大家找個美國的熟人也不難(當然能幫你扛責任的也要夠鐵才行)。相信都不是問題。

最後,做一件未知領域比較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Google,去搜尋各種知識和分享吧,然後加上自己的執行力即可。

軟廣的分割線

---------------

我們的產品(微信號sugrtime,歡迎關注)已經發往40多個國家的用戶了,目前大家收到產品後對硬體和包裝的質量都很滿意,軟體提出了一些問題,我們正在不停升級改進。應該說Kickstarter對有志將產品推向全球的的團隊來說還是很好的一個推廣渠道。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切磋,擁抱國際市場。


謝邀,其實我不是在Kickstarter上眾籌過的中國團隊,不過我在追夢網上和Pozible中都發起過眾籌項目,並且眾籌成功,我認為眾籌平台總是有一定的共性。

關於項目如何吸引目光並引得支持方面,我之前回答過這樣的問題:如何在點名時間和追夢網迅速吸引目光並獲得支持?

和一些眾籌項目發起人有一定的接觸和溝通,我想對上面的回答進行補充。

如果希望發起一個眾籌項目,那麼這個項目一定有趣,除非你已經有一個有一定數量而且比較固定的用戶群能夠來對你進行支持,你需要在發起項目之前對你的項目進行評估,在你現有渠道中會有多少人會進行支持,多少人能夠幫助你進行傳播,以及如何獲得來自陌生人的支持,這個理解為文案撰寫吸引眼球、回報設置令人心動、傳播設置值得引爆。

一、文案撰寫吸引眼球

在文案撰寫時,你需要像所有人說明這樣幾點,

  • 我們是誰

  • 我們想做什麼

  • 我已經做了什麼以及下一步的計劃

  • 為什麼需要你的支持

  • 我的承諾與回報

  • 項目風險

這些是最基本的要點,當你按照這樣的基本點來撰寫文案之後,是OK的,但是很多項目的文案會是樸素而平實的,而目前越來越多的項目為了吸引眼球,會去講一個故事,將以上幾點進行植入,而非是以上固定的模式,這時在好的文案基礎上需要有好的設計以及講述故事的方法。

有這樣幾個項目是我最近比較喜歡的,

summer的365天

穿越亞歐大陸去見深愛13年的她

Horizon: 致力於線下技術交流 by Horizon

二、回報設置令人心動

這個就很容易解釋,再牛逼的文案,能夠吸引你的目標用戶甚至不是你的目標用戶過來瀏覽,但是真正激發用戶來點擊支持的時候,是需要用戶真的需要花費資金來支持的,那麼這就需要有回報有強大的吸引力,用戶看完了以後要有「買買買!」的這種衝動。

我最近看追夢網的眾籌項目比較多,所以盡量來以我研究過的項目進行舉例,其他眾籌網站的親們不要打我_(:з」∠)_

很多人以為回報很簡單,印製下明信片,亦或是文化衫就可以了,其實不是。

①公益類項目

這些項目以公益為目的,大家支持這個項目的衝動在於支持這個項目,自己能夠得到回報的同時,可以支持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公益大於收益。像這個項目:

召集365個小主,生日牽著蝸牛散步

②娛樂類項目

這些項目希望吸引大量人的支持,希望通過這樣的眾籌能夠讓支持者聚集在一起,一下一些項目算作這樣的類型:

愛TF就穿出來

③預售類項目

這些項目是自己的一些出版物的預售,一個是希望作為一種預售,另一個是希望通過眾籌得到市場的初步反饋,這樣的回報會很實際。

胡波濤音樂故事專輯《行人記》

張藝德 2014 新專輯《令人愉悅的憂傷》

一塊皮料的逐夢之旅

④空間類項目

這些項目希望眾籌對一個線下的空間進行改造,或是升級,這個項目地域性會強一些,不過通過設置一些有趣的回報,可以讓不在該區域的人也希望進行支持。

召集全國1500個會員共建一起開工社區

其他項目也需要題主多多進行挖掘,或者我們可以在這點繼續交流。

三、傳播設置值得引爆

我不知道題主是否看過《引爆點》這本書,裡面有這樣幾個原則講的非常棒。

①個別人物法則

②附著力因素法則

③環境威力法則

這些法則的具體內容我在這裡不再贅述

一個真正傳播力強的項目,它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廣泛的傳播,指的說的項目是 @李楠 曾發起的關於王自如的眾籌項目為王自如眾籌,做真正客觀獨立第三方,時間點都把控的非常好,雖然最後很遺憾項目沒有成功,但是它的傳播做的非常棒。

