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資源耗盡之後,人類該用什麼材料來代替塑料?


首先,題主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塑料行業,乃至整個高分子產業,都高度依賴於石油工業的發展。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稍微的擴展一下:石油資源耗盡以後,高分子產業怎麼辦?很多小夥伴可能並不清楚高分子產業與石油產業有什麼聯繫。其實很好理解,所有高分子材料都是來自於相應的單體,比如聚乙烯的單體是乙烯,乙烯怎麼來的?石油的裂解。再比如PET(絕大多數礦泉水瓶的成分),單體之一是對苯二甲酸,前體是對二甲苯(這個東西就是被廣大無知群眾妖魔化的PX),對二甲苯怎麼來的?也是從石油里煉出來的。所以說,高分子工業是建立在石油工業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了石油,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整個高分子工業,甚至整個現代文明生活必將受到極大影響。怎麼辦?科學家與工程師們都愁壞了。真要有那麼一天,大家都沒工作了,估計窮的都要吃樹皮了(尼瑪,樹皮比土還貴)。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雖然石油枯竭那一天還還很遙遠,但是有識之士還是想出了一些辦法,答案就在「樹皮」,這一類可再生資源。什麼意思呢?以往聚合物材料的單體最原始原料不都是來自於石油嗎,那就想想辦法看看其他地方能不能找到這些初始的原料呢。找來找去就發現,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就可以製備很多初始的化工原料啊,這麼多年來這些植物一歲一枯榮的真是白白浪費掉了,不過好在它們可以春風吹又生;順手科學家們又看了看植物體內還有啥好東西呢?這一找不要緊,發現植物裡面還有通過石油工業無法規模生產的單體或聚合物。這裡我們要注意到,人們只需要解決一些上游原料的來源,許多下游化學品來源問題變迎刃而解,進而衍生出更加多樣的聚合物種類,如下圖。

總體而言,這兩個路線在一定程度上足夠人們應付石油枯竭造成的原料短缺危機了,那麼科學家具體都發現了什麼呢?下面挑一些重要的例子詳細地說一說。

1基於生物路線的重要原料

乙烯

乙烯工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有了乙烯就可以合成氯乙烯、環氧乙烷、苯乙烯等等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進而得到相應的聚合物材料。植物本身的確是可以合成乙烯的,它是植物五大激素之一,主要作用為促進果實成熟與脫落。但是這點含量簡直太少了,要是以此來製備工業乙烯的話所有化工廠都得虧死。基於生物基的乙烯是這樣得來的:利用甘蔗、甜菜、玉米等含糖物質的生物發酵技術得到乙醇,再由乙醇製備乙烯。當然乙醇怎麼製備乙烯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方案。實際上生物乙醇技術早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最初是把生產出的乙醇當做燃料來使用。全球最大的可持續聚合物生產商,巴西的Braskem公司利用這種路線的聚乙烯年產量已經可以達到20萬噸。這個公司在可持續化學品方面還是很有野心的,目前也在積極研發生物基路線的聚丙烯。

乳酸

乳酸就是每次鍛煉後讓你肉疼的分子。

這個東西可以通過單糖的微生物發酵得來。乳酸可以生產出聚乳酸(PLA),這是基於可再生資源聚合物的典範,下圖。

PLA是一種生物相容性非常好的聚合物,已經廣泛用作可降解性手術縫合線等生物醫用材料,並且基於PLA的塑料已經在市場上出現,可以作為包裝與纖維應用,優勢在於與一般的塑料相比它的降解周期更短,對環境的污染自然就更小,同時降解產物就是單體乳酸,所以可以回收再利用。實際上PLA是在資源短缺環境下非常理想的一類聚合物:來源是基於可再生資源,生產的產品性能足夠好,使用完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降解,降解後的產物可以重新用於生產。它的出現也激勵著人們開發出更多類似的材料。

