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要深信不疑才會有感應?

佛教為什麼深信不移才會有感應?比如說觀想持咒或者持名念佛 如果不信 就會沒有感應,把佛陀比做母親 但是如果即使不相信母親,但是求母親幫忙,母親還是會幫助我們,怎麼理解呢?


瞎扯。

我當時是三教一起學的。道教,基督,佛教,床頭放各種書,也包括理想國之類哲學書。

其他的沒學出什麼感覺。

道教太晦澀,我從12歲就開始按周易參同契練。除了把腹呼吸練成了本能之外,並無卵用。

基督教的洗腦教義我實在接受不了。看完舊約就扔了。

佛教一開始看地藏經。我看經里有增強記憶力的辦法,就是「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那段。我覺得這特異功能不錯,就照著做。也沒完全按標準。比如經里要求21天內志心念地藏名。我基本也就念了三天。真見鬼了,呃,是見菩薩了。之後只要是佛經我就很容易背下來。包括各種咒。而且背了絕對不會忘。七年前背的藥師咒現在也是張口就來。楞嚴咒也一樣,只要起個頭就滔滔不絕。

要知道我記憶力不好。上學時最痛很背誦全文。考研因為政治而敗北。這絕對不科學。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當時我並不信佛教,是當練道教內丹一樣試驗玩的。一玩就有結果,所以才信的。

要說迷信洗腦,基督教最輕鬆了,信了就上天堂嘛。佛教絕不是信了就管用的。沒修沒證,信到發瘋也是繼續輪迴。


佛菩薩等聖者的大悲心是不會中斷的,如同大雨平等降落,無論是高山,還是地面,還是河流,都被潤澤到。

但是有的地方雨過之後很快就渺無痕迹,

有的地方只是河流,積水。

只有落在肥沃的農田上,再進行努力的耕耘料理,才可能豐收。

這就是信心的作用,有了信心,佛法才能進入保留在內心中,並持續的潤澤內心。

也有比喻,有信的眾生面對佛法,就如同完善的器皿,能夠接受法水的傾瀉,而無信的眾生就如同有漏洞的器皿,隨受隨漏,無法保存,最終於佛法只是個過客。

供養諸位《華嚴》裡面的這段: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心清凈無垢濁,滅除驕慢恭敬本,亦為法藏第一財,為清凈手受眾行。

信能惠施心無恡。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使諸根凈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無難,信能超出眾魔道,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不破壞功德種,信能生長菩提樹,信能增益最上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非也非也,無須深信,只要起修。修而有感,得證所學,所學非虛,得增信心。

觀想之道,修己如佛。觀佛之身,己身如佛,觀佛之心,己心如佛,觀佛之行,己行如佛。

持名念佛,但求專心,見聞涉佛,即入我心,一心不亂,我即為佛。

感應之事,非限神通,見傷痛而不忍,遇危難而援手,行善事則心喜,非其道則不行,如此種種,即為感應,身心所行,實如菩薩。


說這話的肯定是偽佛教,甚至是邪教。佛陀從來反對先信再修,而是先學習佛經知識,然後去實踐中驗證,證後再信,證信後再修,這和學習科學知識是一樣的。我們看佛經《阿含經》中佛祖從來都是通過善知識、論辯教導大眾,使其自身證得而堅信不疑,何曾見過佛祖上來就呼口號「信我者將得福;信我者上天堂」之類的?反之,佛經中倒是記載佛祖曾說過:「不要因為這話是老師說的就輕信。」


誰說佛教要求深信不疑的?

只能說從你的理解,你認為佛教里部分分支的操作方法是:要求你深信不疑。

佛陀曾經問過舍利弗:你相信我的話嗎?

舍利弗的回答是:不,我不相信,但我自己檢閱和審查之後,我發現都是佛陀說的是對的,於是我非常相信。

還有把佛陀比喻為母親來說感應這事,從佛教理論和修行的角度來說,都犯了很多嚴重的錯誤理解:

1. 佛陀是指路人和解釋真相之人,走路靠自己。

2. 感應的一般都是菩薩。

給你一個思考題,其他宗教也有很多神跡或者感應,這些感應往往發生在和他們的教派的創始人之間的。但是仔細考察佛教的類似案例,這些感應的往往是菩薩,而不是佛陀,如果一個人說是看到了佛陀,我們往往會認為他是走偏了,為什麼?


