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患矛盾日趨尖銳的根源是什麼?

溫嶺事件有感,似乎一段時間以來此類事件越來越多,醫患矛盾呈日趨尖銳的趨勢,故有此思考。


他們不願意承擔,也不願意改,推給了我們。

這就是根本原因。

需求大供應小完全可以通過市場決定,多點執業開放市場。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公正的執行力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的醫鬧,配合生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和預防醫學的發展,疾病未必能治好這一科學的觀點也會被越來越多人認同。

但他們不做,也不願意改。

還一個勁兒的宣傳醫生是白衣天使,要捨己為人,要救死扶傷。完全沒想過醫生也是人。每天要面對海量的門診病人和各種難纏的家屬,正常的併發症也被認為是醫療事故,病人既不願意上法院也不願意做屍檢和醫療鑒定,就只要錢。工作付出和正常收入完全不搭,誰特么還想好好當醫生?

開放市場,醫療價格肯定會更貴,現在的價格絕對是不合理的。但若他們承擔起基本醫療,配合商業保險,這不是問題。

民眾也要搞清楚:又想便宜又想把病看好了,是不可能的。不要要求醫生是聖人。又要靠譜又要省錢,還有看不完的病人累死人,換你你幹麼?

問題的關鍵就是他們願不願意承擔。

他們能承擔的話一切都好辦。


實名反對匿名用戶的回答。不明白一個不是醫生的人怎麼能「從醫生角度說兩句」。舒馬赫孫子就能從F1賽車手角度說說賽車行業的事情?醫療行業的准入制度在你眼裡是為了利益?實在是可笑。嚴格的准入制度就是為了防範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醫生誤診,誤導患者。你有能力有怎麼會通不過醫師執照這種簡單的考試?

你爺爺的原則是「有錢多給,沒錢就不給。當靠行醫無法養活自己時,家人也要下地勞動。」我佩服你爺爺,但是我們現在的醫生沒收入去哪裡種地去?靠老婆養自己?簡直理想主義。

醫患關係的原因這裡轉一下文章,有耐心的就請看一看,講的非常的透徹。要知道當醫患鬧得如此不可開交的時候,從來就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原因。

--------------------------------------------------------------------------------------

有人表示太長不看

掛個鏈接吧,省的滾輪拖動累 廖新波:食堂里的學問,醫患關係為何悲催


最近有個熱點就是一個病人,因為報銷問題,和醫生產生了矛盾,所以尾隨其孩子上公交車,連捅數刀,被以故意殺人罪刑拘。

醫院矛盾的文章很多,我也看了不少,不過既然我寫文章,那自然是市面上沒有的,以我本人的紫色視角去解讀的,沒有獨特性,我是不會寫的。

這次的病人殺醫生小孩,顯而易見是故意殺人,病人全責,但是評論里,有很多人說,這肯定是醫生逼的,否則何至於此,等等。

我這裡有個數據,2010年的時候,全國一共發生了17000起攻擊醫院的事件,平均每家醫院每年被攻擊27.3次,好恐怖啊。而且,所有關於醫患關係新聞報道,都是一邊倒的譴責醫院,批評醫生,無視對錯,不管任何事件。

為什麼網民這麼喜歡批評醫生,是他們不懂得明辨是非嗎, 非也,而是屁股決定腦袋,每個人都有私信,大家都希望藉助輿論的理論壓制一下醫院,每個人對醫院破口大罵的時候,潛意識裡,都是希望能藉此讓醫院降低收費,能讓自己獲得更多更便宜的醫療資源,能看病不排隊,讓醫生對自己客客氣氣,不至於說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反過來還差不多,排隊3分鐘,看病3小時,要把自己仔仔細細的檢查了,而且不能收費,並且一定要治好。

這大概就是網民用輿論壓制醫院時候的內心想法了,藉此,謀私利,雖然不一定輪到我頭上,但是為了病人謀福利盡自己一份力而已,誰都有生病的時候,大家都希望藉此改善病人的醫療條件,這很好理解。

但是很可惜,事與願違,其實大家越這麼做,現實和理想越是背道而馳。看病難,看病貴不假,但是那是體制問題,並非醫院和醫生的過錯,越是壓迫醫生以及醫院,他們的生存環境越差。則願意開新醫院,願意從事醫學的人越少,資源越少,則病人壞境越惡化。

以現在為例,醫生的收入並不是特別高,只是一個正常白領的收入,但是生存環境特別惡劣,社會地位不高,工作強度大,而且有安全風險,這導致願意從醫的人越來越少。醫生到底有多緊缺,每個人只看病3分鐘,你都需要排隊3個小時!!!如果每個病人檢查3個小時呢,你是不是要等到下個月才能看上病。如果醫生的數量擴大十倍,你是不是就可以少排隊,或者獲得更細緻的檢查服務了。大家覺得醫院收費貴,那為什麼醫院收費那麼貴,醫院依然不願意擴大規模或者開設分院來搶奪市場賺取暴利呢,而是日復一日的維持那麼緊巴巴的門面。

這裡面一定有哪裡出了問題,對嗎?