在眾籌中需要有一個宣傳點需要確定,對於其他眾籌項目,都需要挖掘這個宣傳點,這個點需要很有趣,利於傳播,也需要很誘人,能夠引發大家的支持,同時,也要看你的眾籌目的,有的人希望通過眾籌來籌集資金,有的項目希望通過眾籌來做市場初步反饋,有的項目希望通過眾籌平台來進行推廣傳播,其實應對不同方向的傳播我們會採取不同的眾籌策略,感興趣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而在Kickstarter中有很多優秀的中國項目,題主可以邀請他們來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回答。


沒在海外眾籌平台發起過項目,所以和題主一樣對於在海外眾籌平台上發起過項目的團隊,無論項目籌資成功失敗,均希望可以了解到其分享的經驗。

具體到題主的問題,恩,譬如說我覺得希望了解的是

在海外發起項目需要什麼樣的資質?(聽說現在很多海外眾籌平台正在準備進入本國外的市場)

在海外發起項目的感受和在國內眾籌平台發起項目的差異化在哪裡?

覺得海外平台更加適合哪種類型的項目?(是創客硬體類或是影視類么)

(這算是正經回答么?頂多是來幫助題主補充問題的吧…汗…)


有過一次 Kickstarter 眾籌的經歷,這裡談談以下三點:消費者行為,時間,和營銷。

消費者行為

歐美消費者行為這件事情,對於非歐美人來說大都提供的是臆測。』美國人是這樣...", 『英國人會那樣..."。儘管因為在當地市場推出產品需要關於人群的研究和洞見,這種思維方式無疑從一開始就把就把人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降到很低。與此同時,這也顯示創業團隊渴求一個關於市場和人群的普遍認知。我不認為有這種普遍認知的存在,更為準確的說,一種先見之明的存在。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市場上一無所有的團隊,似乎有了這個先見之明,就可為決定背書。那些隨著眾籌平台而生的推廣和諮詢服務大都以此為生。在決定選擇這類服務時,要慎重。

除此之外,在眾籌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 『眾籌時,團隊是否需要專職的內部營銷人員?』,因為外部的推廣和諮詢服務供應商擁有更好的渠道資源,來傳播產品和增強對市場的判斷力。眾籌過後,我覺得答案是需要的。不是因為外部服務商的報價太高,而是因為在 0-1 的階段這個判斷力是內生性的。至於傳播產品,會在營銷部分談到。

時間

如果有同類產品在你所選定的時間前(或者正在)眾籌,可以考慮另擇日期。』我們的產品與 xx 的不一樣,功能更強大『,這種心理要儘力克制。大家都一樣是拿一堆圖片,文字,和視頻來激發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另外,支持者們縱然有天使般的心,他們也是有預算的。

我覺得項目的最佳上線時間是 1季度和 2季度之間 (也就是 3月,4月,5月)。在英美生活過的人大都知道,每年的 6月和 7月是 夏季促銷季,而 11月至 1月則是聖誕新年促銷季。想來有回到了上一點提到的預算了。

營銷

營銷此事可分為兩部分來看。

1. 內部營銷,這裡指的是整個團隊的人都參與進營銷活動中來。實際上就是從產品設計開始整個團隊一起制定 4P (Product, Price, Promotion, Place),切勿厚此薄彼,都要考慮到。對於 4P 的了解程度也影響著你對項目資金的掌控能力。』頭重腳輕『 是常見的情況,產品研發和設計耗費大部分資金,在營銷上捉襟見肘。(這裡不談論 Agile/ Lean 之類的理念,軟體和硬體的試錯成本和研發周期大相徑庭。)

