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質量管理有那些局限性?


個人從事質量工作7年了,感覺當前質量最明顯的缺陷主要就是戰略、市場層面,或者委婉點,當作現在這些領域還沒有很好的質量方法、邏輯來管理。比如之前有人問,為什麼摩托羅拉六西格瑪做那麼好,還混到被收購?

現實生活中的質量管理最大頭集中在生產、供應鏈的管理,在延伸一些到研發管理,再延伸到財務,因為找得到量化指標來評判好壞、和投入產出。

但是對公司戰略來說,很多虛的東西,難以量化,難以衡量過程,做個3~5年戰略,總不能每次都等年度財務指標吧!而且也難向生產線改善一樣找個對照組,雖然有的公司內確實會有並行的戰略項目,最後誰牛就留誰,比如微信開發時騰訊內就不只一個team做類似的東西,但大多數公司沒辦法這麼做。

再比如市場,也是類似,難以衡量過程,和結果指標,就算有,過程和結果的關係也難確定,說白了就是過程再規範簽不到單也白搭!質量強調規則比較多,而這些領域強調價值比較多。

所以,質量做到一定程度,要多向外看,高度和視野是相關的。戰略怎麼做可以看看波特的理論,銷售怎麼搞學學CRM。但切記先精通一門,若果質量出身就先精通質量,規划出身就先精通規劃,再向外延伸。

其實各種管理是相通的,而且很多方法也是相通的,希望不在迷茫,找到自己的方向。


馬克吐溫,如果一個人手裡面拿個鎚子,就希望所有的問題都是釘子。質量管理也有同樣的問題。

儘管質量管理不斷擴大自己的外延,妄圖掩蓋這一點,但如同其他所有的管理方法一樣,有著自身的局限性。我們往往把管理上的東西稱作經驗,而且和人結合很緊密;國外竟然把他上升做科學,卻給出了很多條道路。 質量管理只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質量管理只是企業管理的一個方面。質量管理的局限性同其他管理在現實中的局限性一樣。

要說的具體些,就是小企業學大企業的一套程序是會很昂貴的。結合實際,學學精神就好。


在組織層面、過程層面和執行/崗位這三個層面上,目前大部分質量管理實踐主要集中在後兩者,比如質量檢驗、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這類讓人感覺較具體的實務性活動,這也是為什麼諮詢行業中對QCC改進課題、六西格瑪DMAIC改進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著墨偏多的原因。

而在組織層面,質量管理怎麼能擺脫狹隘的小質量概念,或者說怎麼把質量觀融入企業各類的策劃活動,個人認為目前的質量管理理論和質量管理實踐沒有提供一個較好的、系統的方法論(質量管理應該做什麼已經達成共識,但怎麼做尚在摸索)。

比如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TS16949等),其本意是對企業管理提供標準化的框架,以此保證企業有基本的資格參與市場競爭,但由於對如何在企業管理過程將聚焦於客戶和利益相關方、讓所有成員參與、以持續改進和學習所支撐的過程導向的管理原則落實沒有系統性的認識或缺乏技術工具的支持,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和實際企業管理兩層皮現象的普遍存在。如果能夠將這個」任督二脈「打通,那才是真正的質量管理。


ISO9001不都是花錢可以買到么?


推薦閱讀:

QC, QE,QA,QO的具體定義是什麼,工廠裡面個崗位具體職能又是?
做軟體質量管理需要方面的知識,度量要如何開展?
在項目中,如何能夠避免開發佔用測試的時間?
質量獎、全面質量管理與ISO9000族標準之間的關係?
我今年剛從藥學院本科畢業 在一家藥廠做qc 想請問一下做qc的晉陞途徑或者職業規劃是怎樣的?謝謝。?

TAG:質量管理 |