根據經濟學原理,人心都是私利的,先說說醫生的數量為什麼不足,醫生並不是什麼高收入職業對吧,至少身為讀者的你,並沒有特彆強烈的慾望,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小孩,一定要去從醫,只要當上醫生,就可以翻身做主人,從此發大財,沒有這種想法吧。供給和需求總的平衡的,就按現在醫生這種白領收入,大概也就只能吸引到這麼多人願意從事醫生了,另外,社會地位這東西是有附加值的,我可以說,醫生的社會地位越高,人身越安全,在同等薪酬的條件下,願意從事醫生的人越多,醫生的數量越多,在病人數量不減少的情況下,你看病的條件自然越好,檢查越細緻,假設世界上只剩1個醫生願意從業了,那你以後也就別想看病了,排隊3年,看你1秒鐘。

再談談醫院,為什麼醫院收費那麼高,他依然不大肆建造新醫院,招收新醫生,擴大規模來搶奪市場,很顯然,醫院肯定不是暴利行業,至少沒有前幾年滿地開花建造的鍊鋼廠或者房地產暴利。醫療本身就是一個昂貴的服務,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只不過外國有醫療保險服務而已,在中國,醫療服務不僅不貴,而且已經被政府的定價刻意壓低到一個很低的數值,尤其是,高質量的醫院和高質量的醫生,不允許提價!

這就導致高質量的醫院和高質量的醫生爆滿,同樣的價格,誰不願意購買最優質的服務,聽說北京某醫院的挂號單,被黃牛拍賣出了1500的價格,政府給出的診療費定價,專家號也不過10塊錢,很便宜吧,但是實際上,有人願意出1500塊錢購買這個專家的服務,只有3分鐘。但是這個錢,醫生賺不到,醫院也賺不到,所以廣大的醫院和醫生,並沒有死命提高自己服務質量的動力,因為定價被壓制了,根據市場經濟學,這會扭曲市場要素的配置。

還記得政府要求廉價葯,不允許藥廠提價,結果青黴素這種物美價廉的藥品,直接就斷貨了,因為沒有藥廠願意生產,利潤太低。青黴素其實還好,有很多替代藥品,矛盾還不是很突出,聽說有很多廉價救命葯,例如皮質素(ACTH),屬於特效救命葯,但是定價只有7.8不允許提價,夠關愛人民吧,結果利潤率只有2%,沒有藥廠願意生產,全國斷貨,黑市價格,4000一隻。。。如果允許市場定價,這葯頂破天也就15一隻,斷不會漲到4000的天價。

所以,看病貴,是機制的問題,醫療保險的缺失,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大量的醫療費用被集中使用在小部分人身上。定死壓低市場價格,不會讓你看病更便宜,只會導致看病難,醫院賺不到錢,沒興趣擴大規模,沒有高收入引誘,也擴大不醫生的從業人數,統一定價不允許提價,更是導致大量的人湧向少數高質量醫院,很多人看病必須去大醫院,小醫院堅決不去,反正都一個價格,我幹嘛不去看頂尖的醫生,這就導致了你看病極度困難。

做個假設,取個極端例子,假如醫生都被捅死了,只剩1個活的,醫院都資不抵債倒閉了,只留1家。是不是你看病就更便宜或者更容易了呢,很顯然,不是,而且是反過來,你看病的價格會非常非常昂貴,物以稀為貴嘛。

所以,我寫這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恢復醫患之間正常的秩序,誰有理幫誰,而不是無腦壓制醫院,否則的話,最終的結局並不會像你潛意識裡的希望的那樣能讓你看病更容易更便宜,而是恰恰相反。。。


前段時間有在學習,也有所了解。從醫療和財政體制的角度說兩句吧。

一方面是政府過度干預,制定醫療服務的價格以及醫務人員的工資。我們知道,價格取決於供需,按照當今醫療供給與醫療需求差距來說,政府定價相對過低,那麼醫院的激勵便是:高葯價和盡量多的甚至不必要的醫療服務。醫生的激勵便是收紅包。於是,這構成了醫患矛盾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更深層次的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醫療支出不足。既然政府要維持醫療相對低價,就要對價格缺口進行補貼。而地方政府的問題是,一、沒錢給;二、不想給。

先說「沒錢」自94年實行分稅制以來,中央收入越來越多,支出卻越來越少;地方政府收入比例越來越少,支出責任越來越大。承擔了幾乎除國防以外的所有公共支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又沒有發行債券等其它融資手段,所以地方政府沒錢。而在中央政府層面,中央的醫療支出嚴重不足。