2. PR 不等於營銷。PR 是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的一部分。誤解它的定義很有可能導致的後果就是錯估社交媒體和記者的作用。

先說社交媒體,人們更多的把它當做渠道和受眾的接觸點。比如說,通過把產品相關的信息在某社交媒體上發出去,然後等著粉絲數增加。如果效果不佳,那就找大號轉發。這就如同一位電影學院的畢業生在微博上天天發自拍照或者和某些大腕的合影,有誰因為這樣而紅了嗎?沒有的原因就是ta沒有播出作品,如同你沒有產品一樣。沒有產品就沒有說服力,也不存在受眾接觸點。像是拿著一組未知項來求另一組未知項。因此,提前養號和花錢買粉這類行為的著力點有點偏了。社交媒體對於眾籌活動的作用,我覺得是官方的聯繫方式和正規團隊的標配,可有不可無。以此來增加產品和團隊的真實性。

記者,更為準確的說是報道過 Kickstarter 其它項目的記者,是不會拿自己的信譽來為你增加曝光度的。他們使用過你的產品嗎?還是只從每天成堆的郵件里瞥見過一眼?這不是 Tinder 的遊戲規則,照片為王。科技板塊有資歷的記者,對於新產品不乏具有判斷力者。可是再高的判斷力也無法僅通過文字和圖片來給你一個評價。寄些樣品給他們吧,把費用算在 Promotion 里,也許他們還能為你提供靠譜的建議。

總結:

# 慎重選擇外部推廣和諮詢服務

# 潛在消費者的預算

# 最佳上線時間是 1季度和 2季度之間 (也就是 3月,4月,5月)

# 整個團隊一起制定 4P

# 用社交媒體來增加產品和團隊的真實性,而不是把它當做渠道和受眾接觸點

# 記者是不會拿自己的信譽來為你增加曝光度的


如何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一個項目? - Roger Li 的回答


3眾籌上線近半年,一直想寫點什麼。

這是我們項目的鏈接:LEDin Postcards

我們這個項目,以兩個人工來完成,立項初就是抱著交學費的態度去完成的。下面是一些心得,希望能有幫助:

一個項目可以劃分為項目上線前,上線中和上線後三個時間段。

上線前需要完成的事情包括:

平台的選擇,產品原型的製造,規模化生產的準備,定價,眾籌材料的準備,產品PR的準備。

平台的選擇

Kickstarter,

INDIEGOGO, or else? 關於平台的選擇知乎上已經有很多回答了,我就不贅述了。如果你對你的項目很有信心,那麼建議選擇KICKSTARTER。

產品原型的製造

這個是必須的,只在一個概念階段的產品是很難吸引到人們去真正掏錢。

不同的眾籌平台有不同的規定。比如說,有的平台規定不能上線 現階段技術上還不能實現 的項目,例如,你要給每個客戶製造一個ironman那樣的套裝。

關於這個,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Skarp這個項目的始末。

規模化生產的準備

現在大部分的眾籌team把眾籌作為一個產品中試,或者中試後的預售平台。但很多產品,不到中試或者說批量化生產之後,往往還不清楚其成品率和成本。很多開銷都還未可知。

總不能讓客戶去承擔跳票或者說產品不達標的風險,那麼眾籌team就要想方設法把這個風險降到最低。但很多做不到這一點,或者說對於產品過於樂觀。

一些團隊,在製作原型機時就或多或少發現了些問題,但只是覺得『先上線,等拿到錢後一切問題都好解決』(就和一些互聯網公司『先做個外包版上線,融到資後再改進』一樣的邏輯)。但是對於那些

想利用眾籌平台來找到一些真正喜歡自己產品的團隊來說,做好大規模生產的準備非常有必要,儘可能的預見採購、代工、生產、運輸等環節中的問題。

定價

定價是件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怎麼設計pack、怎麼保證價格有吸引力、怎麼通過價格來驅動用戶來share你的產品。

通常來說眾籌價格要 單價低於上市時的零售價格pack越昂貴單價越便宜對早期用戶(early bird)的價格要低於後期用戶、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可以有bonus.