忽悠傻了才好裝神弄鬼


看了樓上的答案…

我有點奇怪的是,不信的話為什麼要持咒念佛呢?邏輯上講不通呀…

因為,我不信念經持咒念佛有用

所以,我念經持咒念佛?

這………

我本人以前也是不信的,換句話說,我以前也不念經持咒念佛。皈依多年,讀了些經書,自己思考之後,我開始覺得念經持咒念佛是有意義的,然後我才開始實修…


信為道元功課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都不信,怎麼談得上誠心呢~

昨晚寫的,今天再補充補充…

1,有關感應,感應這回事吧也和個人因緣有關。我是信的,但我念經就沒有感應。我老公也不是特別信,也不是不信這態度念,他就有感應。可見就是個人因緣。

2,有關母親幫助的比喻,我覺得是這樣:不信的人就好比需要幫助時侯喊媽媽幫忙,既不知道媽媽在哪兒,也不知道媽媽電話或者其他聯繫方式,怎麼辦,就站街上喊吧,巧了,母親就在不遠,聽到了就幫忙了。不巧,母親不知道逛街逛去哪裡,聽不見,那就沒辦法幫不了。


看過一個說法,比較認同,原話不記得,就用自己的話來說。

哲學與宗教,都是在嘗試解釋我和世界,最初二者都是遵循邏輯的,歸納和推論構成了兩者理論的基礎。但是當邏輯的進行遇到阻礙時(例如被實例證偽了,又例如在推論上出現矛盾了),哲學仍然堅持邏輯這一基本的底線,要麼通過進一步解釋完善哲學體系,要麼就承認錯誤,體系崩塌,而宗教則選擇放棄邏輯底線,轉而求諸於神,對於信眾則是要求他們深信不疑,不得褻瀆神靈。這就是哲學與宗教的區別——對邏輯底線地堅持與否。

正式上述原因,導致了以下兩個表現:

1.哲學(包括科學)不宣揚自己是萬能的,但宗教往往會有萬能的存在。

2.哲學(包括科學)理論總是長江後浪追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舊的理論遇到解釋不了地問題時候,新的理論會推翻代替之,而宗教嘛,就還是那些宗教。

另外,也有人認為哲學(包括科學)對死守邏輯底線,限制了思維的翅膀,比如朱清時就說過,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佛學大師已經恭候多時了。(如果理解有誤,歡迎指出)

我個人是科學神教信眾。


凡是要你必須以深信為前提的信仰,都有問題。

正信的佛教,是不會要你先信再學的。


菩薩都有救度眾生的悲心及願力,不管你信不信他就在那裡。對於佛法修學,當然要注重聞思修,前提是有信根,方能入。末法時代適合眾生的念佛法門,你要深信不疑,信—願—行,一個是對極樂世界的信心發願往生,另一個就是對世俗的厭離心,方能往生。


咒語,或佛號,只有在我們真心深信那是某菩薩,某佛陀的咒語或者佛號時,所謂的加持或者感應才能出現;而,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咒音,如果被認為是那個凡夫或者某個妖怪的語言時,看一看,深入地想一想,你的感應或加持還有么?你可能連持念甚至尊敬都無法升起,那麼,真正加持你的是什麼?真是咒語么?

觀世音聞聲救苦有求必應!世間那些喜歡與佛菩薩做買賣,求福報加持的,是不是先搞搞清楚求者與所求是誰?應者與所應是誰呢?觀世音是誰?白衣大士的相么?離開了你的心,你所信的觀世音在哪?如果你信的是某某教,不是觀世音,觀世音會應你么?那麼,真正應你的是不是你的心呢?真行者,成為觀世音!

大寶積經言: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知識,何為見彼佛?以肉身色相見么?以言語音聲見么?否也!金剛言那是人行邪道,入魔有份,如何見得諸佛如來呢?善知識,離一切諸相即見如來啊!否則,諸佛如來坐你塌上,君不見啊!