再說「不願給」。作為地方政府來說,有限的財政資金要用在有用的地方,有用的地方對於地方來說就是「看得見的」地方,那就是發展經濟,就是gdp,就是招商引資。對於來說地方,搞好經濟是第一位的,這是晉陞的首要考核,所以地方更願意把資金用在看得見的地方而不是看不見的醫療。地方甚至會不怕欠著錢投入經濟,因為反正地方財政不允許赤字,中央政府會幫地方填平,反正我現在欠錢把經濟搞上去功勞是我的,還錢是後任的事了。這樣一來,地方更不願投入到醫療當中了。

所以,醫患矛盾看起來使醫生跟患者的衝突,我認為背後至少還有我國財政改革、央地分權的根源。是改革轉型問題的一個表現。

這些觀點也援引自一些論文,有空補充上相應的文獻。

請批評。


試圖同時站在醫患兩方的立場上中立地回答下這個問題:

有人把醫生和患者的矛盾歸結為「信息不對稱」,是,信息的確不對稱,但這種「不對稱」不可能在診療過程中解決。患者怎麼可能在短時間理解醫生經過N年醫學教育、吸收N+N年臨床經驗教訓所作出的決策?

一個看似簡單的疾病,可能診斷流程非常複雜,可能標準用藥療效不佳——而現代醫學偏偏就只能做到這一步。會有一個表達能力爆棚、巧舌如簧的醫生能在短短六七分鐘的診療時間內跟患者講清楚醫學的局限性和診療的複雜性嗎?如果在病因並未完全確定時,醫生按照臨床操作指南,給患者採用」經驗性治療「(診斷性治療),然後將自己的想法坦誠地「解釋」給患者聽,告訴他這樣做臨床受益比臨床風險大,你覺得患者會理解醫生的苦衷?不咆哮著「你這個庸醫拿我做實驗,沒搞清楚我的病情就給我亂開藥」,不當場把醫生狠狠揍一頓就不錯了!

這個場景就是「秀才遇到兵」,醫患衝突時,醫生通常選擇沉默,並不是醫生不想解釋,而是解釋沒用,反而加劇患者的疑惑和抵觸情緒,還耽誤了後續臨床工作的開展——後面還有很多很多患者等著醫生救命吶!醫生真的沒有時間給患者上一堂臨床知識普及課,尤其是當患者原先所深信的「養生科普」、「百度醫生」與正統臨床醫學知識相去甚遠的時候,這種溝通就更加吃力不討好

患者想要在能接受的心理價位上把病看好。但現有的醫學水平和臨床實情中,醫生所能做到的僅僅是「在適度的用藥(檢查)成本和有限的醫療資源之下,按照既定的臨床路徑對疾病進行診斷或排除,同時使用標準化的手段進行治療」,至於治不治得好,說實話,很多時候只能看RP。而患者傾注財力、體力,以及滿腹的期望,得到的僅僅是個看RP的結果,心情落差可想而知。我認為,這才是醫患矛盾真正的「根源」所在。

而現代醫學的科學局限性,讓自稱「能治百病」,放出空頭支票的巫醫(特地說明:正宗中醫不在此列)有了生存空間。而在患者的印象中,如果得了重大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尿毒症等),反正無論求診於現代醫學,還是指望巫醫,結果都是「看RP」,既然這樣,為何不選擇那個看起來口氣更肯定,承諾更誘人的那一方?

所以,我認為,醫患矛盾不是什麼所謂的體制問題,根本原因就是「醫學局限性」。一旦出現了「病沒治好」這個結果,醫患矛盾就已經天然地產生,區別僅僅在於當事人的情緒激烈與否而已,難道只有打人罵娘砸東西的醫鬧才叫「醫患衝突」?那些私底下抱怨「庸醫真沒用」的患者及家屬,又何嘗不能視為一種溫和的「醫患矛盾」?中國醫患問題只是被媒體因素和人口因素片面放大了而已。

當然,作為一個經常「小病不斷」的患者,身在天朝這樣的醫療環境下,說實在的我仍感到非常幸運。至少,我們不用像某些發達國家那樣,一個檢查要排隊兩三個月,一個小病排隊幾周(等來的也是沒什麼卵用的family doctor),不會像某某大明星那樣在海外因為一個「化膿性扁桃體炎」而把輸液變成了輸血……我警惕那些無限美化國外醫療環境的言論,也不會採信那些以陰謀論視角妖魔化天朝醫療的說法。我對天朝的醫生群體報以誠摯的致敬,因為,他們領著中國的中等收入,卻給我們帶來了排名世界中上等的醫療體驗和服務


「醫患矛盾」日益嚴重的根源是,「醫患矛盾」這個提法是一個偽命題!

「醫患矛盾」日益嚴重的根源是,「醫患矛盾」這個提法是一個偽命題!