基於生物路線得到重要原料的例子可以說非常多,比如基於植物纖維素水解得到單糖(多種單體的前體),基於工程細菌得到異戊二烯(橡膠的單體),基於單糖發酵生產琥珀酸(多種聚酯與聚醯胺的單體)、植物中含有的酒石酸、檸檬酸(多種新型聚合物的單體)等等,這裡就不再詳細闡述了。國際上很多知名化工企業,如BASF、朗盛、BioAmber、Myriant、帝斯曼都在開展這些可再生資源項目。

2松脂

沒錯,就是松樹上流下來的黏黏的松脂。松脂的成分很複雜,其中含有一些揮發性的成分,俗名叫做松節油,全球年產量在30萬噸,主要成分就是α-蒎烯(pinene)與β-蒎烯。並且可以得到多種下游烯烴產品。

既然這些化學品都含有碳碳雙鍵,所以可以用自由基聚合與離子型聚合製成聚合物。近些年也有學者利用新型的烯烴複分解類聚合方法進行聚合。

揮發性成分除去之後,剩下的東西就是松香了。外觀上就是這種硬脆的固體。

全球年產量在100萬噸以上。它們的成分一般為氫化菲類骨架的有機羧酸類(下圖)。無論是碳碳雙鍵還是羧酸官能團,都可被開發為聚合反應生產聚合物。

實際上,無論是松節油還是松香,已經是被廣泛使用的重要化工原料了。松節油可用作油漆溶劑和合成香料,也作殺蟲劑等藥用原料;松香是製造油漆、肥皂、紙、火柴等的工業原料。但是這些一般只是用到物理特性,利用它們的化學特性製備全新的聚合物材料還處於學術探索階段,充其量處於工業小試階段。其實從市場發展的規律來看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一個全新聚合物的生產是需要工廠生產線從內到外的「大換血」,成本極其巨大,在現有聚合物材料基本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石油資源還比較充足的背景下,企業對於這類新型聚合物的生產自然興趣不大。但是,一旦到了石油資源短缺的節骨眼上,對於新化學結構聚合物的開發與生產肯定是一種必然。

3植物油類

植物油的成分是甘油與一些長鏈烷基羧酸的酯類。

所以,有了植物油就可以將其水解生產甘油與相應的羧酸。

甘油,也就是丙三醇,這個東西女士們最了解, 很多化妝品中利用甘油作為保濕成分。

利用甘油可以衍生出非常繁多的下游化學品。這些化學品都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它們作為單體製備的聚合物種類之多就更可以想像了。

當然人們更希望的是利用是占植物油質量大部分的有機羧酸部分。這些羧酸分子一般都是含不同長度碳鏈的不飽和結構,或者是羥基啊環氧之類的結構。

化學家們最喜歡含官能團的原料了,因為它們都可以根據不同的化學反應發生聚合。典型的商業品牌如帝斯曼公司的EcoPaXX,一種4,10聚醯胺類薄膜與纖維材料,其中的二酸單體就是衍生自蓖麻油酸。

4.二氧化碳與其他工業廢料

二氧化碳在來源實在太廣泛了,尤其考慮到在人類在工業生產中排出了過量CO2,並已經對生態圈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如果可以把排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都轉變為可用的高分子材料真是再好不過了。這在科研界已經開始出現一些令人振奮的成果。研究最多的是二氧化碳與一些環氧類單體的共聚和,下圖。

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高效聚合催化劑的開發,並且還需要考慮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這些催化劑要足夠高效,也就是生產催化劑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一定要遠小於它們所能聚合的二氧化碳的量,否則得不償失。對於這些催化劑的開發,美國康奈爾大學的Coates, Geoffrey W.教授、我國大連理工大學的呂小兵教授、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Charlotte Williams教授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變廢為寶在資源短缺的時代實在一個高招,所以化學家也盯上了其他常見工業廢料。亞麗桑那大學的一些化學家就盯上了硫磺。這玩意大家都知道,不光火山口附近有,工業上每年要產生6000萬噸左右的單質硫。一般是工業脫硫過程中的廢棄物。在化工廠中常年堆積如山。