莫讓佛陀成為你虔誠心的投射,而要讓其先住到你心裡,然後與你的心融化在一起,必須深深確實地相信,你的自性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如果用虔敬心向外投射佛,你的佛就永遠停留在外,那麼當四大分解,緣心熄滅時,佛的投射也就消散了。

一切眾生,都是佛的化現,乃至山河大地,有情無情,都沒有離開過如來身影。

觀世音離我們多遠?您說:鏡中「相」離「鏡」有多遠?鏡中兩個相之間,我們可以說距離,一米,一尺甚至一光年,可是「相」與鏡子有距離么?或者沒有距離么?究竟是相在鏡中,還是鏡在相中?相離鏡子有多遠,我們就離觀世音菩薩有多遠。以相逐相,百千萬劫不得解脫,觀世音亦愛莫能助,因其從來沒有離開。

非佛不現前,汝自不得見

-澄江明月色成空

故,佛菩薩不在外,未曾離開,為何不得見?自心煩惱障蔽罷了。


佛祖當初建立佛教,就是反對婆羅門教的鬼神之說,才有了苦集滅道的證悟。佛教傳到中國,特別是大乘佛教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已經有了許多神靈學說加入,傳到中國,又與中國的道教等傳統混合,所以漢地佛教的鬼神特多。為何?這也是佛法之方便。有情大眾的阿賴耶識在世代流轉中,以藏有鬼神的心識,在現實因緣滿足,自然鬼神會顯現。

師兄說得好,金剛經亦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學佛只是求覺,透過功法恢復人本身的清凈智慧。

可以,漢地佛教今世依然是鬼神遍地,凈土宗為絕對的主流,21世紀修禪宗的沒有幾人,更不要說修般若唯識。

為何!國人的阿賴耶識決定的。所以在中國搞西方哲學是沒有市場的,因為國人的阿賴耶識的種子,決定了康德黑格爾的理性主義是不需要的。國人依舊生活在傳統的阿賴耶識的共相中。要改變國人的現實的思維模式,必須改變國人的阿賴耶識。

師兄是知道佛法的,要改變一個人的阿賴耶識需要多世代的輪迴,要改變一群人的阿賴耶識更是需要多幾倍世代的輪迴。

你有了這個觀念,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心識空間肯定會大大開闊,很多問題你一下子可以理解,可以包容了。

你就真正有了【空性】的狀態,入大肚子彌勒菩薩,能容天下一切可笑可悲可惡可愛之事之人!

也許,這就是神通與感應吧。大般若經也說,修般若波羅密多是可以有大智慧,入真如法界。

佛經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

第二分善達品第七十七之二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知一切法即真法界,方便善巧無名相法,為諸有情寄名相說,謂此是色、受、想、行、識,此是眼處乃至意處,此是色處乃至法處,此是眼界乃至意界,此是色界乃至法界,此是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此是眼觸乃至意觸,此是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此是地界乃至識界,此是因緣乃至增上緣,此是從緣所生諸法,此是無明乃至老死,此是善法、非善法,此是有記法、無記法,此是有漏法、無漏法,此是世間法、出世間法,此是有為法、無為法,此是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此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此是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此是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此是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此是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此是苦、集、滅、道聖諦,此是八解脫乃至十遍處,此是凈觀地乃至如來地,此是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此是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此是五眼、六神通,此是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此是無忘失法、恆住舍性,此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是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此是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此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此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如工幻師或彼弟子,執持少物,於眾人前幻作種種異類色相,謂或幻作男女、大小;或復幻作象、馬、牛、羊、駝、驢、雞等種種禽獸;或復幻作城邑、聚落、園林、池沼,種種莊嚴甚可愛樂;或復幻作衣服、飲食、房舍、卧具、華香、瓔珞,種種珍寶、財谷、庫藏;或復幻作無量種類伎樂俳優,令無量人歡娛受樂;或復幻作種種形相令行布施,或令持戒,或令安忍,或令精進,或令習定,或令修慧;或復現生剎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或復幻作諸山、大海、妙高山王、輪圍山等;或復現生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或復現生梵眾天乃至色究竟天;或復現生空無邊處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或復現作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或復現作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學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學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學住苦、集、滅、道聖諦,趣入菩薩正性離生,修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引發種種殊勝神通,放大光明照諸世界,成熟有情,嚴凈佛土,遊戲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諸陀羅尼及三摩地,修行種種諸佛功德;或復幻作如來形像,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圓滿莊嚴,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無忘失法、恆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果你怕黑,又要一個人走夜路要怎麼辦?你只要深信不疑的念社會主義好就能不怕,你信不信