其他的都好理解,就說下最後一條,bonus可以是些優惠、贈品、或者說新的款型,舉個例子:

bonus的存在可以激勵一部分用戶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你的產品,因為他們也希望你的campaign能獲得更多的金額。

眾籌材料的準備

包括文字,圖片和視頻。

好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從側面體現了你做產品的態度。

文字要盡量簡潔,嵌入在圖片中最好,避免文字堆砌。

圖片要有帶入感,直接就是產品的使用場景,有的時候適當插入gif挺好。

我們當時這個項目,從構思到最後上線,一個兩人團隊總共花了不到三個月。最後一個月基本花在了文字,圖片和視頻上。圖片是我們自己拍的,視頻我們以一個reasonable的四位數人民幣搞定。對於一個沒有任何工業設計/平面設計背景的團隊來說,我們給自己的項目打個40分吧

滿分100分。

視頻這個東西非常重要,因為用戶點進項目首頁的第一件事情就會是觀看視頻。

所以要,找一個靠譜的/易溝通的視頻製作團隊。

產品PR的準備

產品是1,推廣是0。

所以在產品上線前做好推廣的準備是十分的重要。這個kickstarter有些已有的資料。

流量永遠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已有的大公司能輕易在眾籌上取得成功,他們或可以把線下資源轉到線上眾籌來,或可以和相熟的媒體打好招呼。那麼一個一窮二白如我們的團隊怎麼在上線前做好PR呢?

1.

利用儘可能多的社交/分享平台

我們用的是最基本的幾個: FB,twitter,pinterest.維護一個漂亮的產品主頁是很重要的,也是免費的。

2.

利用儘可能多的網站

項目上線前可以寫好PR的稿件,很多網站是可以事先提交的,他們會根據對你項目的興趣,來決定是否報道你們的產品。一些硬體評測的網站(比如CNET)是可以把PR材料寄過去供他們測評的,當然,是不是會寫review就完全看你產品本身了。

3.

一個好的官方網站。

產品的官方網站非常重要,對於一個初創團隊來說,推薦使用strinkingly. 我們公司三個網站現在都是掛在stringkingly上的,非常好維護 後期也開放購買功能。 @陳海沙

4.

燒錢

上面1,2,3 全部是你必須要去做的, 但是光靠自來粉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人覺得眾籌平台會給你帶來大量的流量,但這個只會發生在非常突出的產品上,而且這個突出的項目前期也必須給網站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收益和曝光。

這樣網站才會把你放在主頁,否則他完全可以去推別的項目!

一些項目

流量是你通過推廣方式帶給網站的,而不是網站帶給你的。

但這些 旁觀者是不知道的。不要覺得你可以複製他的產品,掛在眾籌上就能成功,一個成功項目後面的運營,推廣是旁人看不到的。

那麼有哪些方式呢

4.1 打廣告

打廣告適合於一個高附加值的產品,舉個例子,

產品成本20美元

你賣50美元,廣告花掉20美元給你帶來一次購買行為,那麼你是賺的!

但是你成本7美元,你賣8美元,還打廣告花掉20美元,那我只能說你是腦子有坑!

嗯嗯

我們當時就是屬於腦子有坑的團隊,我們抱著「交學費」「什麼都試一下」的心態,明知廣告是坑

還是launch了

這是我們當時打的FB廣告的記錄:

作為老司機,咳咳。 說說打FB廣告的教訓

FB上打廣告前可以選對應人群,年齡,興趣,移動端還是PC端等等

首先廣告選擇的國家最好是有購買力的時間點,考慮好時差。

人群和年齡,興趣的設定要盡量有靶向性。

對於眾籌項目,廣告一定要選PC端的,KS和IGG的移動端客戶體驗不好,更別說通過移動端來買產品了。而且我們發現,我們廣告在移動端的點擊率非常高,比PC端高太多了。很有可能是別人手抖在app上不小心點到了。

廣告我推薦用twitter

twitter工作人員不僅回復的快,而且twitter廣告非常有靶向性,舉個例子:

你是賣gopro配件的,配件成本100rmb 賣250rmb。你可以在twitter廣告中選擇,讓你的gopro廣告出現在gopro的主頁,或者說gopro發布的狀態上面,這樣凡是關注了gopro賬號的人,在瀏覽新鮮事時就能在gopro官方平台發布的某狀態附件看到你的廣告。你可能只需要花費100rmb就能帶來一次購買事件,那麼你凈賺50rmb。

2016/04/01 happy fool"s day. to be continued

最近有很多團隊接觸我或者通過我接觸眾籌圈子裡的人。眾籌不光是一個idea,其實背後有很多東西是觀眾看不到的,比如 AXENT WEAR

AXENT WEAR都代表天貓上極限挑戰了... 淘寶上各種山寨(確實太好山寨了..)