「醫患矛盾」日益嚴重的根源是,「醫患矛盾」這個提法是一個偽命題!

說3遍!!

〖醫-官-患矛盾〗才是正確提法!

不知道「醫患矛盾」這個詞是誰提出來的,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反正醫療產業化之後,全國人民包括普通民眾,醫療工作者,媒體,官方,都在用這個名字。

但針對醫患矛盾,做了那麼多事,都應該或多或少有些效果吧,但怎麼好像矛盾越演越烈呢?

因為所有政策基本都是針對「醫生」或者「患者」來搞的,討論來討論去都是醫生該怎樣,病人該怎樣,這當然不會有什麼卵用。

為什麼,因為這個怪局裡面,摻和的不僅是「醫」與「患」,還有一個第3者,能量巨大,呼風喚雨,躲在暗處,表面上當裁判,其實才是最大玩家。

我覺得,如果把全國的媒體上的「醫患矛盾」這詞,替換成「醫-政(官)-患矛盾」,從概念上闡述清楚,讓所有人知道這裡面的瓜葛,很多盲區可以進入社會的眼帘,問題會好解決很多。


很多人提到制度問題,資源問題,也有說自己故事的。

關於醫患關係,任何人在飯桌上都會喝著啤酒高談論闊點國家制度,社會關係。有站在醫生的一邊的,有站在患者的一邊的,說說而已,然後再也不提。

痛批醫療制度的人在幾句話以後還是不得不在醫院裡戰戰兢兢的交錢排隊。

理性分析的人在一頓交流後繼續每一天的生活

關於患者,關於醫生,其實是一種悲哀的信任關係。沒有誰願意把自己的命放在別人手裡,如果願意,誰都不想生病。

因為生病,因為不掌握這種知識,所以不得不去信任醫生。

這是醫生與患者關係的源頭。

下面我要說的,是一些題外的話,我不是醫生,我所說的也只是觀察爸爸媽媽的醫生工作後得來的。

——————————————————————————————————————————————————————————————————分割線———————————————————————————————————————————

在我們高考體檢完之後,所有的同學都在痛批醫生。

我是親眼看到一個醫生罵一個學生,那個男孩子蓋一個章就要被罵一次,蓋得好不好都要被罵,因為醫生總會找到他的毛病「你高中三年白讀了吧,你這章怎麼總也蓋不好……」

我是親眼看到一個女孩子小心翼翼的問一個問題結果那個醫生很不耐煩的說「問我幹嘛,自己不會看啊」

我看到那些醫生不耐煩,暴躁,態度差,愛罵人。

我同學給我數落那些醫生的種種劣跡。

「問一個問題不知道他拽什麼,我們交錢來體檢,那麼多同學不賺死他,拽什麼」

「以後不來這家醫院了,服務態度那麼差」

「作為一個醫生,天職就是看病,他這麼隨便,對我們一點都不負責」

我沒有說,那些在為他們體檢的人都是我爸爸媽媽的同事。

於是我知道了

「一天看完1000多將近2000個病人,就那麼幾個人,眼睛都看疼了,學生們檢查完就走,但是醫生們卻還要加班加點的核對表格」

「同一個問題問你幾百遍,明明說明書上就有的東西」

「大聲的喧嘩,影響聽力測試的質量,提醒了無數次也沒人注意到」

「耳朵都聽得發脹頭昏」

對於學生,他們排了一上午的隊還得不到檢查,只能等下午

對於醫生,他們整個上午都在檢查,忙得沒時間喝水休息,拖得不能再晚了才下班。

「多等一個人他們會死怎麼樣啊,就這麼一會的功夫,我都等了一個上午了」

這樣的再多一個,再多一個,再多一個,已經很多很多了。

可是總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等了一上午,卻還是沒檢查到。

我爸爸今天被病人投訴了。

因為他在上班時間出去了一會,為一個插隊的病人看病。

那個病人曾是這個醫院的一名醫生,一生都在這個醫院工作,如今他退休了,身體不舒服,想找曾經的同事看看。

於是下午,市長熱線便收到醫生不管插隊,擅離職守的投訴。

晚上的時候爸爸喝了點酒,說話有點語無倫次「我也在儘力啊,人家老醫生在醫院工作了一輩子,連點優待都不能有啊……每天我叫他們3點就不要挂號了,可還是看不完啊……病人越壓越多……我也知道哪些從遠處跑啦的病人的辛苦……可是真沒辦法」

現在的病人們像一個炸藥桶,他們好像在壓抑著什麼似得,隱隱著隨時都可以爆發。

打官司永遠都是醫院的錯,哪怕是病人的不對,輿論總會指向醫院。

可是。

我也明白,有些病人在醫生的繁複的檢查項目中花費太多冤枉錢。

我也明白,有些糊塗的「醫生」隨便就斷言了別人的病,害得別人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機。