自己親身經歷,確實一旦選擇深信不疑,就的確會收到感應,我的事情暫時還不想說,只是希望看到的朋友,你不要存二心,相信佛不打誑語,用心的去求去感受,你自然會得到感應。當然,不要刻意去追求感應,不過對於初學者,通過這些感應能增進信心就很好了。

千言萬語贊不盡,無量佛恩還不完


疑,為菩薩修行的第一障礙,修行一定要斷疑生信,深信不疑才能發大願,有了願力才能行菩薩道,


你是墮入他化自在天了吧


有個比喻,大概是說佛的慈悲像太陽一樣,沒有分別,但是因為不同的人無明煩惱所以根本不清楚,而持咒聞思禪修等就等於把遮蓋你心的烏雲剝去一般

以前印度有個論師很想見彌勒菩薩,在雲南修行了好幾年連一個好夢都沒,在下山的時候看到一隻腳上生蛆的老狗,出於大悲心又害怕傷害蛆蟲便用舌頭舔,結果老狗消失彌勒菩薩站在面前,他說菩薩您悲心太小了現在在能見到您。彌勒菩薩說我一刻都沒有離開過,直到你剛才發起了大悲心業障清凈了你才能看到我而已


迫不及待想回答這個問題。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無論從什麼角度,都是九牛之一毛。也許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類似於螞蟻對我們的認識。也許我們的信念,在宇宙的運轉中就是一種看得見的能量或者一個緯度的存在,越有信念越能被宇宙感應到。

既然選擇信佛,就遵循佛教的教義。


這個問題很有趣。


推薦閱讀: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開講《心經》,大家覺得講得怎麼樣?
大乘佛經中出現過疑似機器人的描述嗎?
有沒有念《金剛經》很久的?有什麼改變?
痴感召傍生道,貪感召餓鬼道,嗔感召地獄道。那麼憂愁哀傷會感召哪一道呢?
《心經》註解哪家強?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宗教 |

標籤:

佛教為什麼要深信不疑才會有感應?

佛教為什麼深信不移才會有感應?比如說觀想持咒或者持名念佛 如果不信 就會沒有感應,把佛陀比做母親 但是如果即使不相信母親,但是求母親幫忙,母親還是會幫助我們,怎麼理解呢?


瞎扯。

我當時是三教一起學的。道教,基督,佛教,床頭放各種書,也包括理想國之類哲學書。

其他的沒學出什麼感覺。

道教太晦澀,我從12歲就開始按周易參同契練。除了把腹呼吸練成了本能之外,並無卵用。

基督教的洗腦教義我實在接受不了。看完舊約就扔了。

佛教一開始看地藏經。我看經里有增強記憶力的辦法,就是「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那段。我覺得這特異功能不錯,就照著做。也沒完全按標準。比如經里要求21天內志心念地藏名。我基本也就念了三天。真見鬼了,呃,是見菩薩了。之後只要是佛經我就很容易背下來。包括各種咒。而且背了絕對不會忘。七年前背的藥師咒現在也是張口就來。楞嚴咒也一樣,只要起個頭就滔滔不絕。

要知道我記憶力不好。上學時最痛很背誦全文。考研因為政治而敗北。這絕對不科學。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當時我並不信佛教,是當練道教內丹一樣試驗玩的。一玩就有結果,所以才信的。

要說迷信洗腦,基督教最輕鬆了,信了就上天堂嘛。佛教絕不是信了就管用的。沒修沒證,信到發瘋也是繼續輪迴。


佛菩薩等聖者的大悲心是不會中斷的,如同大雨平等降落,無論是高山,還是地面,還是河流,都被潤澤到。

但是有的地方雨過之後很快就渺無痕迹,

有的地方只是河流,積水。

只有落在肥沃的農田上,再進行努力的耕耘料理,才可能豐收。

這就是信心的作用,有了信心,佛法才能進入保留在內心中,並持續的潤澤內心。

也有比喻,有信的眾生面對佛法,就如同完善的器皿,能夠接受法水的傾瀉,而無信的眾生就如同有漏洞的器皿,隨受隨漏,無法保存,最終於佛法只是個過客。

供養諸位《華嚴》裡面的這段: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心清凈無垢濁,滅除驕慢恭敬本,亦為法藏第一財,為清凈手受眾行。