不是說你做個 panda wear或者 fox wear就能籌到相應金額的。idea沒那麼值錢,團隊和執行力值錢,眾籌的前置條件是 你們 1.已經有一個大於等於2的team,2.有一個不錯的產品或者生產計劃, 3. 有一部分穩定的資金。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了。


同樣的一款產品我們分別在Kickstarter和Indiegogo上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內進行過眾籌,比較下眾籌金額:

Kickstarter

Indiegogo

Indiegogo的眾籌金額居然比Kickstarter高出了42%!

再對比下其他數據:

上圖是Kickstarter上408個backer一共有290條Comments!

而Indiegogo只有136個backer留下僅僅59個Comments!

對比可以看出KS上的用戶其實遠遠多於IG, 而且KS用戶的參與感更強,更容易形成熱烈討論的氣氛,對項目發起者不斷提出產品的建議和問題,相比下IG的參與感就差很多。最後雖然IG的金額高出很多,但實際上是因為我們在KS用戶comments反饋做的不足,讓很多backer流失掉了。所以如果要決定上KS的團隊,請一定要做好十足的準備,因為Backer會不斷地challenge你們!

KS雖然自身流量有限,但作為PR來說影響長遠,直到現在國外新的經銷商找到我們時還會說你們在KS上的各種用戶反饋問題是否已經解決。因為KS頁面訪問量還是不小的,google搜索產品關鍵詞KS的產品眾籌page肯定會在首頁出現,所以KS沒做好的話後果很嚴重!

目前我們正在Indiegogo上做一個新品的眾籌,後台操作還是比較簡單地,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增加相關的內容就可以。

後台是這個樣子,左側是dashboard,右側就由你來發揮啦。

注意的地方是從17年起Indiegogo不允許頁面上傳GIF,另外如果是眾籌美金的話backer只能用信用卡支付,取消了paypal的支付方式。

因為時間比較緊,其實國內馬上就可以出貨了,所以整個準備期只有兩周時間,還好產品宣傳物料都有,雖然Video有,但是是中文字幕而且長度2分多鐘顯得比較拖沓,我花了整整兩個晚上用iMovie剪到1分03秒後期又用Filmora添加了英文字幕。

能翻牆可以在youtube看一下:Youtr.be/IFNrnf7zjS8

這張截圖是Lanuch前一晚留念.最後的Preview.

我的建議是video、copywriting這些工作由國內團隊來做,因為不會有人比你更熟悉自己的產品特性和優勢。有的團隊圖省事,直接把video的創意外包給別人來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會很好,我建議是上IG多看,隨便看十幾個Video看下來基本也能看出套路來,一般都是產品功能+使用場景+團隊致辭之類。Copywriting也一樣,多借鑒其他產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套路。

上線後引流的部分我的建議是有能力自己做,沒能力找美國的PR公司做。

PR公司很好找,一般google搜索crowdfunding+PR就可以找到一堆出來,或者直接在KS或IG上有些項目會註明是由那家PR公司support的,但是有可能這些PR公司名氣比較大不願意接你的活哦,比如我聯繫過好幾次大名鼎鼎的rainfactory人家就是不理我。

PR公司提供的服務都大同小異,無論說的多天花亂墜(正是PR的擅長),總結下來提供的服務一般就是:

1. PR Release 是指通過PR Newswire發布新聞通告

2. Media Outreach 這項服務是PR會主動找一些KOL(key opinion leader), blogger, journalist來報道你的產品,能力強的PR肯定會有幾個相識的相關重量媒體的記者朋友,當然國外記者操守還是不錯的,不一定什麼產品都會報道。

3.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主要是Facebook廣告引流,具體預算是多少就要和PR去談了,我們是談了一個500美金的預算,預算內達到我們理想的conversion rate的話預算再逐步增加到3000美金。 另外可以花點小錢找點twitter或instagram的大號做推廣,直接私信就好了,他們很積極噠。