患者對醫生的誤解太多。

醫生的無奈也太多。

就好像有好溝通的患者必然有不好交流的患者一樣。好醫生和壞醫生是並存的。

一個患者會因為一個不好的醫生而討厭整個醫療行業。

一個患者會因為一次經歷而討厭一個醫院。

一個患者會因為一些網路的話而討厭醫生。

我爸爸說

你為一個病人做一個高危險的手術,過程的驚心動魄他們永遠不知道。

成功了是自然的,應該的,失敗了是萬眾唾棄的。

病人們希望你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為他們就一個人。

但一個醫生卻有太多病人。

患者有兩種。

不信任醫生的,信任醫生的。

不信任的這一輩子或許會遇到那麼一個不好的醫生,然後他們仇視醫療界。

信任的這一輩子會遇到那麼一個不好的醫生,然後一輩子就被毀了。

於是被毀了的那些人成了報紙網路上的事例。

社會情緒被激發。

我們是患者,我們是弱勢

我們是醫生,我們是弱勢。

一個病人醫死了,還是會有人去看病

一個醫生累死了,還是會有學生走進醫學院。

任何時代都會有醫患問題。

只是,現在,它被利用,被放大。

而醫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


(一)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津津樂道:有可能的。感冒往往是很多危重病的早期表現,多是由於病毒感染所致。而所感染的病毒有嗜心肌的,也有嗜神經的。確實有可能因為病毒感染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繼而發生死亡的。

新聞第二天見報《造謠者何止度娘?庸醫蓄意散布恐慌稱:感冒只有死路一條》

(二)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謹小慎微:要看具體病情,有沒有誘發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併發症,跟個人自身體質,抗病能力這些也有關係,當然如何輔助檢查到位,病情診斷明確,治療措施及時的話,感冒導致死亡的幾率很小。

新聞第二天登報《小小感冒成「絕」症:過度醫療貫穿檢查、診斷、治療全過程,不交錢就交命!》

(三)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深謀遠慮:對不起!作為醫生,我不能在病歷資料不完全的情況下發表個人意見!

新聞第二天登報《無故剝奪患者知情權,醫生守口如瓶為哪般?》

(四)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誠惶誠恐:按照醫院規定,媒體採訪要事先聯繫醫院宣傳科。

新聞第二天登報《面對輿論監督,醫生百般推諉,醫療圈究竟暗藏何種乾坤?》

(五)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閉口不言:……

新聞第二天登報《透視醫療亂象:普通感冒診斷,醫生竟然一問三不知!》

(六)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氣急怒噴:你們不懂不要亂寫,你要是再這麼亂寫,我就去法院告你!

新聞第二天登報《唯恐圈內潛規則被曝,醫生惱羞成怒威脅媒體!》

(七)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直接跪了:我求求你別再寫了!只要你別再寫了,我什麼都答應你!

新聞第二天登報《公然賄賂媒體,醫生究竟想隱瞞什麼?》

(八)

記者:醫生,你說感冒會死人嗎?

醫生徹底被逼瘋了。

新聞第二天登報《人在做,天在看!醫療圈內黑幕重重,醫生不堪良心譴責精神失常》


這個矛盾根源是資源稀缺,其次是計劃經濟的醫院模式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解決的根本途徑是採用市場化方式,醫生是一個職業而不是道德模範!讓市場決定其合理收入水平,陽光透明。通過規範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窮人就醫難題。


我先講兩個真實的事情再給出自己的觀點。這是我的一個做醫生的朋友講給我聽的:

1當學生的時候他在醫院實習,親眼見到病人搶救無效停止心跳確認死亡,主治醫師也就是我朋友的導師在兩分鐘內往屍體里注入了價值6000多塊的葯!我朋友都看傻了眼瞪得老大不敢說話,在場的其他醫護人員沒有任何異樣的反應,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常。導師看到我朋友的反應,微笑著湊過來,一副長者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的語重心長:「沒事,他兒子是做生意的。」

2後來這位朋友自己當了醫生。給發燒的患者開了幾項檢查的單子,患者破口大罵:"老子發個燒你讓老子把你醫院的機器都上一遍是吧!"