信能惠施心無恡。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使諸根凈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無難,信能超出眾魔道,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不破壞功德種,信能生長菩提樹,信能增益最上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非也非也,無須深信,只要起修。修而有感,得證所學,所學非虛,得增信心。

觀想之道,修己如佛。觀佛之身,己身如佛,觀佛之心,己心如佛,觀佛之行,己行如佛。

持名念佛,但求專心,見聞涉佛,即入我心,一心不亂,我即為佛。

感應之事,非限神通,見傷痛而不忍,遇危難而援手,行善事則心喜,非其道則不行,如此種種,即為感應,身心所行,實如菩薩。


說這話的肯定是偽佛教,甚至是邪教。佛陀從來反對先信再修,而是先學習佛經知識,然後去實踐中驗證,證後再信,證信後再修,這和學習科學知識是一樣的。我們看佛經《阿含經》中佛祖從來都是通過善知識、論辯教導大眾,使其自身證得而堅信不疑,何曾見過佛祖上來就呼口號「信我者將得福;信我者上天堂」之類的?反之,佛經中倒是記載佛祖曾說過:「不要因為這話是老師說的就輕信。」


誰說佛教要求深信不疑的?

只能說從你的理解,你認為佛教里部分分支的操作方法是:要求你深信不疑。

佛陀曾經問過舍利弗:你相信我的話嗎?

舍利弗的回答是:不,我不相信,但我自己檢閱和審查之後,我發現都是佛陀說的是對的,於是我非常相信。

還有把佛陀比喻為母親來說感應這事,從佛教理論和修行的角度來說,都犯了很多嚴重的錯誤理解:

1. 佛陀是指路人和解釋真相之人,走路靠自己。

2. 感應的一般都是菩薩。

給你一個思考題,其他宗教也有很多神跡或者感應,這些感應往往發生在和他們的教派的創始人之間的。但是仔細考察佛教的類似案例,這些感應的往往是菩薩,而不是佛陀,如果一個人說是看到了佛陀,我們往往會認為他是走偏了,為什麼?


忽悠傻了才好裝神弄鬼


看了樓上的答案…

我有點奇怪的是,不信的話為什麼要持咒念佛呢?邏輯上講不通呀…

因為,我不信念經持咒念佛有用

所以,我念經持咒念佛?

這………

我本人以前也是不信的,換句話說,我以前也不念經持咒念佛。皈依多年,讀了些經書,自己思考之後,我開始覺得念經持咒念佛是有意義的,然後我才開始實修…


信為道元功課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都不信,怎麼談得上誠心呢~

昨晚寫的,今天再補充補充…

1,有關感應,感應這回事吧也和個人因緣有關。我是信的,但我念經就沒有感應。我老公也不是特別信,也不是不信這態度念,他就有感應。可見就是個人因緣。

2,有關母親幫助的比喻,我覺得是這樣:不信的人就好比需要幫助時侯喊媽媽幫忙,既不知道媽媽在哪兒,也不知道媽媽電話或者其他聯繫方式,怎麼辦,就站街上喊吧,巧了,母親就在不遠,聽到了就幫忙了。不巧,母親不知道逛街逛去哪裡,聽不見,那就沒辦法幫不了。


看過一個說法,比較認同,原話不記得,就用自己的話來說。

哲學與宗教,都是在嘗試解釋我和世界,最初二者都是遵循邏輯的,歸納和推論構成了兩者理論的基礎。但是當邏輯的進行遇到阻礙時(例如被實例證偽了,又例如在推論上出現矛盾了),哲學仍然堅持邏輯這一基本的底線,要麼通過進一步解釋完善哲學體系,要麼就承認錯誤,體系崩塌,而宗教則選擇放棄邏輯底線,轉而求諸於神,對於信眾則是要求他們深信不疑,不得褻瀆神靈。這就是哲學與宗教的區別——對邏輯底線地堅持與否。

正式上述原因,導致了以下兩個表現:

