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勵志書籍及成功學?

希望能夠從客觀角度,以各個學科知識為支撐,以成功學為研究對象,系統的談論一下,謝謝!

知乎是一個極度討厭成功學和勵志書籍的地方,但我想請大家放下這種精英意識的思想本身,如何來評價成功學以及一些勵志書籍?

我想知道的更加具體的是:

1.勵志書籍和成功學的優點是什麼?它具有怎樣的合理性?

它為什麼不能適用於所有人,甚至目前成為精英群體人人喊打的境地?它的缺點在哪裡?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2.勵志書籍和成功學為什麼會有市場?它的歷史發展是否有某些必然性?

3.成功學本身對於人的思維的引導產生了什麼樣的偏差,這樣的偏差具體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勵志書籍本身的缺陷性出現在哪個環節?

4.如果將所有思想的價值等同,那麼成功學與其他所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體系共性在哪裡?

5.基於以上,談論一下對於人類思想本身有什麼啟發?對於我們有什麼教訓?


應該用批判性思維的閱讀方法去閱讀。分兩步走:第一,用寬容原則去閱讀成功學,全面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正確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觀點,清楚了解作者的論據和假設前提,以及提到的相關概念。第二,按照中立的原則去評判文中的論點論據。按照圖爾明模型的方法,對六要素(即論據,前提,支撐,限定,反例,斷言)進行逐一的評判。比如論據是否真實,是否具有普遍性,前提和支撐條件是否合理,限定範圍是否誇大等。相信從這方面入手,你就能夠清晰的判斷一篇文章是否合理了。成功學最大的問題就是證據不具有普遍性或者乾脆沒有證據,前提支撐條件,限定範圍也基本沒有。然後直接就得出了斷言:只有你怎樣怎樣,你就能成功。。

哦,對了。成功學還有一個硬傷就是從來沒有清晰明確的解釋什麼是「成功」。所以我們連第一步都沒有辦法完成。。


看過了你的關於完美主義的回答後,作為一個在「高期待—行動—受挫—失望痛苦情緒」中反覆循環的勵志書籍資深讀者試著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勵志書籍在我身上產生過怎樣的影響:

1、強化了高期待。勵志書籍的主角一定是高成就的(不僅包括錢權上的成就還包括精神上的超凡脫俗,他們分別吸引不同對象,前者吸引屌絲後者吸引文青),作者的意圖是「你完全有機會過的像我(他)一樣成功」,其實還傳達了一個意思「過的像我(他)一樣成功才是對的」。曾經在一個曬幸福的正能量熱帖中看到過一個回復「很喜歡看樓主的帖子,可每次看完都覺得自己白活了」,這種找虐行為完全無法增強幸福感。

2、增強了行動力。行動才有機會,不動就毫無機會。這是勵志書的主流觀點,但其實行動是有成本並會帶來額外風險的。在叢林中迷路原地不動可能被救,到處亂走卻可能消耗體力增加受傷風險死的更快。一個有著穩定但無聊工作的人,內心不滿,被勵志後勇敢辭職創業,但失敗,存款沒了,收入沒了,覺得沒面子不再和以前同事朋友聯繫,連人際網都斷了,此人陷入巨大生活風險中。接著很可能是他再次被另一本講著創業失敗n次但最終成功的勵志書激勵,找爹媽借錢再次創業,可再次失敗。此時已無錢可借只有重找工作,但第一次工作本無成就,兩次創業失敗自己都沒臉寫進簡歷,關鍵是年齡還大了,再找的工作只能比以前更糟。這時候他又看到一本書,說人生的經歷無論成功失敗都是財富,這給了他心靈安慰,但是他收穫的只是一份比以前更糟的工作。