這些化學家覺得這麼多硫磺堆著實在是浪費,就發現在熔融狀態下可以將其與烯類單體共聚,將它們做成了聚合物材料,這是綠色化學的一個典範。

5.纖維素等多糖類天然高分子

纖維素類在自然界中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廣泛存在於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細菌等等。近些年來發現純度較高的纖維素納米晶體的抗張強度優於鋼鐵,甚至比Kevlar纖維(防彈背心的主要成分)還要好。IBM公司在考慮將纖維素作為熱固性體中玻璃纖維增強劑的替代材料。

此外,纖維素也是單糖的重要來源。

纖維素的性能跟它的結構有著重要的關係,由於分子間存在大量的氫鍵(下圖),再加上分子間的超分子作用力使得在物理形貌上呈現纖維狀的結構,使得材料力學性能優異。但是這也給加工造成了困難,由於氫鍵太強作用,加熱到分解它也不會熔融。好在近年來發現這東西能溶於離子液體。

其他類似的多糖類聚合物,比如甲殼素(就是蝦類、甲殼蟲類身上硬殼的主要成分)、殼聚糖(脫乙醯基的甲殼素)、澱粉類,以及木質素、木質素纖維,都是化學家們的重點研究對象,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

好了,說了這麼多好聽的,也要潑點冷水了。可再生資源聚合物雖然前景廣闊,但是要想全面實現產業化阻礙也不小。

最實際的問題,就是生產成本問題。雖然企業家們天天被變來變去的石油原料化學品價格搞得焦頭爛額,但是平均起來還是比全新路線的可再生聚合物明顯便宜。就如同前面所說,在還沒有火燒眉毛的時代,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其實並不願意去改變生產工藝,今朝有酒今朝醉嘛。另一方面,生產成本的提高也就意味著終端產品價格的提高,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為了綠色產業發展而買這筆賬。

其次,那些新型結構的高分子材料,它們的性能跟現有的產品是否有足夠的可比性?尤其是很多生物基原料中氧元素的含量是比較高的,與傳統的聚乙烯、聚丙烯類全碳鏈聚合物相比更加易燃、熱穩定性和水解穩定性也更差。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再次,從上面所述的也可以看出來,生物基的方法很多是要使用糧食的。這個問題就比較嚴峻了,全世界還有那麼多人食不果腹,尤其是非洲弟兄們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呢,又要把糧食分去一部分來用於化工生產,你讓非洲兄弟怎麼想?何況本來世界上用於生產糧食的耕地就少的可憐。因此,儘可能少地佔用耕地,儘可能不使用糧食作物作為原料來源都是要面臨的問題。

以上。

參考文獻:

1. Gallezot, P., Conversion of biomass to selected chemical products. Chem. Soc. Rev. 2012,41 (4), 1538-1558.

2. Byrne, C. M.; Allen, S. D.; Lobkovsky, E. B.; Coates, G. W.,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Limonene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J. Am. Chem. Soc. 2004,126 (37), 11404-11405.

3. Kember, M. R.; Williams, C. K., Efficient Magnesium Catalysts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Epoxides and CO2; Using Water to Synthesize Polycarbonate Polyols. J. Am. Chem. Soc. 2012,134 (38), 15676-15679.

4. Lu, X.-B.; Ren, W.-M.; Wu, G.-P., CO2 Copolymers from Epoxides: Catalyst Activity, Product Selectivity, and Stereochemistry Control. Acc. Chem. Res. 2012,45 (10), 1721-1735.

5. Gandini, A.; Lacerda, T. M., From monomers to polymers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Recent advance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15,48, 1-39.

6. Rockstrom, J.; Steffen, W.; Noone, K.; Persson, A.; Chapin, F. S.; Lambin, E. F.; Lenton, T. M.; Scheffer, M.; Folke, C.; Schellnhuber, H. J.; Nykvist, B.; de Wit, C. A.; Hughes, T.; van der Leeuw, S.; Rodhe, H.; Sorlin, S.; Snyder, P. K.; Costanza, R.; Svedin, U.; Falkenmark, M.; Karlberg, L.; Corell, R. W.; Fabry, V. J.; Hansen, J.; Walker, B.; Liverman, D.; Richardson, K.; Crutzen, P.; Foley, J. A., A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 Nature 2009,461 (7263), 472-475.