事後他跟我訴苦,說有時候患者以為只是個發燒,但發燒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比方說有1%的可能是致命疾病,如果我不建議患者去做檢查,那麼我的診室每兩天死一個病人,如果建議做,那麼每兩天就有99個患者覺得我是黑心醫生。在小酒館兒里,他坐我對面,一遍一遍的說,這活兒不是人乾的。也不知他是說自己,還是說他的導師。

個人認為矛盾分兩種:利益的對立和誤會。根源自然也分兩種:制度的不完善和信息的不對稱

醫生的利益與患者是對立的,就是說患者花錢越多,醫生收入越多,醫生的工資不高,醫院的診費不貴,貴的是化驗,檢查和藥品。所以回扣就成了醫生待遇的主要組成部分。醫生成了賣葯的,並且賣的不是便宜有效的葯,而是利潤高的葯,並且向患者推薦沒必要做的檢查產品,說到底是醫院盈利模式的不合理,制度的不完善。

第二個根源是信息的不對稱,當人們對逐利的醫生失去信任,由於不了解醫學,無論掌握醫療信息的醫生建議什麼,都會防範性的認為醫生是為了掙錢,導致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才疏學淺,試著提出個假設,期待與大家探討。如果能將醫生的利益與患者綁在一起,是否能破局,醫院做成平台,提供各種檢查機器,醫生在這個平台做自己的生意,就像淘寶平台跟商戶的關係一樣。醫生做的是自己的招牌,化驗體檢外包給平台,掙得是診費,服務不好客戶沒人來,砸的是自己的招牌。醫生之間是醫術的競爭和醫療成本的競爭,醫院之間是平台的競爭,設備的競爭,價格和服務的競爭,醫生自動流入最有競爭力的平台,患者投奔最有競爭力的醫生,資源自動聚向強者。個人拙見,不知是不是天方夜譚,期待指正。


卻說曹兵十七萬,日費糧食浩大,諸郡又荒旱,接濟不及。操催軍速戰,李豐等閉門不出。操軍相拒月余,糧食將盡,致書於孫策,借得糧米十萬斛,不敷支散。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王垕人稟操曰:「兵多糧少,當如之何?」操曰:「可將小解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聽,無不嗟怨,皆言丞相欺眾。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頭以示眾耳。」垕大驚曰:「某實無罪!」操曰:「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垕再欲言時,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訖,懸頭高竿,出榜曉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於是眾怨始解。

試問如果此時糧(yi)官(sheng)不人頭落地,這個社會又該如何和諧?


錢。

各個方面的錢。


我只想以我個人經歷來說下。

生活在一個五六線小城市,兩年前懷孕期間得了風疹,引產後兩個星期後醫生說還要做清宮手術,清宮手術造成了輕微大出血,再次住院,下腹部一直疼痛,該醫院醫生就一直給我吊抗生素,疼痛一直未好,醫生甚至說我是臆想出來的疼痛。換了醫院,醫生給開了一些中成藥,疼痛感漸漸好轉,但未一直未完全恢復。大半年後,出現了三個月不來月經。又換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宮腔粘連,做了宮腔鏡,手術醫生說宮腔粘連太嚴重,已基本無內膜,對懷孕生孩子這件事不要報希望了。現在還在吃中藥慢慢調理中,能不能生孩子,只能說看命了。

兩年時間,其實輾轉反覆了很多家醫院,很多醫生,有些醫生真的讓我想抽她!上海某家醫院一個醫生,問我生育史,告訴她引產了一次;問我原因,我說因為風疹;問我這次看什麼,我說不來月經,她竟然說的是,神經病,叫你引產,現在不能生了吧!當時我不知該用什麼話來回她,作為一個婦產科醫生,應該知道風疹病毒對於胎兒有多大影響,我不要孩子,也是迫不得已才做的決定,作為醫生,怎麼可以以這樣偏見的態度口出惡語!

這樣的醫生,怎麼可能不產生醫患矛盾!

這兩年時間一直在求醫,自己也知道了很多婦產科知識,我的宮腔粘連很大部分都是因為清宮手術操作不當造成的,當時下腹部疼痛就是粘連的表現,那些醫生卻連這樣的基本判斷都沒有,甚至說我疼痛是自己臆想的,也耽誤了我治療的最佳時期。

這樣的醫生,怎麼就會不產生醫患矛盾?

還有幾個很差勁的態度很惡劣的醫生,逮著你有問題就給你亂開藥的,太適合莆田系,也沒必要一一說上了。

當然,也遇上了很多很好的醫生,比方說給我做宮腔鏡的醫生,手術時一直給我說著我宮腔內的情況,也還安慰我說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希望我做好最壞的打算,還有一個帶著助聽器的坐診的老醫生,不捨得讓患者多花錢,很細心的和患者講解。還有一位醫生,看著我病歷沉思了好久,建議我先吃吃中藥,手術太傷身體,能不手術就不手術,還特意給我推薦了中醫。還有現在的這位開中藥的醫生,人也非常和藹可親,每次都會細心望聞問切。

其實,中國的醫生真的非常辛苦,我們去看病說醫院人多,這些病人都是要找醫生看病的,醫生一天工作下來,比我們平常人工作要辛苦的多


除了「體制問題」還有什麼能算是根源嗎?


給你講個故事吧!