3、強化主觀努力,讓人疏於客觀觀察,包括對周圍事物和對個人能力的第三者視角的觀察,易被假象蒙蔽,導致行動時方向上的錯誤。勵志書的讀者若是本就習慣視角向內的人,會被再次強化,陷入深深的自我反省自我鞭策中,覺得自己不成功只是思考的不夠深。而卻沒被提醒自己缺少的恰恰是將視角向外,深入觀察外在客觀事實。這種對主觀努力的強化在學業階段是很有效的,因為你面對的本就是一堆現成又直白的文字知識,沒有更多的維度,你只需要努力記住它。而一旦踏入社會就會失效,因為現實的人和事都是多維度的,有時根本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

--------------------------------------------------------------------------------------------------------------

接著試著回答下你的提問:

1.勵志書籍和成功學的優點是什麼?它具有怎樣的合理性?

它為什麼不能適用於所有人,甚至目前成為精英群體人人喊打的境地?它的缺點在哪裡?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它最大的優點是能夠提高行動力,最大程度刺激個人主觀的努力,如前所說,如果讀者面對的問題很單純,比如應付一次考試,它就能發揮積極作用。所以如果讀者能自動將自己目標調低,讓自己的問題簡單化,就可以形成「期待—行動—成功—愉快情緒」的積極循環。

它的主要缺點是無法針對每個個體面對的多維度複雜的環境,也很少能傳授有效的方法去幫助讀者分析觀察他面對的各種人和事,從而找出正確的行動方向。精英群體反對的原因正是因為精英們都是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了解了其複雜性的,而輕信者往往生活經歷更單純簡單。

2.勵志書籍和成功學為什麼會有市場?它的歷史發展是否有某些必然性?

這個我覺得就是如我之類的完美主義者的存在才給了它市場,能自動調低生活期待的人根本不需要勵志。

3.成功學本身對於人的思維的引導產生了什麼樣的偏差,這樣的偏差具體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勵志書籍本身的缺陷性出現在哪個環節?

對人的思維引導更加強化了向內視角,忽視外部環境。缺陷性就在於人所處的環境是千差萬別的,這是完全個體化的,而書做不到私人訂製,只能以偏概全,以己度人。而一對一的職業規劃師,心理諮詢師才可能做到這點。

後面的問題就完全在我的認知範圍以外了,回答不了。


我分享一些我個人關於成功學的體驗。主要是關於拿破崙.希爾的《人人都能創造奇蹟》一書對我的影響。

================前世==============

一. 肇因: 我接觸到這本書時候是我讀高二上學期。那個時候,我正經受著失眠的折磨,我現在也無法解釋我當時為什麼會失眠。那個時候,高考的壓力還遠在天邊,而且我們中學在落後地區,也沒有那麼大的升學率的壓力(相比南方部分省份)。當時我學習成績也很好,而且是遠甩第二名很遠,但是我自己還是很苦惱,害怕失眠影響成績(事實上,學期末看沒有任何影響)。所以我心理特別期望能克服失眠帶來的痛苦折磨。我這麼詳細的介紹當時的情況,也是為了說明我為什麼會有機緣接觸到拿破崙希爾的這本書。

二. 正面影響。因此,拿破崙希爾的《人人都能創造奇蹟》的出現像給了我一顆救命稻草,我拚命的學習並理解書中講的理論方法,來克服我的失眠困擾。可最終我失敗了,那次失眠整整折磨了我一個學期。雖然失敗了,但我從中獲益良多:

---------------------------

1. 積極的心態。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每一次失敗都蘊藏著等量利益的種子。這句話在我後面長達10年時間的期間不斷提醒我該如何面對困難和失敗。我也真的認為我發掘出很多的等量利益的種子,並培育起來。

2. 潛意識的重要性。其中有很多例子解釋人的潛意識對人的影響,並如何利用潛意識去如何做出改變的方法。

3. 拿破崙希爾在書中的序言就講了一個故事,一個生下來就失聰的小孩如何在父親的不放棄的努力下,最後獲得了大概60%(具體數字記不清楚了)的聽力。這位父親就是拿破崙希爾本人。這個故事我從心底願意相信是真實的,而且客觀上也應該是真實的。