7. Chung, W. J.; Griebel, J. J.; Kim, E. T.; Yoon, H.; Simmonds, A. G.; Ji, H. J.; Dirlam, P. T.; Glass, R. S.; Wie, J. J.; Nguyen, N. A.; Guralnick, B. W.; Park, J.; Somogyiárpád; Theato, P.; Mackay, M. E.; Sung, Y.-E.; Char, K.; Pyun, J., The use of elemental sulfur as an alternative feedstock for polymeric materials. Nat. Chem. 2013,5 (6), 518-524.


石油產業帶來煉油和煉化,是現代社會的能源和材料重要基礎之一。

石化工業製造塑料,是煉化過程。塑料主要來自烯烴(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烴等等),石油消耗完之後,需要使用其它烯烴來源,如 @野合 所說的生物燃料制乙醇再制乙烯。目前而言,煤化工(煤焦油輕質化)是石油煉化之外的塑料原料重要來源。另外,考慮到塑料出現之前,人類曾長期使用的其它材料,包括有機和無機以及生物高分子材料如甲殼素、天然纖維(絲、麻)等等,也能滿足絕大部分日常使用要求。


只要能源夠,其它都可以做


存心來歪個樓,不回答塑料怎麼替代,就扯一扯如果石油耗盡,我們會怎麼樣。

首先做一種悲觀的可能,石油作為能源和很多化工產業的原料如果大幅減少同時沒有替代品。

最先出現的一定是全球經濟危機。首先石油緊缺,產出國一定會更加減產提高價格,全球整個相關石油產業一定價格高企,然後需求國尤其國際貨幣擁有者如美帝一定會開足馬力印錢不然國內經濟就會瞬間垮掉。

而印錢的結果就是把危機蔓延開全球人民為石油價格買單。

然後就是美元信用崩潰,再然後就是其他國際貨幣信用崩潰,最後現代金融體系就全面崩潰了,回到貴金屬貨幣時代。

而整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大面積饑荒、資源爭奪戰爭、瘟疫,全球人口銳減,科技倒退、文明倒退,然後逐漸走向另一種不需要石油的原始平衡。

再看一種樂觀的可能,科技發展速度解決了能源問題,清潔能源太陽能替代了石油,其他化工產品有生物高分子材料替代,而生物克隆和無土培育替代了傳統農業。

那麼在石油不斷被取代的過程中科技和經濟進一步發展,產業進一步豐富,全球饑荒問題也得到解決,人類文明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其實很多能源被替代的過程都是這樣的,比如以前用鯨魚油照明,同樣有人問如果鯨魚滅絕了我們怎麼辦。

總結一句話,從人類的整個系統來說,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的。

最後再插一個我覺得有意思的小問題,太陽能算不算清潔能源?太陽能不會有污染嗎?

我覺得不是,因為我們地球上的溫度保持靠的是白天太陽光輻射被地面沒有轉化成其他能量晚上地面還有熱輻射,熱輻射在空氣中散射,這樣晝夜溫差才不至於太大。

如果大面積做太陽能,而太陽能轉化能量效率很高,導致地面輻射量大幅減少,晝夜溫差首先改變,然後全球氣候改變,再然後很多物種就無法生存了。


石油製品回收行業會蓬勃興起。說不準再加點什麼還能變回石油呢。


石墨xi


推薦閱讀:

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來源及使用狀況?
現有的採油技術可以用於開採可燃冰嗎?
為什麼迪拜這麼富,阿聯酋的石油都集中在那裡嗎?
環保產業(垃圾焚燒發電方向)是否會在5-10年內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TAG:能源 | 石油 | 科學 | 資源枯竭 | 石油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