比如這是Instagram上的一個大號

上來直接談價格就好啦

國外PR公司收費方式分兩種:第一種是按項目收費,大概一個項目是2000美金左右,另外就是按眾籌金額的提成收費,可以談個階梯式的提成方案,比如完成100%的話提成5%,200%的話提成8%,如此類推,最高15%。

PR公司具體能起到多大作用其實還真不好說。很多團隊比較看重媒體報告,但是眾籌上線後一般都會有一些媒體主動報道並自然轉發。當然如果眾籌前主動預熱造勢的話對眾籌效果肯定有幫助。

這是一家PR公司列舉的數據:

當我問這些數據如何得來的,PR公司回復說他們有media tractor可以監控到傳播效果,我估計是通過Google URL Builder做出來的URL放到新聞稿里然後通過Google Analytics或其他工具實現的。

順便說下IG的後台也可以放Google tracking code活Facebook tracking ID來讓你監控Facebook Ads的轉化率和backer的一些基本信息。

除了PR公司引流外,國內團隊也可以在眾籌上線後想方設法引流,比如我另外一個答案講了如何在讓Product Hunt上排名第一的用戶幫我把我的產品上線。

在 Product Hunt 和 NEXT 上分享產品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很早以前深圳灣轉載了 @Sugr宋少鵬的答案,這次我們有幸了解到 Remix 團隊眾籌的故事,分享乾貨,回饋給大家。先來了解下團隊背景:

2014年,3 位前 Google 資深工程師創立了技德科技,技德科技是一家軟硬結合的公司,既開發硬體產品,也研發軟體產品,這次登陸眾籌的軟硬結合的產品 Remix Mini 一上線一小時就達到預售目標 50000 美元,截止到現在已經成功眾籌 84 萬美元,有可能成為 Kickstarter 上第一個眾籌 100 萬美金的中國團隊!

乾貨分為兩塊:

如何在 Kickstarter 做海外眾籌?

1.Facebook 上預熱很重要

2.提前聯繫準備,培養用戶,聯繫媒體

3.最好有成功眾籌的經驗、以前項目的用戶積累

4.跟用戶互動很關鍵

5.把握好媒體節奏

如何在 Facebook 做社群營銷?

1.視頻對於整個項目很重要

2.在項目開始前就籌建粉絲群

3.邀請好友加入,給予激勵措施

更多詳細內容還請戳這裡:

有可能是 Kickstarter 上第一個眾籌 100 萬美金的中國團隊 Remix 乾貨分享


我來占坑,眾籌完再回來。

kicktraq的分析

http://www.kicktraq.com/projects/staryboards/stary-worlds-best-electric-skateboard-get-yours-fo


產品本身非常非常重要,更重要的要講一個好故事,更更重要做好粉絲收集/媒體關係/在線宣傳的準備。

-

背景介紹(廣告):我們是一個專門為品牌/產品出海提供戰略諮詢和執行的團隊。眾籌項目是我們業務做的一部分。但是,眾籌成功只是產品走向市場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戰是眾籌成功後如何做好短期/中期/長期規劃,持續推廣產品/品牌。畢竟

還是要靠更加專業的團隊去運作和支持,不是么?


答主你好!我們準備眾籌一個寵物產品項目。

請問你們在眾籌發起前facebook或者Twitter上有多少followers?

另外社交媒體是自己團隊運營好一點還是可以請國外團隊呢?

多謝!多謝!


我們團隊今年做過5次眾籌,分別在KS和IGG上。現在總結,執行力是非常關鍵的,比如Landing page的優化、社交媒體的運營、線上廣告的投放等等,當然出現意外情況 應變預案也要做得充分。其實在campaign上線之前,需要做的很多,但一旦上線就只能靠流量來保證back了。流量無非是平台自身的和廣告部分。大部分廣告主認為ROI很重要,可是沒有充足的流量引到平台,怎麼可能會出現在顯著位置上呢,除非產品過硬。


案例在這裡,可以看一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297019/answer/130383111


推薦閱讀:

跟 Kickstarter 比起來,眾籌網站 Indiegogo 的特色是什麼,好在哪裡?
點名時間這個網站評價如何?

TAG:Kickstarter | 眾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