4. 拿破崙希爾書中一個特彆強調的例子就是,人如何利用積極心態來解除拔牙的痛苦。用他的話講,現代醫學基本可以去除拔牙時生理上的疼痛,我們感受到的疼痛是基本來源於個人恐懼。

---------------------------

三. 第一次反思。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接受如上,特別是第一條的信念,覺得任何事情只要不放棄就能成功。直到我後面考研失敗了兩次,我大受打擊,我又開始拿起拿破崙希爾的書閱讀,希望找到希望和方法。直至那時,我才發現他的書中也同樣說了,人在一些情況下是可以選擇放棄的。我才慢慢地開始放下一些東西。

在長期失敗的情景下,我也對積極心態有所懷疑,積極心態又有什麼用的問題。同樣我也發現拿破崙希爾也不是如我自己最初那樣的理解,那麼機械:積極心態一定會帶來客觀的影響和收益。用我的理解去解釋拿破崙希爾的意思大概是,積極心態即使並不總帶來現實的變化,但總比消極的心態更好,更給人以希望。正如那句話,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真的成功了呢?

================今生==============

拿破崙希爾的影響對我產生積極的,整體而言是正面的影響。所以我至今把拿破崙希爾本人及這本書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積極的心態也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很多收穫,持續至今。但是目前我也在修正積極心態給我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我而言,積極心態同樣意味著抑制,隔離和孤立。每一次的失敗會產生很多負面的情緒和體驗,我為了尋找其中的等量利益的種子,不斷地克服這些負面的情緒和體驗,克服不了的時候,自然就是抑制,甚至把它們隔離起來以免影響到「積極」的心態。情緒是有富有力量的,當被我靠意志力抑制很多年以後,終於強大大不再服從於我的意識的管制,時不時地泄漏出來,偶爾甚至迸發出來。最近這幾年,我就是在試圖在修正這些負面影響。如你可能覺察到的,這次我是利用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關於這個方面,現在沒有想到太多要表達的東西,暫且不表。

關於勵志書籍的最後一點兒反思和體驗:我現在再拿起來勵志的書籍,甚至是《人人都能創造奇蹟》,讀起來已經沒有那麼多當年的感受。說實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不敢苟同,甚至覺得在誤導人。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當年及很長一段時間對我的巨大影響,直到現在。

我時常提醒我自己,過去熱衷的,現在疏遠的並不代表過去是無知,現在才覺悟。我們個人的生活是由個人的體驗組成的,個人體驗是當時心態與現實交織成的,也即是一種機緣。

同樣沒有哪一種理論或者學說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說問「是否正確,是否過時」的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偽問題,是邏輯的困擾,但不是真實的體驗。


知乎的大氛圍討厭成功學 是因為知乎的人大部分會去自己讀書 思考 有辨別是非的基本能力 和保持內心的可能 只有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才需要那些東西 像小時候學走路需要媽媽旁邊扶著

想不明白你還真把成功學當做一門科學體系了


人人都知道核武器殺傷力巨大,但恰恰是它的存在保證了世界和平的格局。任何的物態都有兩面性,用好了就是天使,用不好就是魔鬼。


成功學和部分勵志書籍給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或)美好的憧憬還帶有一些對不上進的人的優越感,這些書教給人的方法在短期內是可行的和(或)給人一個美好的憧憬,可惜世上不可能有短期高效並且還有可持續性有利的東西(就算有,也會在其他方面有更嚴重的缺陷),成功學和部分勵志書籍就像是讓人飲鴆止渴,不過這種毒是慢性的罷了,這些書籍帶來的利益是短期而且到後來對人的發展是有害的,用成分來說明的話,就是五分好三分壞再加上兩分假。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成功學書籍看得比較多,不僅沒起到多少勵志的作用,反而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TAG:心理學 | 社會學 | 成功學 | 勵志書籍 | 如何客觀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