1.哲學(包括科學)不宣揚自己是萬能的,但宗教往往會有萬能的存在。

2.哲學(包括科學)理論總是長江後浪追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舊的理論遇到解釋不了地問題時候,新的理論會推翻代替之,而宗教嘛,就還是那些宗教。

另外,也有人認為哲學(包括科學)對死守邏輯底線,限制了思維的翅膀,比如朱清時就說過,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佛學大師已經恭候多時了。(如果理解有誤,歡迎指出)

我個人是科學神教信眾。


凡是要你必須以深信為前提的信仰,都有問題。

正信的佛教,是不會要你先信再學的。


菩薩都有救度眾生的悲心及願力,不管你信不信他就在那裡。對於佛法修學,當然要注重聞思修,前提是有信根,方能入。末法時代適合眾生的念佛法門,你要深信不疑,信—願—行,一個是對極樂世界的信心發願往生,另一個就是對世俗的厭離心,方能往生。


咒語,或佛號,只有在我們真心深信那是某菩薩,某佛陀的咒語或者佛號時,所謂的加持或者感應才能出現;而,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咒音,如果被認為是那個凡夫或者某個妖怪的語言時,看一看,深入地想一想,你的感應或加持還有么?你可能連持念甚至尊敬都無法升起,那麼,真正加持你的是什麼?真是咒語么?

觀世音聞聲救苦有求必應!世間那些喜歡與佛菩薩做買賣,求福報加持的,是不是先搞搞清楚求者與所求是誰?應者與所應是誰呢?觀世音是誰?白衣大士的相么?離開了你的心,你所信的觀世音在哪?如果你信的是某某教,不是觀世音,觀世音會應你么?那麼,真正應你的是不是你的心呢?真行者,成為觀世音!

大寶積經言: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知識,何為見彼佛?以肉身色相見么?以言語音聲見么?否也!金剛言那是人行邪道,入魔有份,如何見得諸佛如來呢?善知識,離一切諸相即見如來啊!否則,諸佛如來坐你塌上,君不見啊!

莫讓佛陀成為你虔誠心的投射,而要讓其先住到你心裡,然後與你的心融化在一起,必須深深確實地相信,你的自性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如果用虔敬心向外投射佛,你的佛就永遠停留在外,那麼當四大分解,緣心熄滅時,佛的投射也就消散了。

一切眾生,都是佛的化現,乃至山河大地,有情無情,都沒有離開過如來身影。

觀世音離我們多遠?您說:鏡中「相」離「鏡」有多遠?鏡中兩個相之間,我們可以說距離,一米,一尺甚至一光年,可是「相」與鏡子有距離么?或者沒有距離么?究竟是相在鏡中,還是鏡在相中?相離鏡子有多遠,我們就離觀世音菩薩有多遠。以相逐相,百千萬劫不得解脫,觀世音亦愛莫能助,因其從來沒有離開。

非佛不現前,汝自不得見

-澄江明月色成空

故,佛菩薩不在外,未曾離開,為何不得見?自心煩惱障蔽罷了。


佛祖當初建立佛教,就是反對婆羅門教的鬼神之說,才有了苦集滅道的證悟。佛教傳到中國,特別是大乘佛教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已經有了許多神靈學說加入,傳到中國,又與中國的道教等傳統混合,所以漢地佛教的鬼神特多。為何?這也是佛法之方便。有情大眾的阿賴耶識在世代流轉中,以藏有鬼神的心識,在現實因緣滿足,自然鬼神會顯現。

師兄說得好,金剛經亦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學佛只是求覺,透過功法恢復人本身的清凈智慧。

可以,漢地佛教今世依然是鬼神遍地,凈土宗為絕對的主流,21世紀修禪宗的沒有幾人,更不要說修般若唯識。

為何!國人的阿賴耶識決定的。所以在中國搞西方哲學是沒有市場的,因為國人的阿賴耶識的種子,決定了康德黑格爾的理性主義是不需要的。國人依舊生活在傳統的阿賴耶識的共相中。要改變國人的現實的思維模式,必須改變國人的阿賴耶識。

師兄是知道佛法的,要改變一個人的阿賴耶識需要多世代的輪迴,要改變一群人的阿賴耶識更是需要多幾倍世代的輪迴。

你有了這個觀念,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心識空間肯定會大大開闊,很多問題你一下子可以理解,可以包容了。

你就真正有了【空性】的狀態,入大肚子彌勒菩薩,能容天下一切可笑可悲可惡可愛之事之人!