在一個封閉的海島上,有一百個島民。一百個人每天分兩百個包子,平均每人兩個剛好吃飽。但其中十個領導層拿了一百一十個,三十個中產階級和六十個底層勞動人民一起分九十個包子,中產階級說我吃一個吃不飽啊,至少也得一個半吧!這要求也不過分啊!於是三十個中產階級拿走了四十五個包子,餘下六十個勞動人民吃四十五個包子,餓得受不了了就拿起刀子,走向中產階級。這個故事周而復始的在中華大地上演繹著。

其實不管是醫患矛盾還是基層公務員、協警、城管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根源都在於利益分配不均,領導層佔用資源太多,導致中產階級和基層管理者與底層共同佔有的資源不足。試想一下,如果把三公經費用於醫療和教育,取消教育向北上廣傾斜、高幹病房等不合理的政策,醫生還需要過度醫療和以葯養醫嗎?教師還需要賣教輔補課嗎?醫患矛盾、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還存在嗎?


拚命學習考取高分進入醫學院才能學會治病,每個人卻生來便會殺人。


我母親退休前在公立醫院工作,前段日子,我向母親問起公立醫院市場化的內情,她告訴我:當年(始於1992年?),公立醫院由全額財政撥款改為部份財政撥款,財政每年所撥的款額只夠支付醫院三個月的各項開支,那麼剩下的九個月怎麼應付?醫院(過度)市場化,宰患者。


說實話,對於醫患矛盾所產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我很痛心。雖然年輕,但打小體弱多病,生病之於我就像家常便飯一般。從小到大,我去醫院看病,如同回家一樣輕車熟路。所以我想,我應該還是挺能回答這個問題的。醫院這個詞,讓我又愛又怕,總有一種想言卻又說不出來的感覺。我很能理解那些被醫患矛盾傷害的好醫生,我知道他們的艱辛,明明是好好工作卻還莫名其妙就被人傷害至重傷或者丟了性命。但我也明白那些患者的心理,因為我也深深體會庸醫橫行的切膚之痛,他們不學無術,一種病他們不懂的話,他們也會把它當做另一種病來治。為了利益,他們把病人當做斂財的對象,利用病人為了治好病的急切心理,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把工作當成自己駕馭患者及家屬權力的工具,而不是救人的神聖職業。這些人是從醫行業的毒瘤,有時我恨,恨不得他們死無葬身之地。特別,在基層這種醫生簡直不能更多。在難過,痛心之餘,我曾思考醫患矛盾傷人甚至是殺人這種惡劣情況為什麼會大規模泛濫。醫患矛盾之殤何在?

一丶醫療體制不完善,醫生薪酬與「開單」掛鉤現象嚴重,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產生。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channel=newsdocid=BKCJ0IKO00014AEDversion=B

據網友的跟帖曝料,醫生開單檢查費與藥費的比例1:1還不算過分,深圳有些醫院甚至要求1:0.4,這意味著檢查費須是藥費的2倍多。如果曝料屬實,屢受輿論抨擊而且國家政策也在打壓的「以葯養醫」則可能變臉為「以檢養醫」。顯然,不從根本上把公立醫院拉下「醫療產業化」的戰車,荒唐且喪失人性的醫療悲劇仍會頻頻上演。

目前,許多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不足其運營成本的一半,有的甚至只佔10%。在此語境下,有些公立醫院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拉低自己的醫德底線。放眼全球,極少有像我國這樣放任公立醫院逐利的現象。在有些國家,不但公立醫院不靠自身創收謀生,就算私立醫院也多是靠教會或慈善捐贈維持運營,這樣才能不失醫學之本質。

二丶(從我的經歷看)庸醫橫行,對待工作難得用心。工作年輕醫生眼高手低,少有踏實肯乾的人,讓患者心寒。

講真的,我從小到大,多年在醫院摸爬滾打。我對基層醫生估計大概最多的印象就是傲慢與自大。

1

地點:某少數民族自治州,州人民醫院,眼科。醫院2點上班,從我挂號去待診開始,眼科一直大門緊閉。2點半看到醫生大搖大擺的帶著盒飯來上班,慢悠悠的打開辦公室的門,門口一堆等著看病的患者。有人質問他,他隨口一說,急什麼急,是你治病我治病?然後邊吃飯邊給人看病。我不知道他治病能給人治好嗎,只是這種職業態度我怕他也難得給人看好。

2

地點:華東某省會,省人民醫院,一個小病,說嚴重也嚴重,說不嚴重也不嚴重。當時是周末,只有一個醫生,醫生很年輕,我估摸二十六七歲的樣子。我前面一堆人,他看病很快,一下子一個,我當時想是不是碰到個老手好醫生了?呵呵,我發現還是太年輕了。到了我,醫生問我哪裡有問題,我說胸口。他說,噢,去拍片,測個心率做完了再來找我。就當我花了一百九十多塊錢兩個多小時把這兩個項目做完,拿片子給他看,他快速給當時的病人說完要做的檢查,給我看了看,問我覺得是什麼?我說我在網上查是不是A病?他說噢,對,你這個是A病。然後就不說話了,就急著給下一個人檢查。我問他,不開藥了嗎?他說你這個病啊,治不好的,反正也不礙事,你想吃藥?吃啥葯?我給你開。