也許,這就是神通與感應吧。大般若經也說,修般若波羅密多是可以有大智慧,入真如法界。

佛經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

第二分善達品第七十七之二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知一切法即真法界,方便善巧無名相法,為諸有情寄名相說,謂此是色、受、想、行、識,此是眼處乃至意處,此是色處乃至法處,此是眼界乃至意界,此是色界乃至法界,此是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此是眼觸乃至意觸,此是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此是地界乃至識界,此是因緣乃至增上緣,此是從緣所生諸法,此是無明乃至老死,此是善法、非善法,此是有記法、無記法,此是有漏法、無漏法,此是世間法、出世間法,此是有為法、無為法,此是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此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此是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此是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此是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此是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此是苦、集、滅、道聖諦,此是八解脫乃至十遍處,此是凈觀地乃至如來地,此是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此是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此是五眼、六神通,此是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此是無忘失法、恆住舍性,此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是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此是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此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此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如工幻師或彼弟子,執持少物,於眾人前幻作種種異類色相,謂或幻作男女、大小;或復幻作象、馬、牛、羊、駝、驢、雞等種種禽獸;或復幻作城邑、聚落、園林、池沼,種種莊嚴甚可愛樂;或復幻作衣服、飲食、房舍、卧具、華香、瓔珞,種種珍寶、財谷、庫藏;或復幻作無量種類伎樂俳優,令無量人歡娛受樂;或復幻作種種形相令行布施,或令持戒,或令安忍,或令精進,或令習定,或令修慧;或復現生剎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或復幻作諸山、大海、妙高山王、輪圍山等;或復現生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或復現生梵眾天乃至色究竟天;或復現生空無邊處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或復現作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或復現作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學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學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學住苦、集、滅、道聖諦,趣入菩薩正性離生,修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引發種種殊勝神通,放大光明照諸世界,成熟有情,嚴凈佛土,遊戲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諸陀羅尼及三摩地,修行種種諸佛功德;或復幻作如來形像,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圓滿莊嚴,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無忘失法、恆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果你怕黑,又要一個人走夜路要怎麼辦?你只要深信不疑的念社會主義好就能不怕,你信不信


自己親身經歷,確實一旦選擇深信不疑,就的確會收到感應,我的事情暫時還不想說,只是希望看到的朋友,你不要存二心,相信佛不打誑語,用心的去求去感受,你自然會得到感應。當然,不要刻意去追求感應,不過對於初學者,通過這些感應能增進信心就很好了。

千言萬語贊不盡,無量佛恩還不完


疑,為菩薩修行的第一障礙,修行一定要斷疑生信,深信不疑才能發大願,有了願力才能行菩薩道,


你是墮入他化自在天了吧


有個比喻,大概是說佛的慈悲像太陽一樣,沒有分別,但是因為不同的人無明煩惱所以根本不清楚,而持咒聞思禪修等就等於把遮蓋你心的烏雲剝去一般

以前印度有個論師很想見彌勒菩薩,在雲南修行了好幾年連一個好夢都沒,在下山的時候看到一隻腳上生蛆的老狗,出於大悲心又害怕傷害蛆蟲便用舌頭舔,結果老狗消失彌勒菩薩站在面前,他說菩薩您悲心太小了現在在能見到您。彌勒菩薩說我一刻都沒有離開過,直到你剛才發起了大悲心業障清凈了你才能看到我而已


迫不及待想回答這個問題。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無論從什麼角度,都是九牛之一毛。也許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類似於螞蟻對我們的認識。也許我們的信念,在宇宙的運轉中就是一種看得見的能量或者一個緯度的存在,越有信念越能被宇宙感應到。

既然選擇信佛,就遵循佛教的教義。


這個問題很有趣。


推薦閱讀: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開講《心經》,大家覺得講得怎麼樣?
大乘佛經中出現過疑似機器人的描述嗎?
有沒有念《金剛經》很久的?有什麼改變?
痴感召傍生道,貪感召餓鬼道,嗔感召地獄道。那麼憂愁哀傷會感召哪一道呢?
《心經》註解哪家強?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