我擦,你特么不是在逗我,我是來看病的,你叫我自己給自己看病?還給我下一個治不好了的結論?去你妹的。

3

地點:西南某省會,某全國前十大醫院,高三因為我在學校從三米高的陽台摔了一跤,慕名去該醫院看病,坐了17個小時的硬座,因為周末住了兩天。周一一大早六點就去挂號處排隊,等了很久掛好號。去科室門口長椅上等醫生叫看病,也許因為有一些人是電話網上之前預定的?專家門診。我下午三點才進去看的病。進去以後,裡面近十五個人,父親敘述我病情的時候,老醫生他不聽,看了看拍的片子,故作高深。是B病,我擦,是什麼病檢查單里不是說了嗎?我也知道。說了一大段,他又看了看父親,說父親也有這種癥狀,完全不聽父親對我病情的描述。最後扯了10分鐘,父親還想說話。他說他門口還有好多病人,他的時間很寶貴。他說他說完了,也給了建議,請我們出去說話。最後,我跟父親去的一個私立醫院看的病,我現在想那個醫院應該是莆田系醫院,看完了雖然沒什麼用也花了很多錢,但是當時我跟父親是樂意在那看病的,因為有了對比。

我剛剛也在想,為什麼有很多人會被莆田系醫院騙,也許,是因為公立醫院混日子那一幫醫生讓太多的人寒了心吧。

很多矛盾釀成的惡性衝突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很多小的矛盾慢慢累積起來的,怨氣越積越多,等到量變成了質變。人們的忍耐到了極限,我猜,再憨厚的人也會失控吧。

三丶媒體選擇性的無良報道為人們心中的憤慨推波助瀾,醫患矛盾愈演愈烈。

例如

爾爾。

但是媒體的煽風點火導致了整個社會戾氣積重,仇醫在底層全民化。我其實一直很奇怪為什麼負面消息比正面消息更能在我們周圍傳播,我不能從深層次來理解,雖然這在我看來是一個既定事實(我不問是不是,就想當然的為什麼過於主觀了)。我一直堅信人性的光芒,但是我也不否認人性中存在的醜惡。而人性的光芒總散發在至親之人,人性的醜惡總洋溢在關係毫不相關卻利益牽連的人群,他們利用輿論宣洩著自己的不滿。助長了醫患敵視的情緒。恨不得事件發展愈演愈烈,他們是唯恐天下不亂的那一幫人。

記得一句話,

雪崩,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而最可怕的是,很多時候,你我都是這種人。

以上。


這個社會裡絕大多數矛盾的根源就那一個,你是明知故問呢還是明知故問?


我覺得一部分是大眾對醫生及醫學知識的了解太少。


現在學醫要是想進醫院,基本都是要出過國的。一個國內博士進醫院能幹什麼?學醫的本科畢業就跟大專似的,根本沒人要,只能去私人診所(這是我學醫的同學跟我說的,準確性未知)。學醫就算最快的本碩博連讀,畢業了也早過25了,況且醫學博士也是博士,讀起來也不容易。人家辛辛苦苦讀了個博士,結果出來進醫院坐門診一個月幾千塊錢的收入,還要面對不理解的病人家屬。我見過的醫患吵架(貌似還不算糾紛)基本都是病人方面提出來的無理要求,比如我見過有個當媽的非要給孩子打激素治病,說是見效快,不給打激素就說是醫院拖著要多收錢,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堵著門口吵,那個可憐的醫生自己一個人坐在裡面跟將近十個人吵。如果大眾對基本醫療常識有更多的了解的話,我覺得不僅會減少醫患糾紛,還能減輕醫生的壓力。但是我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當然了,醫生也不全是好人。這個我覺得實在是小部分,只不過現在媒體發達了這部分人被放大了很多倍而已。


至於所謂的醫德,我覺得本來這是讚頌醫生行醫救人的,現在卻成了限制醫生的。更像是因為有了醫德,醫生就要每天工作十小時,每月工資千八百。醫生不是聖人,醫生只是一種職業。他們在成為醫生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又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巴掌拍不響,只要有糾紛就不會只是一方面的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醫生診斷的時候不能像在知乎上回答問題一樣解釋清楚?這樣是否可以解決大多數醫患矛盾?
醫生應如何看待患者對醫生談話做記錄?怎樣看待有些醫生在談論病情時不喜歡被患者錄音、攝像?
你們急診遇見過什麼樣的地痞流氓?
如何評價多地醫生聲明拒診「傷醫者」?

TAG:醫患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